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十月(精)/俄苏文学经典译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苏)A.雅各武莱夫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十月》是苏联“同路人”作家A.雅各武莱夫描写十月革命时期莫斯科起义的小说,作于一九二三年。鲁迅于一九二九年初开始翻译,次年夏末译毕。至一九三三年二月始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列为《现代文艺丛书》(鲁迅编)之一。
目录
作者自传
一 莫斯科闹了起来
二 布尔乔亚已经哑门了
三 在街头相遇
四 万国旅馆附近的战斗
五 在普列思那
六 亚庚
七 亚庚之死
八 “噩梦
九 母亲的痛苦
一〇 可怕的夜
一一 两个儿子
序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俄苏文学经
典译著·长篇小说”丛书,意义重大,令人欣喜。
这套丛书撷取了1919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近
50种著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年是中国历史和文
化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学译
介同样如此,俄苏文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益深
刻地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丛书的出
版既是对“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纪念,也是对中
国俄苏文学译介的一个极佳的世纪回眸。
丛书收入了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
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肖洛霍夫、法捷
耶夫、奥斯特洛夫斯基、格罗斯曼等著名作家的代
表作,深刻反映了俄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
内容精彩纷呈,艺术精湛独到。
这些名著的译者名家云集,他们的翻译活动与
时代相呼应。20世纪20年代以后,特别是“左联”
成立后,中国的革命文学家和进步知识分子成了新
文学运动中翻译的主将和领导者,如鲁迅、瞿秋白
、耿济之、茅盾、郑振铎等。本丛书的主要译者多
为“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
,如“左联”成员就有鲁迅、茅盾、沈端先(夏衍
)、赵璜(柔石)、丽尼、周立波、周扬、蒋光慈
、洪灵菲、姚蓬子、王季愚、杨骚、梅益等;其他
译者也均为左翼作家或进步人士,如巴金、曹靖华
、罗稷南、高植、陆蠡、李霁野、金人等。这些进
步的翻译家不仅是优秀的译者、杰出的作家或学者
,同时他们纠正以往译界的不良风气,将翻译事业
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中国新文
学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些译者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俄苏文学。俄国
文学的为社会为人生的主旨得到了同样具有强烈的
危机意识和救亡意识,同样将文学看作疗救社会病
痛和改造民族灵魂的药方的中国新文学先驱者的认
同。茅盾对此这样描述道:“我也是和我这一代人
同样地被‘五四’运动所惊醒了的。我,恐怕也有
不少的人像我一样,从魏晋小品、齐梁词赋的梦游
世界中,睁圆了眼睛大吃一惊的,是读到了苦苦追
求人生意义的19世纪的俄罗斯古典文学。”鲁迅写
于1932年的《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则高度评价了
俄国古典文学和现代苏联文学所取得的成就:“15
年前,被西欧的所谓文明国人看作未开化的俄国,
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是胜利的;15年以来,被
帝国主义看作恶魔的苏联,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
,是胜利的。这里的所谓‘胜利’,是说,以它的
内容和技术的杰出,而得到广大的读者,并且给予
了读者许多有益的东西。它在中国,也没有出于这
例子之外。”“那时就知道了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
师和朋友。因为从那里面,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
的灵魂,的酸辛,的挣扎,还和40年代的作品一同
烧起希望,和60年代的作品一同感到悲哀。”“俄
国的作品,渐渐地绍介进中国来了,同时也得到了
一部分读者的共鸣,只是传布开去。”鲁迅先生的
这些见解可以在中国翻译俄苏文学的历程中得到印
证。
中国最初的俄国文学作品译介始于1872年,在
《中西闻见录》的创刊号上刊载有丁韪良(美国传
教士)译的《俄人寓言》一则。但是从1872年至
1919年将近半个世纪,俄国文学译介的数量甚少,
在当时的外国文学译介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晚
