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丽的壮锦/中国童话美绘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黄蓓佳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想给孩子们的,是一次华美的阅读享受。用饱满和浓烈的文字,引领他们走进民族的历史,走进人类在童真稚拙的年代里想像出来的天地,同时也领略中国的汉文字之美。

“中国童话美绘书系”收录了黄蓓佳重述的《花儿与少年》、《牛郎织女》、《泸沽湖的儿女》、《橘子里的仙女》、《欢喜河娃》、《小渔夫与宝镜公主》、《碧玉蝈蝈》、《美丽的壮锦》、《亲亲的蛇郎》等故事。

本书为其中一册《美丽的壮锦》。

内容推荐

《美丽的壮锦》是中国童话美绘书系之一,由黄蓓佳编著。

《美丽的壮锦》简介:

在广西壮族人居住的地方,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阿爸被老虎咬死了,只留下阿妈和三个孩子。一天,阿妈在梦中学会了织锦的手艺,并得到了一台崭新的织机。她用这台织机织出了美丽的壮锦,以此养活全家。在一次逛集市的途中,阿妈买下了一幅美丽的画。她以这幅画为样本,织出了一幅巨大的壮锦。谁知,壮锦刚刚完成,就被狂风吹走了,阿妈因此病倒在床。为了追回壮锦,三兄弟先后启程。但阿大和老二因为害怕吃苦和贪恋荣华富贵,最终选择了放弃。阿三忍受住非人的苦难,最终取回壮锦,还赢得了仙女的爱情。回到村里,阿妈和阿三铺开壮锦,锦上美好的事物统统变成了现实,阿妈、阿三和仙女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目录

把最美好的童话给最美丽的童年(序)

美丽的壮锦 黄蓓佳

以经典之笔,传递经典魅力——我对中国童话的重述构想(后记) 黄蓓佳

黄蓓佳重点作品目录(附件一)

黄蓓佳儿童文学作品主要获奖记录(附件二)

试读章节

广西十万大山的脚下是壮族人聚居的地方,这里住着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阿爸个子小巧,面色黎黑,却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像所有的山民们一样,他打猎,砍柴,烧炭,有时候也挖药材去卖,有什么活儿可干就干什么,什么活儿能挣钱就干什么,以此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心地和善、少言寡语的阿妈在家里种田带孩子。他们一共生了三个儿子:阿大,阿二,阿三,最大的十岁,最小的六岁。三个男孩长得几乎一模一样:黑皮肤,圆脑袋,大眼睛,厚嘴唇,如果穿上一样的衣服,并肩站在一排,就像阁楼下面的三节竹梯,一层高似一层,整齐得很。他们家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可也充满欢声笑语。阿爸总是把进山时抓到的小鸟小兽带回来给孩子们饲养玩耍,阿妈种的地里也总断不了好吃的瓜果菜蔬。如果不是阿爸过早地出事,撇下体弱的阿妈和三个年幼的孩子,这户人家就不会引出后面的故事。

阿爸是进山打猎时被一只老虎咬伤的。那只小个儿的花斑虎步履轻捷,又非常狡猾,它隐在草丛里朝阿爸悄悄运动时,同行的猎人们谁也没有听到动静。后来老虎从山坡猛地扑下来,一口咬断了阿爸的左腿。要不是猎人兄弟们大声呐喊着冲上去齐心扑救,阿爸当时就会命丧黄泉。

抬回家之后捱了两天,因为失血过多,身强力壮的阿爸还是死了。阿爸临死前十分悲伤,不是因为自己不能活命,而是担心阿妈和三个孩子如何生活。阿爸嘴唇白得像纸、眼窝塌陷、目光无神,他拉着阿妈的手说:“孩子的妈妈呀,我死了以后,这个家里就要苦了你了,可怜你们孤儿寡母,日子怎么……”阿爸话没有说完,手一松咽下最后一口气。阿妈扑在他的身体上放声大哭,哭声哀痛得连他们住着的竹楼都摇晃起来。

