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1960-1966)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鲍耀明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周作人在1960~1966年间同香港友人鲍耀明的来往书信凡745通,同时录入周作人晚年日记837则,是研究周作人晚年生活状况、创作译事进程、处境心态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目录

一九六O年 (六月三日~十二月三十一日) /1

一九六一年 (一月二日~十二月三十日) /23

一九六二年 (一月一日~十二月三十一日) /107

一九六三年 (一月二日一十二月三十一日) /221

一九六四年 (一月一日~十二月三十一日) /299

一九六五年 (一月六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369

一九六六年 (一月四日一八月二十三日) /425

校 读 记 (一月四日~八月二十三日)王世家 /451

试读章节

人一九六O年六月三日日记

晴,晨二十度。上午寄郑子瑜信航空、鲍耀明信、张守仁信。译书得三纸。下午阅现代川柳。一九六O年六月三日来信耀明先生:

前奉手书,敬悉一一。兹有琐事奉烦,因前信曾说有煎饼可得,欲请费神买盐煎饼一盒寄下,虽曹君允为代办,唯此项物品恐未能胜任,故不揣冒昧,特此奉托,幸祈见谅是幸。先生如有事见委,亦祈弗客气。即请近安

周作人启 六月三日 周作人一九六O年六月十八日日记

晴,晨廿三度。上午译书得三纸。下午风。得鲍耀明十三日信,云已寄出盐煎饼一罐。收到郑子瑜汇叻币二十元,合十元一角二分也。晚张铁铮来访,回去已八时五十分矣。周作人一九六O年六月十九日日记

晴,晨廿二度。上午得吴海法十五日信。往街寄郑子瑜信航空、鲍耀明照相一枚。买药及沙丁鱼四盒。午前入浴。译书才得两纸。下午室外九六度即三六度也。换内衣改穿睡衣。星期。一九六O年六月二十七日去信作人先生:

今日收到大小两张玉照,谢谢。盐煎饼未知人手否?来信未见提及,念念。此地寄邮件重量有所规定,唯有分两次装入洋铁罐寄出(原装四包,今日寄两包,改日再寄两包),品种为煎饼,另已去函谷崎先生托寄松崎煎饼,彼亦是"食道乐"中人,料有上等货色见惠也。即请近安

鲍耀明 顿首六月二十七日周作人一九六O年六月二十六日日记

晴。上午往街寄冰然信、静子信、张铁铮字一件。得鲍耀明寄盐煎饼一盒。译书至下午得四纸。次溪来访,为代购药味集来,价只八角而甚不易得,拟以转赠人也。星期。周作人一九六O年六月二十八日日记

睛,凉。上午托焚芳寄鲍耀明信、聚仁、省斋信。校阅译稿,下午完了,封好拟明日寄出。周作人一九六O年七月一日日记

睛,室外七六度,室内增加十度。上午得鲍耀明廿七曰信。王大夫来注射。拟工作因不快而止,似病又发作也。P2

序言

知堂老人曾在《日记与尺牍》一文中说:"日记与尺牍是文学中特别有趣味的东西,因为比别的文章更鲜明的表出作者的个性,诗文小说戏曲都是做给第三者看的,所以艺术虽然更加精炼,也就多有一点做作的痕迹。信札只是写给第二个人,日记则给自己看的,(写了日记预备将来石印出书的算作例外)自然是更真实更天然的了。"(《雨天的书》)

时光过得真快,《周作人晚年书信》自一九九七年十月上梓后,快将七年,为什么要自编自费出版这本书?当时我已在该书《编者前言》中说得很清楚,目的不外纪念我与知堂老人之间的一场神交,进而提供资料给研究周作人的学者参考而已。出版后在社会上似乎也掀起了小小的波纹,不少朋友来信或发表文字给我批评与鼓励,试举其中一二:"这 是一本好书"(刘以鬯);"您确实做了一件大善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保留了很好的文献史料"(裘士雄);"这是中国现代人文的珍贵史料,也是 一段难得的情缘,都是不可不读的"(王得后);"鲍先生从一九六O年三月到一九六六年五月跟周作人不断通信,总共收集知堂老人的信四。二封。这部《晚年书信》当然是研究周作人的大好史料"(董桥);"周、鲍二 人素无谋面,纯粹依靠文字作为媒介,牵连着相隔两地的忘年情谊…… 鲍先生花了许多功夫整理校正,不只是原件影印,其工序繁重,可以想像,如果不是个人信念支持,恐怕不易完成"(小思);"鲍耀明虽然始终 没有见过周作人一面,却有着这样频繁的通信,不但在周作人晚年是少有的,就在他一生中,也再没有这样的第二个朋友了"(罗孚);"观人论 世,如能以小见大,即于琐碎微末之中,每每可以想像其为人……这是一个极新颖的整理,出版方法,编者是有心人,工作又做得极为仔细,从而令读之者在脉络分明的时与事推移之中,看到一个古稀老人生命的最后几年,在"物资"与"精神"两方面,有哪些"试探"与"考验""(戴天);"最近欣承邮友鲍耀明先生以他编著出版的《周作人晚年书信》一巨册 见赠,连日挑灯夜读,一口气把它读完之后,还是爱不释手,要再读、三读,细赏细析,深觉余味无穷,认为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奇书,值得推荐给有意于研究近代文艺和历史的读者"(潘安生);"知堂晚年书信,是极珍贵的材料,先生决心自费出书,实是一大功德"(舒芜);"《书信》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昨晚我已通读了一遍,这是我多年想读的一本书,获益匪浅"(李勇);"顷接尊编《周作人晚年书信》,甚感欣慰,先生诚有心人也"(刘绍唐);"《晚年书信》收到了,这是极有价值的文献,得之甚为高兴,感谢不尽"(钟叔河);"谈周作人,要提一本书,那是鲍耀明先生所编的《周作人晚年书信》……这部书为知堂老人最后六年多的思想、心境,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可作研究"(岑逸飞)。……

朋友们誉多于贬,令我感到惭愧,有些批评则属于政治性的,我就不再录了。不过,姑勿论内容如何,我都愿意认为是出自于善意。如所周知,周作人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虽已"盖棺"却难予"定论",但从 他的书信和日记,可以看到他晚年的生活与心态。其实他亦与平凡的普通人无异,他曾为患狂易的妻子而生苦恼;因经济的拮据而发牢骚;为了 生计不得不忍痛出售珍藏多年的书籍与文物;为稿费的减少而亲自上门去要求改善;在处境险恶时他又不得不去求助于"权贵"……另一方面。他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在民俗、歌谣、妇女儿童问题、文学运动等领域,他写出了诸多具见卓识的好文章,更大量翻译东欧少数民族以及日本和 希腊的古典名著,连鲁迅、胡适等也极口称赞他的文字,郭沫若甚至在《国难声中怀知堂》一文中说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话。知堂老人在平凡中是否亦有不平凡之处,相信未来历史会有公允的评价的。

《周作人晚年书信》这次重版改题为《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能在内陆重版印行,完全得力于王世家先生的努力斡旋。王先生除了为我物色出版社外,更亲自将原版对照手稿逐一仔细校订,改正了不少原版的错讹,使拙编在文本上更加严谨准确,在此谨向王先生致以由衷的感谢。

二OO四年三月十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1: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