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旧刊长短录(精)/开卷书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韦泱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五四名刊说《新潮》
钱庄与《钱业月报》
中国新《诗》第一刊
渐行渐远话《歌谣》
周瘦鹃与《紫罗兰》
承前启后《良友》情
《旅行杂志》及其他
《长寿》还有杂志
《海光》与海光图书馆
故宫编《故宫周刊》
独家主办《中行月刊》
听欧阳前辈谈《中学生》
“左联”及其文艺刊物
读图时代说影刊
极具权威的《中央银行月报》
施蛰存办《现代》
范烟桥与《珊瑚》
稀见珍贵的《华安》
老派文人办《青鹤》
《新中华》创刊号
《金声》余韵耐寻味
陈望道与《太白》半月刊
平民旧刊《小职员》
巴金、靳以合编《文季月刊》
一九三八·从《蜜蜂》开始
蒋介石操控下的《中农月刊》
抗战的《号角》
最后一期老《万象》
金性尧与《萧萧》
难得“捡漏”《苏联文艺》
一言难尽话《女声》
《春秋》: 海派文学的新视野
三个地下党员办《谷音》
《时代·文艺》: 抗战胜利第一刊
《西点》压倒《西风》
不该忘却《文坛月报》
我最心仪是《清明》
“时时刻刻在转变”的《幸福》
《野火》春风漾诗意
《中国摄影》两位编者
创刊即终刊的《民主文艺》
从《诗创造》到“九叶诗派”
文宗山与《生活》月刊
《巨型》创刊始末
罗飞与《未央诗刊》
《小说》从香港到上海
一九四九·黎明前的《报告》
彭慧主编《新民主妇女》
上海译协与《翻译》月刊
与新中国同龄的《群众文艺》
新中国上海第一份诗刊《人民诗歌》
怀念《漫画》
陈毅题刊名的《文艺新地》
《小高炉》承载大信息
罗荪、鲁兵与《电机文艺》
似曾相识见《朝霞》
香港的《开卷》
吴承惠谈《艺术世界》
张林岚与《漫画世界》
精彩页
老牌金融杂志《银行周报》
几年前,曾在旧书店偶然淘得三册《银行周报》,十六开本,刊名四字以隶书题写,套红印刷,十分醒目。均为民国三十八(一九四九)年出刊,第一五八四、一五八五期为合刊,是“票据抵用问题专号”。嗣后,又在另一旧书摊见到一摞同一杂志,计八册,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O年出刊。我一边购下这摞杂志,一边想道:民国年间的金融类的报刊,大都出版至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而这份《银行周报》一九四九年后仍在出刊,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
《银行周报》系我国创刊最早,历史最为悠久,出版期数最多的一份金融杂志。它于一九一七年五月创办于上海。此时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上海安营扎寨,本埠的钱庄业兴旺发达,新兴民族金融机构得到迅速发展,由民国初年的十五家,增加至六十五家。这从组织机构上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金融业的空前繁荣打实了基础。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亟需理论与信息方面的支撑。此时刊行的《银行周报》,可谓应运而生、正逢其时。它一面世,便成为银行界一份颇受欢迎的专业刊物。此刊隶属上海银行公会,由银行学会负责编印。时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的张嘉嗷主持刊务,因此刊址设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内。一九二五年,成立第一届社务委员会,历任总编辑的还有徐沧水、戴蔼庐、李权时、朱斯煌。主要撰稿人有姚仲拔、徐裕苏、朱羲农、冯小明、阮静如等。历数这些人名,已使人觉得陌生,然在当时,却都是响当当的知名人士。此刊设有社论、调查、论著、译述、报告、统计、法令、银行实务、职工园地、讲座、通信等十多个栏目。主要刊载上海及各地工商与财政金融消息,国内外银行调查,以及银行、钱庄和市况统计资料等,还就当时金融发展形势进行理论探讨,提出建议或加以批评。