没有了阿爸的日子真的是很难过。三个男孩都是能吃长个儿的时候,又半大不小,身子骨细嫩,不能够指望他们干什么活儿。阿妈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能吃稀的决不吃干的,能穿破的决不做新的。就是节俭如此,每日里还是人不敷出。寨子里的猎人们可怜这家人,有时候会把多打到的猎物放一两样在他们门前。可是靠人接济终不是长久之事,拿别人东西的时候心里总是不那么过意。人情债,重似山啊!阿妈整天唉声叹气,焦虑难眠,年轻轻的头发都开始白了。

一天夜里,阿妈睡在床上,听着身边三个儿子酣酣的呼吸声,想着过日子的事,翻来覆去怎么都不能睡着。愁苦到夜半时分,才闭上眼睛迷糊了起来。可是她眼睛一闭上,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她梦见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来到家里,东转转,西望望,然后拉着她的手,左看右看,叹口气说:“十指尖尖,每个指肚上都有清清楚楚的罗纹,多么灵巧的一双手啊!要是用它来织你们壮家人喜欢的壮锦,挣下的钱足够养活你的三个儿子了。”阿妈回答说:“阿婆啊,能做工挣钱当然是好,可是我从小没有学过这门手艺,天底下哪有不学就会的事情呢?现在我年纪大了,手脚笨了,再要从头学起,怕是不那么容易。”老婆婆抿嘴一笑:“傻女子啊,不是还有我吗?我是王母娘娘跟前统管织工的神,有我来教你,还怕学不出最好的手艺?”

老婆婆说干就干,袖子一拂,织机、蚕纱、红线绿线、金丝银丝一样样地飘落在阿妈面前,把阿妈惊讶得合不拢嘴巴。老人家又挽起袖子坐上织机,让阿妈坐到她的身边,手把手儿教阿妈如何经线,如何上梭,如何配色,如何修剪毛疵。老婆婆边说边干,眨眼的工夫就织出一块美丽的壮锦,是一幅猎人在月下追逐猛兽的图案。阿妈简直看呆了。她瞪大眼睛,全神贯注,把老婆婆教她的手艺一点不落地吃进了肚子里。P1-6

序言

黄蓓佳还是那么年轻,我却认识黄蓓佳很久了。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曾经一起在江苏省政协的青年界别组。那个时候.我已经知道她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但出于对作家的崇敬,只能敬而远之,远远地眺望。

本世纪初,我们一起当选为江苏省民进的副主委。这个时候,才知道她是大名鼎鼎的儿童文学作家,是《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等深受孩子喜欢的作品的作者。也知道,她囊括了包含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图书奖在内的几乎所有儿童文学奖项。但由于专业领域的不同,虽然距离近了,却只能悄悄地打量。

真正地走近黄蓓佳,是读了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寄来的由黄蓓佳撰文、一批优秀画家插图的“中国童话美绘书系”,并由此读了她的一些成人小说。

在中国作家中,黄蓓佳是难得的“双栖”明星。有评论家说,她一直联系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孩子的世界,一个是成人的世界;一个是童话的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并巧妙地借助两个世界间的视点转换与音质张力,来追问人性的问题和伦理的问题。正因为始终有着童年世界的情结,她对历史变迁和世道人心的表现就充满了生命的痛感,对生命与美的消逝、对成长的困境,充满了伤感。

黄蓓佳自己则说:“儿童文学的魅力在于其纯美。每写完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心里就像被洗过了一样,那么干净,那么透明,跟写成人小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享受。成人文学中,我会淋漓尽致地表达我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我生活当中不能去够到的东西,或者想了不敢去做的,我可以用文学来完成。”

