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文具的千年演化史)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英)詹姆斯·沃德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亮点展示

960.jp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具迷、手账爱好者(女性读者为主);对文化史、器物史、历史等感兴趣的年轻读者;雅痞、文艺青年。

★有趣有料的现代文具演化史,一部隐藏在文具中的人类文明史

小小回形针居然有过几十种发明专利?

在橡皮被发明出来之前,绘图师们使用的替代品居然是面包屑?

固体胶棒的设计灵感来自口红?

那些文具是如何被发明出来且演变现在的模样?它们又是如何记录并改变了人类的文明?

★万宝龙、鼹鼠皮、思笔乐、派克、汉高、3M……这些传奇品牌在文具发展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背后都有怎样的八卦趣事?

3M不仅生产口罩,还发明了万能胶!

梵高、海明威挚爱的鼹鼠皮笔记本居然是中国生产的?

……这些品牌在文具发展史上举足轻重,背后的八卦趣事数不胜数。

★全彩四色插图,复古风格还原中世纪文具美感,附赠文具演化年表

全彩四色,内文配有各种老式文具的复古插图,图文并茂更生动;

附赠文具演化年表拉页,文具发展史一目了然!

内容简介

铅笔、橡皮擦、钢笔、圆珠笔、笔记本、便利贴、修正液……从记事起,这些文具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帮我们记录文字、画出图画、整理思绪,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文具也帮助人类记录历史,让辉煌灿烂的文明得以保存并传承至今。

那么,这些文具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演化成现代人所熟悉的模样?它们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历史细节,带我们一起探索文具演化的历程。

不要小看你书桌上一个小小的回形针、一支笔或其他不起眼的文具,它们存在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经历过的故事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作者简介

詹姆斯.沃德 (James Ward ),英国人气博主,资深文具爱好者,曾创办伦敦文具俱乐部,BBC和《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都曾对其做过专题报道,《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文具的千年演化史》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精彩书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不再需要另一本关于文具的书了。

——《观察家日报》

向文具致以发自内心的赞歌。

——《每日邮报》

目录

致谢/ 3

第一章 维洛斯1377-旋转文具收纳盒/ 1

第二章 关于人的一切,都是钢笔教我的/ 27

第三章 我谈了场恋爱,不过对象是张纸/ 67

第四章 我不动铅笔,他们就动不了/ 99

第五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23

第六章 带走我吧,我属于你/ 145

第七章 如果你在就好了:肩负使命的古怪文具/ 157

第八章 开学季,你买了什么文具?/ 173

第九章 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荧光笔/ 191

第十章 我就这么黏上你了/ 205

第十一章 冰箱门上的超文本/ 229

第十二章 日复一日,纸上钉钉/ 241

第十三章 知识储藏室/ 253

第十四章 文具不会消亡/ 267

精彩书摘

我们从小就结识了铅笔,长大之后才开始用钢笔。因此,我们想当然地认为,铅笔的历史比钢笔的悠久。铅笔十分朴素,尤其是笔身,既不是塑料管,也不是金属管,而是普普通通的木头,材料古朴简单。可是,木制铅笔的历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悠久。可以说,铅笔既比“铅笔”一词的历史久又比它的时间短。尽管这句话读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也有几分道理。早在铅笔发明之前,就已经有了“铅笔”这个词,只不过,这里所说的“铅笔”并非我们如今所用的那种传统木杆铅笔。

penicillum这个词跟penis(意思是“尾巴”)源于同一个拉丁词词根,是一种细头画笔,用来创作精细的书画作品(画笔用的毛来自动物尾巴。幸好,我们的目的看起来还算单纯,否则,我们真该为此残忍之举感到脸红)。由此,penicillum演变为古法语词pincel,最终进入中古英语1,变成pencil。不过,直到16世纪初,pencil这个词才有了“铅笔”这层意思,在那之前一直指的是毛制画笔。这里的“铅”也有误导性——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用的尖笔是用铅做的,但我们现在用的铅笔并不含铅。这可让人松了一口气,因为铅的毒性很强,不适合用来做小学生使用的铅笔(除非你不喜欢那些小孩)。

铅笔的起源,要从16世纪初坎伯兰(Cumberland)1一个暴风雨肆虐的晚上说起。具体是哪一年,已经不得而知。不过,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当晚,一袭狂风连根拔起凯西克镇(Keswick)附近博罗代尔地区(Borrowdale)的一棵参天橡树,露出一块矿床,里面是一种神奇的黑色矿物质——石墨。人们给这种新物质起了很多新名称,例如“黑色铅”(black lead)、“kellow”“killow”“wad”或“wadt”,这些词都跟“黑”有关,不过,最常用的称呼还是“黑铅”(plumbago),因为它跟铅很像。因为石墨跟铅相似,才有了“铅笔”这个词,成了一个奇怪的语言学巧合,这就像手机虽是电话却可以用来“拍照片”,买来的烤菜豆包装虽是“锡纸盘”,但其实是铝做的。

附近的农民发现这种他们称之为“wadt”的材料很有用,可以拿来给自家的羊做记号,很快他们又发现wadt还有其他用途。用线把石墨条缠好,就不会弄脏手。截至16世纪60年代末,铅笔传遍了整个欧洲。1565年,瑞士自然学家康拉德.格斯纳(Conrad Gesner)出了一本关于化石的书——《关于化石、宝石、石头、金属等一切物质的相关书籍,多数为首次出版》书中有一段对铅笔的描述.........

