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郭辉著的《国家纪念日与现代中国(1912-1949)》在继承历史学实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借鉴了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方法与理论,将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相结合,多维立体解析现代中国国家纪念日。国家纪念日是民国北京政府、国民党宣传政治理念、动员广大民众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政治文化作用于社会民众的重要媒介。通过回答国家纪念日如何为政权建设服务,揭示其功能的复杂多面,分析国家政权是如何通过国家纪念日对社会民众施加影响,解释国家纪念日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内涵与意义。 作者简介 郭辉,历史学搏士,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纪念活动史、记忆史、思想文化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合著1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6篇,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目录 导论 第一编 国家纪念日与合法性的建构 第一章 “共和”观念:北京政府的国庆纪念日 一 制度设计:国庆日的生成 二 象征表达:国庆日欢庆纪念活动的操办 三 话语控制:“共和国庆日”的完成 第二章 “革命”记忆:国民党的黄花岗起义纪念 一 “烈士”与“国民”:民元的纪念 二 从黄花岗纪念日到革命先烈纪念日 三 纪念仪式的场景化书写 四 革命记忆的塑造 第三章 党国政治:国民党的国庆纪念日 一 夺取:“在野”立场的体现 二 整合:党国一体的塑造 三 运用:政治诉求的表达 第四章 消费政治:商家的国庆纪念日 一 “双十节”符号的运用与商品促销 二 “双十节”语言的运用与商品促销 三 余论:背后的故事 第五章 异化政治:国民党的抗战胜利纪念日 一 抗战胜利庆祝与纪念日的出现 二 庆祝与哀悼:纪念活动的开展 三 纪念话语的表达 第二编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动员 第六章 御侮救国的宣扬:“九一八”纪念 一 纪念活动的进行 二 关注东北以纪念国耻 三 宣传国耻以凝聚精神 四 振奋精神以御侮救国 五 纪念活动的历史价值与功能 第七章 传统文化的发明:孔子诞辰纪念日 一 孔子诞辰纪念日的创制 二 纪念仪式的举行 三 教师节的植入与意义诠释 四 孔子思想的时代阐释 第八章 民族精神的建构:民族扫墓节 一 民族扫墓节的发明 二 民族扫墓典礼一:祭黄陵 三 民族扫墓典礼二:祭孝陵 四 民族精神的凝聚 五 知识精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六 社会民众对民族精神的承接 第九章 领袖崇拜的制作:“抗战建国纪念日” 一 纪念日的制定 二 纪念活动的举办 三 抗战动员:言论主调的确定 四 领袖崇拜:言论主调的辐射 结语 参考文献
导语 国家纪念日是民国北京政府、国民党宣传政治理念、动员广大民众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政治文化作用于社会民众的重要媒介。郭辉著的《国家纪念日与现代中国(1912-1949)》通过回答国家纪念日如何为政权建设服务,揭示其功能的复杂多面,分析国家政权是如何通过国家纪念日对社会民众施加影响,解释国家纪念日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内涵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