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聪明寓于糊涂,正直寓于诙谐,廉洁寓于嬉戏;刘墉就像一个“武艺出神入化”的高人,却以一个笨拙甚至有些残疾的肉体存在于世上!
本书每个小节都阐述了一个小故事,从刘墉的出生背景开始,涉及到他的生活、仕途、家庭等多个领域,每个故事都有各自的点评,并由此引出不同的道理,引导读者逐步深入地达到智者的精神高度,一窥他内心的奥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刘墉官场不倒翁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韩亚红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把聪明寓于糊涂,正直寓于诙谐,廉洁寓于嬉戏;刘墉就像一个“武艺出神入化”的高人,却以一个笨拙甚至有些残疾的肉体存在于世上! 本书每个小节都阐述了一个小故事,从刘墉的出生背景开始,涉及到他的生活、仕途、家庭等多个领域,每个故事都有各自的点评,并由此引出不同的道理,引导读者逐步深入地达到智者的精神高度,一窥他内心的奥秘。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介绍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刘墉的生平及为官经验的书。与以往类似的作品不同的是,本书每个小节都阐述了一个小故事,从刘墉的出生背景开始,涉及到他的生活、仕途、家庭等多个领域,每个故事都有各自的点评,并由此引出不同的道理,引导读者逐步深入地达到智者的精神高度,一窥他内心的奥秘。此书特点是言简意赅,清晰透彻,给人清新、自然的阅读快感,让人饶有兴趣地了解故事,对刘墉的机智深深折服的同时,引发对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思考。 目录 出生背景 巧救寡妇 轰动效应 随机应变 仗义执言的恶梦 出奇制胜 妙制盐商 一字难求 不按常规打牌 险破客栈凶杀案 聪明蕴意在糊涂中 虎口拔牙 四两拨千斤 力除巨贪国泰 洞悉别人所求 点中穴位 另辟蹊径 巧计除奸 巧断家务事 祸从口出 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苦难言 大智若愚 巧对送礼人 搞笑打扮的背后 技高一筹 只交益友,不交损友 权宜之计 帮一个是一个 跟对人,办对事 明察暗访 追求不同,结局不同 名景之缘 甘为伯乐 近朱者赤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试读章节 在很早以前,古人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即治理国家以了解、识人为首要事情。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这很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所以,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不细观则不能明识,不明识则不能善用。只有“知人”才能“善任”,因为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刻,使用起来就越得当。历来人们都认为,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帝王的作用,没有比识人更重要的了。如果一个国君,有贤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这是一个国家三种不祥之兆的表现之一。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进士出身,官至内阁大学士、漕运总督、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刑部尚书、《四库全书》正总裁等要职,乾隆十九年加太子太傅。诸城刘氏一门多人做官,但以刘统勋、刘墉父子最有名气。 刘统勋为官廉洁公正,很受乾隆信任,不仅被委以军国重任,还多次奉命审理官员贪渎案件,所拟判决通常皇帝皆予核准,其中包括将几名不法的满族显要定为死罪。诸如: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广东粮驿道明福违禁所收,即国家征收漕粮,有一部分可以改折成银两征收,但规定了严格比率,如一担米折多少银,不得违禁私自改变比率,以杜绝官员中饱。明福私改折银比率,中饱私囊,经刘统勋查实,奏准斩首。 清代新任命的地方大员,总是自带一批亲信,以备日后任用,他们往往形成私党。刘统勋为改革此弊端,上书朝廷,认为封疆大吏自应有“真知灼见”,应是“干练之才”,不能先派人为耳目四下打探消息,再和几个心腹密谋,然后找机会上奏提拔他们。建议今后一律停止这种做法。如果所在之省缺乏人才,可以按正常渠道向吏部保荐,以杜绝上司偏袒下属,下属四下钻营的习气。此建议得到乾隆的批准,并交吏部实行。 刘统勋一生历任高官要职,但他身体力行,体念百姓。有一次,户部上奏,各省、州、县管理钱粮库的官吏多不尽职,弊端甚多。