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以雷霆手段发动“辛酉政变”将年幼的儿子推上皇帝的宝座,得以“垂帘听政”,执掌晚清47年。她洞悉人性、工于心计、敢作敢为、无所畏惧,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与魅力,使手下的大臣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荣禄、张之洞、袁世凯等人死心塌地追随她。然而,她不幸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从太平天国运动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再到义和团起事、八国联军人侵……她的一生几乎都在战乱中度过。面对种种危局,她力排众议,派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曾支持曾国藩、李鸿章倡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在政治上,她对权力有着病态的渴求,又极力维护封建旧制。为了保住皇权和皇家颜面,她不惜损害国家利益,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把中国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本书从慈禧出生说起,试图探寻她的性格、思想形成的原因,探寻她成长过程中的偶然和必然,以解开她身上的未解之谜。 目录 第一章 兰儿人宫 1.扑朔迷离的身世 2.来自叶赫的诅咒 3.受封兰贵人 第二章 青云直上 1.圆明园受宠 2.家事国事的喜与忧 3.母以子贵 第三章 觑视皇权 1.恼人的“剿匪”与“夷务” 2.内忧外患解君愁 3.遗恨圆明园 第四章 辛酉之变 1.咸丰帝的心结 2.权力的制衡 3.一场迅疾的政变 第五章 两宫同治 1.整肃朝纲的恩与威 2.重用汉臣“剿贼” 3.支持洋务运动 第六章 专权之路 1.打压恭亲王 2.安德海殒命 3.母子生隙 第七章 君臣母子 1.收复新疆与国防政策 2.东太后慈安之死 3.改组枢、译两署 第八章 太后归政 1.老佛爷五十寿庆 2.归政动议与“颐养” 3.光绪帝的婚事 第九章 甲午之耻 1.海军衙门与颐和园庆寿 2.陆、海军建设 3.从“甲申政变”到“甲午战争” 第十章 百日维新 1.决意“单干”的光绪帝 2.帝后两党明争暗斗 3.“六君子”遇害 第十一章 废帝训政 1.废帝风波 2.义和团运动的滥觞 3.“庚子事变”的朝廷 第十二章 屈辱外交 1.联军入侵京城 2.珍妃死亡之谜 3.逃亡岁月 第十三章 立宪流产 1.“新政”变法 2.玩政治“跷跷板”的人 3.浅尝辄止的立宪 第十四章 同赴黄泉 1.离奇死亡的光绪帝 2.老佛爷病逝 3.无尽身后事 序言 【序言】 紫禁城的落日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 建王朝——清朝延续了276 年,于1912年被中华民国 所取代。考察这个由满族 建立的王朝,人们不难发 现,其开始兴盛和末期衰 败的历史-9两个女人有关 。这两个影响清朝兴衰的 女人就是孝庄皇太后博尔 济吉特氏和慈禧皇太后叶 赫那拉氏,她们都被尊为“ 圣母皇太后”。 博尔济吉特氏去世后的 谥号是“孝庄仁宣诚宪恭懿 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文皇后”意为文皇帝皇太极 之皇后),赞美之词仅16个 字;而叶赫那拉氏的谥号 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 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 圣显皇后”(“显皇后”意为显 皇帝咸丰之皇后),溢美之 词长达22个字。依清朝惯 例,帝后谥号字数越多, 意味着此人的地位越高、 功绩越大。然而事实却是 ,孝庄皇太后辅助顺治、 康熙Z-帝开创了清朝盛世 ,名垂青史;而慈禧皇太 后却让清朝一步步走向衰 亡,死后骂声如潮。 慈禧生于1835年11月29 日,名兰儿(杏贞),1852 年选秀入宫,咸丰帝赐号 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 咸丰帝体弱多病,加之当 时的清朝外有英法联军入 侵北京,内有太平天国农 民起义,让他心力交瘁。 1856年,懿嫔生下皇长子 爱新觉罗·载淳,即后来的 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 ,又晋封为懿贵妃。懿贵 妃工于书画,咸丰帝时常 口授让她代笔批阅奏章, 并允许她发表自己的意见 ,懿贵妃由此插手政事。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后, 她悍然发动“辛酉政变”,将 年幼的载淳推上皇帝宝座 ,借“垂帘听政”执掌大权。 