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彼岸(精)/赵焰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焰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卷是以“天下第一灵秀之山”黄山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姊妹篇。
《无常》是板块式的结构:四个故事,分别发生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之侠》的故事是武侠,表面是复仇,背后是剑道与人道。《夏之缘》写的是商品经济大潮对人性的冲击,美好毁于诱惑。《秋之禅》是一则禅宗公案,描述一个女子的禅定和悟彻。《冬之真》写艺术与现实永恒的矛盾。轮回的,不仅是四季,还有生命。
《彼岸》是线性结构,故事有明线,也有暗线:明线是年轻英俊的主人公在黄山莲花峰上的抢劫事件;暗线是峥嵘岁月的爱情与死亡……小说推进隐约起伏、复杂纷纭,故事和人物杂树生花、旋转交织。《彼岸》就像一个万花筒——没有起点,也无所谓终点;色彩斑斓的表象后面,是幻灭,也是空。
《无常》和《彼岸》,都是有关生死、爱情、轮回的故事。生命和世界,终究是无常,也是彼岸。
作者简介
赵焰,中国作协会员,安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散文集《思想徽州》《千年徽州梦》《行走新安江》《男人四十就变鬼》《平凡与诗意》《萤火闪烁》等;中短篇小说集《与眼镜蛇同行》;长篇小说《无常》;电影随笔集《夜兰花》《蝶影抄》;历史传记“晚清三部曲”(《晚清有个李鸿章》《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袁世凯》);以及历史随笔《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等。
目录
总序
本卷序
主要人物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尾声
附录 深度谛视个人与历史记忆的生命般若——关于赵焰长篇小说《彼岸》/王春林
后记
序言
缘起
《无常》与《彼岸》两部长篇小说,时间跨度都很长
,一直在陆陆续续地写,也陆陆续续地改。一部分内容,
也曾经发过。这两部小说,像是我栽下的两株树,我看着
它们长大,它们看着我变老。树能不能长高长大不重要,
重要是过程,与树木一同成长的过程。
小说有无数种写法,我写小说,一定要写那种几十年
后,还想看,还能看,看了还说好的东西。那些为功利而
写,为人情而写的东西,我是不会动笔的。人的时间本来
就少,写一堆自己都不想写的东西,无疑浪费生命。发发
呆也比写那些东西好啊!我想写人性的根本、世界的根本
,想捕捉到生活的光影。我写作,是因为我有想写的东西
。我从不奢望从写作中得到什么。
长篇小说与人一起成长的感觉真好。好像影子,伴你
而生。也许到了一定程度,二者互为影子。生命和作品之
间,彼此衬托,都不是红花,也不是绿叶;都是红花,也
都是绿叶。
两部长篇小说的情节,我就不复述了。想说的话,都
在小说中了。人物也好,情节也好,都有一种朴素、深沉
甚至优雅的姿态,也有相关的内心理解。故事也好,人物
也好,都是有深厚意蕴的。
这两部小说,若是能让几颗流浪的心灵憩息,给三两
个破碎的旅人加持,那是我最欣慰的。
黄山
两部长篇小说的背景,都在黄山。《无常》的故事,
体现了黄山的侠、禅、真、美。《彼岸》则有着专属性,
是串起来的黄山记忆。我为什么一直钟情黄山?那是因为
我一直视黄山为神,它也如巨大无朋的莲花,开放在天宇
之上。我第一次去黄山,才五六岁,从温泉那上山,蹒跚
才几步,就走不动了,父亲无奈,只好将我背在身上,一
直背至玉屏楼。我在父亲背上看着黄山,黄山真美啊!我
嗅着黄山松针的清香味,听着身边山谷溪流的哗晔声,感
觉就像音符飞翔在五线谱里。
我一直以为,我身心灵之后的点亮和通透,跟早期去
黄山的经历有关。黄山的霞光,贯通了我身体中的黑暗隧
道,打开了我对美好事物孜孜追求的愿望。黄山于我,是
一种昭示,是生命不可多得的垂怜。
我后来去黄山并不多。每一次去,都很激动,也小心
翼翼。我写黄山,其实是还债。我一厢情愿地认为,黄山
跟我,应该有某种私密的暗合和默契。天知地知,山知我
知。天地人间,存有如此因果,感觉真是美妙。
小镇
一个人的特质,跟他的童年成长经历有关。我的身上
,应该有江南小镇的气息吧?细腻、聪颖、天真、调皮、
反叛、桀骜……特质是先天的,改变和夯实,靠的是后天
的努力。
就生活而言,人最适宜的生长地,就是江南小镇了吧
?小镇。与天地自然,与人情世故,都异常接近,如鱼游
在水中,充满情趣,畅达温暖。人在这样的地方长大,最
具人的灵性。如此禀性,最适合文学。每一个小镇孩子,
都有很好的文学感觉。
小镇,让人尽享生活。生于小镇,就是上苍赐予你丰
富生活的机会,让你充分体味人世的喜怒哀乐。我了解到
