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岭第三峰涂着朱唇的大佛像,是古今两段三角恋情的标志。梁武帝时,当朝宰相之门生包选和玄学大师之徒石能,为佳人朱少凤雕刻石佛而命丧崖下;中日战争时,少女李映翔又掳获日本青年入江和游击队长卧龙的心,只要谁杀了大汉奸谢世育,便能得到她托付终生。
漫天烽火里,大时代儿女面临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冲突,该做何抉择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玉岭的叹息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陈舜臣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玉岭第三峰涂着朱唇的大佛像,是古今两段三角恋情的标志。梁武帝时,当朝宰相之门生包选和玄学大师之徒石能,为佳人朱少凤雕刻石佛而命丧崖下;中日战争时,少女李映翔又掳获日本青年入江和游击队长卧龙的心,只要谁杀了大汉奸谢世育,便能得到她托付终生。 漫天烽火里,大时代儿女面临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冲突,该做何抉择呢?…… 内容推荐 《玉岭的叹息》又名《重见玉岭》,是日本推理大家陈舜臣代表作之一,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获奖作品。作品巧妙地在时空交错中演绎古今与中外三个追求爱情的故事,延续陈舜臣一贯的儒雅文风,呈现其推理写作的深厚功力。 菟原少女,日本古代佳人。两个青年为迎娶她而相互较量射艺,一人射中水鸟的头,一人射中尾巴,不知如何是好的她只好选择自尽。 朱少凤,南朝梁武帝时江南名媛。石能与包选两位青年才俊为能娶到她而比赛雕刻石佛,最后却在阴谋与爱情中双双毙命。 李映翔,抗战时期勇敢的少女。日本青年学者入江与抗战游击队队长卧龙投入了这场关乎国家、爱情的较量。究竟,芳心何归?结局,让人不胜意外和唏嘘。 作品古今交错,荡气回肠,令人低回辗转。 试读章节 担任翻译的青年,用手扶着铅灰色的镜框,问道: “入江先生,您为什么想去玉岭那种地方?” “想再去看看那里的摩崖佛。很久以前,我曾经详细地调查过。”入江章介回答。 “据我们调查的结果,在我国,玉岭的佛像也就算三四流,并不很有名。我能知道您非去不可的理由吗?” 翻译说的语速很慢,顿挫清晰,显然十分在意对方能否理解。 “那里的佛像,与云冈、龙门的石佛一样,不是靠当时统治者的权力和财力凿刻的,而是没有任何背景的老百姓,一锤一锤在岩石上雕刻出来的。我对这一点极感兴趣,可能的话,想再重新评估。” 一边回答,入江发现自己的语调不知何时被年轻翻译的日语感染了。不仅语调,连刚才所说没有任何背景的百姓等理由,也是刻意附和这个国家国情的说法。 年轻翻译将入江的话转给旁边年约四十岁的官员。入江懂中国话,知道翻译得很正确。 入江所提出希望访问的地点名单就摊开放在桌上。官员点了几次头后,拿起红色铅笔,将“玉岭”两个字圈起来。 批准了。 名单上约半数的地点因不合时宜去而被取消了。因为正值“红卫兵”大串联的高峰,会有很多麻烦。入江一行人的视察团原本计划从北京乘火车到上海,但后来改乘飞机。 其实,玉岭并没有值得特别一提的名胜和绝景,交通也相当不方便。摩崖佛出自外行人之手,是很稚拙的作品,恐怕不曾有外国访客去过。入江曾暗自揣度,看了名单的官员一定觉得奇怪,可能很快会被删掉。 获得批准一事令他大感意外。 看着红色圈印,入江觉得自己开始动摇了。前往玉岭,需要有心理准备,而他万万没有料到会被允许,所以尚未做好安排。 