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眼睛(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眼睛(精)》无目录
精彩页
我在柏林当寓公的第一个秋天就遇见了那个女人,那个玛蒂尔达,当时这个世纪和鄙人这条小命都刚刚二十挂零。有人刚刚给我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差使,主人是一户俄国人家,还没有来得及穷相毕露,所以依然靠着圣彼得堡旧习的幻景过日子。教育孩子我以前没有干过——因而对于自己怎么做,跟他们谈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两个娃,哥儿俩。在他俩面前我就觉得紧张丢人。
他们一个劲儿地数着我一口一口地抽烟,这种无聊的好奇搞得我把烟卷儿夹成一种古怪别扭的角度,仿佛我这是头一回抽烟似的;我不住地把烟灰洒到自己的腿上,这时候他们明澈的目光就专注地从我的手转向那渐渐摩擦进毛料裤子里的灰白的粉面儿上。
玛蒂尔达是他们父母的朋友,常常过来做客,留下吃饭。一天晚上,她正要走的时候,哗哗哗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们就借了她一把伞,于是,她说:“太好啦,多谢,多谢,这小伙子送我回家,再把伞拿回来吧。”打那会儿起,陪她一路回家就成了我的一项任务。我想她对我还是蛮有吸引力的,这个胖乎乎的、落落大方的牛眼睛女人,嘴巴挺大,当她照着小镜子给脸上扑粉时,嘴就撮成一道红褶儿,化作一朵玫瑰花骨朵儿。她的脚踝细溜,步态娴雅,这可有一俊遮百丑的效果。她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暖意;她一露面,我就觉得屋里的热度调上去了,等送她回家丢掉这个好大的活火炉后,我就孤零零地走回来,周围是无情的黑夜里纯柔的细声与流转的光华,我感到冷,冷透了心。
后来她丈夫从巴黎来了,常跟她一块儿过来吃饭;他这个丈夫跟别的任何丈夫没有两样,我对他也不甚留意,只是注意到他有个习惯:说话之前嘴先对着拳头哼地一声清清嗓子,还有根沉甸甸的亮头黑手杖,每当玛蒂尔达把她跟女主人的别话转化成轻飘飘的独白时,他就用它敲地板。过了一个月,她丈夫又走了,就在我送玛蒂尔达回家的头一个夜晚,她请我上去拿一本书,长期以来,她一直劝我读一读,那是一本法语读物,好像叫《俄国少女阿丽雅娜》什么的。天还是照旧下着雨,街灯周围罩着一圈颤悠悠的光晕;我的右手埋在她鼹鼠皮外套热烘烘的皮毛里;左手打着一把撑开的伞,被黑夜丁丁冬冬地敲打着的伞。这把伞——后来在玛蒂尔达寓所里——撑开搁在暖气片附近,不停地滴答滴答,每半分钟总要掉下一滴泪来,最后积成了一大摊儿水。至于书嘛,我忘了拿。
玛蒂尔达并不是我的第一个情人。在她之前,我就被圣彼得堡一个女裁缝爱上了。她也胖乎乎的,她也常劝我读一本中篇小说(《穆罗契卡,一个女人一生的故事》)。这两个丰硕的女人,在性爱的狂风暴雨中,都会进发出一种尖锐,惊骇、孩子气的唧咕声,有时候我觉得这好像是白费力气:我吓得要死越过芬兰边界(尽管坐的是特快列车,拿的是实实在在的签证),逃离布尔什维克俄国,其中经历的千辛万苦只不过是从一个怀抱投向另一个大同小异的怀抱而已。再说,玛蒂尔达很快就开始讨人嫌了。她老把丈夫挂在嘴上,我觉得这是个叫人丧气的话题。这个男人呀,她总说,是个高贵的畜牲。要是叫他发现了,他非当场宰了她不可。他崇拜她,而且是个十足的糟醋坛子。