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蹉跎岁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辛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二十年的蹉跎村
云南电视台约我去昆明,做一个“人生”节目。他们
看到我的一本小书《半世人生》,觉得我的半辈子,多多
少少和云南有一点关系,要我就这点关系谈一谈。
节目间隙,有半天空闲时间,旁边一位小伙子建议,
去蹉跎村看一看吧,我们带一只机子,顺便拍一些镜头,
也好穿插在谈话节目中用一用。
阿拉蹉跎村,就在昆明去石林的大路边上,不堵车的
话,二十分钟就到了,很近的。二十年前的一九八二年春
天,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在云南拍摄,插队知识青年
在湖边寨的戏,主要选了两个景点,一个在澄江、江川、
华宁三县交界之处的抚仙湖畔,那主要是取的湖景;另一
个就是阿拉彝族乡,简称阿拉乡的。由于这里树木葱茏,
一条河流绕村而过,河岸上架起一座高高的石拱桥,风光
十分秀丽,和我插队的贵州山乡里的村寨十分相像。还有
一个具体的原因,使得剧组下决心在这里拍了一个来月的
戏:当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可要在省城昆明近郊,
找到一处像我插队在贵州偏僻山乡里的泥墙茅草屋,已经
是很不容易了。而在阿拉乡的小村林子与河流之间,恰恰
找到了独门独户的一幢泥墙茅草屋,茅草发灰发黑了,泥
墙龟裂了,和当年我下乡时的知青屋相像极了。一问,这
幢泥墙茅草屋早已废弃不用了。原来,它是阿拉乡的牛圈
,土地联产承包以后,集体的耕牛也已分归各户喂养,牛
圈用不上了。所以它连门也没有!更令人惊喜的是,与阿
拉乡的村干部一联系,他们说,只要两百元,这幢牛圈就
能尽剧组使用,需要用多久就用多久。于是乎,剧组当即
付了两百元,然后根据我的意见,在屋顶上请农民工加盖
了一些茅草,最主要的是,又花几十元请当地彝族农民编
了一扇竹笆门,在门上敷满牛屎,权作知青屋的门。这么
一改造,简直就同我插队时的知青屋没甚两样了。这以后
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蹉跎岁月》中知青们在知青点上的
戏,在村寨上的戏,在寨子附近树林子、小河边、拱桥上
的戏,全部都是在这里拍摄的。成本低不说,还真正起到
了情景交融、形象生动逼真的效果。饰演杜见春的肖雄当
时就对我说过:不知为什么,一走在山道上,从石桥上那
么大步走下来,我就会找到你们下乡时的感觉。
好事多磨。磨到一九八二年的秋天,是十月,《蹉跎
岁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遂而这部电视连续剧逐渐又
在各个省台重播。二十年前,好多省台自己还没开始制作
电视剧,于是他们不断地重播比较优秀的剧目。据我所知
,我生活的贵州电视台和云南电视台,就不止一次地重播
过《蹉跎岁月》。对于贵州来说,我是省里的作家,这个
剧是我写的,他们播的次数就多一点。而对于云南来说,
则完全因为这个剧是在云南拍的,云南的观众看了自有一
番亲切感。
从《蹉跎岁月》开始播出,昆明城里就有一些人,自
发地找到拍摄地阿拉乡去玩,去实地看一看。一传十、十
传百,昆明人都晓得了。阿拉彝族乡里,还有这么个漂亮
的小村寨。
到了一九八四年,阿拉乡干脆打出“蹉跎村”的牌子
,吸引城里的游客来玩耍。村里的彝族老乡,准备一点茶
水、饮料、瓜子、花生,搭起简陋的棚子。而城里来的游
客,则把塑料布铺在桥头河边,把吃的、喝的放在塑料布
上,他们在河边散步,到村寨上游逛,特别是小树林里,
时常传来他们的欢声笑语。
一九八九年,我在北京学习,同班几个云南来的学员
,都告诉我,“蹉跎村”成了昆明人自发去的最为踊跃的
一个小小旅游点。去得最多的,是一对对青年男女,他们
时常双双骑着自行车,一待就是一整天。
一九九四年,一个下海经商积累了点资本的老知青肖
培荣,也看中了这块地方。他投资四百万元,沿着小河边
的荒坡,一修建了一排二层楼的乡间别墅,别墅里的客房
一律装修成宾馆式样,还有餐厅。小河上架起了桥,河畔
小路铺设了石子。穿过别墅区,沿着弯弯拐拐的小路,就
能走进郁郁葱葱的树林子。
别墅区正式对外打出了“蹉跎岁月度假村”的牌子。
千万别以为配备了现代化设施,就是蹉跎村的特色了

蹉跎度假村主要的特色,在于别墅区旁边,还建起了
