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穿越时空话扶桑一眼两千年(兼说徐福及其时代文明的东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程天良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书写中日关系史的大众历史读物。其所涵盖者,从两千多年前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至接受大陆文明开化,一步飞跃跨入世界民族之林,直到今日已身为世界经济大国的日本。该书最大的特色,是其资料来源的丰赡:从文字写就的典籍史料,到地下出土的实物实证,可谓“文”“物”并重。内中尤多国内外罕见的文献文论,以及未曾面世的第一手珍本、秘籍、私藏,从而将日本两千年间疏繁不一的历史进程和脉络,及其与中国之间的种种关系,凝聚于一册。书写中日两国之间关系史(包括古代文化交流如徐福东渡史话)的书籍,时有出版,但叙事如此宏大,涉及面如此宽泛,时空涵盖如此广远,具有卓越的标杆意蕴的读物,谓其“国内仅此一例”,绝非过誉。
古老的“徐福是稻耕农作与医药大神”的传说,与日本各相关传承地上所传、所见的徐福墓、徐福庙、徐福登陆地等众多遗迹;以至后人制作的碑刻、画像、雕像等,不但是历史的记忆,实际上,亦是日本民族对早期携中华文明开化日本的东渡人感恩的心理,在一位代表人物身上,以不同形式的种种释放。这一点,“感恩说”的创始人,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得最为透彻。这也就是本书所说的徐福缘。
今日徐福在日本,已是庶民万众共为景仰的稻耕医药之神。他的遍布各处胜地、景点、国立公园乃至偏野、岬地、神社的画像和雕塑,已如一国家的领袖、一教派的教主一般,随处可见,至今有增无减。直至已进入21世纪的今日,本州岛最北端景色宜人的津轻国家森林公园里,又竖起了一座高达4米的花岗岩徐福雕像。本书作者曾作为此一史实的见证人,应邀与当地政要及各国、各地来宾一起,参加了这尊塑像的揭幕式。
作者简介
程天良,作家,退休前干过记者、编辑。 兴许是遗传基因所致——我的外祖父是军阀时代一督军府里,以笔墨文字为营生的幕僚——成人以来,便怀有对文字与书籍的眷爱,对求学与问道的热情。即以后者而言,又远未止于接受启蒙教育,获得学历证书,也未止于在哪一个年龄段的岁月里。20世纪60年代初走向社会,汲汲于学与问,求知与补阙。多方的探求,虽未深得一专之长,但因兼收并蓄,且充满热情,还是获得了虽称微薄,却尚值得一观的几点琐碎文章。诸如在为《文汇报》《新民晚报》自由撰稿人,在为《中国文化报》《中国城市导报》特约记者期间;在参加国内一些协会,国外一些学会邀请的文化交流研讨活动期间写就的那些文字。其中《东京旧书节亲历记》曾获得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散文一等奖。
成书的则有《改革风云初览》《神秘之雾的消散》(有译文本在日本出版)《钱君匋及其师友别传》(系由《文汇报》连载的《此生只与翰墨亲》改编而成)以及不断向人类灵魂深处去做探索与开掘的小说《情渊》。本书则是作者走向写作一途以来,耗时费力巨大的一次劳作,出版的艰辛,也是头一回有所领略。故怀着别一种情怀特在这儿给读者作一份别样的推荐。
目录
序言 倾心推荐这部当之无愧的精品力作
引言 照亮蒙昧东瀛的第一缕曙光——从并具传奇色彩的两大史事说起
上编 数典
一、僭代大雅反露家底:一个没有古代史的古国
二、说空白:成因与真相
三、空白的背后:一个被遮掩了千年的伟大时代
四、大陆渡来人:引领弥生时代的伟大旗手
