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谢庆立著的《搅动晚清帝国秩序的力量(19世纪早期广州外报中国报道研究)》把在华外报的中国报道作为研究专题,截取19世纪早期这一时段,锁定广州这一地理范围,考察在华外报发端时期的广州外报有关中国的报道议题、报道内容和舆论焦点的变化,梳理广州外报中国报道的变化脉络,分析广州外报对外报道中国的动机,探究广州外报与中西关系和中西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作者简介 谢庆立,笔名鲁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后。先后在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攻读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当过中学教师,在国家新闻媒体工作14年。2002年被选拔入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成为全国报界首位出站的新闻学博士后。出版专著有《中国早期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的演变》《中国近现代社会言情小说史》《开满鲜花的河流》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早期在华外报报道中国的背景 第一节 西方的“中国想象” 第二节 “天朝”对抗“新世界” 第三节 19世纪早期西方侨民与在华外报 第二章 广州外报与对外中国报道的发端 第一节 《广州纪录报》:中国报道的“先锋” 第二节 晚清中国的“道德图景” 第三节 动乱的帝国 第三章 广州外报的舆论热点 第一节 英文外报群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国民性”观察 第三节 谁是“野蛮人” 第四节 《中国丛报》与“律劳卑事件” 第四章 鸦片战争前广州外报中国报道 第一节 庞大而虚弱的“天朝” 第二节 衰败的帝国 第三节 中西关系视野中的中国报道 第四节 鸦片贸易危机 第五章 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外报中国报道 第一节 战争舆论的序曲 第二节 战争期间的中国报道 第三节 战争期间的中国国民性观察 第六章 广州外报与林则徐媒体形象的塑造 第一节 闻其声不见其人 第二节 见事不见人 第三节 见人见事的现场报道 第四节 林则徐媒体形象的完成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