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鉴赏家(汪曾祺美食小说散文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鉴赏家——汪曾祺美食小说散文选》精选汪曾祺最具代表性的12篇美食小说和18篇美食散文,从美食的角度切入,来展现社会、洞察人性,写得苍凉中带着温馨,温馨中见人性,让经历世俗波澜的人们,品尝种种人生滋味之后,在最平常的一饭一事中,感受生活的美感和爱,洞察世道与人心。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小说篇
黄油烙饼
金冬心
安乐居
七里茶坊
落魄
鸡毛
岁寒三友
八千岁
桥边小说三篇
熟藕
鉴赏家
职业
散文篇
故乡的食物
故乡的元宵
故乡的野菜
肉食者不鄙
五味
四方食事
家常酒菜
贴秋膘
手把肉
鳜鱼
萝卜
豆腐
豆汁儿
面茶
栗子
果蔬秋浓
寻常茶话
昆明菜
序言
吃相与食相
——汪曾祺小说中的『
吃』与散文中的“吃”
有人对我说,汪曾祺的
小说和散文是两样东西。
我一愣,仔细一想,还
真有道理。
汪曾祺的小说作得非常
用心,用他自己的话说是“
惨淡经营的随便”,而散文
带着更多的随机和随心,
他自己在《蒲桥集》的序
言里,就说自己写散文是“
搂草打兔子——捎带脚”。
这个“捎带脚”,有点漫不经
心,也有点意外之喜,搂
草属于“正常工作”,打到兔
子,属于分外的成就,当
然有点惊喜。虽然汪老先
生不在乎“兔子”,但兔子来
了,他当然也不会放过。
之所以“人人都爱汪曾祺
”,在于不同的人能在汪曾
祺的作品中得到不同需求
的满足。汪曾祺受到中老
年读者的欢迎,源于其文
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而年
轻一代尤其是2000年以后
出生的喜爱汪曾祺,看上
的是那些散文,尤其是那
些写美食的散文,很多年
轻人对《端午的鸭蛋》《
故乡的食物》等“耽美”(耽
于美食)的文字耳熟能详
。汪曾祺自己不太在意的
散文,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尤其获得以网文为阅读
主体的年轻一代的青睐,
这肯定是汪曾祺没有想到
的,他的“捎带脚”带出“跨
世纪”的效果,以至于很多
年轻人以为汪曾祺就是一
个会写美文的美食家。
汪曾祺对于自己的散文
的地位不在乎,因为是“捎
带脚”,他更在乎自己的短
篇小说。1994年《大家》
文学杂志横空出世,我请
王蒙担任长篇小说的主持
,刘恒担任中篇小说的主
持,苏童担任短篇小说的
主持,谢冕担任诗歌的主
持,汪曾祺担任散文的主
持。对散文栏目的主持,
他有些不满意,他内心觉
得应该担任短篇小说的主
持。我当时也考虑让汪曾
祺担任短篇小说的主持,
可散文谁来主持呢?有比
汪曾祺更合适的散文作家
吗?我把这一想法告诉老
头,老头释然了,兴高采
烈地去参加《大家》创刊
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已是
文坛一绝,其实汪曾祺小
说里也多次写到吃,只是
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
金冬心》《七里茶坊》《
黄油烙饼》《热藕》《八
千岁》《鸡毛》《职业》
等十余篇小说都是从“吃”着
笔,写出了特定的生活景
观和人生况味。但为什么
人们很少注意到汪曾祺的
美食小说,或者说很少注
意到汪曾祺小说中的吃呢
?我认为这是汪曾祺的高
明之处,他准确把握了“搂
草”与“打兔子”的分工,在
小说和散文之间有自己的
定位。
散文的食相:生活的美
感和爱
民以食为天,天以食为
民。文学要写天,也要写
民,连接民与天好的纽带
可能就是食了。从《诗经
》开始,食的问题就是人
们关心的生存大事。《小
雅·鹿鸣》:“呦呦鹿鸣,食
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
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
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
式燕以敖。”这里面不仅写
到了食物野蒿(大约类似
今天的蒿子秆),还写到
了酒,可见美食美酒自古
以来就是人之所爱。当然
,更多的时候老百姓是为
食所困,《硕鼠》里“硕鼠
硕鼠,无食我黍”,对于食
物的关注,都产生怨恨情
绪了,不论这个大老鼠是
实指还是虚指,民歌传达
的百姓对粮食的关爱,确
实是“以食为天”。至于小说
中的美食,当属曹雪芹的
《红楼梦》为经典,他对
食物的精美描绘,勾起了
无数人的无数美谈,以至
于今天餐饮业的“红楼宴”还
有好几个版本。
和曹雪芹一样,汪曾祺
作品里的菜肴已经被人们
制作成为“汪氏祺菜”,高邮
的汪味馆和汪小馆的生意
也非常好,汪曾祺的美食
散文还被出版社包装成各
种选本出版。汪曾祺的这
些关于美食散文的感染力
和号召力是如何构成的,
仔细阅读可以发现是有奥
秘可言的。
汪曾祺美食散文的文化
底蕴极为深厚。渊博的知
识,经历的广远以及自身
的文化涵养,让汪曾祺的
美食散文具有一种纵深感
,哪怕是一块小小的豆腐
,都能写出古今南北的来
龙去脉、风味特色。《切
脍》一文,在短短的篇幅
中介绍了古今中外切脍的
做法,从春秋孔子《论语·
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
细”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
术》“切鲙不得洗,洗则鲙
湿”,从唐代杜甫诗《阌乡
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
无声细下飞碎雪”到宋朝《
东京梦华录·三月一日开金
明池琼林苑》“临水斫脍,
以荐芳樽,乃一时佳味也”
,如何“切脍”,为什么“脍”
,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
,得出“切脍”的妙处在于“
存其本味”,提出恢复“切脍
之风”的善良愿望。短短小
文,融汇了千余年的食文
化,呈现了特定文化学、
