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刑法罪名精释与案例百选》丛书以丰富的案例贯穿于对抽象法律条文的解释之中,旨在打通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的脉络,展现刑事司法逻辑的推演过程。 丛书内容追求简洁、明快、实用,对每一项罪名的犯罪构成和实务疑难问题作精准阐释和解读,对收录的大量案例作精简呈现,不罗列理论学说和司法解释条文。对于分册安排,由于《刑法》分则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与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理论研究和实务适用较少,本丛书未特别设置相应分册;渎职罪内容不多,故将其与贪污贿赂罪合并为职务犯罪分册。各分册中详细解读了相关的每一项罪名,均按照“导读”“条文”“罪名精释(穿插案例)”三个部分编排。 本册主要围绕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第九章渎职罪各罪名和各条规定展开,每一罪名下主要栏目包括【导读】【刑法条文】【实务疑难问题】【典型案例及精析】【相关规定】。【导读】对相关罪名的概括性介绍,引出重点问题;【实务疑难问题】汇集了作者收集、归纳、整理的众多疑难问题,并对每一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供实务处理思路;【典型案例及精析】在已决案件中精选数则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示该罪名在实务认定中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并对法院裁判思路做精要分析;【相关规定】罗列与该罪名密切相关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等,按条节选,不置全文。 作者简介 陈洪兵(1970—),男,湖北荆门人,清华大学刑法学博士(师从张明楷教授),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客员准教授(师从前田雅英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从事刑法解释学研究。自2002年以来,已在《中外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法律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八十余篇,其中在CSSCI刊物上发表八十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十二篇独著《共犯论思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中立行为的帮助》(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公共危险犯解释论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人身犯罪解释论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及《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主持教育部、中国法学会等部级课题四项。 目录 第一章 贪污犯罪 第一节 贪污罪 导读 条文 罪名精释 1.贪污罪与受贿罪的罪质是否相同? 2.何谓“国家工作人员”? 3.“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和范围具有相对性吗? 4.应否区分所谓公务与劳务? 5.第382条第2款是注意规定还是法律拟制? 6.应否区分“委托”与“委派”? 7.“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是注意规定还是法律拟制? 8.公司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一定成立贪污罪共犯吗? 9.应否严格限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骗取公共财物”的成立范围? 10.何谓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11.何谓贪污罪中的“侵吞”? 12.何谓贪污罪中的“窃取”?“监守自盗”是“窃取”吗? 13.何谓贪污罪中的“骗取”?谎报差旅费,构成贪污罪吗? 14.何谓贪污罪中的“其他手段”? 15.贪污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包括使第三者占有吗? 16.通过职务行为套取补偿款的,一定构成贪污罪吗? 17.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之间是什么关系? 18.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一样吗? 19.如何处理贪污罪与盗窃罪的关系? 20.如何处理贪污罪与诈骗罪之间的关系? 21.如何认定贪污罪的既遂? 22.在共同贪污中,贪污数额泛指整个共同犯罪的数额吗? 23.“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累计数额”的规定,是注意规定还是法律拟制? 24.《贪贿案件解释》将预防要素认定为严重情节,有无疑问? 25.具有其他较重情节也要以一定数额为前提的司法解释规定,妥当吗? 第二节 挪用公款罪 导读 条文 罪名精释 1.实行行为是“挪”,还是“挪+用”?“挪而未用”的,成立既遂吗? 2.何谓挪用公款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3.何谓“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未规定单位犯罪是立法疏漏吗? 4.挪用公款存入银行、购买国债,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吗? 5.挪用公款归还个人欠款的,根据产生欠款的原因确定行为类型是否妥当? 6.挪用公款罪可以由不作为构成吗? 7.挪用公款必须是使单位现实控制的公款脱离单位控制吗? 8.如何认定变相挪用公款? 9.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10.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的既遂? 11.挪用公款罪是继续犯吗?追诉期限如何计算? …… 第二章 贿赂犯罪 第三章 渎职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