的世相,了解到的人间的欢乐、烦恼以及种种琐屑,还有
丰富而美妙的人生经验,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对小镇人与事
的观察而得到的。
……
记忆
记忆,一定是曾经的真实吗?我想不是。时光流逝,
过去、现在、未来经常混淆,经验和体验难以为证。提笔
写字的人是有福的,可以将记忆和未来掺杂在一起,让有
限成为无限,让一切成为可能。纸上的故事,在这个世界
上可能发生过,也可能没有发生过。人写作,其实是以冥
想发现了它,将它牵引进这个世界,以文字赋予它生命。
写作,不是盖房子,盖房子的比喻太机械。我喜欢的
比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作就是捕捉时间之
风。灵魂之所以成为灵魂,是因为自由地迂回于彼岸和此
岸之间,像无形的渡船,将彼此的秘密,捎来捎去。我喜
欢这样的感觉,一直想在空灵和现实之间,做一个摆渡人

记忆,就是河流中的波光潋滟。用记忆打造的梦幻,
是超越时空的,可以称之为月亮河。
摆渡于此岸与彼岸的过程,是创造,也是自观。它解
决了内心的诸多困惑和疑问,平息了波澜和冲突。一个时
常在时空之中飘来浮去的人,自已是自己的上帝。
小说中的人物,因缘而起,被笔墨赋予生命。每一次
纸页的翻动,都让他们活过来,演绎既定的故事,进行重
新讲述。生命不仅仅是活着,它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
以文字存在的方式与现实存在的方式,存在着错位。以文
字存在的世界,终究为心灵直接吸收,会活在一个不老的
时空里。
……读小说吧,一切都在里面了。凡文字,都很难隐
藏自己,呈现的都是真谛。风来竹面,雁过留声。凡风起
时,故事便如花一般开放,也如绿植一样疯长;凡风落时
,该迷顿的迷顿,该凋零的凋零。随缘的文字,隙缝中会
有清香拂面,如黄山风起时的松针之香,也如夏日荷塘的
莲花之香。味道即记忆,也是不朽。
小说,如果能将作者导入永恒的空寂,也是一种造化
吧?如是我闻,这世界的一切,都是从空寂中来而复往的
一个个故事,如萤火虫,一直或隐或现,也一直飘来飞去

2019年4月
导语
本书是一部长篇原创小说。现在和过去两条叙事线索交错,以站在当下此岸的“我”的身份,追叙彼岸过去的故事,写出了主人公小玉颇具传奇性的人生经历,折射出作者记忆中黄山脚下小镇的岁月静好,反映出超脱生死的人生观。并且,通过小玉的讲述,再现了黄山地区皖南游击队的前辈们反抗白色恐怖、英勇献身的事迹。作品空灵静谧,透视人性,又富有语言的美感,讲述了一个关于黄山的唯美的故事。
后记
这一个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是我自己的故事,也是
专属于我的故事。这故事发芽于我的童年时期,随同我一
道生长,如骨刺一样潜伏于我的身体。一个人,无论是自
己携带,还是目睹和拥有一个好故事,都可以说是上天的
眷念,也是上天的垂青。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能
撞见一个好故事的,它不比人们撞到彩票,撞到美满的婚
姻更容易。一个作家在一生中,可以编撰出很多故事,不
过最适合他撰写,或者说真正属于他的却很少。一个很好
的故事是有神意的,是上天馈赠的好礼物。
值得庆幸的是,我撞见了这个故事,它使得我这一生
中,因为有如此的彼岸故事而感到充实安详。它不断地提
醒着我,给我警醒和启迪,给我能量,让我热爱和铭怀。
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却从死亡之中开始新生——也许从
那一天起,彼岸的光一直照耀着我,指示我前行,让我的
内心存有光亮。直到现在,我依旧感觉到心壁上的温暖。
我庆幸它的一直存在,并以它为荣。而我身边的那么多人
,已没有当初那颗纯美的初心了。
以文字为表现,最大的烦恼就是:文字是技术性的,
平凡而普通,有时候甚至乏味。文字不像音乐一样掷地有
声,有着美妙的声音和节奏;也不似绘画,有着绚丽变形
的色彩和画面。文字的局限,使得我在叙述故事时,经常
处于一种庸常的表达当中,很难释放出色彩,更谈不上有
音乐般的声响。它甚至不如那些平凡的种子,从土地中能
够抽出青绿的嫩芽来。这的确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在
所有的艺术形式当中,也许播种文字的方式最为普通,也
最为乏味。以这样平淡无奇的方式,来叙述我心目中最感
不庸常的故事,不仅是我的尴尬,也是文字的尴尬。
不过我仍坚持将这个故事讲述完整,就像用一粒粒砂
子垒成砂器。虽然重现远不如事件初发时精彩,不过总算
完成了我的夙愿,终于在浩瀚的时空中,多了一粒晶莹的
尘埃。能安静地叙述一个好故事也是幸运的,文字虽然乏
力,却有着别的形式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以一种极端静
穆的方式,潜入到读者的内心中去。我不只是想讲述故事
