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组织编写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精选了原书中200余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中华文明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编者还选配了历史文物和遗迹照片、战争示意图、帝王名臣画像、历代人物名画等200多幅精美图片,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历史的丰富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由文若愚主编。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全书卷帙浩繁,共294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被视为必读之书。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精选了原著中最为人称道的200余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中华文明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的编者文若愚还精心选配了历史文物和遗迹照片、战争示意图、帝王名臣画像、历代人物名画等200余幅图片,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历史的丰富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精练生动的文字、科学简明的体例、丰富精美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一历史。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赵国大举进攻卫国,希望通过武力迫使卫国称臣。当时的卫国依附于实力比较强大的魏国,于是魏国以保护卫国为借口,对赵国发动了战争。魏惠王任命庞涓为大将军攻打赵国,很快就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53年,赵国实在抵挡不住魏国的进攻,就向齐国求救。齐威王答应了赵国的请求,打算任命自己十分器重的孙膑为大将军,前往赵国解围。
这个孙膑是齐国人,与庞涓是同门师兄弟,曾经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后来,魏惠王为了完成自己的霸业,不惜重金在天下招揽有才能的人。庞涓得到消息后,认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时机已到,于是马上投奔了魏惠王。庞涓杰出的军事才能很快就得到了魏惠王的赏识,在魏国做了大官。
后来,魏惠王希望庞涓能把孙膑也介绍到魏国来,和他共同帮助自己完成霸业。庞涓虽然嘴上答应,但心中却十分不满。原来,庞涓一直很嫉妒孙膑,十分害怕他抢夺了自己的地位。
当孙膑被请到魏国时,庞涓一方面假装举荐孙膑,另一方面却暗地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说他是齐国的奸细。果然,魏惠王听信了庞涓的谗言,把孙膑投入监狱,并对他实施了墨刑(在犯人的脸上刺字)和膑刑(挖掉犯人的两个膝盖骨),使他成为了残疾。
不久后,齐国派使臣来到了魏国。孙膑想办法见到了使者,并说服他帮助自己逃离魏国。孙膑来到齐国以后,受到了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并被他收为宾客。后来,田忌把孙膑引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和孙膑谈论如何用兵打仗,发现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于是把孙膑留在自己身边,并且还拜为自己的老师。
这次齐威王想派孙膑前去解赵国之围,也好让他建功立业。但是,孙膑听后却拒绝了齐威王。他对齐威王说:“两军打仗,主将的威仪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我是一个受过‘膑刑’的残疾人,是万万不能做大将军的。如果由我来担任大将军,那么一定会让敌人耻笑的,因此希望大王收回成命。”
齐威王见孙膑态度十分坚决,只好放弃了让他当大将军的念头,改派田忌为大将军。但是,齐威王要求孙膑与田忌一同前去,做田忌的随行军师,好为他出谋划策。孙膑答应了齐威王的请求。
田忌召孙膑到他的府上,一起商讨作战计划。田忌认为,他们可以带领精锐部队直接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然后在那里和魏军的主力部队决一死战,那样就可以解除掉魏军对邯郸的威胁了。
孙膑不同意他的观点,说道:“如果想要阻止两个人打架,并不需要直接去阻拦他们落下的拳头。我们应该做的是让他们有所顾忌。现在魏国攻打赵国,肯定是把所有的精锐部队都带去了,只剩下那些老弱病残的士兵留在魏国国都。我们不如带领部队直接赶往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攻打他们守备最空虚的地方。这样一来,庞涓看到自己的老巢受到攻击,肯定顾不上围攻赵国了。那样的话,我们一方面替赵国解除了被围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准机会,在半路上阻截魏军,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田忌想了想,认为孙膑说的非常有道理,于是就带领着大队人马直接杀向魏国国都大梁。当部队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北)时,孙膑来见田忌,让他下令把军队停在这里。田忌不明白,就询问孙膑为什么在这里安营扎寨。孙膑解释说:“我们攻打大梁的消息很快就会被庞涓知道的,他肯定会日夜兼程地赶回救援。魏国的军队自邯郸返回大粱时,一定会经过桂陵,所以我们在这里设下伏兵,等魏军钻进来时,就把他们一举歼灭。”田忌同意了孙膑的说法,采纳了他的计谋,留了很多人马在桂陵设下埋伏。
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十月,赵国因为抵挡不住魏国强大的攻势而宣布投降。正当魏军准备庆贺的时候,突然得知大梁被攻打的消息。于是,庞涓马上带齐所有人马,急急忙忙赶回大梁。
魏军在攻打赵国时,部队已经有了一定的损失,再加上着急回家“救火”,一路上长途跋涉,士兵都非常地疲惫,所以当他们经过桂陵被齐国军队伏击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这场战争使魏军元气大伤,死伤约有两万人之多。
不过,魏国并没有因为这次失利而一蹶不振。几年后,魏军重整旗鼓,对韩国发动了进攻。孙膑采用老办法,又一次攻打魏国。最后,双方的主力部队在马陵(今河北大名)交战,魏军大败,庞涓战死。P10-11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组织编写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嗜之不厌”。屡次深切感受到历代史籍浩繁冗杂,并且除《史记》之外多数为断代史,不便参阅,使学习历史的人感到很困难,同时他为了给封建统治者提供借鉴,于是决定动手编一部“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区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书,并确定此书的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他将记载战国、秦朝历史的《通志》呈进朝廷,获得赏识,并受诏设局续编。书局始辟于开封,后迁至洛阳,设主修、同修、书吏多人。宋神宗曾专听司马光进读书稿,并御撰书序,以示褒奖。元丰七年,全书完成,历时19年之久。
《资治通鉴》一书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全面展示了几十个政权的兴盛与衰亡的过程,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
全书卷帙浩繁,共294卷,《周纪》5卷,《秦纪》3卷,《汉纪》60卷,《魏纪》10卷,《晋纪》40卷,《宋纪》16卷,《齐纪》10卷,《粱纪》22卷,《陈纪》10卷,《隋纪》8卷,《唐纪》81卷,《后梁纪》6卷,《后唐纪》8卷,《后晋纪》6卷,《后周纪》5卷。另外《目录》30卷,《考异》30卷。《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较为简练。这些对后世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资治通鉴》出现后,一度中衰的编年史书体裁才得重振旗鼓,并加以发展起来。但《资治通鉴》也有它的不足和缺点,在体例上也有失当的地方,列在同一年代下的历史叙述常常缺乏相关性,而同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也不可避免地分散开来,这些都给现代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不便。鉴此,我们推出了这部《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本书精选了原书中200余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中华文明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编者还选配了历史文物和遗迹照片、战争示意图、帝王名臣画像、历代人物名画等200多幅精美图片,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历史的丰富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
精练简洁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