慈禧很有政治头脑,也 很有才干,否则也不可能 20多岁就权倾天下。她在 宫廷倾轧的权力斗争中, 堪称以弱胜强。她之所以 能通过政变登上权力巅峰 ,是因为她洞悉人性、工 于心计、敢作敢为、无所 畏惧、为权力不惜牺牲一 切,同时充分利用个人魅 力。她手下的贵胄大臣如 奕訢、曾国藩、左宗棠、 李鸿章、荣禄、张之洞、 袁世凯等,对她死心塌地 。如果说慈禧在执政的47 年中,对国家、对那个时 代有所贡献的话,或许是 她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支持刘铭传、冯子材与法 国作战,一定程度上支持 曾国藩、李鸿章倡导的洋 务运动。她一生最大的成 功或许在于在男性统治的 世界里,夺得了本应由男 人把持的最高权力。 慈禧所处的时代面临前 所未有的大变局。她的一 生几乎与中国历史上的多 次战乱重叠,从太平天国 运动到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再到义和团起事、八国 联军入侵,以及英俄两国 支持的新疆叛乱、回民暴 动……战事频频,让清政府 难以招架。面对种种危局 ,她镇压农民起义,残杀 改革派,因废帝引来外国 势力的“干涉”,心生不满而 向十一国开战……她在政治 上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 决策错误,更因为她极力 维护封建旧制,对权力有 着病态的渴求。她心中只 有朝廷和统治者的至高权 力,却没有国家概念,她 把国家的一切都视为私物 。所以,每当要在皇权和 国家利益之间做出选择的 时候,她总是选择皇权而 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宁愿 割地赔款也不丢皇家颜面 。国家任人宰割,百姓备 受荼毒。那一段悲痛的历 史,让我们牢牢记住了这 个女人。 而作为女人,慈禧受到 的咒骂更多:阴险狠毒、 冷酷自私、专横跋扈、生 活糜烂、骄奢淫逸、妖媚 惑主、愚昧守旧……其实, 慈禧原本是一个性格温和 、刚柔并济、情感丰富之 人。正因为她才貌双全、 善解人意,才深得咸丰帝 的宠爱。她个性鲜明而张 扬,主张女人要有尊严和 优雅地生活,强调女人的 独立精神;她还认为女人 应该读书识字,有自己的 生活空间。她喜欢美,喜 欢丰富的色彩,喜欢淡淡 的兰香。她生活的寝宫不 允许有任何异味,终日散 发着水果的清香。在宫中 ,她最爱打扮,也极为时 尚。作为女人,她得到了 让无数女人艳羡的一切: 爱、高高在上的地位、钟 鸣鼎食的生活。 但慈禧也有惆怅和无奈 ,她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那些恨她的、对她有偏 见的人,那些稗书野史, 把她说成是风流成性、放 荡淫乱的女人,显然有故 意污蔑、丑化之嫌,不过 ,慈禧晚年的确生活奢侈 、挥霍无度。同时,作为 一个母亲,为了掌控皇权 ,她不择手段,导演了一 场场皇家悲剧。 慈禧的一生与晚清的历 史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当我们今天回顾与品评她 的功过是非时,很难用单 一的标准来评价她复杂的 人生。本书从慈禧出生说 起,试图探寻她的思想、 性格形成的原因,探寻她 成长过程中的偶然和必然 ,以解开她身上的未解之 谜。只有站在公正客观的 立场上。以人性化的视角 ,细心考辨史实,才能全 面深刻地了解那个时代, 看清慈禧的真实面目。 导语 两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彻底轰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开放口岸、割地赔款、火烧圆明园,中华大地山河泣血,满目疮痍。清王朝仿佛“从黄金时代一路堕落到黑铁时代”,但其中自有其必然性。这些历史的欠账,全算在慈禧一人头上,显然是不恰当的,但她亦难辞其咎。当我们尝试品评她的功过是非时,很难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她复杂的人生。 精彩页 第一章兰儿入宫 1.扑朔迷离的身世 清朝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自嘉庆朝开始走下坡路。嘉庆皇帝在位期间,既没有横征暴敛,也没有发起劳民伤财的举国工程,对政务也亲力亲为。可是,“康乾盛世”的积弊开始显露出来,所以,尽管嘉庆皇帝极力“维持局面”,仍无法挽救颓势。 嘉庆年间,官吏腐败,民乱四起,尤其是白莲教起义来势汹汹。嘉庆皇帝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颁诏剿灭白莲教。