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研究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吴晓华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全球危机之首,气候变化问题已从最初的科学问题上升到包含一切的发展问题。碳排放总量的急剧增长导致碳排放浓度增加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碳生产率能够囊括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控制的双重目标,碳生产率的水平和碳生产率的增长能够衡量各国或各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状况。因此,吴晓华著的《中国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研究》基于更加微观和全面的视角探讨中国碳生产率地区差异以及提出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建议,有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本书首先以低碳背景下的经济增长、碳排放地区差异、碳生产率的相关研究的总结与梳理为基础,提出碳排放空间成为稀缺的投入要素,其属性逐渐由公共物品资源向商品性资源转移,进而构建基于碳生产率的经济增长模型。
依据“消费者承担”碳排放基本原则,提出基于改进的能源平衡表的部门方法核算省域碳排放。在结合省域碳排放、碳生产率准确度量的前提下,全面地分析我国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的演变过程,结合聚类分析方法以碳生产率为衡量指标的区域划分为主线,利用泰尔指数方法从整体上揭示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碳生产率整体差异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第二类地区内省际差异、第三类地区内省际差异导致的。
作者简介
吴晓华,1982年4月出生,现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2007年4月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并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年获得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现主要从事低碳经济研究工作。主持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等6个项目。参与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委财经办(改革办)2016年度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5个项目。荣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大庆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低碳背景下的经济增长研究现状及评述
1.3.2 碳排放地区差异研究现状及评述
1.3.3 碳生产率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
第2章 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的系统研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碳生产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
2.1.2 碳生产率增长率和碳生产率增长指数
2.1.3 碳生产率的水平和碳生产率的增长
2.2 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的机理分析
2.2.1 碳生产率核算的数据选择
2.2.2 碳生产率地区差异测度特点
2.2.3 基于多维视角的碳生产率地区差异原因分析
2.3 构建基于碳生产率的经济增长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省域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
3.1 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对比分析
3.1.1 实测法
3.1.2 物料衡算法
3.1.3 排放系数法
3.1.4 核算方法比较分析
3.2 IPCC碳排放核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3.3 基于能源平衡表的省域碳排放核算方法分析
3.3.1 基于能源平衡表的参考方法
3.3.2 基于能源平衡表的部门方法
3.4 基于改进的能源平衡表的部门方法
3.4.1 核算碳排放部门的选取
3.4.2 碳排放因子
3.4.3 基本公式
3.4.4 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省域碳生产率区域划分及区域差异分析
4.1 省域碳生产率估算分析
4.1.1 核算步骤
4.1.2 数据来源
4.1.3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基于聚类分析的省域碳生产率区域划分分析
4.2.1 聚类分析方法
4.2.2 省域碳生产率的区域划分分析
4.3 基于泰尔指数的碳生产率区域差异分析
4.3.1 地区差异度量影响因素
4.3.2 省域碳生产率区域差异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行业结构视角的碳生产率地区差异分析
5.1 行业部门碳生产率估算分析
5.1.1 行业部门的分类
5.1.2 数据来源
5.1.3 模型与计算
5.2 行业结构差异对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影响
5.2.1 构建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的理论分解模型
5.2.2 行业差异横向诊断
5.3 行业结构转变对碳生产率地区差异演变的影响
5.3.1 构建碳生产率增长率的理论分解模型
5.3.2 行业结构转变纵向诊断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能源结构视角的碳生产率地区差异分析
6.1 细分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的核算分析
6.1.1 能源数据与计算方法
6.1.2 能源消费结构特点
6.2 构建基于能源结构的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的面板数据模型
6.2.1 面板数据的选取
6.2.2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6.2.3 面板数据模型构建
6.3 结果分析
6.3.1 全国面板数据分析
6.3.2 省际比较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增长视角的碳生产率地区差异分析
7.1 设计碳生产率增长的理论分解框架
7.1.1 规模报酬不变下的技术效率
7.1.2 分解框架
7.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7.3 碳生产率增长来源分析
7.3.1 碳生产率增长来源的整体分析
7.3.2 碳生产率增长来源的地区差异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能效视角的碳生产率提升潜力的地区差异分析
8.1 构建碳生产率提升潜力理论模型
8.2 生产前沿面分析
8.2.1 历年处于生产前沿面的地区分析
8.2.2 历年处于非生产前沿面的地区分析
8.3 碳生产率提升潜力分析
8.3.1 二氧化碳排放节能潜力分析
8.3.2 碳生产率提升潜力地区差异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碳生产率区域综合分析及提升建议
9.1 碳生产率区域综合分析
9.1.1 第I类地区
9.1.2 第Ⅱ类地区
9.1.3 第Ⅲ类地区
9.1.4 第Ⅳ类地区
9.2 提升建议
9.2.1 碳生产率提升原则
9.2.2 基于整体视角提升建议
9.2.3 基于区域视角提升建议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9.3.1 研究不足
9.3.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