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行思掠影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李忱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李忱,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57年6月生,理学学士、哲学硕士、文学博士(传播学专业),下过乡,教过书,坐过机关,当过记者编辑,干过发行,搞过党务,曾任省委机关处长,人民日报社驻地记者,记者部副主任,发行出版部主任,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兼人民日报社工会联合会主席。2017年6月退休。 后记 断断续续选编了一年多,终于完成了这本书。这是退 休后能专心千的一件事,像一块石头落了地,身心终于得 到了放松。选编的过程,也是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梳理 当时的工作状况和重新体会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的过程。 有体会、有感慨、有心得、有教训。对有些事情又有了新 的认识,回头看过去写的东西,有些很幼稚、很浅显,也 有时代的局限,但也不改了,就保持过去那个样子,一是 当时自己就那个认识,二是或多或少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状况,三是有些经历的真实事情不能更改;四是在某种意 义上也可以勾勒出个人的成长史。在选编文章过程中,对 原文章中的个别文字和标点符号做了勘误,对注释中的遗 漏、杂乱做了补充、订正和统一规范。在出版印刷上。得 到了许多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曲庚新 给予了大力支持;董伟策划出版、罗雪村绘画肖像、梁永 琳题写书名等为本书增光添彩;崔仁志、卢广、赵宽、杨 鲁新、李洪淼、付燕鸿以及发行出版部发行处的同志在查 找照片、核对资料、邮寄图书等方面为我提供了大量帮助 ;曾青、李蕾等老朋友做了大量工作。责任编辑翟福军认 真负责、精心编辑、付出心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 2019年7月29日 目录 静思究理 学术论文 从中介的角度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论科学认识发展中的建构特征 科学认识建构中的思维操作 对话:传播的本质回归 审美理想与文化建设 理论文章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杠杆 脱离实际看问题溯因 宣传对象的变化要求转换宣传工作模式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基础 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 科技进步与传播发展 共产党人要在精神上不断补“钙” 用好管党治党的尺子 调研交流 企业内部的改革实践对工人主人翁意识的决定作用 深刻的转换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如何认识我们的党 采编简摘 人民日报一版头条 大漠深处写青春 新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茫茫沙海缚油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实事聚人心 新疆全面实施塔里木河综合治理 中部地区在发展中崛起 政府创新促跨越 消息 中日尼雅遗址考察研究取得成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部开发前期工程启动 新疆扎扎实实推进西部大开发 新疆老风口建起绿色屏障 新疆独山子泥火山为罕见自然景观 喀纳斯自然保护与文明旅游协调发展 新疆生态环境建设成绩喜人 各地豪情满怀迎庆新世纪 斯姆哈纳:晚霞落日别样红 新疆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图—154客机退出中国航运界 新疆投资40亿进行网络建设 新疆和田生态建设工程开始实施 博州:做水文章打特色牌 吐鲁番遭遇极热天气 首届中国农副产品网上交易博览会开幕 新疆有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新疆加速发展彩棉产业 新疆轮台县创棉花亩产皮棉270公斤 高电压太阳能扬水电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建成 吐鲁番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新疆乌鲁木齐力创旅游名城 通讯 书香润童心 仙城街个体敬老院 用生命换来的醒悟 军垦女知青 大漠千里铸铁魂 哈萨克老汉办旅游 百岁老人的小黑板 悠扬的“木卡姆” 市长信箱 牛羊富了克孜贝提村 帮乡亲们办最实惠的事 三五九旅话今昔 杨彦华,骑车跑全国 伊犁河畔喜事多 渐入佳境的新疆旅游 一个人和二十万人的健康 嘉陵长忆“红军渡” 热血写就的英雄史诗 撑起父老乡亲一片天 用生命谱写的壮歌 专题 塔里木河治理 新疆引博斯腾湖水滋润塔里木河下游 新疆调水再输塔里木河 塔河治理功在千秋 切实开发保护水资源 新疆第三次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 塔里木河全程复流 塔里木又见舞蛟龙 石油天然气 新疆大力推进西气东输工程 我陆上最大凝析气田建成 “死亡之海”造绿洲 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捷报频传 塔里木又发现一大型气田 周克万:矢志不移塔里木 塔里木油田加速科技推广 言论 干部夜校值得提倡 在社会公德中作表率 抗非典也是一场赶考 王选的科学精神 解决“三农”问题的几个关系 疗治精神创伤 研讨 从头学起 做好办公室的各项工作 多一点读者意识 为什么缺稿还要退稿? 