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培养心中有爱的孩子/小小豆豆系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陈晖 |
出版社 | 中国和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爱,是我们送给孩子的礼物,不仅要对他们表达爱,更要教会他们懂得爱,学会爱。心中有爱的孩子,能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优秀的品格与品质;心中有爱的孩子,能够保持对生活的乐观与热忱,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心中有爱的孩子,能够发现生命的美好与希望,获得成长的勇气与力量。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每次耐心教导后却不见任何成效,其实,这些问题归结到底,只是因为你的孩子还没有懂得爱,学会爱。陈晖著的这本《培养心中有爱的孩子》在小小豆豆系列的基础上,以书中的故事,生活中的孩子,教育的问题及建议,讲述如何培养心中有爱的孩子。 目录 上篇 小小的故事 天真的幻想与热爱 好想有棵自己的树 灿烂的红雨伞 玩捉迷藏的小鞋子 能写出好字的魔法 种出美丽新世界 风筝飞啊飞 你是我的小狗 破而不碎的瓷盘 鱼儿不会说再见 蓝色的爱 琴声中的心声 时间小人住在哪里 茉莉花儿朵朵开 最珍责的心愿 藏一个秘密在心间 黑夜是美好的 她和她们 传递友谊的使者 城堡,那扇半开的门 风铃为谁敲响 下篇 豆豆的故事 成长的勇气和力量 三个人的告别 母子相伴的日子 经历风雨见彩虹 魔力风车转起来 足下的球与脚下的路 朋友啊朋友 风雪球的梦幻与浪漫 听那黄雀为你歌唱 看得见风景的阳台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让五里红旗高高飘扬 后记 儿童文学的教育与教育的儿童文学 序言 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工作,到现在已 经30多年。一直以来我主要做教学和研究,“小小豆豆系 列”是我的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儿童文学作品。两本“小 小”是1995年前后开始的创作,“豆豆”的第一本也是十 几年前的写作,今天还受到读者欢迎,我想是因为这些作 品描写了中国孩子日常的生活和真实的内心情感,有着丰 富的教育主题与内涵。围绕“小小豆豆系列”中各篇作品 的内容,按照“书中的故事、生活中的孩子、问题的讨论 及建议”这一思路,我写了33篇短文,它们是对作品的解 读,是创作的随笔,也是有关儿童教育的漫谈。我写的时 候很用心、很动情,文中的每一句都是我想对读者说的心 里话,真心希望“小小豆豆系列”的读者懂得、喜欢。 陈晖 导语 陈晖著的这本《培养心中有爱的孩子》围绕“小小豆豆系列”中各篇作品的内容,按照“书中的故事、生活中的孩子、问题的讨论及建议”这一思路,写了33篇短文。它们是对作品的解读,是创作的随笔,也是有关儿童教育的漫谈。作者写的时候很用心、很动情,文中的每一句都是她想对读者说的心里话,真心希望“小小豆豆系列”的读者懂得、喜欢。 后记 儿童文学的教育与教育的儿童文学 “小小豆豆系列”的写作前后经历了二十多年,陪伴 过两代读者。作为我倾心投入的创作实践文本,我的儿童 文学理念自然会投射其中。 在我看来,儿童文学是区别于一般成人文学的独立门 类,其形态及性状具有某种特殊性,儿童文学的特殊性首 先来自其读者——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与独特性的少年儿 童。因为是为少年儿童创作,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客观存在 的成长需要,儿童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会寄寓教育理想具有 教育性。无论其鲜明与否强烈与否,无论作家是否自觉于 此,教育性都将渗透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通过人 物、故事,通过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 过作品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 儿童文学的教育包含却并不局限于道德教育,儿童文 学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有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过程中思想 成果的积淀,与先进文化及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反映社 会主流意识形态及共有价值。教育内涵赋予儿童文学高度 、深度、力度,赋予儿童文学理想主义的色彩,赋予儿童 文学恒久的感召力、感染力、影响力。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儿童文学的教育是文学的教育, 是爱的教育情感的教育,是美的教育、寓教于乐的教育, 结合生动的故事,借助灵动的想象,蕴含活泼的情趣,有 着优美的表达。