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茫然(雒青之散文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雒青之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作者雒青之的一本散文专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五十五篇。文章有各种题材的,有写景的,有写个人的感受的,有写人的,有写名胜古迹的,有写胜败的,不一而足。每一篇都非常精彩,将作者的写作水平表现得淋流漓尽致,可以看到作者不光喜欢写作,而且在写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其作品大部分已经公开发表过,有非常高的出版价值。
作者简介
雒青之,出生在甘肃张掖祁连山脚下的西洞堡村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著有《艺海苦航》《大河画魂》《百年敦煌》《艺海凝晖》等。上述作品分别获得敦煌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黄河文学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 心灵的守望者
难以回避的三个历史人物
世纪守望
皇帝遐思录
再说王道士
敦煌的孤独
惦记文化
拍马与骑马
人性的呐喊
在新旧历史的夹缝问
道理与真理
第二章 孤独的漫步者
感恩西部
秋风醉我
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漫游
沉重的清高
在喧嚣与骚动中立定
破网而出
随想随说
仰止思想者鲁迅
时尚断想
阅读河流
第三章 人生的朝圣者
菊花里的刀光
在无聊中突围
圈套
人生应当有所畏惧
人性狼性狗性
包扎受伤的心灵
人生需要适度的贫贱
绅士风度
生气不生气
第四章 风中的遐思者
谁剥夺了文学的贞操
我眼中的余秋雨
雷达散文:灵魂的诗篇
突围与尴尬
散文之我见
音乐神圣
大话足球
再话散文
兰州石源赋
兰州碑林记
第五章 灯下的倾诉者
痛思我儿雒健生
泛谈爱国
旅途人生
爱情使人难为情
想念是一种幸福
人生的亮点
忧思录:恐怖降临美国
不当过客
花样年华
第六章 岁月的寻访者
寻觅精神家园
幸福断想
如果人生可以从头再来
失败是彩色的
思想者
与良知为伍
情到深处人孤独
人到中年泪轻弹
我的遥远的西洞堡
序言
感悟与忧患的诉说
原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 高平
我的老文友雒青之的散文集《茫然》最近南敦煌文艺
出版社出版,他请我作序,我很高兴地接受了。因为我了
解雒青之是一位经历沧桑的作家,有着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他以思考、思念、思想和思绪为生命的磁场,导引自己
的笔触回归生活之核、心灵之界。《茫然》是一部字句纯
净、思绪连绵、浑然丰满的散文集,作者在这里展示的不
是圆滑的文墨技巧,而是尖锐的精神光芒,不是小气的呻
吟浅唱,而是丰腴的交叉视野,不是悠闲的曼舞清风而是
专注的灵魂自剖。
我用了几个夜晚的时间,在提灯下“听”完了这位孤
独者的诉说。窗外深邃的夜空和不睡的星星,恰好同我对
作者的解读吻合,雒青之所追求的正是深沉的思素,清醒
的爱恨,内心的高洁。为此,他一直勇敢地承受着、也充
分地享受着感悟的折磨,优惠的痛苦,智慧的孤独。他发
出过沉重的叹息:“什么都不想该多好!”叹息归叹息,
作者为弘扬作家的良知,早已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这就
是执着地呼唤人类的文明,寻觅精神的家园,鼓吹独立的
思想,忧虑世界的命运,挑战世俗的污浊。
在这50余篇文章中,作者时时以火热的心肠动真情,
处处以冷静的分析讲真话,而且敢于说公道话。例如对于
某些人物的评价,他摈弃了狭隘偏激的情感,超越了久被