年轻翻译又用手扶扶镜框,说道: “团体考察的最后两天,因为所学领域不同,想看的地点也不一样,大家得分头进行。从这里出发到玉岭要半天以上的时间,会有人陪老师去。说不定是不懂日语的人,请多包涵,反正老师的中国话挺好的。” “嗯,无所谓。”入江答道。 访问中国视察团由S县的八名大学教授组成,入江章介是其中一员。他专攻中国美术史,战争期间曾在中国待过两年。 “最后两天……” 回房间途中,入江如此自言自语。 如果到了玉岭,似乎就会有一种怦然心跳的冲动感,千万要克制住。 这样想着,入江一头倒在床上,闭上了眼睛。 “已经五十岁了,难道自己的体内还残留着一触即发的热情吗?” 像是自问,但忐忑不安的情绪并没有消失。 两天的上海考察很普通。参观的地方是外来客人常去的,对方的招待也十分老练。 到处都是红卫兵,气氛显得热气腾腾。研究政治学的教授们,为了掌握眼前激烈动荡时期的政治社会情况,都紧张地睁大眼睛忙得不亦乐乎。而入江对此情此景却没有丝毫兴趣。 到玉岭去——这个念头占据了入江的脑海。无论参观工厂、革命博物馆,或朗读毛主席语录,他都心不在焉。 第二天晚上,担任翻译的青年带了一名男子到饭店见入江。 “这位是周扶景先生,周先生正好明天要去玉岭。” 周扶景和入江一样年纪,瘦瘦黑黑的,看起来相当精悍。 “请多关照。” 周扶景说道,微微低了一下头。 没什么表情,不再多说。是个话不多、不擅应酬的男子。 如果不是年轻翻译趁机说明前往玉岭的路线,场面恐怕就撑不住了。 想到半天以上的汽车旅行,要和这个难以接近的男人度过,入江心里觉得不太舒服。但是,总比跟唠叨的男人同行强。事实上,入江清楚得很,和实现前往玉岭的愿望相比,同行者是谁的问题太微不足道了。 “再见!” 年轻翻译话音未落,周扶景唐突地伸出手表示要道别。 入江连忙伸手回握。 那是一只有力的厚掌。 转身走向房门时,周扶景的表情微露变化,嘴角似乎有点儿往上翘。 是欲言又止,还是微笑?入江看不出来。 想到明天即将出发,入江竟有些后悔把“玉岭”两个字写进名单里。 “可是不能不去,嗯,是玉岭在呼唤我……”入江自言自语。 二十五年前的玉岭,在入江的脑海里苏醒。奇怪的是,轮廓的线条模糊不清,山的形状也不清晰。 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深镌在入江内心的并不是风景。 那一晚辗转难眠。 分明做了梦,醒来时竟忘记梦的内容是什么。身体像被手指死死掐住,无力抵抗地被摇动那样,感觉很奇特的梦。 只记得梦见了当天初识的周扶景,但怎么都想不起他在梦中扮演什么角色。或许毫无意义,只是突然出现而已。 “就像是来偷窥我的梦似的。”入江心想。 梦里的情形虽忘了,但他内心的秘密一定混杂在梦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被窥探可就不妙了。 周扶景在道别时那微翘的嘴角,倒有些像偷窥别人梦境的男人暗自露出的讥讽嘲笑。 入江初次听到有关玉岭的故事,是战争期间在北京的时候。 来自上海的中国拓本师,把在玉岭拓印的摩崖佛拓本带到研究室,要求入江代为考证制作年代。 入江当时为研究中国美术史而滞留北京。战争时期,如果没有特别冠冕堂皇的口实,研究学问是不被允许的。 ——为促进日华亲善,从美术的领域研究日本 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入江就是靠这一赞美辞藻被派往北京的。 入江虽是刚刚入行的学者,但秉持的取向与其说是研究学问,不如说更倾向追求美的事物。 对当时一般公认佛像美的起源来自希腊的说法,入江很不以为然。于是下定决心,一旦和平时代到来,回国后他将潜心研究民间的佛像。 所以,拓本师带来的那五张玉岭摩崖佛的面部图,深深吸引了入江。 