清至民国初年,中国的外国文学译介者的目光大都
集中在英法等国文学上,直到“五四”时期才更多
地移向了“自出新理”(茅盾语)的俄国文学上来
。这一点从译介的数量和质量上可以见到。
首先译作数量大增。“五四”时期,俄国文学
作品译介在中国“极一时之盛”的局面开始出现。
据《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卷)不完全统
计,1919年后的八年(1920年至1927年),中国翻
译外国文学作品,印成单行本的(不计综合性的集
子和理论译著)有190种,其中俄国为69种(在此期
间初版的俄国文学作品实为83种,另有许多重版书
),大大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占总数近五分之二,
译介之集中可见一斑。再纵向比较,1900至1916年
,俄国文学单行本初版数年均不到0.9部,1917至
1919年为年均1.7部,而此后八年则为年均约十部,
虽还不能与其后的年代相比,但已显出大幅度跃升
的态势。出版的小说单行本译著有:普希金的《甲
必丹之女》(即《上尉的女儿》),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穷人》《主妇》(即《女房东》),屠格涅
夫的《前夜》《父与子》《新时代》(即《处女地
》),托尔斯泰的《婀娜小史》(即《安娜·卡列
尼娜》)、《现身说法》(即《童年·少年·青年
》)、《复活》,柯罗连科的《玛加尔的梦》和《
盲乐师》、路卜洵的《灰色马》、阿尔志跋绥夫的
《工人绥惠略夫》等。在许多综合性的集子中,俄
国文学的译作也占重要位置,还有更多的作品散布
在各种期刊上。
……
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学的因素使然,中国
知识分子(特别是左翼知识分子)强烈地认同俄苏
文化中蕴含着的鲜明的民主意识、人道精神和历史
使命感。红色中国对俄苏文化表现出空前的热情,
俄罗斯优秀的音乐、绘画、舞蹈和文学作品曾风靡
整个中国,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精神上的成长
。除了俄罗斯本土以外,中国读者和观众对俄苏文
化的熟悉程度举世无双。在高举斗争旗帜的年代,
这种外来文化不仅培育了人们的理想主义的情怀,
而且也给予了我们当时的文化所缺乏的那种生活气
息和人情味。因此,尽管中俄(苏)两国之间的国
家关系几经曲折,但是俄苏文化的影响力却历久而
不衰。
在中国译介俄苏文学的漫漫长途中,除了翻译
家们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外,还有无数的出版人为此
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冒了巨大的风险。在俄苏
文学经典的译著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开明书店、文化生活出版社等出版社
的名字,也常常可以看到三联书店的前身生活书店
、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的名字。这套丛书中就有
:生活书店1936年出版的、由周立波翻译的肖洛霍
夫的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生活书店1936年出
版的、由王季愚翻译的高尔基的小说《在人间》,
生活书店1937年出版的、由周扬和罗稷南翻译的列
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新知书
店1937年出版的、由梅益翻译的普里波伊的小说《
对马》,读书出版社1943年出版的、由王语今翻译
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从暴风雨里所诞生的》
,新知书店1946年出版的、由梅益翻译的奥斯特洛
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活书店
1948年出版的、由罗稷南翻译的高尔基小说《克里
·萨木金的一生:四十年间》。熠熠生辉的名家名
译,这是现代出版界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写就的不
可磨灭的一笔。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是三联书店文脉
传承的写照。
尽管由于时代的发展,文字的变迁,丛书中某
些译本的表述方式或者人物译名会与当下有所差异
,但是这些出自名家之手的早期译本有着独特的价
值。名译与名著的辉映,使经典具有了恒久的魅力
。相信如今的读者也能从那些原汁原味的译著中品
味名著与译家的风采,汲取有益的养料。
陈建华
2018年7月于沪上西郊夏州花园
导语
A.雅各武莱夫著的《十月》是作者一九二三年之作,算是他的代表作品,并且表示了较有进步的观念形态的。但其中的人物,没有一个是铁的意志的革命家。亚庚临时加入,大半因为好玩,而结果却在后半大大地展开了他母亲在旧房子里的无可挽救的哀惨。本书是叙述他所生长的伏尔加河下流地方的生活,尤其是那社会的以及经济的特色。
后记
作者的名姓,如果写全,是AleksandrStepa:
novitchYakovlev。第一字是名;第二字是父名,义
云“斯台班的儿子”;第三字才是姓。自传上不记
所写的年月,但这最先载在理定所编的《文学的俄
罗斯》(VladimirLidin:LiteraturnayaRussiya
)第一卷上,于一九二四年出版,那么,至迟是这
一年所写的了。一九二八年在莫斯科印行的《作家
传》(Pisateli)中,雅各武莱夫的自传也还是这
一篇,但增深了著作目录:从一九二三至一九二八
