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迅速发展,大规模集体土地被征用或征收、房屋被拆迁,从而产生了一个被动的城市化群体即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乡城转型历程是中国在特定时代就地城市化实践的一个缩影,在这一宏大的变迁过程,大规模失地农民被裹挟其中,他们或沉默接受,或积极抗争,或被动顺应,或主动融合,演绎着一场多姿多彩的参与图景。失地农民在各领域的参与程度有限且主要表现出两个典型特征:一是象征主义和形式主义参与显著;二是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并存,这表明现阶段失地农民的参与格局仍处于参与阶梯的初级阶段。因此,若要参与在良性的轨道运转,失地农民能够通过理性平等的参与顺利实现乡城转型,则作为最理想化形态的合作型参与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李琼英,安徽省五河县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社会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矛盾和城乡社会学,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5项。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
第二章 有限的参与行动:被动的乡城转型
第一节 城市迁移中的低度参与
第二节 城市融入中的差序参与
第三节 不协调的乡城转型图景
第三章 分化的参与主体:差异化的转型路径
第一节 基于参与维度的主体类型化
第二节 参与主体分化的渊源
第三节 迥异的城市融入样态
第四章 渐强的参与意识:走向共享型城市共同体
第一节 从剥夺型走向福利型征迁
第二节 从社区融入走向社区融合
第五章 合作型参与:乡城转型的理想态
第一节 乡城转型中参与的现实格局
第二节 参与对城市融入的作用逻辑
第三节 合作型参与的建构
第六章 结论与探讨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对象信息列表
附录三 H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办法
附录四 H市被征收集体土地上房屋补偿安置办法
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H市五个市县(区)大量的访谈和观察,对失地农民的乡城转型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探究,揭示了失地农民在此过程中参与行动所呈现的真实图景和运行逻辑。
本书将失地农民作为行动主体,以“参与-融入”为分析框架,分别从结构维度和变迁维度,提供了一种相对较为全面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