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于同志,很高人民法院不错法官、审判长,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北京市不错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兼任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在近二十年的司法生涯里,参与办理过多个重大、疑难刑事案件和多份司法文件的起草。业余时间积极从事法学研究,承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多项课题,撰有《案例指导研究:理论与应用》《刑法案例指导:理论·制度·实践》《死刑裁量》《网络犯罪》《刑法热点裁判与规则适用》《刑事审判前沿问题思考》《金融犯罪前沿问题审判实务》等著作,在《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并获法院系统内外的全国性学术奖励十余次。 目录 第一讲 刑事审判的一般思路 一、强化四种意识 (一)政治敏感意识 (二)社会风险意识 (三)化解矛盾意识 (四)裁判身份意识 二、办好三类案件 (一)重大敏感案件 (二)新类型案件 (三)常见多发型案件 三、抓住两个环节 (一)开好庭审 (二)写好判决 四、达成一个目标 (一)坚持严格司法,反对机械司法 (二)将专业判断与常识判断相结合 (三)重视发挥裁判的社会引领功能 第二讲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一、准确认识此项制度改革背景 (一)基于司法规律 (二)解决现实问题 二、全面把握制度改革深刻内涵 (一)突出三个地位 (二)厘清三种认识 三、有效促成一体化的诉讼理念 (一)无罪推定 (二)正当程序 (三)证据裁判 四、立足现实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围绕审判这一中心,统一侦控审的证据标准 (二)围绕庭审这一关键,有效推进庭审的实质化 (三)围绕一审这一重心,充分发挥一审认定事实的基础作用 五、放眼长远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一)司法令状制度 (二)检察引导和监督侦查制度 (三)程序性违法的救济与制裁制度 (四)公诉审查制度 第三讲 刑事证据审查运用的基本思路 一、庭前准备:做好证据梳理 二、开庭审理:落实庭审实质化 (一)举证:确保有用的证据全部、有效地出示 (二)质证:围绕争议关键和存疑问题充分展开 (三)认证:改进方法,全面、有效地裁量证据 三、作出裁判:依法审慎定案 …… 第四讲 排除非法证据的实务操作 第五讲 裁判文书的制作方法与规范样式 第六讲 热点刑事案件判决书的撰写思路——以于欢故意伤害案第二审判决书为例 第七讲 监察体制改革后职务犯罪案件的审判 第八讲 死刑案件的政策把握与法律适用 第九讲 刑事案件常见情节的司法裁量 第十讲 刑事指导案例的“参照适用” 参考文献 案例索引 内容推荐 本书凝聚审判一线刑事法官的心得经验,从实务问题出发,结合前沿理论、司法热点与典型实例,对刑事审判基本思路、审判中心制度改革、刑事证据审查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裁判文书制作、监察体制改革下的职务犯罪审判、死刑案件的政策把握和法律适用、常见争议情节的裁量、刑事指导案例的“参照适用”等进行详细阐释,力求把审判原理与细节问题融合,将司法实践与前沿理论贯通,为刑事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人员提供鲜活素材与权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