一座知青纪念馆。纪念馆门口书着两行红字对联。纪念馆
橱窗内的陈设,全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捐献的实物:有上山
下乡通知书,有和通知书一起发的乘车证,有红袖章,毛
主席像,还有当年知青们用的搪瓷碗、筷子、军用水壶、
草帽,有插队落户时的劳动工具,锄头、镰刀、扁担、水
桶、竹篾箩筐,和一盏盏知青们自制的小油灯。当然少不
了很多陈旧的黑白照片,学习过的《毛泽东选集》,各式
开本的《毛主席语录》,最为难能可贵的,这里还有当年
知识青年记的日记,画的素描。
我一一看过去,翻阅看到过这里的老知青们写下的随
想录和感慨万千的语录,惊讶地发现,这些对于逝去的蹉
跎岁月充满感情的老知青,写下的一段段话不但带着思辨
、带着反省,还带着人生的感悟和哲理。不少人还为办好
这个纪念馆、这个度假村主动捐了钱,少的
目录
历史的证言 心灵的传记——《当代新经典文库》第一辑序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后记一
后记二:关于《蹉跎岁月》答读者问
后记三
后记四:二十年的蹉跎村
精彩页
知道苏道诚要和华雯雯留在集体户,柯碧舟晓得也清静不了,谁知苏道诚又从哪儿请来一些三朋四友,杀鸡宰鸭,喝酒打牌,闹得个鸡犬不宁。即使他不闹,一心想当女高音歌唱家的华雯雯,也不会让你安安心心看书写字,她一会儿拉开嗓门尖声怪叫,一会儿一支接一支地唱着那些情歌,叫你不得安宁。与其这样闷在屋里待一天,不如去双流镇玩玩呢。
看他不吭气儿,朴素端庄的唐惠娟也从一旁走近来说:“难得白相一次,还是去吧。你不是爱看美丽的风景嘛,听说双流镇景色秀丽得很!”
经这一说,柯碧舟欣然答应,到双流镇赶场去。
稍作准备,四个上海知青,三男一女,就离开湖边寨,沿着青岗石铺砌的山间小道,向几里地外的公路上走去。
微风轻拂,秋阳明丽,弯弯拐拐的曲径小道两旁,白杨树的叶子被阳光照射着,闪烁出点点金光,晃人的眼睛。湖边寨坐落在半山腰上,远在东南方向的沙石公路,地势要比暗流大队这一带低,穿过寨外的门前坝水田,一路都是下坡,尽管要走七里地,经过一年多劳动的四个知青,都不觉得累。
一切都很顺利,到了公路边,肖永川看看表,九点过一刻。他们只等了一刻钟,磷矿的黄河牌大卡车果然来了,肖永川戴上一副醒目的墨镜,朝司机挥挥手,卡车停了。四个知青上了车,才知道司机是上海郊区川沙县人,对同乡人特别亲切,特意给他们留了四个座位。
十点不到,卡车到了双流镇外。
双流镇果然名不虚传,有它特殊的风味。
从鲢鱼湖南面山岭里流过来的暗流河和泪河在镇外相交合拢,形成一条更大的河流,向东流去。因此,这个山区的大镇便叫双流镇。双流镇傍山依水,水陆交通都方便,很是兴旺热闹。
四个知青谢过了川沙司机,过了三洞青石桥,沿着丁字形的镇街,信步走进去。
山区小镇,不到中午十二点,场是不会齐的。可在双流大镇上,才是上午十点,石板铺的镇街两面,已经摆满了东西。相隔头十丈远的杉木电线杆子上,钉着一块块小牌子,牌子上用黑漆写着“竹器市”“粮食市”“牲畜市”“菜市”“野味市”“山货市”“水果市”。一路顺着拥挤的人流走去,可以看到镇街两面放着一筐筐橘子,一只只叠放得老高的箩筐、粪筐、斗笠,各种菜蔬,还有肥实的兔子、山羊、野鸡、黑猪儿、集体的牛马。摩肩接踵的人流,你推我搡,挤挤撞撞,顺着买卖摊摊慢慢涌过去,漫过来。站在街头子上远远望去,只见万头攒动,人声鼎沸,喧哗的嘈嚷声,仿佛要把整个双流镇都抬起来。再加上鸡叫马嘶,争论声、谈笑声,已经习惯于在僻静的湖边寨生活的柯碧舟,只觉得心慌意乱,头晕脑涨。他只想快点走到个僻静处,好歇一歇,喘口气儿。
街两旁的店铺子里,不管是杂货铺、饭馆、面店、包子铺、供销社、布庄,都挤满了各乡各寨的社员们。到双流镇来的四乡八寨的社员,走了好多路,费了脚杆劲,都是想来办点大事的。庄稼人,哪个不想早点办完事,往回赶路。他们有的挑着箩筐、背着背篼,出脱了手里的货,赶紧去扯布、打酱油、买盐巴、选日用百货。有的干脆是为集体办事的,一进镇街,就往供销社、农具门市部、百货商店、收购站跑去。
柯碧舟起先还同肖永川、王连发、唐惠娟走在一道,随着推推搡搡的人群越来越挤,渐渐地四个人分散了,只能在嘈杂的人流中用眼睛互相招呼。可走到最挤的丁字街相交处,柯碧舟和三个知青失散了。他心里有点急,站在百货商店的台阶上,四处张望,直瞅了十来分钟,一个人也没看见。
陡地,柯碧舟的眼睛一亮,他看到雨天来躲雨的姑娘杜见春在人群中挤,他心里一阵兴奋,扬起一只手叫道:
“杜见春。”
