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火星超人/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弗雷德里克·波尔 |
出版社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二十一世纪中叶,地球资源愈发匮乏,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核战争一触即发。为了挽救人类文明,美国政府启动了一个秘密项目——火星超人计划,决定将人类送上火星定居。为了能在火星上生存下去,该项目的志愿者必须被改造成赛博格,即半机械人。由于前任志愿者遭遇意外事故,宇航员罗杰·托洛维不得不临时顶替上任。在被改造的过程中,托洛维的身体越来越不像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让他备受煎熬。人类岌岌可危的命运能否改变,取决于他最后能否成功登陆火星……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波尔(Frederik Pohl ,1919-2013)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编辑,美国科幻作家协会前主席,世界科幻大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波尔在其七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发表过三十多部长篇小说、数百篇短篇小说,其长篇作品《火星超人》(Man Plus)获得了星云奖,《通向宇宙之门》(Gateway)更是包揽了雨果奖、星云奖和约翰·坎贝尔纪念奖。他曾七次荣获雨果奖,两次荣获星云奖。布赖恩·奥尔迪斯曾在《西方科幻小说史》中,将波尔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因、阿瑟·克拉克、弗兰克·赫伯特等人并称为科幻小说七巨擘。 目录 1.一位宇航员和他的小世界 2.总统的愿望 3.人变火星人 4.那帮接盘侠 5.怪物之死 6.凡人之瞑 7.凡人变怪兽 8.眼见为虚 9.达什探病 lO.蝙蝠侠的击足跳 11.多蒂夫婿的归来 12.两次模拟,一种现实 13.当我们一去难回 14.火星使团 15.好消息如何从火星传回地球 16.论危机的感知 17.火星人的一天 18.人上之人 序言 弗雷德里克·波尔和他的《火星超人》 姚海军 弗雷德里克·波尔(Frederd Pohl,1919—2013)是为 数不多的几位在新世纪前便来过中国的科幻大师之一,他 创作了多部经典性的科幻小说,也以编辑、版权代理人的 身份为科幻文学的繁荣做出过重要贡献,获得过包括雨果 奖在内的几乎所有重要科幻奖项。但令人遗憾的是,波尔 在中国却未拥有与之相匹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无疑是 一位被我们忽视了的科幻大师。 波尔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普通家庭, 十一岁时因偶然接触到的一本廉价科幻杂志成为科幻迷, 从此如鱼儿游入海洋,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 波尔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已经在科幻迷当中小有名 气。他是世界科幻史上著名的俱乐部“未来信徒”的创始 人之一。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当中有多人后来成为美国科幻 的中坚,如阿西莫夫、考恩布鲁斯、奈特等。也因此,波 尔在1939年便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参加了第一届世界科幻大 会。 1939年至1943年,波尔开始担任《惊骇故事》和《超 级科学故事》的编辑。但这两本科幻杂志都不是很有影响 ,不久就相继停刊。1943年至1945年,波尔应征入伍,作 为驻意大利的空军气象员,在短短两年内荣获多枚战斗勋 章。不久二战结束,作家们纷纷从军人转为文职,波尔成 为年轻作家们的版权代理人。由于他对出版机制的深入了 解.很多作家都愿意通过他将作品卖给出版商。阿西莫夫 的不少作品就是通过波尔的努力才与广大科幻迷见面的, 这其中包括他的重要长篇《天空石子》。 50年代,波尔一改以往用笔名发表作品的习惯,开始 用真名发表作品。他充分发挥作为一名作家的聪明才智, 保持了差不多十年的高峰期。这期间,他与C.M.考恩布 鲁斯合作出版了不同凡响的社会科幻小说《太空商人》和 《狼毒》等作品。可以说,《太空商人》同时确定了两位 作家在科幻界的地位。对50年代的年轻读者来说,波尔和 考恩布鲁斯是两柄剖析社会问题的手术刀。即使是在今天 。他们的一些观点仍然直刺唯利主义者们的心脏。也是在 50年代中间,波尔开始了与另一位重要作家杰克·威廉森 长达三十七年的合作。