谈谈采写指令性报道中的“自选动作” 建议统一使用“建制村”称谓 大局观的聚焦 记事 一路风尘西部行 春回大地气象新 追寻长征精神报道备忘录 在前线指挥部的日日夜夜 人民日报藏文版创刊的前期筹备 心语散述 异想与业绩 古墙奇峰罗通山 石窟名胜麦积山 阿拉山口 初识唐布拉 沙海明珠博斯腾湖 给儿子的一封信 偏执与悖论 从曾国藩“五到”看为官之“到” 硇洲岛风韵 理想的执著与坚守 寒冬中的热望 难忘“七七级” 寻找列宁 静静的虎头 真“退”实“休” 忆故留馨 以平民的心态做官 留住你粲然的笑容 憾别张玉来 心祭十年 多想喊一声妈妈 域外札记 来自实践的教师 案例教学的魅力 科研带动教学 教辅设施先进齐全 到哈佛学“公管” 美国政府引导舆论管理新闻一瞥 赴俄参加世界媒体峰会 后记 精彩页 从中介的角度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学说,是研究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并由此揭示自然界的辩证过程和辩证联系的普遍理论。它作为一门学科是由独特、确定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自然辩证法是以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辩证法)为对象的,但它在具体的研究和认识的过程中,首先面对的是自然科学。因此,它必须以自然科学为中介,并把它作为直接的对象来研究,最终达到对自然界的普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自然辩证法直接面对自然科学,最终要达到实现认识自然界规律的目的,这种“中介”的研究方式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一展开过程,由此决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具有历史性和开放性。 一 把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不只是自然辩证法。自然哲学把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自然哲学属于传统形而上学,它研究自然界是为了对自然界总体图景进行说明和描绘,其研究方式是依靠直观和凭借思辩直接对自然界做出判断而不依靠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往往是拿理想的联系代替未知的联系,用虚构和想象填补未揭示出的事实。他们把应该从哲学中分化出去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企图构造包罗万象的自然体系。自然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猜测和思辩。黑格尔就是以颠倒的方式猜测到自然界是辩证联系和发展的,而不是依据自然科学进行揭示。可谓结论可取,来路不正。 随着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作为拒斥形而上学从而拒斥自然哲学的西方科学哲学,它们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科学的逻辑、结构、界限、发展模式和价值等等,它们对整个自然科学的研究相当深入,值得借鉴。但他们仅停留在自然科学本身和经验材料上,而不顾及自然科学背后的客观基础——自然界,以及自然科学和自然界的辩证联系。他们反对辩证法并把它看成是人为所致。他们的研究局限于不同的片面性之中。 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为对象,但不是二者的拼凑,而是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规律并以此为中介来实现对自然界辩证法的认识。它克服了自然哲学和西方科学哲学的片面性并吸收其合理成果,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下,通过认识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达到对自然界普遍规律的把握。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指出的,他研究自然科学,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这就把研究自然科学和研究自然界统一起来。正是有了确定的研究对象和独特的研究方式,才使自然辩证法有了区别于其他学科而成为独立学科的根据。 二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这部原著中没有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作为研究对象,也未明确区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把自然科学辩证法的对象仅看成是自然界。