雕刻方法很拙劣,一眼就知道并非出自职业工匠之手。眼睛仅两个点,鼻子是一条纵线,嘴巴则是一根横棒。 佛身和脸相比,不是太短就是过长,完全忽视了对称性。 毫无希腊的痕迹。 “这儿居然有民间的佛像!” 入江看了后,忍不住怦然心跳。 “玉岭的摩崖佛就只有这些?”他问道。 “不,不,还多着呢,数不清。有拓本容不下的大佛,也有很小的。”拓本师回答。 入江向拓本师刨根问底地询问有关玉岭的情况,知道了以下事情—— 玉岭包括由岩石形成的山峦,东西共有五座,附近的人称其为“玉岭五峰”。从东边起为第一峰、第二峰……分别以数字命名。 第四峰又称“番瓜岩”,有很多细细的皱褶。其余的山峰则像被巨人的斧头砍过一样,表面平整,远看过去仿佛直立的黑板,让人想在上头写字。 第四峰以外各山峰的岩面,雕刻着许多佛像,从身长二三十厘米小到数十米大的都有,杂然林立,简直像用凿子随意写上似的。最初可能是从人身高度可及处开始雕刻,慢慢地空间没有了,才使用脚架逐步往上刻。 由于历史悠久,究竟什么时代雕刻的,连当地人都不知道。传说约从齐代到梁代一百年间持续雕成…… 听了这段话,入江更想早些见识玉岭的面目了。 当时的他,对于匀称的东西充满极大的敌意。 那似乎是一种属于青春的反抗。 所谓战争状态,入江认为就是将一切都封闭在既定框架中,让人透不过气的时代。与这个框架相似的、因这个框架所联想到的,以及因这个框架而构建的、被公式化的东西,将这一切统统摧毁,一直是入江内心深藏的一个愿望。 对于古雅稚拙的渴望与憧憬,即是这种心理的一种扭曲吧。 无法忍受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可以说也是源自相同的精神状态。 入江想暂时离开北京的念头,和对玉岭的向往不谋而合。 巧合的是,入江所属的研究机关那年预算有结余。 一起工作的某研究员早先预定的学术调查旅行,因应征入伍被迫取消。 入江得知后立刻提出前往玉岭的申请。 ——如果传说属实,玉岭的摩崖佛将是五至六世纪的作品,也许可追溯其与日本推古佛之间的关系。 这是入江申请时附上的理由。 要知道,那是个做任何事都需要辩白或借口的时代。 P9-16 序言 从我1961年发表推理小说处女作《枯草之根》至今,已经过去将近五十年了。回首往昔,当初正是以推理小说初登文坛,开始从事我十分喜爱并带给我无数快乐的写作生涯。因此,推理小说对于我自己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并具有纪念性质的写作领域。多数中国大陆读者对我作品的认识与了解,恐怕大多来自历史小说与散文、随笔,因此欣闻自己的推理小说《青玉狮子香炉》、《重见玉岭》(此次更名为《玉岭的叹息》)、《方壶园》(合并至《青玉狮子香炉》)将在大陆出版,让读者有机会接触我最重要的写作领域,深感十分荣幸与高兴。谢谢! 陈舜臣 2009年12月20日 书评(媒体评论) 事实上将爱情作为推理的题材,曾是推理小说史上的禁忌,而在这部作品中,恋爱、犯罪以及背景(时代与风景)浑然一体,爱情升华为神秘的罗曼史,芳香扑鼻——这种评价并不夸张。 ——新保博久 其作品中经受政治变动及颠沛流离的人物形象颇具魅力,展现了不断变化的时代风貌。他的作品具有日本作家所没有的洒脱和奔放的风格。 ——大佛次郎 一部小说之所以深刻,并非一定写尽了人世百态,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故事,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以中国为背景来创作,陈舜臣是推理小说领域内无可代替的第一人。 ——稻畑耕一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