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雨福徵寺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柳陆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里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寺庙的风风雨雨,还有草原上一个家族的起起落落,这里回顾的不仅是一个古老家族的历程,还有草原上燃起的革命之火……

书中呈现的是包头召——福徵寺的300年历史。该寺是清朝康熙包头嘎查(村)的第一座寺庙,也是土默特蒙古族巴氏家族的家庙。这里是聚会祭祀之地,也是各民族民事、商贸的议事中心,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在包头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因而它的经历及它的见证就是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件件感人的故事……

内容推荐

福徵寺的历史是包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徵寺的革命斗争是包头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头的革命斗争同样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福徵寺已被中共包头市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刻,在纪念乌兰夫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出版这本读物的意义不言而喻。应该说,这是福徵寺的光荣,也是包头人民的光荣。

目录

第一章 巴氏家族驻牧包头/1

第二章 家庙包头召/9

第三章 掌盖衙门话先祖/25

第四章 户口地之由来及演变/35

第五章 西脑包与大照壁之谜/55

第六章 十大商往来福徵寺/63

第七章 老包头的繁华/77

第八章 为民作主的都格尔扎布/85

第九章 云亨经权合力倒袁/93

第十章 马号院同盟会残遭杀戮/101

第十一章 福徵寺办学兴族/107

第十二章 家有雄才世代荣/117

——记巴文峻

第十三章 巾帼英杰阿拉更/129

——巴增秀生平事迹

第十四章 定计“闹鬼”驱逐特务/143

——巴增华与共产党人

第十五章 革命摇篮福徵寺/149

一、李裕智喋血毛乌素/149

二、恒升爱国如爱家/161

三、王瑞符与李裕智/165

四、吉雅泰在福徵寺/167

五、奎璧——党的使者/171

六、李森卖马/177

七、朱实夫为国捐躯/180

八、梁一呜、刘仁秘潜包头/184

九、李国祯彪炳史册/187

十、韩五的故事/189

十一、多松年二次来包/203

第十六章 老一团叱咤风云四十载/211

第十七章 “人民的英雄群众的领袖”/217

第十八章 鸦片灯下/225

第十九章 贺龙攻打包头城/233

一、指挥所在沙尔沁/233

二、转龙藏争夺战/234

三、直捣南门下/236

四、突进西北门/238

第二十章 绥远起义定乾坤/243

第二十一章 毛主席题词赠锦旗/253

第二十二章 郝香香含辛育后人/257

第二十三章 福徵寺“文革”遭毁/261

第二十四章 巴靖远撰文立说/267

第二十五章 五世同堂人才辈出/271

后记/279

参考书目/281

试读章节

福徵寺既是巴氏家族的家庙,也是供奉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师祖世尊宗喀巴、佛祖释迦牟尼和圣祖成吉思汗的殿宇。汉族称它为“包头召”,蒙古族称它为“布特苏木”。300年前,包头还不是一个城镇,只是巴氏家族的一个牧村,据考证,那时这个地界叫“包头村”。庙的后面是土山,土山的后面则是平梁地。庙的前面是一条东西通达的土街,即今日的东门大街,也是当年和后来的商贸街衢。北通固阳后草地,南下黄河去达旗,东往石拐走官道,西行百里进后套。距庙几百米有一条汩汩不息的“博托河”(即东河),那是从大青山山根下的许多泉眼儿里涌出的一股泉水,甘甜而清冽。早期在这里定居的巴氏蒙古族就依傍这条清河放马牧羊,过着祥和太平的游牧生活。

有眼光的巴氏先人选择此地建庙显然是看中了这里的风水,无论是驻牧还是出行,无论是定居还是耕种,这是一绝佳之选。这地方是迷人的。夏天像碧玉琉璃,冬天像银色世界;夏天阳光明媚,草绿如茵,水清如镜,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铺天盖地……不论是什么季节,必然让人想到奔驰的骏马,流动的牛羊。