有次在君士坦丁堡,他一把抓住一个法国愣头青,把他在地板上撂了几个大马趴,就像撂一块破布片儿似的。他可是只火蝎子,叫你心里发毛,但毒中有美。我总想换个话题说说,可这就是玛蒂尔达的爱巴马儿,两条壮实的胖大腿骑上去就合不得下来。她所塑造的丈夫形象跟我不甚注意的那个男人的样子简直对不上茬儿;也许这也压根儿就不是她的奇思异想,就在此时此刻,巴黎的一个醋罐子魔鬼感到了自己情况不妙,正在扮演他老婆分给他的乏味角色:切齿咬牙,眼珠子骨碌碌乱转,鼻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我发现在这种时刻做这样的推测太令人不爽了。
P1-5
导语
《眼睛》是纳博科夫第四部小说,写于1930年。该书讲述了主人公斯穆罗夫的一生,读者到最后才意识到叙述者就是斯穆罗夫自己。由于他的身份特殊,他只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自己、观察别人,并且保护他的身份不被识破。他最后因为不堪别人的羞辱而自杀,却在死后受到更大的羞辱。《眼睛》关注个人身份的性质,并指出,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个人只能通过他理解周围人对他的评价来定义。
序言
这本小长篇小说的俄文
题目是SOGLYADATAY(按
传统音译),按发音念
是“Sugly-dart-eye” [注:英
语dart的意思是“飞镖”、“刺
人的眼光”;eye的意思是“
眼睛”],重音在倒数第二个
音节上。这是一个古代军事
术语,意思是“间谍”或“坐
探”,但两者都没有俄语词
灵活多变的引申意义。盘弄
过“密使”和“角斗士”之后,
我放弃了音义兼顾的努力,
不复所求,随顺了这个长词
干末尾的“eye”。故事就是
用这个题目在一九六五年年
初数月的《花花公子》上连
载三期,顺利问世的。
原作一九三○年写于柏
林——我和妻子租了安静的
卢波尔德街上一户德国人家
的两间屋子——当年年底发
表在巴黎的俄文流亡者评论
杂志“SOVREMENNYYA
ZAPISKI”(《现代纪事》)
上。书中的人都是我在文学
青年时代情有独钟的人物:
生活在柏林、巴黎或伦敦的
俄国流亡者。其实,他们也
可以是生活在那不勒斯的挪
威人或安布里奇的安布拉基
亚人[注:安布里奇为美国
地名,安布拉基亚为希腊历
史地名]:我向来对社会问
题漠不关心,纯粹是利用手
边的素材,就如同一个滔滔
不绝的食客在桌布上画一幅
街头素描或者把一粒面包屑
和两只橄榄在菜单和盐瓶中
间摆成一个阵图一样。对于
社区生活、对于历史侵扰的
这种漠不关心有一个有趣结
果,那便是:被漫不经心卷
入艺术焦点的社会群体具有
了虚假的固定态势;在某一
时间某一地点,它就被那名
流亡作家和他的流亡读者视
为理所当然了。一九三○年
的伊万·伊万诺维奇和列夫·
奥西波维奇[注:即普通俄
语读者]早就被非俄语读者
所取代,后者今天不得不想
象一个他们一无所知的社会
,因而感到困惑和气恼;因
为我并不反对一再重复说,
自从近半个世纪前苏维埃宣
传误导外国舆论造成了对俄
国移民(这桩历史事件仍然
等待着自己的编年史家)的
重要性的无知或贬损以来,
自由的毁灭者已经把大量的
篇幅从历史中撕掉了。
本故事的时间是一九二
四至一九二五年。俄国内战
已经结束四个年头了。列宁
刚死,但他的专政势力继续
强劲。二十个德国马克顶不
上五个美元。书中旅居柏林
的人从贫民到富商三六九等
。富商的例子有玛蒂尔达梦
魇般的丈夫卡什马林(显然
是从南线经君士坦丁堡逃离
俄国的),叶甫盖妮亚和万