恩格斯在札记中写道:“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对象是运动着的实物。”但是在整个原著中蕴涵着通过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对象性研究(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的成果)来揭示自然界的辩证法这种中介的方法。也就是说恩格斯的研究直接面对的是自然科学。在导言中恩格斯对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做了概括和总结后才得出结论“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并且指出对自然界辩证发展过程的揭示是伴随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实现的。在论述自然科学发展顺序由力学到物理学再到化学时说道:“只有在这些关于统治着非生物界的运动形式的不同的知识部门达到高度发展以后,才能有效地阐明各种显示生命过程的运动过程。对这些运动进程的阐明,是随着力学、物理学和化学的进步而前进的。”从字里行间可看出是暗含着两个研究对象,即自然科学和自然界。 在原著中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以及不加区分地谈论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是有其历史特定性的。首先,在恩格斯时代自然科学刚刚成熟,人们对于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每一成果都不加怀疑,直接加以应用。当时自然辩证法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辩证的自然观。这样只要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就能完成这个任务。 其次,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将自然科学作为整体进行反思,并揭示出自然科学本身的动态发展过程也是辩证的这样的阶段。在自然科学的辩证法中还区分不出自然科学成果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自身发展过程的辩证法,中介的作用还没有明确地突出出来并使之对象化。因此在恩格斯时代不加区分自然科学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是能使人理解的。 三 二十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以及纵向和横向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论、协同论、突变论)等,都远远不是恩格斯时代自然科学所能比拟的。用今天的观点来看恩格斯的原著,显然恩格斯提到的个别自然科学结论已经过时,但恩格斯提出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做指导,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揭 导语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心路历程的回顾,对当时的工作状况和重新体会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的过程的梳理,有体会、有感慨、有心得、有教训。内容上有关于报刊的理论文章,有出版过的新闻报道,也有自己多年来行走四方生出的感想。书中图片丰富多样,文字内容易于理解,适合对新闻传播或出版行业感兴趣的人学习赏读。 序言 退休后,想了想这么些年走过的路,一个理科生,最 后做起了“码字”的工作,有点阴差阳错。最初改行是年 轻人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增学了人文科学,开阔了视野 。后来的选择有点生活和环境因素考进省委机关,从某种 意义上说,也开始置身于中国的政治架构和运行惯例之中 ,开始与文字打交道,并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工作。特别是 到了人民日报以后,眼前又出现一片崭新的天地,宣传党 的方针政策,见证时代风云、了解复杂社会、认识形形色 色的人……人民日报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坚定了我后半生的 职业选择,有幸在多个岗位工作直到退休。我1957年6月20 日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父亲是黑龙江富锦人、母亲是辽 宁凤城人,可见我是正宗的东北人。1964年8月在长春明德 路小学读书,小学二年级“文革”开始,学习开始不正常 ,玩的时间就多了,体会到童年的快乐。1969年12月26日 ,全家随母亲单位东北师大医院走“五七道路”,到农村 插队落户,这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同,是干部全家下放 到农村。当时是“四带”:带户口、带粮食关系(当时粮 食是供应制)、带工资关系、带家属。