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清皇陵之迷雾中的慈禧陵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徐鑫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徐鑫先生自幼生长在清东陵脚下的马兰峪镇,成年后在清东陵工作,作为守陵人他对清朝陵寝的熟悉程度无人能及。
谁是东陵大盗案真正的盗墓者?慈禧为自己的陵寝怎样进行风水选址?营建慈禧陵地宫时有什么秘闻?为什么说慈禧陵寝比紫禁城还豪华?开启慈禧陵地宫时发生了什么样的风波?慈禧陵地宫清理和慈禧遗体的近况如何?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浩瀚的档案和史料,大量阅读了清代史籍和清人笔记,对于清东陵的各陵进行了多次实地勘察,走访了很多当年的守陵旗人,取得了许多第一手珍贵资料,对于各类历史谜团,作者一一加以考证和辨别,历时多年,撰写而成。本书在内容上尽量体现真实、详细,并附有大量珍贵的图片,力图将读者带回当年慈禧陵所有事件的第一现场。
作者简介
徐鑫,男,满族,河北省遵化市人。自幼爱好历史,对清朝陵寝的兴趣尤其浓厚。1993年8月起在清东陵工作,长期致力于清朝陵寝的研究、保护和发掘。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性文章,并出版《香妃遗事》《香妃迷案:清宫档案与考古中的香妃》《铁腕女人:清东陵慈禧陵劫难之谜》《地下佛堂:清东陵乾隆陵地宫清理之谜》《大清皇陵私家相册》及清帝陵系列等二十余部专著,其中清帝陵系列影响甚广。
目录
第一章 帝国的落日
慈禧之死
女人、太监、大清国
第二章 平地一声雷
路透社:抓住了一个军官
逃兵供出了实情
开来了一支军队
皇陵深处响起了爆炸声
第三章 横空出世
清东陵:天赐佳壤
慈禧:这个方案比较满意
陵址:一个艰难的选择
非同一般的建筑
第四章 最豪华的女人墓地
陵墓位置的尊贵
两个女人的较量
重修陵寝
不入主流的困惑
第五章 追踪历史密码
进入皇宫的女人
慈禧:满人?汉人?
“老佛爷”
第六章 再现宫廷凶险
慈禧生儿子,一步登天
小两口双双毙命
想起了死在井里的珍妃
光绪帝:病死?他杀?
第七章 风声、雨声、脚步声
两份珍贵的日记
军事法庭:虚张声势
第八章 陵园“探宝”大行动
执着的守望
从盗洞口爬进了地宫
遗存的文物和保护
两份藏宝图的推断
揭开最后的面纱
第九章 意外的发现
慈禧:一具完整女尸
一盘录像带的故事
尾章
参考书目
序言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
的最后一个王朝。在清朝统
治中国的二百六十八年当中
,有两个女人的地位举足轻
重,她们对清王朝的荣辱盛
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个
是清朝初期在幕后辅佐两代
幼主的孝庄文皇后;另一个
则是清末两度垂帘听政、玩
两帝于股掌之间的慈禧皇太
后。
孝庄文皇后辅佐清朝两
个皇帝时期,大清帝国由弱
转强,国力蒸蒸日上,逐渐
达到鼎盛;而慈禧垂帘听政
时期,清朝日薄西山,最后
走向了灭亡。虽说时代背景
不同,但与慈禧的统治不能
说没有关系。日本通过明治
维新,使其由被侵略国家变
成了侵略国家,跻身霸权主
义国家的行列。中国的慈禧
则通过“绞杀”光绪帝的“戊
戌变法”,使她再次登上了
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高峰,
但接下来的则是外国列强的
大举入侵和慈禧的西逃。《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彻底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
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陷入
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作为
中国最高统治者的慈禧,依
然活得风风光光,享尽了世
间的荣华富贵。
亲生儿子同治帝的病死
、儿媳妇孝哲毅皇后的暴亡
、光绪帝的软禁和最终不明
不白的死亡、珍妃的惨死井
中,更加说明了慈禧的本性
:残忍。
尽管大清帝国内忧外患
,财政紧张,但慈禧在营建
自己的陵寝上依然铺张扬厉
,毫不将就,使她的陵寝在
重修后更加精美豪华,成为
清陵之冠。
1908年11月,慈禧去世
。她死后的大清帝国更是气
息奄奄,行将灭亡。她在死
前再次为大清帝国处心积虑
地做了一次人事安排……她
的丧事依然办得风风光光的

1909年11月15日,慈禧
葬入清东陵的菩陀峪定东陵
。当她躺在填满稀世珍宝、
雕满佛经咒语的楠木红漆内
棺中,带着心满意足的梦想
、畅游于另一个世界的时候
,1928年的夏天,一股军
匪的到来打破了她的美梦,
大清帝国最高贵的女人被抛
尸棺外,还被扒光了衣服…

1979年2月17日,慈禧陵
地宫被打开,其神秘面纱被
正式揭开,慈禧和她的秘密
也随之大白于天下。
笔者生活在紧邻清东陵
的马兰峪,在清东陵工作过
十几年,耳听目睹之下了解
和掌握了许多关于慈禧在清
东陵的逸事,因此,自己的
清史知识也有所增加。现在
社会上关于清宫题材的影视
文艺作品很多,但大多数都
是带有娱乐性、戏说之类的
内容,这对于青少年识别历
史的能力提出了考验,他们
无法正确识别出其是艺术创
作还是真实历史。本书的写
作初衷是把笔者所了解的有
关慈禧及其陵寝方面的真实
情况写出来,告诉广大读者
,以正视听。
这本书稿的写作,是在
笔者父亲徐广源先生和许多
清史前辈的支持下,查阅审
核了很多慈禧档案以及有关
慈禧的多部著作,并在实地
亲自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
力图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来
还原真实的慈禧及其陵寝。
慈禧是不是现在很多人想为
其翻案的那种女人,为慈禧
翻案纯粹是为了炒作还是别
有用心,相信大家看了本书
之后,自然会明白。写此书
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把过去
的、重要的、被人忽视的但
有价值的历史过程留给后人
,共同分享历史研习的乐趣
