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王小鲁著的《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1978-2018)》中,作者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和长期研究者,以大量事实和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为什么走上了改革之路,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遭遇了哪些阻力,遗留了哪些问题;分不同时期回顾了农村家庭经营、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特区和沿海开放、国企改革、价格双轨制改革、财税金融改革、股份制改革、住房改革、社保体系建立、加入WTO、推进城镇化发展、反腐等一系列改革历程,分析了这些改革发挥的作用,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变迁的历史画面。 作者还回顾了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不同改革思路的碰撞,不同时期改革的进与退,改革对经济增长和百姓生活的影响,收入分配和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分析哪些领域的改革亟待推进,并展望中国未来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 王小鲁,经济学博士,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城市化、地区和农村发展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逾百篇。曾两度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获首届中国软科学奖,数次被全国性期刊评为对中国经济和公共事务有重要影响的年度人物。 目录 序言 第1章 中国为什么走上改革之路? 1.一度辉煌的“一五”时期 2.国有化、“大跃进”和“文革” 3.计划经济的成就和代价 4.农村经济的长期停滞 5.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 6.工业化的目的与效率 7.哪条路通向经济起飞? 第2章 如火如荼的80年代改革 1.使农民吃饱饭的农业改革 2.《未定稿》、“农发组”、“走向未来丛书”和思想解放运动 3.特区试验和沿海开放 4.“财政分灶吃饭”和地方政府竞争 5.创造一亿就业岗位的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6.国营企业和国有银行初步走向市场 7.莫干山会议和价格双轨制改革 8.体改所、方案办及两种改革思路 9.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建立 10.谁推动了经济加速增长? 11.走向市场的进与退 12.中国为什么能走上改革之路? 第3章 迈向市场的进展与挑战:90年代改革 1.两个标志性事件 2.住房改革:老百姓有了自己的财产 3.分税制改革:均衡分配政府资源 4.实现价格市场化和汇率并轨 5.国有企业改制:打破传统所有制观念 6.建立社保体系:市场的必要补充 7.经济增长:民企与国企的竞赛 8.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政治改革需要推进 第4章 发展、民生与结构问题:2000年代 1.加入WTO:成为国际贸易平等伙伴 2.城镇化进一步加速 3.民营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4.民生和社会保障改善 5.基础设施建设 6.收入差距与腐败 7.政府干预与结构失衡 8.土地制度亟待改革,城市建设应以人为先 9.环境污染状况堪忧 第5章 继续改革的期盼:2010年后 1.反腐与收入分配改善 2.结构调整与改革 3.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4.国企改革与公平竞争 5.财税体制与民生 6.城镇化与户籍改革 7.土地制度改革 8.农村改革 9.民富与国强 10.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11.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12.继续改革是发展的火车头 后记
导语 中国40年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改变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近14亿中国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事件,非常值得详细记录和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为什么走上了改革之路?改革经历了什么样的具体过程?有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这40年间改革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遇到了哪些新问题?未来改革将向何处去? 在王小鲁著的《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1978-2018)》中,作者试图从自己的视角,对过去40年的改革历程,分不同时期做一个总体回顾,梳理不同时期改革的主要进展,以及不同阶段的改革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从而尝试对上述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