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探源
分类
作者 肖鹏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分四个部分详细阐释了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首先,对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的“二律背反”误读进行了解读,认为其忽视了马克思历史道路中具体化的内在要求。其次,辩证阐述了黑格尔建构起的历史道路理论,指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整个思辨体系实际上指向超历史的理论终局。再次,详细阐释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发展,揭示出“具体—抽象—具体”的辩证法,以及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辩证法。最后,对马克思历史道理理论的具体建构进行了详述。
作者简介
肖鹏,1987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201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师从吴晓明教授并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2018年策划并主创“给90后讲讲马克思”音频微党课,得到人民网、新华社等多部门和媒体的宣传推广。同主题著作《马克思的20个瞬间》入选“中国好书”2018年5月榜单,获评第33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并被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博物馆收藏。
目录
代序
导言
一、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的研究意义
二、关于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的研究状况
三、理论创新、主要内容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 对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的“二律背反”误读
第一节 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中的“二律背反”表征
一、正题:历史道路的普遍形式
二、反题:历史道路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二律背反”误读的思想根源
一、从“历史对象”到“历史原则”
二、历史的内容与形式在近代哲学中的对立
第三节 “普遍历史”思想的近代发展
一、前康德时期的近代历史观念
二、康德的“自然意图说”与历史理性原则
三、赫尔德与席勒
第二章 黑格尔的历史道路理论及其“超历史”终局
第一节 黑格尔历史道路理论的存在论基础
一、黑格尔的“两种辩证法”
二、意识经验的生成
三、黑格尔对“主观思想”的批判
四、“社会现实”的发现
第二节 黑格尔历史道路理论的具体建构
一、自由与热情:历史的目的与实现
二、市民社会与自由国家
三、民族精神建构的具体历史道路
第三节 黑格尔历史道路理论的“超历史”终局
一、黑格尔“超历史”的历史存在论
二、历史是“上帝自己的作品”
第三章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道路理论的批判
第一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政治学批判
一、柏林大学时期的自我意识原则
二、《莱茵报》时期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三、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重要影响
第二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存在论批判
一、“感性—对象性”原则开启的存在论革命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论题的批判
三、“实践”作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第三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拯救
一、对费尔巴哈的全面清算
二、作为“历史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历史与逻辑是何种意义上的辩证统一
第四节 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一、叙述与研究的辩证法
二、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与谱系学
三、“具体—抽象—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第四章 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的具体建构
第一节 资本主义打开的“世界历史”
一、“劳动—资本”的辩证结构
二、横向: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构
三、纵向:“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第二节 东方社会历史道路
一、论“鸦片战争”
二、论“亚细亚生产方式”
三、论“卡夫丁峡谷”
第三节 古代社会历史道路
一、马克思晚年的“转向”
二、人类学笔记
三、历史学笔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序言
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从而历史道路理论—
—中,唯物主义的历史原
则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
不仅克服了黑格尔最终使
历史收摄到绝对精神中去
的辨神论和逻辑图式主义
,而且使从属于主观思想
的外部反思成为荒谬和陈
腐透顶的。只是由于现代
性意识形态的强势掩盖,
由于理智形而上学在知识
界中的支配地位,才使得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原则
的超越被如此广泛地理解
为向主观思想—外部反思
的倒退。由于历史—辩证
法原则确定无疑地具有其
本质重要的具体化承诺,
因而这一承诺的去留可以
成为历史原则存亡的试金
石。如果说在黑格尔那里
,历史原则的具体化起源
于“绝对精神”的自我活动
和自我差别,那么对马克
思来说,这一具体化只能
从“人民生活”的自我活动
和自我差别中获得其基础
定向。我们可以从“差别”
——特别是“差别的内在
发生”——的原理中最为
清晰地把握到历史原则的
具体化。马克思写道:“
如果说最发达的语言和最
不发达的语言共同具有一
些规律和规定,那么构成
语言发展的恰恰是有别于
这个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
。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
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
是为了不致因为有了统一
……而忘记本质的差别。
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
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
的全部智慧,就在于忘记
这种差别。”①很明显,
既然构成发展的恰恰是有
别于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
,那么取消差别就意味着
取消历史发展本身,历史
原则的具体化承诺首先就
在于捍卫现实的差别。同
样明显的是,既然外部反
思的活动方式就是把一般
原则强加到任何内容之上
,那么这种方式的主旨就
是取消一切差别。外部反
思只有在彻底消除历史原
则及其具体化承诺的前提
下才是可能的;也就是说
,只有在使其一般原则成
为非历史或超历史的情况
下才是可能的。因此,外
部反思的观点总已先行地
将其一般原则想象为“一
般人类规律”或“永恒的自
然规律”。正如马克思所
说,经济学家总是“把一
切历史差别混合或融化在
一般人类规律之中”,例
如,“他们所要说的是,
生产不同于分配等等(参
看穆勒的著作),应当被
描写成局限在与历史无关
的永恒自然规律之内的事
情,于是资产阶级关系就
被乘机当作社会一般的颠
扑不破的自然规律偷偷地
塞了进来”①。在这里,
所谓“永恒自然规律”的实
质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
即一般历史哲学公式的对
等物;而在外部反思中,
它们还往往只是其较为粗
陋的对等物。
就历史道路理论而言
,外部反思的观点决不会
因为它们涉及历史道路的
主题就自发地成为历史的
。在对马克思历史道路理
论的理解和阐释中,只要
我们将之当作外部反思的
一般原则,亦即当作某种
意义上的先验图式,那就
必错无疑;因为这将使此
一理论先行丧失历史原则
及其具体化承诺。在这里
,“三阶段论”和“五阶段
论”的差别是无关紧要的
;因为不管是几阶段论,
只要它们是仅仅作为外部
反思的抽象原则或先验图
式,就已经从根本上脱离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真正基
础了。如果有人以为“三
阶段论”较之于“五阶段论
”更适合于作为一般原则
被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
那么这个出发点本身就是
错误的;因为它并不意味
着“三阶段论”有什么优越
性,而仅意味着由之进行
外部反思的优越性。对此
我们可以说,在马克思的
历史道路理论中,不同的
阶段划分是在不同的主题
和领域中起作用的,本身
并无什么优劣之分——问
题的真正核心不在这里。
全部问题的核心在于
:从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根
基处来阐明其所有原理及
观点的基本性质。那么,
马克思关于历史道路诸阶
段的概述究竟具有怎样的
性质呢。回答是:和其所
有关于历史的基本原理及
其概述一样,它们是一些
抽象,确切些说,是一些
在特定条件下的“科学的
抽象”。如果说在马克思
那里,关于历史的原理只
能从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中加以揭示,那么其基本
原理的各种概说总是首先
表现为一些抽象,亦即使
得“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
实际发展过程”成为可能
的一些抽象。“对现实的
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
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
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
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
来的最一般结果的概括。
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
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
它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
提供某些方便,指出历史
资料的各个层次的顺序。
但是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
,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
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
公式。”①这一说法清楚
地指证出马克思关于历史
道路之概述的基本性质。
它们是一些抽象或抽象之
结果的概括,因而绝不提
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
代的公式。此种情形,正
如马克思在谈论“一切生
产的一般条件”时所说的
那样,“总之:一切生产
阶段所共有的。被思维当
作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
规定,是存在的,但是所
谓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
不过是这些抽象要素,用
这些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
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
段”②。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
着马克思关于历史道路的
大体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