五、空穴来风:对拒祖背种者说“倭”
六、不矜不伐,乃为建言:填补国史库馆内那段千年的空白
七、所谓皇图宏远皇谟雄深的皇纪纪年
八、前事为师:军国史上的两大败绩——从白村江之战说到二战
下编 论祖
一、华夏民族的一件大事是怎样从史实沉入虚妄世界的
二、蒙始皇帝青睐的现实中人却被推进神话世界的一段前尘
三、神秘之雾的消散与徐福重返历史舞台的二三事
四、跨海东渡的前前后后
五、徐福东渡究竟到了哪里——“‘止王不来’地”诸说
六、徐福在日本
七、徐福就是神武天皇吗
八、徐福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九、徐福研究的现实意义
附编
虹桥人影
外编
话说中华文化与一代海上伟人徐福
附录
附录一 以图明文和以图作注的几组图片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倾心推荐这部当之无愧的精品力作
汤重南
能够在今年6月中旬面见家住上海的程天良先生,很是
机缘巧合。6月上旬,先生来函,希望我为其大作写序,并
用电子邮箱分次发来全部稿件及相关资料。先匆匆浏览一
遍,知晓这是先生自写作以来,耗时费力最巨的一次劳作
。我原本就对徐福研究很感兴趣,于是,发上2016年6月在
象山县“中日韩徐福文化现象”研讨会上的发言稿,与先
生进行了初次交流。恰好,我6月14日将到上海复旦大学参
加中国日本史学会2019年年会,就约定并期盼在复旦大学
与先生的见面。年会期间,我与先生一见如故,谈得很是
投缘,留下了极为美好的深刻印象。
先生是国内著名的记者、编辑和作家,在多种报刊发
表有海量文章。其中,《东京旧书节亲历记》曾获得全国
文学艺术大奖赛散文一等奖;也有许多厚重著作,如《改
革风云初览》《神秘之雾的消散》(已在日本翻译出版)
《钱君匋及其师友别传》(系由《文汇报》连载的《此生
只与翰墨亲》改编而成),以及“希冀不断向人类灵魂深
处去做探索与开掘的小说《情渊》”。
这部《穿越时空话扶桑,一眼两千年——兼说徐福及
其时代文明的东传》30余万字,50余幅照片,所涵盖者从
两千多年前茹毛饮血、与动物为伍的野蛮时代的原始岛国
,至接受大陆文明开化,一步跨入世界民族之林,当今已
身为世界经济大国的日本。
拜读此大作,确实是一次美好的、极大的享受。该书
涉及问题之广、之深,令我敬服之极。本书深入浅出,堪
称一部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的历史著作。细细品读,深深
感到,这更是一部具有诸多鲜明特色、难能可贵的文化著
作。笔者不揣冒昧,将其概括为三大特点,且随感而发。
以下,就我所知所想,一并敷衍而成此小序。
第一个最为鲜明、突出的特点,是本书的唯一性。这
是本著作最大特色,主要是指其呈现的资料极其珍贵,来
源极其丰富:从文字铸就的典籍史料,到地下出土的实证
实物,可谓“文”“物”并重。内中尤多国内外罕见的文
献、文论,以及未曾面世的第一手珍本、秘籍、私藏,从
而将日本两千年间疏繁不一的历史进程和脉络,及其与中
国的种种关系,浓缩、集聚一册。
本书确实完满地做到了精品力作的“四好”标准,即
题目、问题选得好;论说、表述方法用得好;资料、数据
选得好;铺陈叙事写得好。本书将延绵两千多年的日本历
史文化之来龙去脉,并其国家体制发展演变的全貌,极为
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书写中日两国历史及两国关系
史时,作者的叙事风格恢宏,所涉领域宽泛广阔,尽显作
者的十足底气与自信,作为多知道一些日本历史及中日关
系史,同时又作为读者的笔者而言,对此也是完全认同确
认的:“如此巨著,仅此一例!”