民俗学价值。
汪曾祺在《葵·薤》里说
,自己小时候读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
熟,不知贻阿谁”时,尽管
他“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
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
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
为这首诗流了泪”。但他并
不止于见花流泪,感别伤
心,而是追根究底,想要
弄明白葵到底是什么物种
。他从《毛诗品物图考》
追到吴其濬的《植物名实
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
图考》,恰巧在武昌见到
了古书中的葵——冬苋菜
,终于放
导语
汪曾祺是一位最接近人间烟火的生活家。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已是文坛一绝,其实汪曾祺小说里也多次写到吃,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金冬心》《七里茶坊》《黄油烙饼》《热藕》《八千岁》《鸡毛》《职业》等十余篇小说都是从“吃”着笔,写出了特定的生活景观和人生况味。
《鉴赏家(汪曾祺美食小说散文选)》精选了汪曾祺的著名小说、散文数十篇,所选文章均和美食有关。
精彩页
萧胜跟着爸爸到口外去。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这些年一直跟着奶奶过。他爸的工作一直不固定。一会儿修水库啦,一会儿大炼钢铁啦。他妈也是调来调去。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他在家乡吃了好些萝卜白菜,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长高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褂子,接裤子,接棉袄,接棉裤。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奶奶还给他做鞋。自己打袼褙,剪样子,纳底子,自己绱。奶奶老是说:“你的脚上有牙,有嘴?”“你的脚是铁打的?”再就是给他做吃的。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蛋,熬小鱼。他整天在外面玩。奶奶把饭做得了,就在门口嚷:“胜儿!回来吃饭咧——!”
后来办了食堂。奶奶把家里的两口锅交上去,从食堂里打饭回来吃。真不赖!白面馒头,大烙饼,卤虾酱炒豆腐,焖茄子,猪头肉!食堂的大师傅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在蒸笼的白蒙蒙的热气中晃来晃去,拿铲子敲着锅边,还大声嚷叫。人也胖了,猪也肥了。真不赖!后来就不行了。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后来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撞嗓子。人也瘦了,猪也瘦了。往年,撵个猪可费劲哪。今年,一伸手就把猪后腿攥住了。挺大一个克郎,一挤它,咕咚就倒了。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
奶奶吃得不香。她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
奶奶的身体原来就不好。她有个气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白天还好,晚上难熬。萧胜躺在炕上,听奶奶喝喽喝喽地喘。睡醒了。还听她喝喽喝喽。他想,奶奶喝喽了一夜。可是奶奶还是喝喽着起来了,喝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打掺了假的小米饼子,玉米饼子。
爸爸去年冬天回来看过奶奶。他每年回来,都是冬天。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还有两瓶黄油。爸爸说,土豆是他分的;口蘑是他自己采,自己晾的;黄油是“走后门”搞来的。爸爸说,黄油是牛奶炼的,很“营养”,叫奶奶抹饼子吃。土豆,奶奶借锅来蒸了,煮了,放在灶火里烤了,给萧胜吃了。口蘑过年时打了一次卤。黄油,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们吃吧。这么贵重的东西!”爸爸一定要给奶奶留下。奶奶把黄油留下了,可是一直没有吃。奶奶把两瓶黄油放在躺柜上,时不时地拿抹布擦擦。黄油是个啥东西?牛奶炼的?隔着玻璃,看得见它的颜色是嫩黄嫩黄的。去年小三家生了小四,他看见小三他妈给小四用松花粉扑痱子。黄油的颜色就像松花粉。油汪汪的,很好看。奶奶说,这是能吃的。萧胜不想吃。他没有吃过,不馋。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从前从食堂打回饼子,能一气走到家。现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树那儿就得歇一会。奶奶跟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说:“只怕是过得了冬,过不得春呀。”萧胜知道这不是好话。这是一句骂牲口的话。“嗳!看你这乏样儿!过得了冬过不得春!”果然,春天不好过。村里的老头老太太接二连三地死了。镇上有个木业生产合作社,原来打家具、修犁耙,都停了,改了打棺材。村外添了好些新坟,好些白幡。奶奶不行了,她浑身都肿。用手指按一按,老大一个坑,半天不起来。她求人写信叫儿子回来。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2: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