这种教育不生硬不枯燥,平和而温暖,自 然而真切,贴近儿童生活和心灵,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中发挥作用与效能。 教育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教育,与少年儿童独有 的精神气质相互契合。积极明朗、昂扬向上的孩子们,对 生活满怀热忱,对未来充满信心,无论儿童文学作品表现 怎样的题材,采用何种体裁样式,他们都会在少年主人公 身上,在作品表现的社会现实及生活情境中,在作家的情 感抒发里,追寻及感应光荣与梦想、光明与希望,从中获 得鼓舞、汲取成长的勇气和力量。 “小小豆豆系列”就秉承这样的儿童文学观念及创作 理想,如果我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或故事、情感或表达能够 打动读者,给他们一些启发与帮助、安慰与支持,请相信 并坚定于儿童文学教育的理念、价值和方向。 精彩页 你是我的小狗 《地摊上的小狗》于1997年1月在《东方少年》发表,是参加《东方少年》杂志与台湾《民生报》儿童文学创作联合征文的获奖作品。创作缘起于我在就职大学看到的一幕场景,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坐在修鞋摊旁边,兴致勃勃摆弄一只脏兮兮的木头玩具狗。当时我很好奇,木头小狗是不是他的鞋匠爸爸给他做的?是别人给他的?他为什么情有独钟地喜欢?是不是因为没有其他玩具这是他仅有的?没过多久,那个修鞋摊撤了,不知道他们是回了老家还是去了别的地方。木头小狗写进了小小的故事,当然内容和主题都有变化和不同。 小小对木头小狗的念念不忘,有喜欢的成分,但她的惦记还有另一层原因,第一次她没有买小狗,是她发现小狗的一条腿短一些,她有点儿不满意。善良的小小因为自己最初的那点儿嫌弃反而对小狗有了意愿和牵挂。小狗属于过另一个孩子,大概还是因为它的缺陷被丢弃,这以后小小从河里捞起过小狗,又因为无法带回家转送给鞋匠的孩子小虎。整个故事是留有空间的,小狗到底是怎样先后掉进河里,落到了水沟里,后来又被孩子当球踢在了脚下?读者可以尽情联想和想象。买狗的孩子生气扔进河里的?虎子不感兴趣扔掉的?虎子爸爸有意丢了这破旧不堪的玩具?还是放置在鞋摊上被哪个淘气孩子随手拿走的?主人公小小的想法最不一样,那小狗是去找她的,小狗一直在找她。 这是来自一颗柔软的孩子心的理解。在小狗面前,小小觉得自己是主宰是强者,可以决定小狗的命运,认为自己要对小狗的期待和依靠负责,如果是个有残疾的小狗,这种责任这份情感就更为重要。对嫌弃,对遗弃,对抛弃,对丢弃,哪怕是对放弃和舍弃,对一切的“弃”,孩子都不认同都不愿意接受。这是作品的深意,也是它触动我们让我们感同身受地体会和思考的地方。看看周围的世界,多少伤心与伤痛都是背弃、离弃引起的啊。 《地摊上的小狗》改编的图画书也已经出版,腰封上有一句画龙点睛的介绍语:“这是一个弃而不舍的故事。”或者还可以想想,在这个故事里,谁在弃,谁不舍? 破而不辞的瓷盘 《小姑娘的瓷盘》有我自己儿时生活的影子。那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不发达,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妈妈的表妹住在比较富裕的沿海地区,有次来家里做客,送我一个陶瓷杯子当礼物,那椭圆形的杯子是白色的,上面的彩绘十分精关,画着个穿连衣裙、金发碧眼的小姑娘,裙边还有几只五彩的蝴蝶上下飞舞。我非常喜欢这杯子,拿起它喝水觉得关美的。谁知道好景不长,有一天早上起晚了,我急急忙忙去拿书包,一不留神,把心爱的杯子从桌边碰到了地上,杯子摔了,上面的小姑娘碎成了好几片。我捡起来捧在手里,一阵阵心疼,闻声过来的妈妈看见我伤心的样子,没怎么说我,催促我赶紧去学校。等下午回来,那些被我捡起来放在桌上的碎片已不见踪影,被妈妈扔掉了。很多年过去,我一直记着那杯子的模样,记得那一刻的难过与后悔。 粗心大意、匆匆忙忙、毛手毛脚打碎东西是孩子经常出现的状况,算不上什么缺点。嘱咐孩子们细心一些,有时更多不是为了爱惜物品而是为了他们的安全。 感情细腻的孩子,对钟爱的物件损坏会很在意,为自己的不小心而气恼自责。可是事情已经发生,结果不能挽回,家长劝说孩子几句,让他们以后多加注意就是,太过介意、久久不能释怀没有太多必要。有条件的话,遇见相似的物品,不妨再买上一件。 于是在作品里,我用幻想让小小不止一次获得重来的机会,让她在老爷爷的帮助下两次复原破碎的瓷盘,有点儿劝告提醒在里面,但更多的还是宽慰与安抚。那些打碎过心爱之物的大人孩子大约都能够体会吧。 有次我到朋友家,我们正聊天,忽然听见卧室一声脆响,进去一看,床头的玻璃花瓶碎了一地,朋友的女儿花容失色地站在那里,一见她妈,“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连我都知道那价值不菲的意大利花瓶是朋友的最爱。我朋友走过去,拉起女儿的小手看了又看,然后蹲下身子抱住了女儿,对她说:“没有受伤就好,以后要小心一些啊。”好一个温柔细致的妈妈,花瓶易碎,孩子更易受伤。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伤着他们。 P16-1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