凭其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寺院作为本地区的历史文物是当之无愧的。寺院占地约8000平方米(南北126米,东西64米),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它是以主建筑大雄宝殿、天王殿过厅为中央院落,在它左右两侧有东西前后跨院四所,寺院大门直通大街,大门两侧是十余间铺面平房。寺院坐北朝南,顺地势而建。北高南低,与风景优美的转龙藏隔河(东河,蒙语博托河)相峙,是块风水宝地。

大雄宝殿是砖木结构的二层建筑,殿内中央有块五米见方的楼板,上下直通如天井格局,殿内东南角的木楼梯可通二楼。二楼供奉释迦牟尼佛塑像和护法诸神塑像,两侧陈列刀矛枪剑等兵器、钟鼓铙钹等乐器、大小法号等法器。一楼为经堂,正面供奉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塑像,右侧的小神堂供奉着喇嘛教的财神。供桌香案,酥油灯长明不熄,香烟缭绕,柏叶散出阵阵芬芳。两侧共四排坐床供喇嘛念经,可容纳数十人盘膝而坐。一楼墙壁多有绘画,窗口极少,采光是通过中部空间将二楼窗口射入的光线照下来,效果极佳。室内空气由于上下对流而清洁新鲜,这充分体现了祖先们的聪明才智。殿内构造独特,没有间隔墙,二百五十多平方米的庞大空间里依次分布着三十多根上下直通的柏木红漆圆柱(直径一尺,高约二丈有余)。底部有花岗岩柱石,顶部与梁架连接。打开殿门,一眼望去,视野开阔,殿内的多个角落都清楚地展现在面前。仰视屋顶,天花板上的精美图案清晰可辨。四周墙壁绘有精美的宗教壁画,人物造型各异,形态逼真,线条流畅,色彩和谐而厚重,充分体现出藏传佛教壁画的特点和韵味。壁画内容以宗喀巴的生平事迹,创立格鲁派的故事情节为主题。殿梁和门框都雕刻彩绘精美的宗教文化图案、法轮、经文等,工匠的技法水平是极高的,让当代人看了惊叹不已。大殿正门前有石栏杆和石台阶,两侧有数百年树龄的柏树两棵,枝繁叶茂,香气袭人。下了台阶是寺院的中心院落,方砖墁地,砖缝间有青草吐绿。四周院墙青砖砌筑,院中陈放香炉一樽,供人们敬香。院落正南是天王殿过厅,中间是通道,东西两侧塑有高达屋顶的四大天王坐像,双目威严,拧眉瞪目,形神兼备,手执不同兵器,脚踩多类妖魔鬼怪,有一种神秘而威慑的氛围。天王殿南门前左右各有二米高青石狮子一对,三丈高的旗杆一对,杆顶镶风磨铜铜球,气势逼人。P9-12

序言

包头召,蒙语为布特苏木,也即福徵寺。它坐落于包头市老城东河区北粱高地,因为有了召庙,于是老百姓把这一带俗称“召梁”。该寺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当时包头嘎查(村)的第一座寺庙,也是土默特蒙古族巴氏家族的家庙,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福徵寺为藏式结构,庙分上下两层,底楼为经堂,正中供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像,前堂则供奉藏传佛教师祖宗喀巴像,还有可供二十多名喇嘛诵经的坐床。每逢过年过节,巴氏家族在福徵寺聚会祭祀,并且每年在此举办游牧民族的春祭、秋祭等庙会活动。此外,也是各民族民事、商贸的议事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包头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

福徵寺经历了清王朝的繁荣和衰亡,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经历了草原上风起云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爆发后,革命的火种燃遍中华大地。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土默川蒙汉民族中的优秀青年为代表的草原儿女在斗争中,逐步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祖国。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经商致富,谢绝了做官腾达,割舍了家园亲情,别离了父老乡亲,走出了草原,走出了土默川,积极投身到中国共产党的怀抱,投身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后来,一个个成为领导内蒙古革命运动的先驱和中坚力量。福徵寺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见证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见证了一件件感人的故事……