曲解的“主义”,可以说是硬着头皮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的观点。他对人民、对国家的爱恋太刻骨铭心了,因此不
可能不转化为难以排解的然而又是非常可贵的忧患意识;
不可能不紧扣现实来关怀人文,避读风月而议论人生。读
他的文章,如听他对你推心置腹的谈话,不断地产生着同
感和共鸣。有时他会说出愤世嫉俗的痛语,如“美好而善
良的情愫只能当艺术品欣赏”。有时他会弹出令人酸楚的
心音,如“我和众多国人一样活得小心,活得多心,活得
不安心”。有时他会写出角度新颖的警句,如“敦煌不是
游人的天堂,而是学子的故乡”。他既用他的真诚和率直
感动着读者,也用他的灼见和雄辩说服着读者。从上述的
特点看雒青之的散文,既可以称作是交心散文,又可以称
作是警世散文。
雒青之常年苦读,博览群书,决定了他的文章有着较
高的文化品位,仅就他引经据典、列举历代帝王的例子痛
斥死而不僵的封建主义,就足以证明这点。他在皇权与民
主的问题上,金钱与道德的问题上,给予了很多的关注,
作过了更深的思考,发表了精辟的议论。类似这些话题,
如果没有相当的学识,他是写不出这些颇有可读性的文章
来的。尽管在个别地方对某个问题的表述不一定十分准确
,也自有其角度,成一家之言。
作为一个来自基层、深知民间疾苦的知识分子,作为
一个对历史负责、对社会体制充满了反思精神的作家,雒
青之非常崇拜鲁迅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从他的这个集子里
,我们首先看到的正是这种无畏的批判精神和进行自我解
剖的勇气。在这本书里,他用相当多的文字对自己、对国
民、对社会进行了犀利的剖析。他并不像模仿者那样刻意
去因袭所谓鲁迅笔法,而是在努力学习先行者的人品,学
习思想家观察事物的锐敏。这方面,雒青之确实获得了显
著的成绩,我看书中的《人性狼性狗性》这篇深刻而精彩
的妙文,就是继承鲁迅精神的典范。
我还注意到,雒青之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之所以不采
取儒家“独善其身”的做法,坚持要尽自己的“匹夫之责
”,除了对于鲁迅精神的赞佩与继承之外,可能还和他长
期研究敦煌学有关,大乘佛教的普度众生的品格,对他坚
定社会责任感也是有一定影响的。释迦牟尼久坐菩提树下
,达摩面壁,都是极其孤独的,孤独的代价是有利于众生
。雒青之认为,孤独在哲学意义上是成立的,在这里,孤
独已物化为一种高尚的境界。他还认为,古今中外,在精
神领域内作出大贡献者,非孤独者莫属。他甘愿作一名孤
独者,说明对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曾在一首小诗中
写过:“单独个人/不寂寞/在茫茫人海中最寂寞。”我
有了这样的体会,所以能和雒青之的心灵相通。
雒青之的散文,从总体上看不属于那种狭义的审美散
文(个别的篇章如《我的遥远的西洞堡》则是很美的抒情
散文),论说的成分较多,叙事的成分也不少,还常引用
名人名句(必要时,恰到好处时,是可以的),它无疑属
于“大散文”的范睛。而“大散文”氛围的形成,它的总
体走向,正是时代加速进步、生活日益复杂、思考领域拓
宽的反映,也是读者的需要。
雒青之是一位勤奋严肃的作家,二十多年前,他举者
他的传记文学《艺海苦航》登上文坛,又以他的《百年敦
煌》震动学界,接着又出版了《大河画魂》《艺海凝晖》
等,现在我读到的这本《茫然》,是他在创作上新的跨步
和收获。
2019年3月10日于兰州
导语
《茫然》是一部字句纯净、思绪连绵、浑然丰满的散文集,作者在这里展示的不是圆滑的文墨技巧,而是尖锐的精神光芒,不是小气的呻吟浅唱,而是丰腴的交叉视野,不是悠闲的曼舞清风而是专注的灵魂自剖。在这50余篇文章中,作者时时以火热的心肠动真情,处处以冷静的分析讲真话,而且敢于说公道话。
精彩页