其实,我更愿意把黄蓓佳看成是儿童文学作家,就像我更愿意把泰戈尔看成儿童诗人一样。即使黄蓓佳的成人小说,其实也有着儿童精神,所以她的成人小说即使写至人性幽微处,也并不绝望,总能闪耀着人性至美之光辉。恰如老子云:复归于婴儿。她正是以儿童的独特视角来观照成人的世界,如此既烛照出荒诞,却又不至虚无。

当听说黄蓓佳要重述中国童话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多年前,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也做过同样的事情。他努力搜寻了意大利各地区的民间故事两百篇,通过重新书写使那些优秀故事得以保存。我认为,这不仅是一项文学的工作,更是一件文化寻根与固根的事业。无疑,黄蓓佳想做中国的卡尔维诺,她肩扛的是一份守望民族精神家园的沉甸甸的责任。

走近才会尊敬。当我读完经过黄蓓佳重述的《花儿与少年》、《牛郎织女》、《泸沽湖的儿女》、《橘子里的仙女》、《欢喜河娃》、《小渔夫与宝镜公主》、《碧玉蝈蝈》、《美丽的壮锦》等故事时,我从这些文字触摸到她的心,再一次感受到她的那份责任与情怀的炽热,对她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这些故事中的大部分,我们孩提时就听过、读过,但现在已经离我们的孩子渐行渐远了。正如她自己曾追问的那样:“那些童年时代铭刻在心的.纯真的、美好的、忧伤的、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些在各民族中世代流传下来的属于文学精华的东西,真的就要这么消失了吗?我没有丝毫救世主的意识,只是为此惋惜……我希望用我的笔让孩子们了解我们民族文化中美好的一个部分,值得让他们记住的一些东西。起码也要让孩子们知道,在我们过去的历史中存在过这些动人的神话。”

经过黄蓓佳重述以后的这些民间故事,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和故事原型的风格,同时增加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语言的流畅优美也让故事更具有文学性与可读性。我相信,这样的改写,是可以实现黄蓓佳最初预期的,即“给孩子们一次华美的阅读享受,用饱和浓烈的文字,引领他们走进民族的历史,走进人类在童真稚拙的年代里想象出来的天地,同时也领略到中国的汉文字之美”。

而这套“中国童话美绘书系”不仅是对中国童话的一次简单的配图,在一定意义上是再次的创造。一方面,黄蓓佳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丰富了原作,另一方面。这是在忠于原作的文字基础上,用绘画的语言进行了再度阐发。

美绘本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画书,但已经具备了图画书的基本元素与功能。我曾经说过,在儿童的眼里,图画就是一种语言,而世界就是一幅图画。儿童正是通过这一张张图画慢慢认识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也就是说,儿童是把世界作为图画来认知的。儿童就是这个图画世界的国王。

儿童也是通过图画进入图书世界的。图画帮助儿童建立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帮助他们建立了与文字的联系,建立了与另外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的联系。儿童由读图进而读书,由绘画进而写作,一切是如此自然天成。

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对于孩子们来说,童话无疑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所以,我要代表孩子们感谢黄蓓佳和为这套美绘本配图的画家们,感谢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做了这样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而我希望,有更多孩子通过黄蓓佳的这套美绘本,去感知到一个古老、久远而美好的世界,感知到一个充满神奇事物、一个真善美最终战胜假恶丑的世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颗颗善良的种子。这些种子,日后只要有阳光雨露,迟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更希望,父母们能够抱起年幼的孩子,共同阅读、品味这些泛着时光色泽的温馨故事。记得松居直先生讲过,儿童为什么不喜欢听电视里的人讲故事?因为电视里的人不会像妈妈一样把孩子搂在怀里。把孩子抱在怀里、把书本捧在手中,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让孩子与书、与父母,有着最温暖的感应,这是爱在流动的甜蜜时刻,将是让所有孩子一生都无法忘却的永恒。

