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大钊北京十年(学会篇)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维薇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刘维薇主编的《李大钊北京十年(学会篇)》系列“学会篇”,是李大钊故居研究室根据掌握的有关资料进行编写整理的。对李大钊在北京十年中发起和组织学会的资料进行讲述,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更具体、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李大钊。 目录 李大钊是多个学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李大钊与北洋法政学会 李大钊与神州学会 李大钊与中国经济财政学会 李大钊与北京大学哲学研究会 李大钊与少年中国学会 李大钊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李大钊与《国民》杂志社 李大钊与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李大钊与新潮社 李大钊与曙光社 李大钊与北京图书馆协会 李大钊与社会主义研究会 李大钊与北京大学新知书社 李大钊与非宗教运动大同盟 李大钊与太平洋问题研究会 李大钊与北京大学经济学会 李大钊与北京学生读书会 附录一:李大钊与报刊 附录二:李大钊在北京留下的足迹 序言 当代读者对李大钊生平事迹的了解,大多是从 李大钊传记著作和思想研究著作及其他历史资料获 知的,这些文章中引述原始资料时由于各种原因对 于李大钊以创建学会进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 绍内容不多,只是提出了李大钊参与的学会或刊物 名称,或者三言两语一笔带过。随着年代的久远, 李大钊当年如何生活在群众之中,怎样成为多个学 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在他周围都团结了哪些学者 进步人士和青年人,共同确定所创办学会的宗旨, 编辑出版着富有时代精神的刊物,给当时社会发展 以重大的影响、至今成为鲜活的历史教材,这些宝 贵的文献资料,只有加以整理和汇集,才能使得读 者和专业研究人士减少寻找相关历史资料的费时费 力,更重要的是对李大钊生平事迹的诉说会出现简 略和缺失。所以,《李大钊北京十年》在出版了《 交往篇》、《事件篇》、《思想篇》、《教学篇》 之后,很有必要编辑出版《学会篇》,原因是李大 钊曾经是多个学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社团是社会团体的简称。社会团体是政府、企 事业单位之外的第三种组织类型,如协会、学会、 研究会、基金会以及民办的非营利机构。社会团体 是由公民自愿结合而组成,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 其会员大会通过的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 组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 准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通常也称之为 社团,在法律关系层面上因为不需进行社会登记, 则不应称为社会团体,但在习惯上仍称之社团。 据此,李大钊所发起和组织的学会,应该区分 为属于社会团体的社团组织和不属于社会团体的社 团组织两类,属于社会团体组织的学会是社会团体 中的一种类型。而不属于社会团体组织的——经由 北京大学批准成立并未进行社会登记的,尽管其具 有着社会团体的多种属性,则只应称之为学会。 今年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创 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英勇牺牲90周年,我们纪念李 大钊、研究李大钊,编辑出版与李大钊有关的《学 会篇》一书,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习李大钊的革命 精神和信仰,一心为党、一心为人民、一心为共产 主义的初心,他一生以“铁肩担道义”为座右铭, 并且用全部言行,最后献出生命来实现自己的箴言 。当前正值开展作风建设和加强党性修养,此时提 倡学习李大钊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继续前行,中国将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国梦! 刘维薇 二零一七年十月 导语 李大钊曾经是多个学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李大钊所发起和组织的学会,应该区分为属于社会团体的社团组织和不属于社会团体的社团组织两类,属于社会团体组织的学会是社会团体中的一种类型。而不属于社会团体组织的——经由北京大学批准成立并未进行社会登记的,尽管其具有着社会团体的多种属性,则只应称之为学会。 今年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英勇牺牲90周年,刘维薇主编的《李大钊北京十年(学会篇)》是为了学习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和信仰,一心为党、一心为人民、一心为共产主义的初心,他一生以“铁肩担道义”为座右铭,并且用全部言行,最后献出生命来实现自己的箴言。 精彩页 李大钊是多个学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学会,顾名思义是对某一学科的知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志同道合者相聚一起相互探究、讨论,促进学术进展和交流研究心得的学术性组织,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学术发展的分类不断向精细化延伸而出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门学科的学会,大多是该门学科高端人才横向联合,聚起一起,相互切磋、相互启迪和纠错的学术研究团体,对促进该学科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又是与该学科有着相关的机关、学校、科研单位所无法替代的。 民初学会是为政治变革寻找路径 民国初年,康有为曾恳求光绪帝改革官制、整顿吏治,倡导学会。康有为一度把组建学会作为“合大群”的重要实现方式,并由要求变法转向倡导建学会,开风气,开知识,合大群,以推进变法事业。 1895年6月,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写道:“西国势之强,皆借民会之故,盖政府之精神有限,不能事事研精,民会则专门讲求,故能事事新辟。其人会之人,自后妃、太子、亲王、大臣咸预焉。前者俄后亲人医会,比者日本之后入救人会,皆降至尊而讲末业,如中国天子躬耕,后夫人亲蚕之义,以资鼓励,故举国风从。学业之精,制造之新,实由于此。”康有为自己还积极活动,联络同志,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组织了强学会。 强学会实际上是清朝末期的一个政治团体、政党的雏形。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知识分子痛思失败教训,寻求转弱为强途径,故名强学。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安徽会馆创办《中外纪闻》,这是强学会组织的发端。该报刊登海外新闻、时评政论和有关公文+以“渐知新法”为宗旨。同时,文廷式在河南会馆、安徽会馆定期集会、演讲、讨论,促成11月中旬强学会正式成立。康有为作《强学会叙》,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入会者众多。北京强学会成立后,康有为南下游说两江总督张之洞,成立了上海强学会。1896年1月12日《强学报》,明确倡导维新变法。强学会之后,湖北、广东、湖南、陕西、上海等地纷纷组织各种学会,一时间组建学会热潮兴起。如湖北质学会、广州圣学会、湖南南学会、广东粤学会、苏州苏学会、陕西经学会,上海有不缠足会、农学会、译书会、蒙学会等。康有为认定:“士夫戒明世社会之禁,不敢相聚讲求,故转移极难,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且必合大群而后力厚也。合群非开会不可。” 在中国最早全面论说学会的是梁启超。1896年11月5日,梁启超发表了《论学会》一文。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欲振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认定能够为中国政治变革寻找出路的,应该是学会。同时指出,学会并非起于西方,而是中国两千年之传统。 梁启超在《论学会》中说:“学会起于西乎?日:非也,中国二千年之成法也。《易》日:‘君子以朋友讲习。’《论语》曰:‘有朋自远方来。’又曰:‘君子以文会友。’又日:‘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居学以致其道。’孔子养徒三千,孟子从者数百,子夏西河,曾子武城,苟卿祭酒于楚、宋,史公讲业于齐、鲁,楼次子之著录九千,徐遵明之会讲逾万,鹅湖、鹿洞之盛集,东林、几、复之大观,凡兹前模,具为左证。先圣之道所以不绝于地,而中国种类不至夷于蛮越,日惟学会之故!” “学会之亡,起于何也?”在对纪昀之言“汉亡于党锢,宋亡于伪学,明亡于东林”大加痛斥之后,梁启超说道:“而举天下缀学之士,犹群焉宗之,仿倪低首,为奴隶之奴隶,疾党如仇,视会为贼。是以金壬有党,而君子反无党;匪类有会,而正业反无会。(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