乾隆考虑将不尽职者尽行罢免,而以笔帖式(秘书)代为管理仓库钱粮,召刘统勋商讨此事。刘统勋缄默不言,乾隆追问,刘缓缓推诿道:“州、县官为百姓父母官,只要州、县官能够为百姓效力,那么仓库之事自然可以解决。”乾隆点头同意刘的看法。 刘统勋是个学识渊博的文人,同时在军事上也有独到的战略眼光。当时,西蜀金川的土司莎罗奔恃强欺弱、攘夺仇杀,对抗朝廷。刘统勋考虑到金川自然条件恶劣,曾建议改用政治手段解决。好大喜功的乾隆坚持用兵,及至木果木大败。乾隆急召刘统勋,问: “昨军报至,木果木军覆,温福死绥,朕烦懑无计,用兵乎,抑撤兵乎?”刘考虑到连年用兵,金川亦巨,不若一鼓作气,彻底平息金川动乱,解决土司制度,因而答曰:“日前兵可撤,今则断不可撤。”他推荐阿桂接任温福,果然取得金川胜利。 刘统勋整天在内阁协助皇帝处理一切军国大事,十分忙碌。有一天,刘统勋稍有空闲,便想提前回家好好休息休息,谁知刚刚落座,就见门房来报,说湖北巡抚派人求见。这湖北巡抚的父亲乃是刘统勋的同窗学友,又是同科进士,踏入仕途后,互有书信往来,是多年相交的老友。刘统勋心想,故人之子派人来,一定会带来老友的近况,于是欣然相召。谁知来人奉上书信后,却随即呈上一个小布包,刘统勋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黄灿灿的金叶子,数了数,约有千余两。面对世交故友之子送来的黄金,刘统勋心里十分清楚,送礼的用意无非是要其日后给予关照,本应一口回绝,但想了想,为了给老友留个面子,便正言厉色地对来人说:“你的主人与我是老朋友,交谊甚厚。我任职朝廷,俸禄甚丰,不需要赠金。你回去后,代我问候并转告你家主人,最好将这笔赠金送给亲戚朋友中的贫困者!”来人听了刘统勋一番诚挚的话,深为感动,代主人表示谢意,然后携金而去。 有一天深夜,忙碌了一天的刘统勋正准备休息,忽然有人来访,刘统勋深知其中奥妙,就让人告诉客人说,自己已经就寝,不便会客,有事明天再说。第二天,刘统勋上朝归来,那个深夜来的客人又来了,刘统勋带着责备的口气说:“夜晚上门来访,是贤者所不为之事。你有什么事需要告老夫,可以在大家面前公开说,即使是老夫的过失,也可以当面规劝。”这位深夜来访者,原来是直隶一位捐纳出身的道员,多年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心里很着急,听人说刘统勋主管吏部,有权决定官员的升迁,便备了两千两银子想来疏通门路。又怕白天登门引起他人的注意,便选择深夜上门。这样的事怎么好在大庭广众面前讲出,只好支支吾吾了半天,一句话也没说即面带愧色起身告退。 其实,以刘统勋的身份地位来说,别人向他说情行贿,都是少不了的事。但面对老友之情、深夜上门送礼,刘统勋操守不改的所作所为,对刘墉一生修身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刘墉正人先正己,坚持清廉为本的修身之道,就完全继承了其父的品行。 刘统勋做大学士时,乾隆前往刘家,因为来了不少人,皇帝又是骑马而来,刘统勋在大门外接驾。但令他和乾隆十分尴尬的是,刘家宅院实在太小,马厩中根本容不下皇帝的御马。刘统勋性急之下,赶紧将自家的马拴在院门旁的下房,腾出地方让“御马”拴。不成想,由于地方实在太小,第二天却发现自家的马有互相踢伤者。这件事一时传扬开来,堂堂大清朝的相国府竟然容不下几匹马,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故事。这也说明刘统勋的清廉。 乾隆三十八年冬天,天气特别冷,临近腊月,北京城早已是大雪纷飞,寒气逼人。这一天,四更刚过,大学士刘统勋早早起床,漱洗之后,乘着八抬大轿,从城东直奔紫禁城。大轿行至东华门外,轿夫感到轿身不知何故突然倾斜,连呼几声老爷,不见答应,赶忙停下轿,打开轿门一看,只见刘统勋双目紧闭,已然死去。待到乾隆皇帝闻讯,急遣御前大臣福隆安带着御医探视时,气息已绝,无法挽救。 一位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竟然死在上朝的途中,不能不使皇上震惊。乾隆特下谕旨说大学士刘统勋老成练达,品行端方,特谥号“文正”。 丧葬之日,乾隆御驾亲临祭奠。进得刘府,只见宅第矮小简陋,堂上除了几张桌椅之外,空无一物。见景思人,乾隆不禁大发悲声。他哭着对众臣说:“统勋乃是真宰相,从此朕失一股肱也。”在刘统勋死后六年,乾隆在其所作《怀旧》诗中还念念不忘这位宠信大臣,称赞其“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刘墉奉旨于同年十一月底离开陕西回京奔丧,并于次年三月扶柩归山东故里。行前,乾隆再发谕旨:“故大学士刘统勋,其子于月内扶柩归里,着照以前史贻直之例,沿途文武官员在二十里以内者,均至柩前吊奠,并遣人护送,俾长途妥稳遄行,以示优眷故臣之意。”四月,乾隆赐大学士《古今图书集成》,特赐刘墉一部,并说:“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各赏《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俾其收藏,传付子孙,守而弗失。故大学士刘统勋原欲一体赏给,不意其猝尔身故,未及身预。念伊子刘墉尚克世其业,亦著加恩赏给一部。”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