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徽州绩溪人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主要著有《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文存四集》《胡适自传》《胡适日记》《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齐白石年谱》《先秦名学史》等。 目录 说儒 一、问题的提出 二、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 三、论儒之生活 四、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 五、论孔子的大贡献 六、论孔子与老子的关系 附:《说儒》前史 周东封与殷遗民/傅斯年 毛西河论三年之丧为殷制/胡适 三年丧服的逐渐推行/胡适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胡适 古学出于史官论/刘师培 释儒/刘师培 诸子学略说/章太炎 原儒/章太炎 导语 本书分两部分,一为胡适《说儒》原文,对“儒”与“殷”的关系、“儒”的生活、“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孔子的贡献及与老子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精到的研究;一为《说儒》前史,除胡适自己附录的三篇文章外,还收录了傅斯年《周东封与殷遗民》、刘师培《古学出于史官论》《释儒》、章太炎《诸子学略说》《原儒》五篇文章,以展现胡适《说儒》一文形成的历史渊源。 内容推荐 从刘师培、章太炎的“原儒”诸论,到傅斯年的《周东封与殷遗民》,再到胡适的《说儒》,一部探讨儒者起源的学术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