这次清剿前后持续了九年零四个月,不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还大大阻滞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时欧洲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进行工业革命,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发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清朝的工业仍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商业更是受到贬抑,市场处于封闭状态,非官方外贸一律被视为走私而遭到禁止。经济凋敝,国库空虚,一些官吏利用职权大肆敛财、中饱私囊。嘉庆皇帝登基后,扳倒了最大的贪官和坤和一大批贪官污吏,国库才稍得充盈。 乾隆朝时,户部有一个叫吉朗阿的员外郎,生前银两亏空。账面上共亏银四万三千二百两,不知是他贪污挪用,还是记账出现差错,无法查到实据。他本人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家人的生活也很清贫,现在他人已去世,无法处罚,但亏空还是要补的。嘉庆帝亲自过问此事,诏令凡是欠账官员去世的,由其子孙代为偿还。按照规定,还款减半,吉朗阿的儿子景瑞需还银两万一千六百两,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景瑞的仕途还算平坦,到道光年问已官至刑部山东司员外郎,从五品。景瑞为官清廉,直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仍未还清亏空的银两。道光帝得知他尚有上万银两未还后,非常生气,下令将其革职。 景瑞余下的欠账只能由他儿子惠征继续偿还。惠征在道光十一年(1831)到吏部任笔帖式,是一个相当于人事部秘书、翻译的八品文官。他工作勤勉认真,道光十四年(1834)经考查被定为吏部二等笔帖式,道光二十三年(1843)定为吏部一等笔帖式。这是笔帖式最高级别,再升迁就得换岗了。道光二十六年(1846),惠征调任吏部文选司主事,从五品或正六品。越年,升吏部验封司员外郎,正五品。但他的父亲景瑞随即被革职,因为要帮父亲还债,他不得不加倍努力。道光二十八年(1848)、二十九年(1849),他因成绩连续一等,受到道光帝接见。 尽管仕途顺畅,惠征在经济上却很拮据(道光年间的京官绝大部分比较清贫)。要想捞点实惠,最好是到地方任实职主官。按惠征的品级,稍微提升一下,就可任州府主官,但要等到这种空缺是很不容易的。 据《内阁京察册》记载,道光二十九年四月,惠征受皇帝接见后被派往山西任归绥道①道员,从四品。 “洪杨起事”后,咸丰二年(1852)二月,惠征被调往安徽,任徽宁池太广道。 惠征的女儿、本书主人公慈禧出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1835年11月29日)。由于文献档案记载极少,人们无从得知她的出生地点和时辰。按时间推算,她出生之时,惠征正在京城任吏部二等笔帖式。惠征的夫人富察氏是驻山西归化城副都统惠显之女。一个小京官家里添了一个女儿,除了自家人高兴一阵子外,自然不会引起太多人注意。但是,谁也不曾想这个名叫叶赫那拉·兰儿(杏贞)的女孩日后会成为咸丰帝的贵妃、同治帝的生母,又被光绪帝尊为圣母皇太后。有关叶赫那拉·兰儿童年的记载少之又少,其中传说的两段故事非常精彩。 有人考证,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今山西长治市上党区)西坡村一个贫穷的王姓汉族农民家庭,小名叫“小谦”。四岁时,她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十四岁时,又被卖给归绥道员惠征为婢。有一次,惠征的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以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为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改名“玉兰” (兰儿),并在衙西花园专设书房中精心培养。咸丰二年(1852),玉兰以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人宫,几年后平步青云,掌理朝政数十载。如今长治市上党区还保留着慈禧出生地遗址和慈禧生母的坟,上秦村关帝庙后还有保存完好的“娘娘院”。 如果此说为真,那么惠征就犯了欺君大罪。因为清朝自顺治帝人关后就为后宫立下规矩:宫闱不选汉族血统的女子,以确保皇室血统纯正。清朝历代皇帝都谨遵这个规矩,惠征一个从四品的道员,又怎敢送汉人秀女“糊弄”咸丰皇帝呢?有人认为慈禧本人对她的童年讳莫如深,可能正是因为自己的汉人出身。 有关慈禧的童年还有另一段广为流传的传说,出自曾在光绪帝身边任起居注官多年的恽毓鼎所著的《崇陵传信录》。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