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布什心理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弗兰克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小布什的童年如何促使布什决定成为总统?如何决定了小布什的领导风格?又如何左右了2000-2008的美国对内对外国策和世界格局?作为酒鬼、恋母狂、虐待狂的小布什是怎样成为美国总统的?小布什与父亲和母亲的关系,如何导致了伊拉克战争?小布什频繁的口误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潜意识?小布什心理上的倒错,如何导致他政治上的倒错?作为一位领导人,小布什的潜意识如何改变了整个世界……

弗兰克著的《小布什心理传》用现代精神分析学和弗洛伊德理论深刻揭露一位“国家领导人”的内心世界,布什家族最想列为禁书的小布什传!

内容推荐

弗兰克著的《小布什心理传》是一本人物传记。本书用现代精神分析学和弗洛伊德理论揭露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内心世界,从小布什的童年、小布什与父亲老布什的关系、小布什频繁的口误、小布什的领导风格、小布什的酗酒问题等方面,深刻全面地剖析了这样一位国际人物的成长经历和深层心理。

目录

第1章 第一家庭

第2章 和气的性格与心理障碍

第3章 瓶中信

第4章 我相信上帝

第5章 法外之人

第6章 假 笑

第7章 口 误

第8章 俄狄浦斯灾难

第9章 他是我们的总统

第10章 我是领袖

第11章 被授予权力的人

后 记

试读章节

第二年,一家人又搬回了德克萨斯的米德兰市。1953年,二儿子杰布在那里出生。丈夫在各处出差时,布什夫人芭芭拉承担了大部分照顾孩子的工作。“那时候我特别羡慕和男人们在一起的年轻漂亮的姑娘”,在帕梅拉‘凯琳的传记《王国的女主人》中,芭芭拉如是回忆,“我常想,他在外面过得多姿多彩,旅途上有各种好玩儿的事情。我只能在家照看孩子,而这些小家伙经常能对一样感兴趣的事说上一个星期。”

小布什声称,他关于童年第一个清晰的记忆是在六岁的时候,也就是妹妹萝宾患病去世那年。1953年春,小萝宾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随后她的父母带她到东海岸四处求医却始终没有结果。讽刺的是,小布什并不知道妹妹为什么突然离开了家,也不知道妹妹生了病。妹妹偶尔回家的时候,父母也不允许他与一起长大、关系亲密的妹妹玩耍。1953年10月萝宾在纽约去世,接下来的几天,布什夫妇去拉伊打了几场高尔夫球,又参加了一个小型的纪念活动,最后才飞回德克萨斯。小布什是在妹妹死后才得知她的病情的。当时他的父母回到德克萨斯,并没有为萝宾举办葬礼,只是将孩子的尸体埋在了康乃迪克州的家族墓地中。

没有任何父母会“做好”痛失爱子的准备。布什夫人后来也表示,在把这件事告诉儿子的过程中自己处理得也有问题。当时的她觉得儿子已经长大了,能够承受失去妹妹的痛苦。有的失子家庭会找我作治疗,我会倾听家长和孩子们对于他们家是如何应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可以肯定的是,在悲剧发生之前,活着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发展趋势已然成形。原本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而曾经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去世所带来的伤痛,会加剧孩子本已存在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扭曲。

作为一名医生,我使用的是精神分析大师梅兰妮.克莱因的方法,她会将性格的形成追溯到婴儿时期。因此我对母亲和婴儿之间的关系特别感兴趣,这种关系会对孩子成年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形成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倘若母亲的记忆不完整或者孩子的认知有局限,那么我们将不会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母子之间的初期关系来推断其对孩子成长所起到的影响。布什夫人芭芭拉已经将她自己作母亲和孩子时的经历清楚地写下来了,所以我们只要依据这些资料就行。

孩子们称芭芭拉为“执行官”,而她自己也承认她在家里对家人要求很严格。很多人都说她是一个冷面而严厉的人,经常打孩子。一个与他们一家关系亲密的朋友说她是个“让人感到害怕的人”。她的姐夫也说,她“会跟儿子们起争执,也喜欢体罚他们”。数十年后,她仍然认同自己体罚孩子的行为——在谈到儿子吃椒盐脆饼干差点噎死的事情时,她说这是“上帝的意思,警告他不要再说母亲做的饭不好吃”。和她母亲一样,布什夫人不经常为孩子做饭。萨斯坎德在《忠诚的价值》中写道,小布什总统说“我母亲从来不做饭。她手指上有冻伤,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然而,她仍然坚称自己愿意经受这种磨难,她曾对拉里.金的观众说:“你可以批评我,但是你不能批评我的孩子和儿媳妇,不能批评我老公,要不然你就会有麻烦。”