这两位科幻长青树断断续续共同创 作了《海底舰队》等三个科幻系列。 到了60年代,波尔的主要身份是科幻编辑,他先后担 任两本科幻杂志《假如》和《银河》的主编。在此期间, 《假如》曾连续三年获得雨果奖最佳科幻杂志奖,而《银 河》也发表了很多知名作家的重要作品。这两本杂志成了 美国科幻的主导,但波尔却发现,他几乎失去了全部的写 作时间。 在70年代,波尔才真正找回了自己作为科幻作家的职 业身份,他的创作高峰期也因此再次到来。1976年,他的 《火星超人》获得星云奖。1978年,波尔凭借“稀奇人” 系列的第一部《通向宇宙之门》获得了雨果奖、星云奖和 坎贝尔奖三大科幻奖。1979年,他的另一部重要长篇《吉 姆》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一系列新的荣誉,让波尔从一 位知名作家变成了科幻界的权威人士。他仍保持着和蔼可 亲的风范,对科幻的爱也更加炽热了。当有人问“如果你 改写纯文学作品,会拥有更多读者,可你为什么仍继续写 科幻?”时,波尔回答说:“我之所以写科幻小说,是因 为我喜欢它,喜欢它探索的领域……我认为科幻读者是最 好的读者。他们聪明、活跃,容易交流……科幻对我来说 永远是个迷人的奇境。” 波尔的科幻小说不仅富含一流的科幻创意和对科技发 展的深刻洞见,在写法上也更能给人文学上的享受。他认 为科幻小说并不是预言未来,而是描绘未来的可能性,以 摒弃那些坏的未来。波尔经历了美国科幻文学发展的各个 阶段,却总是能跟上时代的脉搏。一直到去世前,波尔都 不断有作品发表或出版。 《火星超人》是波尔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之一,不仅获 得了星云奖,进入雨果奖决选名单,还取得了坎贝尔纪念 奖第二名、轨迹奖第三名的佳绩。这部作品的诞生,有一 段逸闻,说波尔应邀为一位女电影制片人创作一部太空赛 博人的剧本。可当他花了数月时间完成任务,那位电影制 片人却不知去向。他未能拿到稿费,于是便把剧本改写成 了小说。 《火星超人》在1999,年曾出版过中文版,当时译作 《人变火星人》。小说讲的是,在世界即将陷入动荡之际 ,美国利用赛博人率先实现了火星移民,从而扭转了世界 的危局。显然,从小说内容看,无论是《火星超人》还是 《人变火星人》均未能传达出英文原书名Man Plus的全部 意蕴(这是语言转化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遗憾)。Man Plus的 重点是对自然人的硬件强化(小说主人公罗杰·托洛维的很 多器官都被机械装置替换,甚至还“长”出了翅膀状的太 阳能帆板)。英文书名原本包含着强烈的赛博朋克感和对人 的异化的强调。 对火星加以改造以适应人类扩张需求是科幻小说中经 常出现的主题。同样写火星移民,波尔却另辟蹊径。《火 星超人》提供的移民方案不是去改造火星,而是对人进行 机械性强化以适应火星。在这个过程中,火星人先驱经历 的痛苦不难想见。他失去了原本的英雄光环,成为亲朋眼 中无法亲近的怪物,甚至失去了性能力。对这一系列变化 的描写充分展现了波尔作为一名小说家的不俗功力。围绕 对罗杰的改造,科技界、科技界与政界的复杂关系被精细 呈现。像弗兰肯斯坦一样,罗杰身上集中了人性与非人性 的冲突,他虽然成了怪物,却也因此成了科幻小说史上又 一个立体的人。 波尔的《火星超人》不仅在科技创想方面、在科幻与 主流文学的融合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在未来国际 政治格局方面也展现出惊人的预见性。这部科幻作品在四 十三年前便预言了中国和亚洲的全方位崛起。对照今天的 现实,小说中新亚盟的构成、新亚盟与美国的关系、中美 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冲突都非常值得玩味。 《火星超人》的神奇不止于此。读到最后,你会惊讶 于人类的渺小。人类登陆火星、人类所做的一切,都不过 是另一个智慧种族所做的局。 导语 《火星超人》系“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的一本。主人公是名噪一时的宇航员,下一个任务是在改造身体后登陆火星。科学家将他的眼镜、耳朵、心脏等替换成机械装置,使得他可以对抗火星严峻的生存环境。于是,主人公踏上了前往火星的冒险之旅。 书评(媒体评论) 《火星超人》是波尔的经典之作,其精彩的情节 、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写作技巧令人赞叹。 ——美国科幻作家 约翰·斯莱德克 弗雷德里克·波尔是一位科幻小说大师。对他来 说,写科幻如玩游戏一般得心应手,是一场值得原谅 的纵情享乐,因为他比大多数人都技高一筹。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 弗雷德里克·波尔是一位科幻小说大师。对他来 说,写科幻如玩游戏一般得心应手,是一场值得原谅 的纵情享乐,因为他比大多数人都技高一筹。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 弗雷德里克·波尔是科幻史上的一位巨擘。