![]()
内容推荐 “中国-东盟法律评论”由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老师和博士生及东盟国家的法律实务界的科研成果构成,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研究、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研究、建设对外开放高地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四个方面阐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期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本辑为第12辑,具体收录了“迈向未来的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构建”“RCEP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适应性分析及完善路径”等文章。 目录 专题一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研究 迈向未来的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论高质量共建视域下廉洁“一带一路”的法治保障 “双循环”背景下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的推进路径研究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数字贸易的规制研究 RCEP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适应性分析及完善路径 专题二 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研究 国际核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展开 习近平法治思想下的境外非政府组织法律治理研究 ——以《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为中心 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建设的美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国际治理的思考 专题三 建设对外开放高地研究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下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再出发 自由贸易港区服务贸易监管机制 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重庆自贸区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法律规制路径研究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法治保障论析 专题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论对外开放新格局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路径和实践 “一带一路”的创新型、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论新时代高层次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就业前置”为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