第二个特点是此书的著作论及对徐福问题的研究具有
前沿性。徐福研究前沿问题之一:本书向读者揭示的不再
是关于徐福的传说、秘密、谜团,等等,而是一个站立在
中日两国历史中,真实而全面的历史伟人徐福。
本书作者对中外徐福研究的历史、动态如数家珍。全
书旁征博引,多有亲力亲为、实地考察之收获。作者以其
特有的、极高的文学素养,创造出这部颇具文史高度又及
精致文字的著述。全书充分阐明了徐福其人、其东渡及徐
福文化皆系确凿的历史事实。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徐福、徐福东渡始终以传说、
故事的面目流传于世,是一个扑朔迷离又引人入胜的千古
之谜。近年来,随着徐福故里在我国被发现、被确认,学
界得到共识:徐福、徐福东渡、徐福文化是真实的历史存
在。
与此同时,通过对中、日、韩三国古代史、文化遗迹
的考证,及历代不断地发掘、研究,也都从不同角度充分
证明徐福、徐福东渡、徐福文化的存在是真实的。
作者在书中对徐福研究中一直存在的争论,即徐福东
渡是否到达日本的问题,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本书对近年在日本佐贺吉野里的考
古发掘(展示了日本从绳文至弥生文化跨越所受到中国文
明的影响)的客观叙述,又透露了此项挖掘突然受到日本
“右翼”干扰而被叫停的原因,实在令人扼腕。令人十分
欣慰的是,中国徐福会会长张云方已在两次中、日、韩徐
福论坛研讨会上公开宣称“徐福到了佐贺”,并对此进行
了详尽的论述。
徐福研究前沿问题之二,据中外历史文献,徐福是世
界上最早、最伟大的航海家。本书将徐福与明代七下西洋
(首次在1405年)的郑和进行了比较;与世界公认的航海
家,开辟世界“新航路”的葡萄牙人达·伽马、担任西班
牙政府“远洋统领”的意大利热那亚人哥伦布等也都进行
了令人信服的对比,并给出了明确而清晰的结论:徐福东
渡的时间要比他们早1600—1700余年。徐福是世界航海史
上最早的、当之无愧的伟大航海家。而其不以劫掠、杀伐
开道的,和平的进入方式,更是世界航海史与拓殖史上绝
对的仅有。
徐福研究前沿问题之三,日本历史上的弥生文化与中
国的关系。这与第一个前沿问题密不可分
导语
今日徐福在日本,已是庶民万众共为景仰的稻耕医药之神。他的画像和雕塑遍布各处胜地、景点、国立公园乃至偏野、岬地、神社,随处可见,至今有增无减。本书详细讲述了徐福对文明传播所做的贡献及产生的影响。中日两国之间关系史(包括古代文化交流如徐福东渡史话)的书籍,也有出版,但都不及本书的叙事宏大、涉及面宽泛、时空涵盖广远,且具有卓越的标杆意蕴。
精彩页
一、僭代大雅反露家底:一个没有古代史的古国
(一)重塑战后时代形象者们的一番表演:过去账中的两个日本
为洗刷二战中对全世界犯下的滔天罪行,改善自身的形象,战后,日本从废墟上滚爬一番,又站立起来,经济上也有了鼓鼓囊囊的偌大钱袋后,以重塑“战后新人”的姿态,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国家形象推广计划”,尤其在文化方面,在世界上进行了一场颇费心计的“讳言战乱,多说文化”的自我宣传。以技艺精巧的晶体管收音机、电视机等产品制造国的身份,在做商品广告的同时,捎带着在文化方面进行了一番自我揄扬。谓其商品技艺的精巧,渊源有自:是来自其国家悠久的文化传统,源自上古那传统文化中蕴涵着的典雅与清丽……
于是,书道、茶道、花道等艺术门类,以至文学上的诗词,如俳句、和歌等欧美知之甚少的东方文化,与大小商品扎堆捆绑,打包输出,以展览、演示、艺术讲座、文化交流等形式,更配以同样是日本产索尼机录制的色彩亮丽的眏画画面,渐次推进,交叉渲染,古色古香,美不胜收,唤起西方人的阵阵新奇感。加之最爱顺势煽风的媒体人等一吆喝,如德国的《图片报》就曾公布过一个号称“日本在欧洲范围内的形象图”:日本已俨然以“东方文化代言人”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了。
西方人之看外国,犹如今日中国青年人看西方,重异而轻同,又兼其对地处东方的诸国知之甚少,诚如对西方文化知之颇深的季羡林先生在为《东方文化集成》丛书写的总序中,曾不太客气地指出的: “其绝大多数人,不但不了解,还压根儿也没有了解的愿望。”
这些年,走南闯北,遍及世界,又极擅刺探各国国情的日本,对此种种都有远较他国人更深刻的了解,他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且由于宣传工作设计得也挺周全,还由于面对的又多是这样一些对东方文化知之甚少、竟或一无所知的欧美人士,他们这几招的收效还挺不错,竟至发生过有人对参观现场的中国人问起:“你们中国也有书道吗?”
