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中国青藏高原及帕米尔高原地区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区。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斑点和黑环,尾巴长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称。
刘先平著、清露工作室绘的《追踪雪豹》用散文的笔调,向读者讲述了其在野外追踪珍稀动物雪豹的真实历程,书中故事耐人寻味,图文并茂,精美的绘画配上作者亲身拍摄的真实图片,宛如一场视觉盛宴,插图风格生动活泼,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及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追踪雪豹/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画馆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刘先平 |
出版社 | 安徽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雪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中国青藏高原及帕米尔高原地区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区。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斑点和黑环,尾巴长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称。 刘先平著、清露工作室绘的《追踪雪豹》用散文的笔调,向读者讲述了其在野外追踪珍稀动物雪豹的真实历程,书中故事耐人寻味,图文并茂,精美的绘画配上作者亲身拍摄的真实图片,宛如一场视觉盛宴,插图风格生动活泼,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及可读性。 作者简介 刘先平被誉为我国“当代大自然文学之父”。 他曾经两次横穿中国,从南北两线走进帕米尔高原。 他曾经三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他曾经四次探险怒江大峡谷。 他曾经六上青藏高原。 他曾经两赴西沙群岛探险。 他多年跋涉在横断山脉。 他在大自然中凿空探险40年。 他的代表作:描写在野生动物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四部。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集几十部。 他的作品共荣获九项国家奖,其中包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 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建立并授牌“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工作室”,同年他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列为林格伦文学奖候选人。 他历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追踪雪豹——走进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的来信 神秘的雪山之王失踪 动物学家马鸣和雪豹小组 天外来客 神秘是挑战的号角 从学习寻踪辨迹开始 捕捉雪豹踪迹的妙招 冰河奇观 天外来客留影 红灯频亮 走进帕米尔高原 断尾狼失踪 雪鹑藏在草丛中 雪豹黑玫遭到攻袭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断尾狼偷袭 神秘的探营者 等待雪豹来访 雪山之王发起决战 导语 刘先平著、清露工作室绘的《追踪雪豹》以大自然为背景,通过文中主人公对雪豹的兴趣、追踪和观察,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雪豹的生态和习性,以及探险过程中的种种趣事,借以张扬生命的阳刚之美,呼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本书采用美绘本的方式进行编辑,注重插图的质量以及图文搭配的形式感。真正实现了图文搭配,图随文走,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全方位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一点,本书从青少年的视角看世界,选取中国特有的野生动物的精彩生存故事,能让青少年在了解丰富多彩的野外环境的同时,深深感动于动植物生存的坚强和不易。 精彩页 红灯频亮 为什么? 雪豹是高山地区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物种,它的数量的减少,反映了生态的恶化。 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增加,带来了畜群的膨胀,侵占了雪豹的生存空间。按规定,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不能从事放牧和其他生产活动的。但保护区的面积有3000多平方千米,而保护区管理人员只有那么多,谁又管得了牧民的进人,甚至开采金矿、玉石等呢? 草场已不堪畜群的重负,严重退化。夏季来考察时,过去看到的肥美草场,现在都只有三四厘米高的草,心里的那种忧伤涌上心头。 游牧民族从来是将牧场分为夏牧场和冬牧场。这很像是轮休制,让草场有个休养生息的空问。但牛羊多了,夏牧场负载不了,只有向更高的山地去,这就挤压了原属于岩羊、北山羊的生活空间。我们在多处看到,同一块草场,白天是牛羊们来吃,到了晚上才轮到北山羊们来吃,生态学家们哀叹:“还未等草开花结籽,草已被吃光了。” 有一天巡护中,在海拔3 000多米的高山区,我看到放牧着一群穿着棉衣的山羊,真是瞠目结舌。为什么?这里可能是夏牧场,按理,畜群早应退回温暖的冬窝子,因为即使是山羊也忍受不了这样的严寒。但畜群数量太膨胀了,聪明的牧民给山羊穿起厚厚的棉衣,强迫它们适应严寒。 整个生态恶化了,与牛羊争夺草地的野羊们,包括雪豹的食物中的其他草食动物,兔子、旱獭等数量大减。 任何动物在觅食时,都是以安全为第一。但饥饿的雪豹,有时只能铤而走险,袭击羊圈,攻击马驹。 过去,这里的牧民也像你说的那位蒙古牧民一样,保存着对于生灵的敬畏。对于雪豹偶尔吃了一两只羊,他们过去认为是神的眷顾,象征吉祥。但现在一只羊值几百元,还有的牧民是受雇于牧主,损失与自己的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使他们开始猎杀雪豹。当然,袭击家畜常常是狼干的坏事,雪豹只不过是代狼受过。再加上雪豹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猎杀雪豹的事件也时而发生。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我非常赞成你说的,亟待树立生态道德——规范人与自然相处时应具有的行为。在人的三维关系中,我们为什么只有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和法律,而至今不能建立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来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呢?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需要具体措施的,空喊是注定要失效的。 有件事,一直憋在心头。考察队的向导木拉亮是位地道的牧民。雪豹小组常常在帐篷中讨论应该如何保护雪豹,对偷猎、盗猎分子应该严惩不贷,对于误杀雪豹的事件应该严肃处理。羊太多了,应保护草场。他一直低头不语,只是默默地听着。那天,讨论得特别热烈。木拉亮突然激动得血脉偾张,大声说:“那我们的家在哪里?” 我们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回答他! 他说得有理!是的,野生动物有法律保护,它吃了我的羊,我却不能去打它,谁来保护我的权利?难道牧民就没有了生存的权利? 如果没有一种道德、法律,能够同时保护牧民和雪豹的利益,保护雪豹只是一句空话。 譬如说需要建立绿色赔偿。羊被保护动物吃了,政府为了公众的利益就应该出来赔偿! 现在为了保护长江水源涵养林,已有生态补偿制度,能将这种制度扩大到所有应该保护的生态项目吗? 是的,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呐喊,要呼唤,要行动…… 很多朋友问我,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雪豹——这位“高山之王”的灭绝,还有多长时间? 我的回答是:很短!短得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仅仅20多年来雪豹数量的锐减,不已经是严重的警告吗? 但是,雪豹小组在行动,其意义。不仅是正在研究雪豹的生态,以及如何保护这个旗舰物种,更重要的是引起广大民众对雪豹生态危机的关注,激发人们制定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生态道德,保护高山地区良好的生态——人与雪豹的共同家园。 我们正在努力建立野外观察站,争取早日实现与雪豹约会,看到它们在自己的家园中真实、生动地生活…… P49-5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