他卓 有成效地促进了科幻小说的发展,并一路伴随其成长 ,见证了科幻从幼年走向成熟,迈向繁荣。 一一英国科幻教父 布赖恩·奥尔迪斯 精彩页 1.一位宇航员和他的小世界 有必要向诸位介绍一下罗杰·托洛维。一个看上去不太重要的人类,八十亿活人中的一员。做个类比吧:他个人的重要性,并不超过存储中心一片单独的记忆芯片;但如果这份芯片碰巧存储了关键数据段,就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托洛维的重要性就与此类似。 按人类的标准来说,他是个挺帅的男人,也算是个名人——尽管有些过气儿。 曾有那么一段时间,罗杰·托洛维在太空待过两个月零三个星期,跟其他五名宇航员一起。他们都很邋遢、欲火中烧,而且极度无聊。他当然不是因为这种状况出名的。这类细节不过是“名人八卦”之类的趣闻,只够在七点档电视节目里稍微提两句,帮大家度过一个无聊的夜晚。 但他还真当过名人,连贝专纳①、俾路支②和水牛城这种破地儿的人都听说过他。他还上过《时代》周刊封面。但他并非一人独享,而是跟同步轨道实验室的其他同事合的影,因为是大家一起交了好运,救了那帮没有调向喷射器、还想返回地球的苏联人。 所以呢,大家都是一夜成名。这事儿发生的时候,托洛维二十八岁,刚刚娶了一位绿眼睛、黑头发、像个瓷娃娃一样美的女教师。地球上的多莉,让天上的他时时惦记;而轨道上的罗格③,也让多莉成了名人,她因此很开心。 要让一位宇航员的妻子吸引媒体的注意力,需要一些特别之处,因为这类人物太多了,她们看起来也都过于相像。新闻圈的人常常会怀疑:NASA给宇航员找老婆的时候,是不是参考过乔治亚州小姐参赛者名单?她们全都长一副样子,而且让你觉得:前脚刚换下泳装,她们马上就能拿起乐队指挥棒,或者全文背诵《雌性之神威》④。多莉·托洛维的智力看上去却要高一点点,尽管她绝对也好看到让人浮想联翩。在宇航员的妻子中,她是唯一能在《女士家庭月刊》(“自己动手烘焙十二种圣诞礼品”)和《名媛》杂志(“子女势必毁掉我的婚姻”)占据主要版面的人。 罗格对不生小孩的决定全力支持。事实上,多莉干什么他都全力支持,因为他对多莉的爱无以复加。 在这方面,他也跟自己的同事们不太一样:那些人往往会在太空项目运作期间,乘便结下若干露水姻缘。但在其他方面,他跟同事们就很相像了。他机敏、健康、聪明、帅气、技术功底过硬。有段时间,媒体甚至怀疑有一条隐秘生产线在组装宇航员。“成品”的身高变化区间仅有二十厘米,年龄相差大约十二岁,肤色仅有四个色阶,从浅咖色到维京式惨白。他们的业余爱好包括国际象棋、游泳、打猎、飞行、跳伞、钓鱼和高尔夫。他们跟国会议员和各国使节谈笑风生。等他们从航天任务中退役之后,他们会在航天技术公司找到工作,或者为需要提升公众形象的机构代言。他们的工作薪资丰厚。宇航员可是抢手货。他们可不只是公共媒体的宠儿,芸芸众生也都在仰慕他们。在全人类的眼中,他们的形象都很高大。 宇航员们代表的是一个美梦。对世俗众生而言,这个梦是无价之宝。尤其是当人们生活的俗世是加尔各答的腥臭街道,人们露宿道旁,一大早就得睁开惺忪睡眼,排队领取一小碗食物来果腹时。这是个残酷、黑暗的世界,而航天之梦会给它增加一点点美丽和激情。并不多,但聊胜于无。 在俄克拉荷马州的汤卡小镇,有个宇航员聚居的社区,邻里关系亲密,像棒球队家属区一样。每位宇航员执飞第一次任务之后,就等于加入了大联盟。从那时起,宇航员们就成了队友兼竞争对手。他们彼此争斗,抢夺出场机会,但也会切磋技艺,帮助队友免遭淘汰。像职业运动员一样,亦敌亦友。骨节肿大的老兵坐在一旁,看到手握步枪的小伙子雄姿英发,免不了会妒火中烧、怨愤难平,但这跟登陆某行星的备选宇航员看到一号人选穿戴防护服时的煎熬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罗格和多莉夫妇跟社区邻里的关系非常融洽。他们很容易结交朋友。两人都有足够的特色,让人会感觉有趣,又没有怪癖到令人厌烦。尽管多莉本人不想要小孩,她对其他人家的孩子却很友好。那次维克·萨缪尔森去了太阳背面,失联长达五天,偏赶上弗纳‘萨缪尔森临盆待产。多莉把弗纳家的三个小孩带到自己家。那时候,仨小孩都不超过五岁,其中两个还需要裹尿片,而她毫无怨言地洗洗换换,其他妻子们照料弗纳的家,让弗纳在NASA医院里安心生下第四个孩子。而且在圣诞派对上,罗杰和多莉从来都不是喝得最多的,也从来都不会第一个离开。 他们琴瑟和谐。 他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小世界。 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幸运的。世界上其他地方却不完全是这样,战争这个小杂种四处肆虐,祸害亚非拉各地。西欧时不时被罢工潮折磨,经常出现物资短缺,冬天来临时,人们常常会冻得发抖。老百姓在挨饿,很多人怀着怨愤,世上很少有城市能让人独自安全走夜路。但汤卡保持着它封闭而祥和的氛围,而美国宇航员(跟苏联太空人和中国航天员一样)已经登上过水星、火星和月球,他们曾追逐彗星,也曾在气巨星周围的轨道停留。 托洛维本人执飞过五次重大任务。首先,他乘穿梭机给太空实验室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