可人群的喧嚷声太响了,他的声音淹没在杂声中。柯碧舟跳下台阶,向杜见春所在方位挤去。好不容易挤到那一头,杜见春的人影子早就不见了。
柯碧舟失望地瞅着一个个从身旁走过的男女,不但没再见到杜见春,连三个同学也没看到。
不能再呆站着了,柯碧舟思忖着,挤过这一条三里路长的镇街,都怕花了一个多小时,行前并没想来买什么东西,只想看看热闹,不如把另一条街走个遍,找个面店吃一碗脆哨面,就到双流镇外公路上等着。那川沙司机说,他的大卡车下午四点钟左右回去,叫他们不要误了时间。这种事,只能人等车,不会车等人的,早一点去等着不会有错。
和长街相交的那条横街上,人流显然比长街稀疏得多了。柯碧舟松了口气,慢慢走去,横街上只有一家合作饭馆,一家杂货铺,再没其他商店了,街两旁的房屋,不是镇上居民住房,便是区委大院,公社的小办公楼,区一级的各种机关住房。
柯碧舟看着无味,随便转了转,走到饭馆前,看看里面人不多,且供应便宜的脆哨面和馒头。他花两毛钱买了碗脆哨面,吃了两个馒头,便走了出来。
刚走出饭馆,他就听到前头传来几声急促的上海话:
“前头那个阿乡,包包里分子不少。‘黑皮’,快上啊!”
P14-16
导语
叶辛著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描写了一群上海知青于20世纪70年代到贵州偏远山区插队落户的故事。以柯碧舟和杜见春的命运遭际为主线,以柯碧舟与杜见春、邵玉蓉之间的感情纠葛为基本情节,生动地记录了一代知识青年度过的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蹉跎岁月”,真实地展示了他们所走过的曲折坎坷而又奋进向前的人生道路。是一部描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优秀文学作品。
序言
历史的证言 心灵的传记
1968年——50年前的中国,发生了一场重大的社会历
史事件,这就是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场运
动延续了将近十年,有两千多万的知青与这场运动有关。
十年之后,数字巨大的知青通过招工、参军、高考和其他
途径,又都纷纷返回了不同的城市。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了
,但是,关于这场运动的文学书写却如火如荼至今没有终
结。被称为“知青文学”的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当代
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知青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一方面
形成了“知青文学”汹涌的大潮,将一个重大的社会历史
事件用文学的方式得以表达;一方面这一现象也造就了日
后中国文学强大的后备力量。时至今日,许多重要的知青
作家仍站在文学创作的第一线。他们的作品和文学经验,
也成为这仑时代“中国经验”重要的一部分。
知青上山下乡,对这代人来说,是一场空前的精神洗
礼和思想裂变,对他们的成长和后来的人生有关键性的作
用。他们后来成了国家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在文学领域
,他们引领风骚40年不衰。他们至今仍然是文坛的主力阵
容而难以被超越。他们的文学创作拥有如此漫长的生命周
期,应该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发生,与他们下乡经历
一定有关。现实生存的艰难、煎熬或漫长的等待以及情感
世界的创伤、欢乐、矛盾等,铸就了他们理想主义情怀和
坚韧不拔性格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持久的文学灵感和
生活基础。这里编辑的《当代新经典文库》第一辑“知青
小说代表作”,更多的是这代人亲历历史的文学表达,他
们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因此这些作品也更具精神和情感
价值,也可以称为是这代人的“青春之歌”。知青一代是
深受50年代理想主义精神哺育的一代人,他们对毛泽东时
代的红色革命思想有着极深的集体记忆,他们相同的经历
和教育背景使他们的“代际”特征相当明显;另一方面,
“文革”和十年下乡的经历,他们中的先觉者又率先获得
了反省、检讨这一历史事件和理想破碎后重新寻找新方向