我们全家到吉林省 桦甸县八道河子公社李家大队复兴一队插队。这里是半山 区,农民以种地为主,我们到队里那年正好闹灾,吃返销 粮,没有电,点煤油灯,在这贫穷落后的村里完成小学最 后一年的教育。 1971年3月到八道河子公社中学(桦甸三中)上学,那 时不分初中、高中,入学也不考试。学校离家15里地,我 在学校住宿。宿舍就是一间屋两排炕,其他什么也没有, 坑洞通往窗外有个灶口,冬天要在宿舍外面烧炕,住宿学 生每年必须交30捆柴火。吃住条件非常艰苦,几乎顿顿窝 头萝卜条汤。1973年初,吉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抽调父亲 回单位工作,全家又都回到长春。我转学到长春第50中学 二年级学习,父亲担心在农村学习东西少,给我降了一年 。那时长春市的中学学习也不正规,文化课是断断续续学 习,还要参加政治运动,搞所谓的大批判,比如当年的“ 批林批孔”。还有学工劳动,曾到长春无线电厂、钟表厂 、铝制品厂、拖拉机厂学工劳动,累加起来有一年多。在 学校农场还劳动过几个月。1976年学校搞开门办学,全班 分散到十来个单位,我们5个同学到吉林财贸学院卫生所学 医,主要是离家近。我本应是75届毕业生,由于降了一年 ,1976年才能毕业,可长春市不知何故那年没 有毕业生。这期间部队到学校征兵,我身体、学习和 表现都没问题,可成分不好,祖上经过商,伯父年轻时加 入过国民党,只能羡慕地看着许多同学穿上绿军装,这对 我打击很大。1977年初,开门办学结束,都回到学校,这 半年还真学点文化课,可是离真正高中毕业应掌握的知识 还差得很远。1977年6月毕业,作为知识青年只有一条路, “上山下乡”,我又到吉林省榆树县闵家公社单家大队六 队插队。干活没几个月,赶上好机遇,作为恢复高考后第 一批77级考生,1978年3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 毕业后分配到正在筹建中的吉林省林业师范学校,该校后 来与吉林市的林业学校合并,改名为吉林省林业学校。我 在学校任物理老师,做过林业841班的班主任。后来林校合 并到长春大学,成为长春大学西校区(林园校区)。1986 年8月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专业硕 士研究生。1989年8月,研究生毕业后,到吉林省农业大学 马列部(现在改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任哲学老师。1991年1 月,考入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先后任部务秘书、办公室 副主任。 1996年8月调入人民日报社,先后任吉林记者站记者、 记者部办公室主任、新疆记者站副站长主持工作,2002年2 月任记者部副主任。2002至2005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在职攻 读传播学博士学位。2003年7至9月参加由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主办的第二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赴清华大学公共 管理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 2008年8月通过竞聘任发行出版部主任。其间,在中央 关心、社领导指挥、驻站记者尽职、地方党委政府支持、 部里全体同志努力下,发行量从2008年的235万到2014年 的317万份;从2009年至2013年,建成湛江、和田、宜昌 、惠州、深圳5个分印点;2009年实现了在北京地区用国产 纸替代进口纸的印刷。 2014年3月调任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兼报社工会联合会 主席和报社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直到2017年6月 退休。2001年7月,在新疆工作期间,被中国石油塔里木油 田授予荣誉职工;2005年7月被评为人民日报社优秀党务工 作者;2016年6月被评为中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 这个集子收入了20多年来写过的东西,大部分公开发 表过,有学术论文、报刊理论文章、新闻报道、采编调研 、散文札记等,虽然文字不多,但体裁多样,类型庞杂, 都是自己采访调研、独立思考、真心感悟之作(合作文章 只收集我执笔或在提供的原稿上改编的)。由于受版面限 制(12版),一些新闻报道虽然短,但仍可反映出西部大 开发的建设热潮,多多少少也留下一鳞半爪的时代印痕。 把这些东西集纳成书,一是对自己有个交代,梳理小结这 些年来的学习、工作、思考和认识;二是作为礼物献给我 的妻子赵建丰。我们是大学同学,相识相爱相亲相伴一路 走来,无论是灯下苦读、奋笔疾书时的默默相依,还是远 赴边疆、行走在外的翘首相望;她都尽职工作之余,上伺 父母,下育儿郎,敬携兄弟姊妹,把家营造成温暖、宽松 、幸福的港湾,使我能心无旁骛学习和工作。亲不言谢, 无以回报,心卷付之。 2019年3月10日于北京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个人作品集,收录作者20多年来的学术论文、报刊理论文章、新闻报道、采编调研、散文札记等共120余篇,既是对历年来采访调研等工作经历的梳理和记录,也是对自己心路历程、经验心得的回顾和总结,有成果、有感悟,也留下了时代印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