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女性择偶倾向(进化心理学的视角)/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论丛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田芊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择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学与心理学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而进化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由于有着跨文化的解释力,近年来在择偶研究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本书借鉴进化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女性的择偶偏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研究发现,女性择偶会重点考虑三个维度——好基因、好资源以及好爸爸。一般男性不太可能同时在三个维度上都很优秀,因此女性在择偶时会进行平衡,而不同的因素会影响女性对不同维度的偏好程度。
作者简介
田芊,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讲师,在SSCI、CSSCI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
目录
引言
第1章 理论综述
1 择偶理论与相关研究
2 进化心理学与性选择理论
3 进化心理学中的女性择偶研究
4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第2章 中国女性择偶偏好的结构与测量
1 女性择偶标准如何测量——国内外研究回顾
2 好爸爸、好基因、好资源——三维度问卷初成
3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女性择偶偏好问卷》的检验
4 从问卷出发——中国女性择偶偏好的结构与特点
第3章 中国女性择偶的影响因素研究
1 女性择偶策略:一成不变还是多元主义?
2 假设和预测:不同因素会对女性择偶策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 自编问卷大显身手:对300名女性问卷施测
4 女性择偶偏好的差异分析
5 什么影响了女性的择偶偏好?
第4章 经济、疾病、生育对女性择偶的影响机制探究
1 经济、疾病、生育——女性择偶i大影响因素的选择
2 三大因素会对女性择偶偏好产生什么影响?
3 你喜欢的伴侣是什么样的(阈上词语实验)
4 你的记忆出卖了你的心(自由回忆实验)
5 你的眼睛出卖了你的心(视觉搜索实验)
6 随情境而变:口是心非的女人
第5章 中国女性择偶偏好探讨
1 循序渐进:从问卷编制到影响因素调查
2 以小见大:中国女性择偶探讨
第6章 抛砖引玉,任重道远
1 别开生面:中国女性择偶本土化模型的建立
2 白璧微瑕:被试群体和生态效度的限制
3 继往开来: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1 《中国女性择偶偏好试测问卷》
附录2 《中国女性择偶偏好问卷》
附录3 《个人与家庭情况收集问卷》
附录4 经济状况类启动材料
附录5 经济状况刺激材料事后评定问卷
附录6 疾病威胁类启动材料
附录7 疾病威胁启动材料事后评定问卷
附录8 生育抚养类启动材料
附录9 生育抚养类启动材料事后评定问卷
附录10 实验一阈上测量词语材料
附录11 实验被试基本情况收集
附录12 自由回忆词语材料及词频
参考文献
序言
择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近年来
已成为社会学与心理学热门的研究课题。西方最早展开对
择偶的研究,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索择偶行
为的内部机制和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关于择偶的理
论框架在不断完善,进化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由于有着跨文化的解释力,近年来在择偶领域获得了快速
发展。国外的心理学家通过具体、严谨的测量方法,综合
各种研究范式,对人们的择偶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

我国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择偶领域开展相关
研究,但是研究方法以征婚启事内容分析和择偶问卷等自
陈式测量为主,并且由于理论体系发展不完善,实证研究
缺乏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撑。因此,本研究在对进化心理学
进行了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的研究范式以及测
量方法,对中国女性的择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致力于当
代中国女性择偶偏好的内容、结构以及影响凶素等方面的
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进化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下,采用自编的《中
国女性择偶偏好问卷》对女大学生和女性职业群体进行调
查,探索性与验证性冈素分析得到了中国女性择偶偏好的
三维度因素结构,即“好基因”(good-genes,男性优良
的先天特质,代表男性具有优良基因的特征和线索)、“
好资源”(good-provider,男性良好的社会经济地位,
代表男性具有为后代提供良好亲代投资的能力和资源)以
及“好爸爸”(good-father,男性温和忠诚的性格特质
,代表男性具有为后代提供亲代投资的良好性格基础和意
愿)。
第二,使用自编的《中国女性择偶偏好问卷》以及《
个人与家庭情况收集问卷》对女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
果显示,女性的城乡差异、是否独生、年龄、学历、恋爱
状况、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生育意愿等均会对女性的配
偶选择构成影响。
第三,为了进一步明确经济、疾病以及生育对女性择
偶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还通过三个实验全方位地探测了经
济状况、疾病威胁以及生育状况对女性择偶偏好的影响。
结果显示,经济状况较差的女性在择偶时比较偏向于拥有
“好资源”的男性,处于疾病威胁中的女性在择偶时则更
加青睐拥有“好基因”的男性,而面临生育及抚养孩子境
况的女性则更倾向于选择“好爸爸”类型的男性。并且,
阈上及阈下实验结果稍有不同,女性在外显测量的情况下
往往表示更喜欢男性的“好爸爸”特质,而在阈下测量时
,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