格斯纳说的这种铅笔并非我们今天常用的那种。我们所用的铅笔里的笔芯并不是铅,而格斯纳说的铅笔则在木杆中嵌入了铅。2006年,德国造笔厂克里奥.思克力朋(Cleo Skribent)也曾推出一款这样的笔,它更像是铅笔套或铅笔杆。画家画素描时,常用铅笔套套住石墨、粉笔或是木炭。铅笔套一般由黄铜制成,呈管状,两端都有切口。用的时候,粉笔或石墨分别插在两端,用金属环固定。17—18世纪,这种铅笔套越来越流行,直到现在,有些画家仍然在用这种铅笔套。M.C.埃舍尔(M. C. Escher)1于1948年创作的拼版印刷画作品《手画手》(Drawing Hands)中,有两只正在画对方的手,这两只手里的笔用的就是铅笔套。铅笔套可用来套各种绘画材料(粉笔、炭笔、石墨条)。而铅笔杆,用途正如其名,只用来套铅芯。杆身由木头或金属材料制成,把黑铅一端削尖,另一端套进锥形金属杆,再用螺纹固定好。绘图员偏爱铅笔杆,用它画出来的线更精准。铅笔杆慢慢演变,最终成了自动铅笔。

......

前言/序言

致谢

此书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没想到,一堆文字变成一本书,工序竟如此繁杂,我有点蒙。由始至终,那么多人为之付出辛劳,可成书后封面上却只署我一个人的名字,这也让我感觉有点不太公平。

若非大卫.海厄姆有限公司1的安德鲁.戈登(Andrew Gordon)鼎力相助,恐怕这本书也难以问世。对他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我十分感激。我还要感谢玛丽戈尔德.阿特基(Marigold Atkey)。

感谢资料书籍出版社2的工作人员费心费力地把我那些零碎文字整理成书,包括丽莎.欧文斯(Lisa Owens)、瑞贝卡.格蕾(Rebecca Grey)、丹尼尔.克鲁(Daniel Crewe)、安娜-玛瑞.菲茨杰拉德(Anna-Marie Fitzgerald)、保罗.弗尔蒂(Paul Forty)和安德鲁.富兰克林(Andrew Franklin),尤其要感谢萨拉.赫尔(Sara Hull)出色的编辑工作,让我的行文更为紧凑。此外,还要感谢文字编辑菲奥纳.斯克林(Fiona Screen)帮我纠正了不少错误。

鉴于本书通篇说的都是具体物件所体现的趣味,所以书本的排版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感谢资料书籍出版社的皮特.戴尔(Pete Dyer)为本书封面设计所做的工作,以及他和米什林.曼尼恩(Micheline Mannion)为全书编辑添加各色图片的所有工作。

写这样一本书,肯定少不了书中所提到的那些文具品牌和文具公司的帮助,尤其要感谢思笔乐(STABILO)、波士胶(Bostik)、比克(BIC)、喜力克斯(Helix)、3M 公司、瑞曼(Ryman)、犀飞利(Sheaffer)以及汉高(Henkel)公司为我提供其公司信息。还要感谢凯万·阿特伯里(Kevan Atteberry)、杰夫.尼科尔森(Geoff Nicolson)和斯彭斯.西尔弗(Spence Silver)热心解答我的问题。

另外,感激尼尔(Neal),他开的P&C(Present & Correct)文具店是伦敦最棒的文具店。快去看看吧,现在就去!我还要感谢鲍勃.帕特尔(Bob Patel)和伍斯特公园佛乐斯文具店的每一位员工,是他们让文具成为我一生的挚爱。要不是埃德.罗斯(Ed Ross)在推特上创建了“文具俱乐部(stationery club)”这个话题标签,这本书也不太可能诞生。谢谢你,埃德!

最后,我想感谢娜塔西亚.卡弗尔(Natassia Caffer)。无数个周末和深夜,我都埋头于纸片堆和便利贴堆里搜集资料,而她始终对我很有耐心。

(对了,我还得感谢我妈妈,在过去这一年里,她几乎逢人就要推销我的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