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政法社会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李春玲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丰富的实证资料及社会分层研究方法,考查和验证了几种理论观点,总结出当前经济社会分化的主流态势是多层分化的结构化趋势,并进而预测,这一分化趋势的未来走向,取决于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竞争和妥协,同时也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导向。

序言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分化的主流趋势:

断裂化还是中产化;结构化还是碎片化

近年来,有关中国社会分层研究及社会阶级或阶层问题的讨论成为国内社会学研究领域甚至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大量的研究论著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一些学术专著成为一时的畅销书。这种状况表明,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分化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影响了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学者专家、政府部门的政策决策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对这一问题加以关注。人们对于当前社会经济分化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是两极分化还是普遍富裕、是断裂社会还是中产阶级占主导的社会;对于分化现状的评价各有不同——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可以避免的;对于分化可能引发的后果也有不同看法——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还是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等等。在社会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几位社会学家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几种观点包括:孙立平提出的“断裂社会”理论(孙立平,2003)、陆学艺等人提出的“中产化现代社会”观点(陆学艺,2002)、李强和李培林等提出的“碎片化趋势”分析(李培林等,2004)以及李路路提出的“结构化”论点(李路路,2003),他们对于当前社会经济分化的主要特征的描述,对于分化的未来趋势和后果的预测,表现出极大的不同,甚至在某些方面相互对立。本书不打算在现有的各种理论观点之外添加一种新的说法,而是采用丰富的实证资料及社会分层研究方法,考查和验证上述几种理论观点,并企图把握当前社会经济分化的主流趋势和主要特征,以利于学者专家、政府部门决策者和普通民众对于此问题有更深入和更全面的认识。

1.现阶段国内社会分层研究现状及本书的研究目的

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带给中国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以及各类人群的社会地位的升降变化,这些方面的变化几乎涉及了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因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理论界,在公众传媒领域,在普通民众中,对于收入差距和社会分化现象,一直持续着各种观点、各种态度的争论和讨论,它成为了理论界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论题,同时也成为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学作为研究学科刚开始恢复,阶级阶层问题的讨论和社会分层研究就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自那时到现今,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中国社会学领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最为活跃的也是最为著名的几位社会学家都曾经或一直从事这一问题的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时,大批的中青年学者追随其后,投入这一问题的研究。尤其近几年来,社会分层研究成为中国社会学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研究论著层出不穷,部分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以及其他前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前苏联及越南等)的社会分层研究也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国际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论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在欧美一流社会学刊物上发表,大批的研究专著也纷纷面世。这股研究热潮吸引了一批美国社会学家(如维克多·倪、安德鲁·瓦尔德、唐纳德‘特尔门等)和旅美华人社会学家(如边燕杰、周雪光等)来中国开展他们的研究,并把国际社会学界有关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成果、理论和方法介绍给国内的学者,国内一些中青年社会学研究者追随或模仿其研究模式及理论假设,对中国社会分层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定量研究。

……

5.本书的章节安排

本书的章节安排基本按照前面介绍的四个分析步骤循序展开。

第一章系统介绍了国际社会学界当代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观点争论和研究论题。后面章节所涉及的有关理论问题都在这一章中有所介绍,这样避免了在后面各部分的实证分析中插入理论陈述或文献讨论。这一部分的理论介绍是作者历经数年阅读大量国外研究文献的总结,自认为是目前国内社会学界对于国际社会学社会分层研究状况的一个较为系统的介绍,希望这一部分内容对国内其他的社会分层研究者有理论参考价值。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目前国际社会学界阶级阶层划分的主要理论、划分框架、划分标准以及划分出的阶级阶层分类,同时也介绍了国内理论家和学者提出的各种阶级阶层划分方法和划分结果,最后,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框架——十大社会阶层划分,进行了理论解释和划分方法说明。

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从三个分层维度——经济分层、社会声望分层和消费分层——观察当前社会经济分化的现状,以及这三个维度的分层与十个阶层分类之间的关系,从中考查所谓的阶层分化现象是否在各个维度的分层中有所表现,是否可以说已出现了社会阶层,同时,从静态角度观察,目前阶层分化形态是一个“断裂化”的结构还是一个“中产化”的结构。

第六章重点讨论的是阶层归属与社会态度之间的关系,即阶层地位对于个人的态度、意识是否有显著的影响,这是判断“结构化”还是“碎片化”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七章和第八章是从社会流动和地位获得这两个方面观察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机制和特征,社会流动是从动态角度——即从社会分层的过程角度,考查阶层分化的“结构化”程度及结构形态,地位获得则从机制分析角度,考查社会分化的规则,透过这些规则,我们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着影响人生轨迹的社会阶层或阶层结构。

第九章讨论的是当前中国的中产阶级或中间阶层到底有多大规模,以及中产阶级是由哪些人组成的。中产阶级的规模和人员构成,是判断当前中国社会是一个“断裂社会”还是“中产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准。作者采用不同的指标估计中产阶级人数,讨论了不同含义的“中产阶级”概念,期望能更准确地、更谨慎地估计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和作用。

第十章讨论的是普通民众的社会分层意识,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之前的所有章节展示出的是学者基于学术规范和学术语言构画出的中国社会分层形态和特性,而本章则试图探究普通老百姓头脑中所想像的中国社会分层形态,以及意识中所感悟到的社会分层特性。把学者建构的中国社会分层与普通民众意识中的中国社会分层相对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社会经济分化的基本特征。

本书的结论部分依据各章实证分析结果以及对“断裂化”、“中产化”、“结构化”和“碎片化”的各种特征指标的检验,综合评估了四种观点与实证数据的吻合程度,并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分化的基本趋势、基本形态和基本特征做出判断。

此书最后还有两个附录,附录1列出了调查问卷中与阶层划分有关的提问,附录2是职业分类表和阶层归类,这两个附录与第二章的十个阶层划分的操作说明可以一一对照,使读者明了十个阶层是如何划分出来的,这可以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便于他们参照或修正此阶层分类框架。

最后,需要特别申明的是,本书不完全是作者个人的研究成果,它也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的集体成果的一个部分,没有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帮助,作者不可能完成此书。在此书的撰写过程中,作者与课题组成员如张宛丽、李炜、张翼等进行了多次讨论,他们的建议和观点使作者深受启发。本书使用的数据资料也是课题组的集体劳动成果,调查问卷主要由李炜、王春光和作者负责设计,职业分类表主要由石秀印设计,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参加了调查资料的收集。在此感谢课题组的所有同事的帮助。作者特别要感谢的是课题组负责人陆学艺先生,他是作者的博士指导老师,在作者读博士期间,他让作者确定了社会分层研究方向,从那时开始,社会分层研究成为了作者的主要研究领域。作者十分感谢他让作者参与此课题的研究,并允许作者使用调查数据撰写此书,他还在多方面指导了作者的研究工作。在此也特别表示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