导语
择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学与心理学热门的研究课题。西方最早展开对择偶的研究,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索择偶行为的内部机制和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关于择偶的理论框架在不断完善,进化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由于有着跨文化的解释力,近年来在择偶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外的心理学家通过具体、严谨的测量方法,综合各种研究范式,对人们的择偶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
精彩页
第1章 理论综述
1 择偶理论与相关研究
人类的生存繁衍离不开对配偶的选择,和其他物种类似的是只有正确地选择了合适的配偶才能让后代在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增大,从而使得整个种族生存下来。然而可能不同于其他物种的一点是虽然从总体看人类的择偶确实是为了种族的繁衍,但是却不全是这样。一方面,人是社会化的生物,所考虑的除了生物学的因素外,还有性格、能力等社会化的特点,其中还必然考虑了感情等主观的成分,也正是这种特异性导致了爱情心理学等学科的产生,也导致了不同个体择偶标准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很多动物的婚配模式为一夫多妻制,也有极少数的一妻多夫制,但人类的大部分婚配模式为一夫一妻制,这种只有一种选择的规定使得择偶在每个人的生命进程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择偶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现象。择偶是家庭建立的起点,是一个社会成员最重要的人生决策之一,因而成为家庭社会学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西方最早展开对择偶的研究,以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0世纪70年代末有关择偶的研究才初见端倪。本章主要从择偶研究的历史、定义、理论、测量,以及中西方比较研究等方面展开梳理和论述。
1.1 择偶的起源和定义
1.1.1 择偶关系的历史演进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择偶关系的发展脉络,以便后续更深入地探讨择偶的心理学研究。中国有句俗话“万一悔之于后,无宁慎之于前”,是人们在婚姻择偶中的一种普遍的心态。人们往往希望可以与自己的配偶“白头偕老”、“从一而终”,但择偶本身也受到一系列客观规律的制约,不仅仅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还受到家庭背景、社会价值和社会习俗的影响。
在原始社会中,爱情或者心理需求并不是男女选择配偶的催化剂,经济资源却足一个重要的基础。达尔文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在择偶时会倾向于选择身强力壮的个体,因为优秀的基因有利于后代的繁衍和进化,会使整个家族在耕种、狩猎和部落的斗争中更占有优势,故男女之间的结合只是以维系生存为目的。
回顾人类漫长的婚姻史不难发现,婚姻当事人基本没有或很少有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利。我国古代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人的婚姻要听从长辈或他人的选择和决定,也衍生出了交换婚、买卖婚、指腹婚、童养媳等一系列不自由的择偶形式。
“同意婚”也叫自由婚,它是近代社会由资产阶级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确立的。该婚姻形式赋予婚姻当事人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干涉。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婚姻是基于人类自然法则的要求所形成的契约,这种契约必须以双方互敬互爱为基础,以自愿合意为前提条件。“自由婚”的确立是人类婚娴里程碑式的转折,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择偶自由的新时代。1950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就以婚姻自由为主旨(潘允康,2002)。
20世纪,人的潜能运动的思潮开始涌现,人们希冀将个人主义和甜蜜爱情相结合,在择偶时心怀“白马王子”或者“白雪公主”的憧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个人的自我充实和自我实现;此外,择偶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广泛化和多样化,浪漫的一见钟情也被更多的人所幻想和倾心;同时,在择偶的过程中也会更多以今后的婚娴质量和幸福感作为一个考察指标。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择偶这一现象开始进入很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视野。
1.1.2 择偶的心理学定义
择偶是社会成员选择配偶的行为,它以婚姻为目标。不同的心理学流派从各自的视角研究择偶现象,择偶的定义也可谓百花齐放。Darwin(1859)以进化论为基础,他认为“性别选择”是物种成员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男性、女性为了获取资源或配偶而赢得最终的生育成功,他们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适应性问题”,在解决各自不同的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择偶偏好或行为方式;Edward(1969)将择偶定义为一种交换行为,双方通过互换自身资源而取得互惠;Trivers(1972)认为择偶是一种主观体验,包括情感、思想和文化表征等因素;Feingold(1990)认为择偶涉及情感、认知和行为层面;Eshleman(2004)也认同择偶以交换资源为基础,但它呈现为一种下意识或无意识层面的选择,不同于市场中有意识的讨价还价。
各个理论流派对择偶定义的阐述,为我们呈现出了多样的择偶研究视角。有的学派关注择偶的生物进化意义,有的强调择偶的动机,还有的针对择偶的描述。我们应该明白,择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心理现象,其研究需要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融合。
4-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6: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