尼亚的父亲,一位年长的绅
士(他有远见卓识,领导着
一家德国公司的伦敦分公司
,还养着一名舞女)。卡什
马林可能就是英国人所谓的
“中产阶级”,然而孔雀街五
号的两位小姐显然属于俄国
贵族,不管有没有头衔,但
这种身份并不妨碍她们平庸
的读书品位。叶甫盖妮亚的
胖脸丈夫在一家柏林的银行
工作,他的名字今天听起来
十分滑稽。穆欣上校,一本
正经,叫人恶心,一九一九
年在邓尼金手下打仗,一九
二○年又受弗兰格尔指挥,
他能讲四国语言,装出一副
冷静、世故的派头,很可能
会在他未来岳父引导他进入
的轻松工作中大显身手。善
良的罗曼·波戈丹诺维奇是
个波罗的海人,习染的是德
国而不是俄国文化。性情乖
戾的犹太人魏因施托克,和
平主义者女医生玛丽雅娜·
尼古拉耶夫娜,还有无阶级
归属的叙事人自己,都是五
花八门的俄国知识分子的代
表。有一种读者(像本人一
样)对诸如从马扎尔语或汉
语翻译过来的那种描写不熟
悉的环境里的虚幻人物的小
说战战兢兢,对于他们,这
些指点应该使阅读变得容易
一些。
众所周知(用一句有名
的俄国成语),我的书不仅
受惠于社会意义的缺失,而
且也得益于对神话的杜绝:
弗洛伊德的门徒对它们趋之
若鹜,兴冲冲、痒抓抓地赶
来,到了跟前,停下来,闻
一闻,却又畏缩起来。另一
方面,一位严肃的心理学家
可以透过我雨滴般晶莹的密
码文字分辨出一个灵魂化解
的世界,在那里可怜的斯穆
罗夫的存在只取决于他在别
人头脑里的反映,而他们的
头脑接着也像他的一样,被
置于同样离奇的镜子似的窘
境中。故事的结构戏拟侦探
小说的结构,但说实在的,
作者否认有任何玩弄、迷惑
、愚弄或者欺骗读者的意图
。其实,只有立即看懂的读
者才会从《眼睛》中获得真
正的满足。即便最易轻信的
读者,读这篇灵动闪烁的故
事时要认识斯穆罗夫为何许
人,也不可能费很长时间。
我用一位英国老太太,两名
研究生,一位冰球教练,一
位医生,一位邻居的十二岁
的孩子做试验。孩子最快,
邻居最慢。
《眼睛》的主题是实施
一项调查研究,它引导主人
公通过许许多多的镜子,最
后以一对形象的重合告终。
三十五年前我以某种神秘模
式整合叙事人追索的不同阶
段,我不知道我从中得到的
强烈的快感是否会为现代读
者分享,然而,无论如何,
强调的不是神秘,而是模式
。我相信,尽管时光流转,
书海更迭,一种语言的海市
蜃楼变成了另一种语言的绿
洲,然而追踪斯穆罗夫依然
是件精彩的活动。情节不会
在读者头脑里——如果我把
那头脑研读得正确的话——
简化为一个惨痛的爱情故事
:其中有一颗痛苦扭动的心
不仅遭受弃绝,而且受到羞
辱和惩罚。想
内容推荐
《眼睛》是二十世纪公认的小说大师纳博科夫的长篇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斯穆罗夫的一生。斯穆罗夫以观察、刺探、审视自己和别人为乐,由于他的身份特殊,只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自己、观察别人,并且保护自己的身份不被识破。而他的存在永远只取决于别人头脑中的反映:一个骗子,一个残暴的军官,一个敏感的小伙子,一个体面的绅士,或是一个爱而不得的可怜人。作者以雨滴般晶莹的密码文字编织出奇妙的多重世界,将读者带入叙事迷宫,追踪斯穆罗夫的真实身份,分析背后那位神秘的叙事者的意图,并从中体验解谜探案般的快感——“不做别的,只做一只略带玻璃色的,有点儿充血的,一眨也不眨的大眼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