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全世界80多个国家、600多万人参与了这项不抱怨的运动,无数人的命运因其而改变。不抱怨具有正面的、令人积极进取的能量,能让我们拥有成功的人生和幸福的生活,这本《不抱怨的世界大全集》详尽分析了抱怨对人生的各种危害,诸如影响人际关系、阻碍事业发展、影响婚姻生活、使不良情绪无止境地蔓延、丧失积极进取的勇气等等,同时阐述了帮助人们远离抱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讲授了不抱怨的智慧。本书内容全面、技巧丰富、方法实用、道理深刻,以理论联系实际,是个人改善自我、走向成功的心灵读本,也是各种公司和组织提升团队精神、提高员工觉悟、促进整体发展的必选员工励志书。不抱怨,将从阅读本书开始。
“不抱怨”运动的发起者、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强调:“在你的手中,握有翻转人生的秘密。”抱怨这种负面思维不但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还会影响他人。
不抱怨是成功人生的最佳态度。优秀的人鲜少抱怨,抱怨是失败的标签、愚者的陋习,人生要面对的是非成败实在太多,如果对所得所失不能泰然处之,就会影响前进的方向。“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人生总有诸多不如意,战胜失意才能得意。可以说,抱怨让我们失去,不抱怨让我们获得。
不抱怨是获得幸福生活的秘密所在。“对过去不悔,对现在不烦,对未来不忧。”远离抱怨能够让我们幸福快乐地生活。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不怨天尤人,不做无谓的抱怨,才能时刻把握命运的主动权,掌握幸福人生的秘密。
内心期待什么就能做成什么。我们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渴望设计人生。如果你始终觉得自_己的生活过于悲惨,渴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间天堂,那么你每天都告诉自己:“我离天堂很近。”很快你就会觉得自己真的置身于幸福的天堂了。
我们读着弥尔顿的那句话:“境由心生。”就会产生很大的感触,原来心中有天堂,我们就生活在天堂里,心中有地狱,我们就会在地狱中挣扎。我们的生活总是跟着内心变化的,内心期许什么,我们就能做成什么。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往好的方面想,让那些不快乐的事情远离我们的生活,给予自己一片纯净而又快乐的天空呢?
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
亚里士多德说过,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快乐的人不是没有黑暗和悲伤的时候,只是他们追寻快乐的状态不会被黑暗和悲伤遮盖罢了。
正如德国思想家席勒所说“只有当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由于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人们对快乐的理解不同。有人以为吃鲍鱼、燕窝、鱼翅是莫大的幸福,有人却为每天吃鲍鱼、燕窝、鱼翅而痛苦。有人以为骑自行车上下班是一种卑微,有人却由于各种压力而不能享受这种轻松自然。
因此,快乐可以分为两类:自然快乐和强迫快乐。如果事情的发展顺遂人意,那么自然要享受快乐,不用刻意寻找快乐。如果事情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而自己又不想承受挫折产生的心灵痛苦,就要想出一些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这种快乐就称为强迫性快乐。如果能够在顺心如意的情况下快乐,又能够在背时厄运的情况下保持平和,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得到提高。
那么,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又如何拥有阳光心态,做最快乐的自己呢?
