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宫崎市定是日本东洋史学界的巨擘,也是第二代 京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著作等身,以其敏锐的洞 察力和广博的学术视野,在学界享有崇高的声望。早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就曾推出宫崎的论 文选集,但由于“内部读物”的限制,能够接触之人 甚少,自然也未能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进人新世纪 后,经过各界学人的不懈努力,宫崎市定的作品再次 进入国内,《九品官人法研究》《宫崎市定中国史》 《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等优秀论著陆续与中国读者 见面,社会上悄然刮起了一股阅读宫崎的热潮。 关于《东洋的古代》这个书名,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中公文库本原著题为《束洋的古代》,日语 中“的”字的含义与中文略有不同,通常表示一种状 态或某种性质特征,因此准确的中译名应为“具有东 方特征的古代”。然而,前人在翻译时多将日文标题 中的“的”字直接转换成中文“的”字,如《概括的 唐宋时代观》《东洋的近世》等,这些译名现已得到 学界的广泛认同,本书及其核心篇目的题名也都沿袭 了这一惯例。第二,书名中的“古代”并非国内史学 界所说自先秦到鸦片战争前的漫长时段,而是京都学 派历史分期法中的专业用语,通常特指中国有史以来 至两汉时期的历史与社会。 本书共由八篇相关论文构成,内容涉及先秦秦汉 时期的政权演进、土地制度、市民生活以及历史书写 等,可以视为宫崎市定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集中阐释。 在古代社会的多项性质特征中,“都市国家”是其最 核心的概念。“都市国家”一词源于希腊语的polis ,英译为city state,日本学者将其译作“都市国家 ”,中文通常称之为“城邦国家”。二十世纪八十年 代侯外庐先生在探讨中国古代社会问题时,考虑到不 同语境下的用词区别,曾经以“城市国家”代替“城 邦国家”。鉴于“都市国家”是宫崎市定中国古代史 研究的重要命题,同时也是理解世界古代史的关键词 之一,为避免产生歧义,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力求保留 原貌,统一采用了“都市国家”的说法。 本书的翻译工作由张学锋(京都大学文学博士、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云超(南京大学历史学 硕士、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和石 洋(京都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三人承担,马云超负责全书的校订、统 稿工作,具体篇目的分工如下: 中国古代史概论 张学锋 译 东洋的古代 马云超 译 《史记·货殖列传》所见物价考 石洋 译 肢体动作与文学——试论《史记》的成书 马云 超 译 读《史记·李斯列传》 马云超 译 《史记·伯夷列传》新译 马云超 译 我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张学锋 译 中国制度史研究 马云超 译 解说(砺波护) 张学锋 译 本书是“观潮丛书”的一种,据悉《东洋的近世 》也已纳入该丛书之列,诚为学界幸事。丛书主编李 淼先生业务娴熟,待人谦和,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 勤的努力。拙译付梓之际,谨致以衷心的感谢! 马云超 2018年2月于南京大学
目录 中国古代史概论 一 何谓“中国古代史” 二 中国历史的黎明 三 春秋时期的都市国家 四 战国时期的领土国家 五 秦汉古代帝国 东洋的古代 一 序章 二 耕地的形态 三 大耕地的产生 四 大土地所有的形成 五 农业劳动者的身份 六 奴婢与臣妾 七 庶民的地位 八 结语 《史记·货殖列传》所见物价考 一 汉代的物价记录与《史记·货殖列传》 二 马牛羊彘的价格 三 鱼、木材、田地、谷物的价格 四 其他物价 五 《货殖列传》物价记录的译文与一览表 肢体动作与文学——试论《史记》的成书 读《史记·李斯列传》 一 绪言 二 起承转结型 三 五篇上书的出处 四 赵高和三个仇人的故事 五 荀子和他三个弟子的故事 六 结语 《史记·伯夷列传》新译——中国为个人自觉而生的第一人 我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一 都市国家 二 姓与氏 三 聚落 四 里 五 古代史特有的发展进程 中国制度史研究 一 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 二 关于晋武帝的户调式 三 唐代赋役制度新考 四 科举 五 九品官人法研究 六 何谓“中国制度史” 解说(砺波护) 译后记