年,已出版的计二十五种。
俄国在战时共产主义时代,因为物质的缺乏和
生活的艰难,在文艺也是受难的时代。待到一九二
一年施行了新经济政策,文艺界遂又活泼起来。这
时成绩最著的,是瓦浪斯基在杂志《赤色新地》所
拥护,而托罗兹基首先给以一个指明特色的名目的
“同路人”。
“同路人”们的出现的表面上的日子,也可以
将“绥拉比翁的弟兄”于一九二一年二月一日同在
“列宁格勒的艺术之家”里的第一回会议,算进里
面去。(中略。)在本质上,这团体在直接的意义
上是并没有表示任何的流派和倾向的。结合着“弟
兄”们者,是关于自由的艺术的思想,无论是怎样
的东西,凡有计划,他们都是反对者。倘要说他们
也有了纲领,那么,那就在一切纲领的否定。将这
表现得最为清楚的,是淑雪兼珂(M。Zoshchenko)
:“从党员的见地来看,我是没有主义的人。那就
好。叫我自己来讲自己,则——我既不是共产主义
者,也不是社会革命党员,又不是帝政主义者。我
只是俄罗斯人。而且,政治地,是不道德的人。在
大体的规模上,布尔什维克于我最相近。我也赞成
和布尔什维克们来施行布尔什维主义。(中略)我
爱那农民的俄罗斯。”
一切“弟兄”的纲领,那本质就是这样的东西
。他们用某种形式,表现对于革命的无政府的,乃
至巴尔底山(袭击队)的要素(Moment)的同情,
以及对于革命的组织的计划的建设的要素的那否定
的态度。(P。S。Kogan:《伟大的十年的文学》第
四章)
《十月》的作者雅各武莱夫,便是这“绥拉比
翁的弟兄”们中的一个。
但是,如这团体的名称所显示,虽然取霍夫曼
(Th。A。Hoffmann)的小说之名,而其取义,却并
非以绥拉比翁为师,乃在恰如他的那些弟兄们一般
,各自有其不同的态度。所以各人在那“没有纲领
”这一个纲领之下,内容形式又各不同。例如先已
不同、现在愈加不同了的伊凡诺夫
(VsevolodIvanov)和毕力涅克(BorisPilniak)
先前就都是这团体中的一分子。
至于雅各武莱夫,则艺术的基调,全在博爱与
良心,而且很是宗教的,有时竟至于佩服教会。他
以农民为人类正义与良心的最高的保持者,唯他们
才将全世界联结于友爱的精神。将这见解具体化了
的,是短篇小说《农夫》,其中描写着“人类的良
心”的胜利。我曾将这译载在去年的《大众文艺》
上,但正只为这一个题目和作者的国籍,连广告也
被上海的报馆所拒绝,作者的高洁的空想,至少在
中国的有些处所是分明碰壁了。
《十月》是一九二三年之作,算是他的代表作
品,并且表示了较有进步的观念形态的。但其中的
人物,没有一个是铁的意志的革命家。亚庚临时加
入,大半因为好玩,而结果却在后半大大地展开了
他母亲在旧房子里的无可挽救的哀惨。这些处所,
要令人记起安特莱夫(L。Andreev)的《老屋》来
,较为平静而勇敢的倒是那些无名的水兵和兵士们
,但他们又什九由于先前的训练。
然而,那用了加入白军和终于彷徨着的青年(
伊凡及华西理)的主观,来述十月革命的巷战情形
之处,是显示着电影式的结构和描写法的清新的,
虽然临末的几句光明之辞,并不足以掩盖通篇的阴
郁的绝望的氛围。然而革命之时,情形复杂,作者
本身所属的阶级和思想感情,固然使他不能写出更
进于此的东西,而或时或处的革命,大约也不能说
绝无这样的情景。本书所写,大抵是莫斯科的普列
思那街的人们。要知道在别样的环境里的别样的思
想感情,我以为自然别有法兑耶夫(A。Fadeev)的
《溃灭》在。
他的现在的生活,我不知道。日本的黑田乙吉
曾经和他会面,写了一点“印象”,可以略略窥见
他之为人:
最初,我和他是在“赫尔岑之家”里会见的,
但既在许多人们之中,雅各武莱夫又不是会出风头
的性质的人,所以没有多说话。第二回会面是在理
定的家里。从此以后,我便喜欢他了。
他在自叙传上写着:父亲是染色工,父家的亲
属都是农奴,母家的亲属是伏尔加的船伙,父和祖
父母,是不能看书,也不能写字的。会面了一看,
诚然,他给人以生于大俄罗斯的“黑土”中的印象
,“素朴”这字,即可就此嵌在他那里的。但又不
流于粗豪,平静镇定,是一个连大声也不发的典型
的“以农奴为祖先的现代俄罗斯的新的知识者”。
一看那以莫斯科的十月革命为题材的小说《十
月》,大约就不妨说,他的一切作品,是叙述着他
所生长的伏尔加河下流地方的生活,尤其是那社会
的以及经济的特色的
书评(媒体评论)
这套丛书选择了1919年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
近五十种著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年是中国历史
和文化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
学译介同样如此,俄苏文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
益深刻地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丛书
的出版既是对“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纪念,也是
对中国俄苏文学译介的世纪回眸。
——学者 陈建华
翻译活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一直贯穿
到左翼文学运动的始终。……人们从中了解世界文
学的历史及其发展,汲取先进思想文化的养料,学
习创作的方法,以此推动创作,深化理论,建设中
国自己的鲜活的文学。甚至可以说,没有翻译,就
没有中国现代文学,也就不会有其辉煌的历史。这
套书汇聚了俄苏文学的名家、脍炙人口的名作、名
震遐迩的名译,既有文学欣赏价值,也有历史文献
价值。
——学者 王锡荣
精彩页
莫斯科闹了起来
当母亲叫起华西理来的时候,周围还是昏暗的。她弯了腰俯在睡着的儿子的上面,摇他的肩,一面亢奋得气促,用尖锐的声音叫道:
“快起来吧!在开枪哩!”