一个世纪的风雨,清晰了一门显学的容貌。敦煌学在曲折发展中终于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尤其是中国敦煌学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笼罩在敦煌学上空的疑云迷雾,却久拂不去,历史风雨中的中国敦煌学面目斑驳,沉陷于理论的泥淖里难以自拔。王圆篆、斯坦因、伯希和这些人的评价问题已经使我们难以自噤——回避的时代已经结束,要么继续旧日经文的诵颂,要么进行深刻的反思,二者必具其一,因为以上三人是所谓敦煌学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前提,任何企图绕开他们侈谈敦煌学显然是徒劳。这三个人的历史定位究竟如何?是像我们多年来乃至今天仍然坚持宣传的那样,是“卖国贼”“强盗”“骗子”,还是对敦煌学发展具有历史功绩的普通民众与著名学者?笔者认为,结论应该是后者。肩负十字架踽行数十年的王圆篆、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是我们进行敦煌学研究的梦魇。在学术理论上正本清源、匡误纠错,是每一个敦煌学学人起码的良知和勇气。这,也是笔者写作《百年敦煌》一书及本文的初衷。
王道士何许人也?一介草民而已。他是陕南某山区人,祖籍湖北麻城。不知其父辈如何入陕,不知他本人如何人甘。据推测,可能与战争、饥谨引起的流民迁徙有关。1899年,作为游民的王圆篆来到敦煌,开始了他的莫高窟生涯。王圆篆这个名字,是在他成为道士后改的。如果不是1900年他于偶然中发现了藏经洞,王圆篆这个草民姓名,绝不会见于经传的。及至他处心积虑地用他认为最满意的方式和斯坦因、伯希和做了交易,最终使石室藏书的精华部分流落国外后,落在他身上的罪名也就难以洗刷干净。人们不假思索地一言以蔽之,曰:“勾结外国强盗的卖国贼。”特别是在三个主要问题,即斯坦因、伯希和与王圆篆交易的性质,王圆篆对藏经洞文物的权力与义务,王圆篆宗教行为的价值判断上,许多人并没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事物发生、发展的本质,得出说服人的结论。因此,笔者在拙作《百年敦煌》中探讨了这些基本观点。
关于藏经洞交易的性质问题,人们习惯上认为,愚昧无知的王道士,勾结外国强盗骗子,出卖国宝,遗罪千古。
客观事实是,不论我们对于祖国的文物宝藏空前规模地流失于世界各地多么痛心疾首,这种感情表露体现出多么纯挚的愿望,当年王圆篆和斯坦因、伯希和进行的交易毕竟是一种商业行为。斯坦因用七百两白银,伯希和用五百两白银,换取了藏经洞里近二万件文物,连斯坦因本人也毫不掩饰,认为确实便宜。可是,对于王圆篆来说,他不认为有什么吃亏的,反而很高兴,觉得买主颇为大方,因为在此之前,当他想方设法把这些文物向地方官员“出卖”时,对方不是不识货,就是只拿东西不给分文。而对于王圆篆来说,需要筹措钱款维修莫高窟和实现他“弘扬佛法”的理想,因此,卖给谁都一样,只要付钱!有人说,一千二百两银子能买下那么多珍贵文物吗?理论上当然不可能,但事实上就是买下了。王圆篆并不知道那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衡量其价值的。于是人们转换思考角度:这个愚蠢的道士一定是被欺骗了。但事实是,在藏经洞文物交易的过程中,他表现的不卑不亢,连老谋深算的斯坦因都觉得王道士确实“极其狡猾机警”,难以对付,不能小觑他。只是在找到了两人对“大唐圣僧”“大菩萨”唐玄奘一致拜膜的通道后,藏经洞的门才豁然开启,斯坦因的牛车才在隆隆声中载走了大批的石室藏书。至于又有人说,这可能是外国强盗的伎俩,他用唐僧的神话蒙骗了王道士。可惜这种推断依然有误。事实是,作为著名的学者、考古探险家,斯坦因确确实实从青年起,就把我国唐代高僧玄奘做为师表,崇拜不已,这在其学术著作中比比皆是。
关于王圆篆对藏经洞文物的权力与义务,有人指出,王道士一没有权力出卖,二有义务去守护,他未能这样做,自然应以“监守自盗”论处。但坚持这个论点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藏经洞是“国家财产”,王道士是“法定”或“准法定”文物保管人员。问题是,这两个基本条件存在不存在?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