《银行周报》一共出版三十四卷、一千六百三十五期,至一九五〇年三月停刊。我手头还有一册日期为一九五〇年一月二十三日,离此刊“寿终正寝”亦为时不远了。以后我再也未能在旧书店见到此刊。想想也是,出版时期及印数可观的《银行周报》,随着时光漫过半个多世纪,亦显珍贵而难以一见,更不用说一些名气不大的小刊物了。《银行周报》以其消息权威、内容丰富、数据详尽,在金融界及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已成为今日研究上海,乃至全国金融与经济发展史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
五四名刊说《新潮》
创刊于一九一九年的《新潮》,修然已届百年。
比起更早创办、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来,《新潮》似乎少有所闻,影响力差多了。可在当年,却是锋头甚健,很受欢迎。顾名思义,这是一本引领思想和文化创新潮流的杂志。它诞生于百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同一年,是名副其实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刊物。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受《新青年》杂志的影响,北京大学的一些进步学生组织“新潮社”,作为一个学生文化社团,当有宣传阵地,于是,第二年即一九一九年一月一日,《新潮》杂志应运而生,创刊于五四运动发源地北京大学。因刊物销路特好,初版、二版印出后,一售而空。第三版来不及印,经陈独秀与胡适商量,就委托上海亚东图书馆代印发行。它与《新青年》一样,在理论上为五四运动做了充分准备,提供了思想保障。编辑部由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三人组成,傅斯年为首任编辑主任,即刊物的主编。杨振声为编辑部书记,相当于秘书。傅出国后,罗家伦任编辑主任,罗出国后,由周作人继任编辑主任,毛子水、顾颌刚、陈达材、孙伏园为编辑。围绕这一中心的,还有康白情、汪敬熙、俞平伯、何思源、李小峰等人。
P1-4
导语
《旧刊长短录(精)/开卷书坊》写文凡六十篇,大都是亲聆耳闻并加以细考的第一手史料,从一九一七年创刊的《银行周报》,到一九八五年创刊的《漫画世界》,时间跨度逾一个甲子,不但写出旧刊的出版梗概,更深研所涉人物的生动细节及背景故事,读来不但益知,更见世事的沧桑,人文的温润。
序言
二十多年前,行走在乐淘旧书之途,见到不少旧刊,
觉得不顺手拿下怪可惜的,于是,就陆续积下了不少。回
首想想,当初的决策是多么英明,现在到哪里去寻觅这些
宝贝旧刊啊!即便偶遇一二,要价也让人咋舌。那年见到
一摞方形的《紫罗兰》月刊,书商要价每册仅三十元,我
还嫌贵,讨价还价不成,赌气走了。第二天再去此店,已
不知《紫罗兰》花落谁家了。要放到现在,起码得三百大
洋一册哪!这于我是惨痛的教训,记忆犹新。行话说的,
这叫“走眼”。当然,“捡漏”的概率也委实不少,一些
旧刊“得来全不费工夫”。
比起旧书来,旧刊更为丰富多彩。刊物一般都会设一
串栏目,每个专栏下面,围着一拨作者,每个作者的笔下
,又呈现不一样的情景,且写作风格各异,真是“你方唱
罢我登场”,内容甚为精彩。喜欢旧刊,就是这个理由。
此后,开始年复一年的淘入,五花八门,琳琅满目。闲时
翻阅,顿生旧刊堪称历史的缩影之感!中国期刊的发展史
,见证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沧桑历史。
以《良友》画报为例,它是记录我国二十世纪二十年
代至四十年代的历史文献,包括国内外大事、各领风骚的
人物、社会动态、科学文化、民族风俗等,图文并茂,且
立论公道、不偏不倚。在世界画报史上,《良友》也占有
很高地位,为中国画报开创了新纪元。
与其说我爱旧刊,不如说我更爱这些办刊的文化前辈
。年届百岁的欧阳文彬先生,虽不能说她耳聪目明,但头
脑可清晰哪!谈起新中国成立前后她编辑《中学生》《新
民主妇女》和《翻译》月刊来,真是如数家珍,许多细枝
末节都能回忆出来。丁景唐先生主办《蜜蜂》杂志时,还
只有十八岁。之后,经他手编辑或领导的刊物,多达十来
种。每次听他谈编刊的过往,是我最享受的时光。还有办
刊高手沈寂先生,我曾在报上开过一个“沈寂与旧刊”的
专栏,写他编《春秋》《西点》《巨型》等期刊的细节。
他说那时一个人办《幸福》月刊,约了大个子作家林徽音
写稿,讲好在咖啡店里碰头,沈寂口袋里揣着钱,把林稿
字数毛估一下,立马一边收起原稿,一边交钱付足了稿费
。这一幕听得我如同天方夜谭哪!还有金性尧谈《萧萧》
,徐中玉谈《报告》,屠岸谈《人民诗歌》,罗飞谈《未
央诗刊》,如此等等,都是第一手的旧刊史料啊!