爱热闹而又满怀好奇的西方看客,更从欣赏、好奇、受到熏染,直至有了仿效者,以至出现了欧美人学习日式俳句的“美俳”“法俳”等一类仿日的诗歌来。比起听惯了的、东方人模仿学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和他的十四行诗的模学者波德莱尔的象征派大作“感应篇”等雅事来,简直成了别开生面的一则又一则文坛佳话,让日本人好不得意了一阵子。其实,所谓日本的俳句,也就是移挪,且更自由,更缩短了的元宋散曲小令乃至汉唐诗歌中短而优美的佳句而已,比如松尾芭蕉在《无题》中的“春将归,鸟啼鱼落泪”之于“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宋·柳永的《留客住》),比如“唯余天际孤悬月,万里流光远送君”(嵯峨天皇的《秋月别友》)之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且从这当中还可看出,以“拿来”见长的日本人,直已将这“拿来”的功夫发挥到极致了,连根本无法玩转的文学明珠诗歌,都拿捏到运用自如:倘将如《离骚》《木兰辞》那样的长诗“拿来”,谈何容易!则这由日本式小聪明引发的对风雅附庸的再附庸,如美俳、法俳等,也就无从谈起了。
由鲜血淋漓的战场经铺天盖地的大小商品,过渡到与这些商品一起带来的古意盎然的书画、优美动人的诗歌,渐次引人进入古香悠远,一派宁静的艺术氛围中。一时给人的印象,日本的先前似乎真还曾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度。于是,不劳他人之手,若干年间,日本人便将自家前后截然不同的两本“过去账”——“过去账”一词在日语中,大而言之,可指其国家民族记忆的过往历史;小而言之,则可指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族谱、家谱——向世界做了摊示。这两本账遂也道出了这世界上,仿佛有两个面目全然不同的日本。
前一本账中展示的,那场血腥的侵略战争是凶残暴虐、烧杀奸淫的无法无天,是一部血淋淋的军国主义罪行史,自不待言。日本投降后,历时两年有余的大审判中揭露了其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以近五万页、两千余万言,历历数于光天化日之下。五十五宗世界战争史上罕有的大罪,其暴戾恣睢的程度,令人发指。如此一个披着人皮、禽兽不如的民族,罪不容赦,绞杀再多的军国主义分子,也不足平息天怒人怨。遭其暴虐的许多敌国当时甚至发出“为了全人类的安全,必须消灭这个大和民族”的严正呼吁。据作为二战中遭创惨重、继而成为四大主要战胜国之一的英国的一位学者肯尼斯·韩歇尔在他的《日本小史》中披露,甚至连诸如美总统罗斯福那样的、以人道主义者著称于世的人物,似乎也认为这样的“灭种”对全人类都可能是有益的。
战争是残酷的,可因为超出人类常识容忍底线的,过甚的至残至虐,而陷于罪罚灭种、命悬一线之危,连与战争无涉的那些老幼众生都险遭连带灭绝之灾,这在世界历史上,怕只有日本一国了。可见,其对人类犯下的弥天大罪深重到何种程度。时至今日,身受二战之苦的中国、韩国、东南亚各国,直至当时惨遭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6: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