自民国以来,绥远省(今内蒙古中西部)境内实行旗县分治,凡属蒙古族事务,全部由旗管理。当时的包头隶属于土默特旗,1923年平绥铁路延伸到包头后,加之长城内大批移民的迁入以及商贾云集,包头已成为繁荣的水旱码头和皮毛集散地。而当时作为包头象征的福徵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房屋多,土默特旗便把学校、生计会及旗政的基层机构设在这里。正因为如此,当时包头的军政官员对寺内的活动干涉较少。李裕智、乌兰夫等革命前辈认为福徵寺是开展地下工作的理想场所,于是,一大批革命者来到这里,在福徵寺和巴氏族人的掩护下,秘密开展革命工作。

1925年春,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包头建立党的组织,包头第一个党组织——包头工委在福徵寺诞生,年轻的蒙古族共产党员李裕智出任工委书记。从此,巴氏家庙福徵寺便与草原儿女的革命活动融为一体。

1929年,乌兰夫等一大批热血青年从苏联回国,中共西蒙特委成立,福徵寺又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赴苏联与共产国际联系的中转站,一批又一批蒙汉进步青年通过福徵寺赴苏联学习。

1931年,中共西北特委书记王若飞来包头指导工作,乌兰夫、李森等人常与王若飞在福徵寺接头。后来,王若飞在泰安客栈不幸被捕,乌兰夫、李森在福徵寺掩护下,才躲过特务的追捕。

1939年3月,中共绥远省委成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里,八路军转战萨拉齐、固阳、武川等地,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四十多次殊死战斗,福徵寺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站,传递情报,开展活动,输送党的干部,功不可没……

福徵寺的历史是包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徵寺的革命斗争是包头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头的革命斗争同样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福徵寺已被中共包头市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刻,在纪念乌兰夫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出版这本读物的意义不言而喻。应该说,这是福徵寺的光荣,也是包头人民的光荣。

福徵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福徵寺,光照千秋!

中共包头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巴建光

2006年4月

后记

由笔者编著的《风雨福徵寺》这部作品,经过几个月的采访活动,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和紧张撰写,如今终于面世了。在这之前,中共包头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巴建光同志曾多次嘱咐笔者,这本书不是小说,也非娱乐性作品,定要严肃认真,尊重历史,延着历史的踪迹,真真切切地反映和讴歌福徵寺在各个历史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要把福徵寺作为一面镜子,把它当年映照过的景象——历史事件的起落,历史人物的沉浮,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历代政权的更迭……穿越时光隧道,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遵照这一精神,我与福徵寺管委会主任巴永福、副主任巴建和,共同商榷,共同修改,力求精细,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事件和人物负责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编著这本书。如果说无多失误,并能引起反响,这是我们的心愿。我们认为这本书能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前夕出版,也恬逢福徵寺落成纪念馆之际面世,是适时的,无论是当今还是未来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

在编著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查阅并参考了中共包头市委党史资料,市政协文史资料,还得到内蒙古图书馆、福徵寺管委会等单位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还要感谢包头宾馆总经理贾秀春等同志在定稿时给我们提供的便利条件和热情帮助。特别要感谢的是巴建光部长。他在百忙之中六易初稿,为书稿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使这本书得以顺利脱稿。

这部反映福徵寺300年历史和几代革命者人生经历的作品,时间跨度大,工程量也很大,特别是编入本书的历史事件,其细节不一定能完美诉之,况诸多老一代革命家中有的已经作古,熟知他们的战友也一个个离去,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也许未能更加完整而准确地记述。加之时隔年久,故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学者、史学家、作家以及巴氏家族的老前辈或后人给予指正。

柳陆

于2006年暮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