相信童话的人,才会相信幸福,才能最终创造并拥有幸福。所以。能写出如此童话的黄蓓佳肯定是幸福的,而能读到这些童话的人们,也同样幸福。

2012年2月28日

后记

从前,童话大多是讲出来的、口口相传的东西。记得很小的时候。夏天吃过晚饭,洗完澡,躺上竹榻,第一个要求便是:外婆讲个故事吧。外婆便一边摇扇子驱蚊,一边慢悠悠地给我们讲起故事。牛郎织女啊,金鱼公主啊,王子仙女啊……许多经典的文学故事和人物,便是以这样的形式、在这样轻松悠闲的时刻,进入我的记忆和心灵的。

如果时代不变,旧日的生活方式永存,我会跟我的外婆一样,把那些流传了百年千年的童话接着再讲述给我的儿孙。

可是,躺在竹榻上乘凉的美妙时光不再重现了,孩子的智力发育大大提前,主动性提高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几乎从五六岁初通人事开始,他们就不再被动地接受大人所讲述的一切,而是自己挑选图书,照单点菜一样。要求大人为他“读这个”、“读那个”。这是一个快餐式阅读的时代,也是一个照图阅读的时代。五花八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搞笑的故事和直线条的人物、无厘头无主题,加上铺天盖地引进的外国童书,构成了现阶段童年和少年的文学教育。

不免就觉得惆怅。明知惆怅是心态变老的表现,还是惆怅。

那些童年时代铭刻在心的、纯真的、美好的、忧伤的、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些在各民族中世代流传下来的属于文学精华的东西,真的就要这么消失了吗?

我没有丝毫救世主的意识,只是为此惋惜。

一年秋天,译林出版社赠我一册刚刚由他们翻译出版的《意大利童话》。煌煌六百多页的巨著,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根据本国各地几个世纪以来用各种方言记录的民间故事资料,加以筛选整理,用现代通用意大利语改写而成的.是一本适合全意大利人民阅读,并且便于向全世界介绍的“全意大利的童话书”。翻阅这本书后,我彻夜未眠。不是为书中的内容,是为卡尔维诺所做的工作,他为弘扬本国文学和文字而甘愿奉献的精神。卡尔维诺是中国作家和读者心中何等了不起的文学大师,而且还是最具现代性、作品有如迷宫一般挑战读者智力的大师。如此前卫的作家却写出这样一本有着传统阅读特征的本民族童话,除了归结为卡尔维诺对意大利民族的热爱,没有别的可以解释。

是夜,在辗转反侧之中我萌生了一个念头:我也要为全中国的孩子写一套适合他们阅读的中国童话。如果说我这样的决定是“东施效颦”,那就让我做一次愚蠢的“东施”吧。我希望用我的笔让孩子们了解我们民族文化中美好的一个部分,值得让他们记住的一些东西。起码也要让孩子们知道,在我们过去的历史中存在过这些动人的童话。

我决定要原汁原味地写。即便被看成是“守旧”,我也要冒这个风险。我想,我应该比较了解中国孩子的普遍趣味,此前我的很多本儿童小说的热销,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能够被我接受的,也应该能被孩子们接受;能让我感动的,也应该能让他们感动。至于文字,选择用什么风格的文字来表达童话内容?朴实憨拙的?轻松跳跃的?华丽浓重的?试想了几段开头之后,还是决定选择最后一种。

想给孩子们的,就是一次华美的阅读。用饱满和浓烈的文字,引领他们走进民族的历史,走进人类在童真稚拙的年代里想象出来的天地,同时也领略到中国的汉文字之美。希望我的这个童话书系,每一册都是美文,都有可供在作文中抄录和模仿的华彩片段,或者可供父母们对孩子琅琅读出声来的章节。待这套童话出版后,如果孩子们喜欢阅读它,如果家长和老师们希望孩子阅读它,我的努力就是成功的。如果孩子们读过之后对中国文化的丰富性有更多的认识,还有兴趣做更多的探寻,我就要为自己的努力而自豪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3: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