第一,要树立多元化的成功思维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太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一元化成功的陷阱和圈套中。他们在追逐世俗成功标准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所谓“成功人士”的要求,过度地追求名利、地位、虚荣和奢华,有时甚至不择手段,结果走进了“成功”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越“成功’’越烦恼,越“成功”越不快乐。坦途变成了坎坷,天堂变成了地狱。
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成功,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人,同样是成功者。做最阳光的自己就要求我们抛弃一元化成功思维模式,树立多元化成功思维模式,完整、均衡、全面地理解和阐释成功的定义,在活出真实的自我中享受到阳光般的幸福和快乐。
第二,要能够做到操之在我,褒贬由人。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但是,如果这种需求过分强烈,就会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并最终导致心灵的扭曲。‘‘除非我们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否则我们就是默默无闻的,就是没有价值的。…‘我们的工作并不重要,得到别人的承认才重要。”这种观念越牢固,精神就越痛苦,越努力就越找不到快乐和幸福。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真的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重要。别人邀请你参加晚会或发言,有时只是出于礼貌,甚至希望你最好能知趣地谢绝,或者简单地应付一下即可。西方有句谚语:“20岁时,我们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看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在意我们。”P16-16
卡耐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黑幼龙说过:“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向往。”
人类的烦恼起源于困难本身,但让烦恼得以延续下去的却是抱怨。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所有的消极情绪和负面情绪不断滋长的根源就在于抱怨。当出现问题或者面对困境时,大多数人会习惯性地先推卸责任,去指责和抱怨他人。对于抱怨,17世纪的西班牙思想家、哲学家葛拉西安告诫人们:“藏起你受伤的手指,否则它会四处碰壁。”抱怨也许是一贴心灵的镇痛剂,能暂时缓解失败的痛苦,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只会在你的痛觉苏醒的时候让你的痛感更加强烈。久而久之,抱怨就成了难以戒掉的鸦片。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行为和语言,同样,一个人的行为和语言也折射了他的心态,越是绝少抱怨、积极进取的人将越成功,越是怨天尤人、失意颓废的人将越失败。
为了让人们远离抱怨,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开始抱怨,就将紫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紫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威尔·鲍温和他的同事们把这种鼓励人们放下抱怨、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运动,称为“紫手环的力量”。全世界80多个国家、600多万人参与了这项不抱怨的运动,无数人的命运因其而改变。
这项运动的发起者威尔·鲍温牧师强调:“在你的手中,握有翻转人生的秘密。”抱怨这种负面思维不但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还会影响他人。不抱怨是成功人生的最佳态度。优秀的人很少抱怨,抱怨是失败的标签,愚者的陋习。人生要面对的是非成败实在太多,如果对所得所失不能处之泰然,就会影响到前进的方向。“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人生总有诸多不如意,战胜失意才能得意。英国著名诗人、政论家弥尔顿双目失明,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最后不能发声,但正是这三位最有资格抱怨的不幸的人被称为“世界文艺史上三大怪杰”,是不抱怨、积极面对人生让他们获得了杰出的成就。可以说,抱怨让我们失去,不抱怨让我们获得。
不抱怨是获得幸福生活的秘密所在。“对过去不悔,对现在不烦,对未来不忧。”远离抱怨能够让我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与其耿耿于怀,不如放下心结,整装待发,为下一次的奋斗做好准备。当我们抱怨时,其实是在不断强调我们不想要的人、事、物,但最终这些糟粕不会因抱怨而消失,他们还是会挥之不去,围绕在我们身边。不抱怨是一种大智慧,它是最有效的吸引力法则,不抱怨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一味地抱怨,使人丧失的不只是面对生活的勇气,还有身边的朋友。爱抱怨也是影响人的职业生涯的因素之一。职场上的永无休止的抱怨,只会让人失去奋斗的激情,且让他人敬而远之。苟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是说有自知之明的人会选择生活道路,不做无谓的抱怨,时刻把握命运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生活,远离抱怨。
愚者抱怨,智者行动。不抱怨具有正面的、令人积极进取的能量,能让我们拥有成功的人生和幸福的生活,这本《不抱怨的世界大全集》详尽分析了抱怨对人生各个方面的危害,诸如影响人际关系、阻碍事业发展、影响婚姻生活、使不良情绪无止境地蔓延、丧失积极进取的勇气等等,同时阐述了帮助人们远离抱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讲授了不抱怨的智慧,内容全面,技巧丰富,方法实用,道理深刻,以理论联系实际,以事例为佐证,是个人改善自我、走向成功的心灵读本,也是各种公司、组织提升团队精神、提高员工觉悟、促进整体发展的必选员工励志书。不抱怨,将从阅读本书开始。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罗曼·罗兰
一份宁静,始于一份安详;一份快乐,始于一份释怀;一份醒悟,始于一份宽恕。不抱怨,生活才不会累。
——圣严法师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马雅·安洁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