,而是想把故事变成小说——以我的感觉,小说应是一种
带有精神探索的综合形式,它是有寓意的,甚至有着神性
。它不只是故事本身,在它的内核中,埋藏一条道路,通
向内心深处的家园。
希腊电影导演安哲罗普洛斯说:“家是什么?它是一
个人同时感受到自我和宇宙的地方。它并不一定是个真实
的地点,这里或者那里。对于‘希腊’也是一样,我不相
信希腊只是一个地理位置。对于我来说,希腊要大很多,
比它真实的边界更深更远,它是我一直在追寻的家。”
对于自己的文字,我一直没有太多的奢望。能让它成
为一柱光,照亮彼岸,让你惊鸿一瞥,就足够了。一个人
,如果能重拾记忆,想起彼岸的“希腊”,无疑是幸福的

是为后记。
精彩页
有一种情感轻轻撩拨我,像羽毛轻拂,又似音乐缠绕。这种感觉,似乎是从很多年前的那一天开始的:它如雾霭般自然升腾,轻舞飞扬,由轻微变得强烈,由陌生变得熟悉,然后始终缠绕萦回。当我每天由忙碌走向空闲,凝眸面对什么时,它便如轻烟一样氤氲而起,游丝般飘出聚拢,与我面对面相望,又杳无声息地消失。有一段时间,我曾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情丝牵扯着,莫名其妙地失望,莫名其妙地悲哀,莫名其妙地忧愁,甚至莫名其妙地陷入一种长久的孤独之中。
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轻烟,升腾于我的内心之中,却终究是来自彼岸,一个似乎就在身边,却无法涉足的虚空。那种不确定的、或有或无的、如音乐般的情愫,都是彼岸的温度和光线。它们一直不确定,却让人心驰神往。很多时候,我们被这样的信息悄悄召唤,于无声处听惊雷。我后来明白了,人与彼岸的关系,就是人与未知世界的关系,就是与时光的关系,还有错综复杂的机缘,捉摸不定的可能性。此岸与彼岸,出入自如,循环扭转——这个世界的一切,包括曾经的情感,曾经的岁月,不是消失,而是躲藏,躲藏在彼岸一个你看不见的地方。
现在,我已是中年人了。中年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万事万物入胸中,却有着难以言表的况味!辛弃疾有词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于这个世界,这些曾经的跋涉者和经历者,该怎样表达呢?一切都有是难言。中年对于时间的感觉,也近于机械和迟钝——如果之前的时光,还像是一条漫漫的山道,行走时还会注意两边的风景,那么,中年之后,只剩下在跑道中麻木地转圈。人生的结果,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面前,显示出无意义。我甚至能预见我死亡的地点和场景——在这座城市比较好的病房里,我心若止水,万般无奈,连告别的气力和心情都没有。人类只是终结于不同的方式,可是方向和归宿,却是一致的。终点即起点。如果真是那样,摆渡于河流之上,又有什么意义呢?一切都是无解。或者,根本没有意义,只是时间安排的一场游戏?
回忆像水下的影像,朦胧而含蓄。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就像是从水底生发的泡泡,急迫地想浮出水面,可刚浮出水面,却梦幻破灭。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粗糙而雷同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小镇或乡野的自由,苦中作乐的生活,含苞羞涩的情欲,囫囵吞枣的读书……那种乏味而单调的日子,之所以现在看起来尤为珍贵,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个体的记忆,它们还属于我们整个一代人。想想我们这一代人也真幸福,我们这四十多年的光阴,天翻地覆。可是时光飞逝了之后,记忆不堪重负,能打上烙印的,多是青少年时代,而在此之后的很多东西,却了无痕迹,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难得的闲暇,我一直尝试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去规划我的记忆,触摸我的童年,我称之为数字化的方式。在我看来,这个世界的数字,是隐藏着很多秘密的,它们能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分门别类在数字里面。数字,就是这个世界的宝藏,也是打开这个世界的钥匙。我的方式是:一、我伸出我的手臂,竖起我的食指,我的指尖有一丝颤动,有些凉意。二、我的手臂往前移动,然后,指尖平伸,我的目光顺着指尖能看到前方的树梢。三、我的指尖在树梢上转动,我能看到树梢上有一只精灵般的鸟……当我数到“十”的时候,就像按下放映机的按钮,那些曾经经历,或者未曾经历的时光,会在我的面前展示——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