华西理吃了惊,起来了,坐在床上。
“说什么?”
“我说,在开枪呀,布尔什维克在开枪啊……”
母亲身穿温暖的短袄,用灰色的头巾包着头发,站在床前。在那手里,有一只到市场去时一定带去的空篮子。
“你就像羊儿见了新门似的发呆,没有懂吗?凡涅昨晚上没有回家来,不知道可能没事。唉,你,上帝啊!”
母亲的脸上忽然打皱,痉挛着,似乎即刻就要哭了。但是熬着,又尖利地唠叨起来:
“讨厌的人们呀,还叫作革命家哩!赶出了皇帝,这回是自己同志们动手打架,大家敲脑袋了。这样的家伙,统统用鞭子来抽一通才好。今天是面包也没有给。看吧,我什么也没有带回来。”
她说着,便提起空篮来塞在儿子的面前。
华西理骤然清楚了。
“原来!”华西理拖长了语音,便即穿起衣服来,将外套披在肩膀上。
“你哪里去呀,糊涂虫?”母亲愁起来了,“一个是连夜不回来,你又想爬出去了?真是好儿子……你哪里去?”
但华西理并不回答,就是那样——也不洗脸,也不掠掠头发,头里模模糊糊——飘然走到外面去了。
天上锁着烟一般的云,是阴晦的日子,门旁站着靴匠罗皮黎。他是“耶司排司”这诨名的主子,和华西理家并排住着的。邻近人家的旁边,聚着人山,街上是群众挤得黑压压的。
“哪,华西理·那札力支,布尔什维克起事了呀。”耶司排司在板脸上浮着微笑,来招呼华西理说,“听哪,不在砰砰吗?”
华西理耸着耳朵听。他听得仿佛就在近边射击似的,也在远处隐约地响。
“那是什么呀,放的是枪吧?”他问。
耶司排司点头给他看。
“枪呀,半夜里砰砰放起来的。所以流血成河,积尸如山呀,了不得了,华西理·那札力支。”
长身曲背,唇须的两端快到肩头,穿着过膝的上衣的耶司排司的模样,简直像一个加了两条腿的不等样的吓鸦草人。和他一说话,无论谁——熟人也好,生人也好——一定要发笑:耶司排司是滑稽的人。自己也笑,也使别人笑,但现在却不是发笑的时候了。 “喂,华西理·那札力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是兄弟交锋吗?唉,蝇子咬的……”
华西理正在倾听着枪声,没有回答。
射击并无间断,掩在朝雾中的市街,充满了骇人的声音。
“噼啪……啪……呼呼……”在望得见的远处的人家后面发响。
“莫斯科阿妈闹起来了!本是蜂儿嗡嗡、野兽嗥叫一般的,现在却动了雷了,简直好像伊里亚在德威尔斯克大街动弹起来似的了。”耶司排司从横街的远处的屋顶上,望着莫斯科的天空,发出低声,用了深沉的调子说,“我们在这里,不要紧,要不然,现在就是夹在交叉火线中间哩。”
在街上,在桥那里,而不是步道上,华西理的熟人隆支·里沙夫跑过了。这人原先是贫农,是铁匠,是坏脾气的粗暴的蠢材。
“你们为什么呆站着的?那边发抢呀。我打下士们去。”他且跑且喊,鸟的翅子似的挥着两手,转过横街角,消失在默默地站着的群众那面了。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