这就是我要写这些旧刊的缘由。这也是我这些长短文
章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当然,这里主要是写我所收藏的旧刊。有的刊物名气
大,史料亦重要,但我无缘占有,当然不会去写。有的刊
物十分稀有珍贵,如全套的《万象十日谈》《文帖》等,
虽然收藏,却没能挖掘出更多史料,只得暂付阙如。有的
刊物影响虽小,甚至是不公开出版的内部刊物,如《小高
炉》《电机文艺》,涉及的人或事有点意思,并留有那个
年代特殊的印痕,也就不吝笔墨,以备一格。总之,希望
我写下的这些文字,有更多的文史含量,并且是鲜为人知
的,不是泛泛而谈,做一般性的介绍,也不是“百度”一
下唾手可得的。
旧刊之旧,如何界定,这倒是个问题。有人说,旧书
起码存世二十年。我以为,旧书与一般二手书的区别,就
在于一个“旧”字,应该在五十年以上,这才有隔世之感
。所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去淘书,专找民国版的旧书
旧刊。时间过了二三十年,进入二十一世纪,眼中看到二
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出版物也喜欢了,认定它们为旧物,如
《漫画》《文艺新地》等。
也有例外。“文革”后期上海出版的《朝霞》,是我
接触到的第一份文学月刊,也是我第一口文学之奶,它给
我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象。香港的《开卷》,是读书类刊物
,又与时下内地民间读书月刊《开卷》同名,多少引发了
我的一些感想。进入新时期后,我国新创办的刊物如雨后
春笋,不计其数,这已不在我的写作范围。但遇到兴趣相
投的刊物,办刊者又是我敬重的前辈,也会跃跃欲试,如
《艺术世界》等,不妨择写一二,说不定多少年后,可留
下一些意想不到的史料。
长短六十篇文章,按刊物创办时间的先后列序。排定
目录才悉知,我所谈旧刊,资格最老的竟是出版于一九一
七年的《银行周报》。因我服务于银行界二十五年之久,
也就会多予关注,先后写过十多种金融旧刊。这是较为容
易被忽视的一种珍贵资料,研究金融史必不可少。最近一
种刊物是《漫画世界》,创办于一九八五年,距今只有三
十多年时间,虽刊龄不算长,却已纸张泛黄,弥漫旧气。
还因创办主持者是老报人,由一位文字工作者来办漫画刊
物,又聘请老漫画家张乐平任主编,此中故事很多,不写
我觉得对不起主办者,也对不起爱好漫画的读者。
ⅢⅣ近现代以降,我国已成为期刊出版大国,而上海
又是期刊林立的重镇,仅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就不下几
千种,虽然还没有出现类似中国期刊发展史这样的大型工
具书,但有识之士已认识到期刊对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作用
,对重要期刊如《新青年》《现代》《良友》《旅行杂志
》等,进行全套影印出版,或进行数字化处理,化一为千
万,让濒临消
内容推荐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八辑之一,中国近现代期刊事业之发达,可居世界之林之前锋。此书就作者所藏所见期刊为例,仅海水一粟。然已可窥苍茫,气象万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