的强烈意愿和能力。尽管如此,这代人浪漫的理想主义精
神仍然根深蒂固印痕鲜明。
知青一代的文学创作始于“文革”期间甚至更早,但
形成文学潮流并为批评界所关注,则是70年代末期以后的
事情。知青文学一开始出现就表现出了与“复出”作家即
在50年代被打成“右派”一代的差别。“复出”的作家参
与了对50年代浪漫理想精神的构建,他们对那一时代曾经
有过的忠诚和信念有深刻的怀念和留恋。因此,当他们“
复出”之后,那些具有“自叙传”性质的作品,总是将个
人经历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就是国家
民族的苦难,他们个人们的不幸就是国家民族的不幸。于
是他们的苦难就被涂上了一种悲壮或崇高的诗意色彩。他
们的“复出”就意味着重新获得了社会主体地位和话语权
力,他们是以社会主体的身份去言说和构建曾经的过去。
知青一代无论从心态还是创作实践上,都与“复出”的一
代大不相同。他们虽然深受父兄一代理想主义的影响并有
强烈的情感认同,但他们年轻的阅历决定了他们不是时代
和社会的主角,特别是被灌输的“理想”在“文革”中幻
灭,“接受再教育”的生活孤寂无援,不明和模糊的社会
身份决定了他们彷徨的心境和寻找的焦虑。因此,知青文
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方位或价值目标,它们恰如黎明时分的
远足者,目光迷乱地在没有边际的旷野茫然奔走,这种精
神漂泊激情四溢,却也写出了真实的体会和感受。
……
知青文学是这代人历史的证言,是他们心灵的传记。
无论如诉如泣、慷慨悲歌还是渡尽劫波心如止水,如果用
诗史互证的方法,通过知青文学,我们也大抵可以了解到
那段历史的某些方面。因此,知青小说不仅塑造了大批有
价值的文学形象,再现了某些历史场景,还原了那一时期
社会,尤其是青年的普遍的心理状况,并通过知青文学提
供的无数历史细节,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如果是
这样的话,那么,包括知青小说在内的知青文学,就远远
超越了它们自身的文学价值而流传久远。还需要指出的是
,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巨大变化,知青一代作家后来大多离
开了知青题材,不再书写个人知青经历,他们拥有了更广
阔的视野和书写对象,但知青经历对他们的文学情怀和关
注对象的选择仍然意义重大。
由于规模所限,《当代新经典文库》第一辑“知青小
说代表作”没有收入更多的作品,这是非常遗憾的。收入
作品的选择尺度也一定是见仁见智。略感欣慰的是,找到
已经出版和还将陆续出版的关于知青文学的选本并不困难
,读者自有选择的巨大空间和可能性。书系在出版过程中
,得到了诸多知青作家的热情支持,每每想起总有一股热
流在心中流淌。一个群体的情感和情怀总是如此相似并且
持久,这让我——作为编者的老知青非常感动;李师东先
生既是组织者,也是严格的“审查者”,作为老朋友,他
的认真、坚韧和“苛刻”,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可以说,
没有他就不会有这套丛书的诞生。因此我感谢他。
孟繁华
2018年8月5日于北京酷暑
内容推荐
叶辛著的《蹉跎岁月》是知青题材长篇小说,通过对知识青年生活和爱情的描写,竭力鞭挞反动血统论。
故事发生在1970到1976年间。这个时期,我国的政治风云多变,每个人的命运都象一只在疾风暴雨中飘荡的小船,忽沉忽浮,不知驶向何方。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出身不好的知青柯碧舟不顾生活的磨难和重重政治压力,仍然坚定执着,于逆境中进击,为他插队落户的山区人民发掘资源,建立了小水电站。感于他的品格和处境,军干家庭出身的女知青杜见春,对他产生了连恤和同情。但反动的血统论给杜见春的心灵布下了鸿沟,使她在柯碧舟纯洁爱情的追求之前怯了步;不久,杜见春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面对政治地位的急剧变化,杜见春的灵魂经受了一场严酷的洗礼。在她父亲被平反后,她才执着地爱上了柯碧舟。
小说通过这个故事的主线,充分展示了不同类型、不同出身青年的恋爱和生活态度,从而刻划了这些青年的不同理想和追求,活画出了那个年代一幅幅活生生的政治风俗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