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周振华,男,汉族,1984年2月出生,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与认识论研究,主持并参与多项省级与教育部项目,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人文杂志》《经济问题》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导论 0.1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0.2 国内外思维研究述萍 0.3 研究思路及方法 0.4 创新点、难点及不足 第1章 思维的本体探求:从思辨到实证 1.1 思维的含义分析 1.2 传统哲学对思维本体的思辨探求 1.3 认知科学对思维本体的实证研究 第2章 思维的认知探求:三重维度与整合 2.1 隐喻思维:思维的表征维度 2.2 情感思维:思维的动力维度 2.3 机器思维:思维的模拟维度 2.4 三重维度的整合:思维的运行机制 第3章 思维表征:基于隐喻的语言表达 3.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探讨 3.2 隐喻作为思维方式 3.3 隐喻思维的主要作用 第4章 思维动力:基于情感的认知过程 4.1 情感相关概念辨析及情感思维的内涵与作用 4.2 情感思维的认知神经科学探讨 4.3 情感思维的认知心理学探讨 4.4 情感思维的文化人类学探讨 第5章 思维模拟:基于记忆的机器思维 5.1 记忆的存储隐喻:机器思维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5.2 人工智能的三级划分:人工智力、人工生命与人工智慧 5.3 对人工智慧未来发展的担忧 5.4 思维模拟的实践可能:情感计算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周振华著的《思维的认知哲学研究》以认知哲学为背景,从梳理哲学与科学史中不同类型的思维观出发,结合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认知神经科学、文化人类学以及人工智能等认知科学领域相关成果,从历史与现实层面对思维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本书的内容包括思维研究的发展历程、思维的认知维度划分、三种思维类型的划分,还包括基于语言的隐喻思维、基于感性的情感思维和基于记忆的模拟思维。最后,本书提出一种模拟人类思维的实践可能一融合情感与进化要素在内的“情感计算”,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本书可供科学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阅读,也可供对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