精彩页 三 春秋时期的都市国家 大凡都市国家都具有保守和进步的双面性。一方面,保守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它们以从前的氏族制为基础,以祭祀为中心,力图将长久以来的族人结合体维持下去,这样就必然会固守既有的阶级差别。另一方面,都市国家的进步性又十分明显,这种进步性建立在都市国家市民自觉的基础上,他们把氏族制作为过去了的东西加以抛弃,跨越氏族制的旧形骸,以崭新的都市国家新生活为理想,力图建立起与从前完全不同的社会。支持前者的是有权势的上层人物,推进后者的是下层的庶民。 周民族具有与罗马相同的氏族制度。罗马是由三百个氏族(Gens)集合起来建立的国家,各个氏族又分为若干个家族(Familia)。因此,罗马的贵族除了个人的名字本名(Praenomen)外,还有表示氏族的名字族名(Nomen)和表示家族的名字姓氏(Cognomen),合起来共有三个名字,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PubliusCorneliusScipio)便是如此。一般情况下,男子用个人的名字和家族的名字,女子与此不同,仅用氏族的名字,如普布利乌斯·西庇阿(PubliusScipio)的妹妹则称科尔内利乌斯(Cornelia)。中国的姓相当于罗马的氏族,氏则相当于罗马的家族。所以,周的贵族也有三个名字,男子通常用个人的名字和氏的名字,女子与此不同,仅称姓。周、鲁、卫等国的君主各以国名为氏,而他们的姓则均为姬。因此,这些国家的女子都称“姬”,此后“姬”就逐渐成为泛称贵族女子的普通名词了。男子与此不同,如鲁僖公叫鲁申,即用了氏和个人的名字,而不称姬姓。同姓之间有不通婚的习惯。如果是姬姓,就要避开姬姓而与姜姓、姞姓等异姓联姻。“姓”这个字本身,以及姬、姜、姞等表示姓的字,多从“女”字旁,曾经有一些人提出这是母系氏族制度的遗风等说法,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无疑是由于女子称姓的缘故。庶民可能是被征服民族的后裔,正与罗马人一样,他们没有姓只有氏。 同姓集会或社交的场所是宗庙,集会的机会是对祖先的祭祀。这种集会是不让异姓参与的,带有很强的封闭性。当然,如果是君主的祭祀,则异姓的臣下也要参加,但他们只能处于末席。当时所用的祭器便是遗留至今的众多青铜器,祭祀的仪式就是“礼”。祭祀的过程中要献上牺牲,取牺牲的血来涂祭器,这便是“釁”。青铜器的表面雕刻着烦琐的饕餮纹、雷纹等装饰纹样,这能使“釁”的效果更加突出。有时则把战争中捕获的俘虏作为牺牲,把他们的血涂在祭器上。想到这里,便觉得青铜器所发出的孔雀翎般的蓝光并不是什么使人舒服的东西。 在这种氛围下举行的同姓集会或社交情景也大致可以想象。为了在集会时不致因席次等问题发生争吵,于是规定了上下的等级,这便是宗法。 除了封闭性的宗庙祭祀社交外,也有开放性的市民社交,这种社交是以市为中心展开的。不用说,市是布满店肆的特定的商业区,但它又不仅仅是事务性的买卖场所,同时也是娱乐、赶热闹等市民的社交场所和休憩场所。当然,有关春秋时期市的记载很少,但由于市的繁荣一直持续到后代,战国到汉代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后代市的记载来描述春秋时期的基本情形。战国时燕国的市上,荆轲令友操琴,且歌且泣。可见,市是市民凑集,各显技艺,尽情欢乐的娱乐场所。 市虽然带有很强的庶民性,但当时的贵族阶级并不像后世那样与庶民完全悬隔,依然保留着作为市民的一分子而与市民平等的一面。齐国大臣晏平仲说自家离市近,很方便,这位俭朴的大臣也过着“待市而食”的庶民生活。就是齐国的君主桓公,也曾在窗下与造车的老车匠谈过话,这般浓烈的庶民气息,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这种以都市为中心、带有古代市民特征的开放性生活,一直持续到了汉代。 任何地方都一样,学问首先伴随着祭祀发展起来。祭祀不是单纯的仪式,而是所谓的“祭事”,当然也包含政治在内。祭祀伴随着占卜,占卜产生了文字,文字也被刻在宗庙的祭器上,而掌管占卜、文字和记录的就是“史”。(P16-19) 导语 打破治乱兴衰的朝代循环史观,还原一部如演化论般鲜活的先秦两汉史! “汉学诺贝尔”儒莲奖得主、史学泰斗宫崎市定学术代表作,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经典的学术标志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坐标系。 殷商到春秋为都市国家时期、战国为领土国家时期、秦汉为大帝国时期,《东洋的古代(从都市国家到秦汉帝国)(精)》揭秘宫崎市定独特的古代国家阶段发展学说。 内容推荐 在许多人印象中,自大禹建立夏朝开始,中国历史就进入循环往复的朝代更迭中,帝王的德行决定着王朝的命运,而普通民众却鲜少在史籍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然而,在宫崎市定笔下,从商周到秦汉的中国古代史是充满生命力的民众为自己的生活而奋斗的历史。他们与君主和贵族一起,推动古代社会从氏族制度,经都市国家、领土国家,发展到秦汉古代帝国那样强大的人类协同体。 此外,《东洋的古代(从都市国家到秦汉帝国)(精)》首度收录宫崎85岁和90岁时的两篇研究回顾,堪称宫崎市定六十年学术生涯的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