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娜,1981年生,福建漳州人,2011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华侨大学政治发展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公共资源与环境治理。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模式、执行逻辑及优化策略研究(15CGL056,在研),福建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共资源的共管模式研究(2013C016.结项),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生态省战略下网格化环保执法体系研究(JASl50100,在研);同时还主持5项校级基金项目。在《学术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很好不错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访学,研究公共池塘资源治理。
王惠娜著的《团体特征与灌溉自组织治理研究(基于三个灌溉系统的制度分析)》所研究问题属于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理论的探讨,回应了团体特征与公共池塘资源自组织治理关系的理论争论。本书采用多案例比较研究的方法,运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对福建省上杭县的三个灌溉系统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归纳出灌溉共同体、关联性灌溉团体和分裂化灌溉团体三种团体类型,并提出“道德问责”的核心概念来解释自组织治理的行动逻辑。
王惠娜著的《团体特征与灌溉自组织治理研究(基于三个灌溉系统的制度分析)》采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对三个灌溉系统进行分析,描述灌溉者在经济利益、社会文化方面的同质性与异质性,讨论村委会、水利协会与宗族组织、村庙组织之间的关系,描述灌溉规则及其执行结果,进而解释团体特征与自组织治理绩效的关系。基于案例的分析,本研究归纳出三种灌溉团体类型——灌溉共同体、关联性灌溉团体和分裂化的灌溉团体。灌溉共同体具有较强宗族组织,是内聚紧密的同质性灌溉社群;关联性灌溉团体包含辖区内的所有灌溉者,并且将村干部嵌套于团体中,是具有共享道义责任和道德标准的同质性灌溉社群;分裂化的灌溉团体宗族、宗教存在异质性、村级组织分化的异质性灌溉团体。在这三种灌溉团体中,共同体和关联性团体内部存在具有约束力的共同规范,能有效地、成功地自组织治理,而分裂化团体无法产生共同规范,自组织治理难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