导语
清朝皇陵不是一座胜利的丰碑,也不是我们永远固守的精神家园。它只能作为一段凝固的历史,马背上崛起的那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已经成为久远的记忆,昔日的辉煌烟消云散,所有的梦想与光荣都弥散在无生无灭的永恒中。留下来的,只有文化的光辉和人类生生不息的创造的精神——或许,这便是徐鑫作品给予读者留下的最隐秘和深刻的启示。
书评(媒体评论)
“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
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
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
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
最伟大的例子。”
“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
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
面上深思其庄严的景象,其
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
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
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
好地表达出来。”
——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
李约瑟
精彩页
一篇来自海外的报道,以外国人的独特视角,全面解读了中国大清王朝1908年两个历史巨人间的生死存亡关系以及当时的政治局势。大清王朝的衰败,与大清皇室女人掌政、太监干政似乎有着某种特殊的内在联系。一个号称“老佛爷”的女人死了,大清国的另一个女人则登上了政治舞台,但是没过多久,大清帝国倒台了……
慈禧之死
1908年11月1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了这样一篇新闻报道:
北京,11月15日电:
慈禧皇太后于今天下午2点钟去世。慈禧皇太后是大清国的独裁者。她从1861年以来就一手操纵清国政局,期间没有任何人成功地阻挠过她。并且,自从1881年起至今,再也没有人起来反对过她。
清国官方已正式宣布皇太后驾崩,而官方刚刚才宣布了光绪皇帝的死讯,称光绪皇帝于昨天下午5时驾崩。这两项宣布在时间上相隔得如此之近!但这里的人们相信,在官方向外颁布讣告前,皇帝陛下和皇太后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
今天早上8点钟,清延颁布诏书,宣布溥仪王子殿下已登基成为新帝。溥仪是大清帝国摄政王醇亲王的儿子,今年才三岁。这项诏书是依照皇太后在醇亲王成亲时所做出的承诺而颁布的。上星期五颁布的一项诏书,宣布溥仪为清国皇位继承人。
……
皇帝和皇太后孤独地死去
流传了三千年的传统丧葬仪式宣告了皇帝陛下和皇太后的过世。临终时,虽然在他们身边围绕着一群身份低下的守护者,但却很孤单地、未被人注意地死去了,因为这些看护者不能接近他们神圣的君主,与他们的主子保持着一丈以内的距离。皇帝陛下就这样死了,因为他没有接受任何科学的救助。数月来,他都一直拒绝让外国医生为他诊治病情。并且,虽然据传他曾求助于中国古老医术,但人们相信,后来他就再也没接受任何治疗了。
清廷公布称,皇太后在上周五最后接见庆亲王时,神志时而清楚时而昏迷。她同意清廷宣布溥仪殿下为皇储以及醇亲王为帝国摄政。庆亲王是皇室成员,满族,他在义和拳叛乱开始时是清国宫廷大臣,并兼任负责京城安全的九门提督。外国使馆的官员们就是指望着庆亲王能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庆亲王身兼数职并深得朝廷信任。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世人广泛关注,正如文章所说,1908年11月的大清帝国发生了三个重大的政治变化光绪帝死亡、慈禧死亡和新皇帝登基。人们对此议论纷纷,猜测大清皇室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来,慈禧的死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怀疑,在人们的思想中,尽管慈禧享受着当时最好的医疗和生活待遇,但她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在时间面前,大自然生死法则并不会因为她的尊贵而网开一面。而令人们感到怀疑的是光绪帝的死太蹊跷:虽然有病,但毕竟年轻,光绪帝怎么会死?并且在他死后不到二十小时,慈禧也死了?
《崇陵传信录》记载:“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
据清宫档案记载,慈禧在年轻的时候,就有月经不调之症,以后又陆续患过喘咳、痔疮、面风、腹泻、肠胃不和等病症。慈禧在七十岁以后,身体开始出现日益衰弱的迹象。一位曾经陪伴慈禧的女官德龄在《瀛台泣血记》中写道:“太后根本已没有什么精神来监视光绪。因为她老人家已经病了,国事的棘手,和年龄的增长,终于也使她进入了每个人所不能避免的老倦的阶段。最近她除掉还能进些饭食之外,一切的政事,都完全不问,每天只在宫内服药将息。”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以后,慈禧已经明显感到身体不适。九月,慈禧又患了腹泻病,且久治不愈。十月初十日(11月3日)慈禧庆祝完自己的七十四岁大寿后,因为劳累,身体更加虚弱。据清宫《内起居注》记载,自十月十六至十九日,慈禧没有政务活动。这说明慈禧的病情加重了。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1908年11月13日),慈禧在这一天也就是光绪帝死前的一天,连续发布了两道懿旨。
第一道懿旨:将醇亲王载沣的三岁儿子溥仪抱进皇宫抚养。
第二道懿旨:将醇亲王载沣封为摄政王。
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