布什夫人十分喜欢掌控别人,或者说不太友善,但是却很少讲述她是如何照料第一个孩子小布什的。她并没有在回忆录中提及这个话题。而是关注了她在孩子还小时不得不搬家的经历,以及孩子父亲时常不在家的事情。她关于“母亲”这一话题最恳切的几次讨论都谈到了她自己的母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母女俩的关系以及她从她母亲身上学习到的东西——如何做一位母亲。她坦承,她从母亲的家里继承了两种价值观:首先是对自己价值的不断贬低,其次是摆脱束缚的欲望。自始至终,她都是一位不轻易流露感情的母亲,她的态度会终结家人的讨论,会打断大家投入感情的行为。据儿子小布什回忆,她丈夫老布什在同比尔·克林顿竞选落败后的第二天早上,芭芭拉只是简单地说道:“好吧,现在靠我们吧,加油吧。”这是一个努力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悲伤和愤怒情绪影响的女人。

芭芭拉自然而然就成了一位严苛的执行官。她小的时候“在我们一起乘坐学校大巴时,她会决定在她的朋友圈中,谁应该和谁说话”,琼·贝得勒,芭芭拉年轻时候的一位朋友,在帕梅拉·凯琳撰写的传记中这样说道:“她就是那种比较爱欺负人的领导人。我们都很怕她,因为她很爱挖苦别人,又很刻薄。她很聪明,但是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在家里的时候,芭芭拉的母亲宝琳·罗宾逊·皮尔斯“很喜欢奚落别人”,经常用发刷子或木衣架责打芭芭拉和她的兄弟姐妹。她母亲这种粗暴的养育方式无疑给年轻的芭芭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芭芭拉的回忆录中,小布什分享的关于母亲的前两个故事就是关于“丢脸”的:第一个故事是10岁的芭芭拉在公开场合吃得太多,让她母亲觉得难堪;第二个则是十年后,刚刚成为“布什夫妇”的一家人拜访芭芭拉的母亲时,她粗鲁地要求芭芭拉的丈夫不要在夜间上厕所,因为他打扰了她的睡眠。芭芭拉清楚地记得母亲揍她很狠,而她自己“修理”孩子的时候很少这么厉害过。同时芭芭拉也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她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是得当的,她承认自己当年要比孩子们淘气得多。而她不记得自己当年到底做过什么事情值得母亲那样打她。(这种使用方便的健忘症也遗传给了她的儿子,他在回忆过去犯过的错误时也时常犯这个毛病。)

芭芭拉还清晰地记得她漂亮的妈妈并不十分注意用“慈母”的方式和传统方法教育孩子。她回忆道,她妈妈当着很多人的面责骂她在饭桌上吃得太多,但是她“不记得母亲做饭好吃”。对于母亲从不教她“如何做饭、打扫、洗衣服”,芭芭拉的遗憾显而易见,而她母亲认为女儿“应该……

P2-6

序言

对这位作者的精神分析

曾奇峰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挪威科学家莫泽夫妇和英国科学家奥基夫,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人类“自带的GPs”——大脑定位系统细胞。换句话说,他们回答了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知道我在这里或者那里。这是人类在了解自身方面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然而,还有一个问题,也许比“我在哪儿”更加重要,就是“我是谁”。相近的问题包括:我是怎么样变成了现在的我这样子的?我为什么跟他人不一样?我的局限和潜力在哪里?等等。在过去一百多年里,通过一代又一代精神分析师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相当逼近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了。

本书作者贾斯丁·弗兰克教授,使用的主要是克莱因的理论。在精神分析史上,克莱因以开创了客体关系时代而闻名并不朽。她延续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但有革命性的创新。其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一个人早期的关系——主要是跟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他具有什么样的人格,或者说决定了,“他是谁”。

客体关系理论家们的结论,建立在对数以万计的母婴关系的观察之上。他们发现,相对于婴儿或者非常幼小的孩子,成人身上并无“新鲜事儿”。所有健康的成人行为,都是婴儿行为的升华和超越;与此同时,所有不健康的成人行为,都是没有发育好的婴儿行为的残留。

举例说明。所有婴儿在大小便之后,都有将大小便用手、脚或者其他东西扒开的愿望或行动,这是自恋性的占有欲的生动表现。健康的成人不会再这样做了,但却会在法律、情理和社会的允许之下,去更多的地方旅行、住更大的房间,或者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名字,等等。而不健康的成人,却会保留婴儿的非现实感,非法地或暴力地“攻城略地”、巧取豪夺。

戴上精神分析的“专业眼镜”一眼望去,一个人的全部内心世界会变得一览无余。他的成长历程,会以立体的形象动态地投射出来。无数使他之所以是现在的他的元素都在其中,这包括:家族创伤的代际传承、父母的人格特点、同胞之间的竞争、早期的其他关系状态、重大的创伤性经历等。在“我为什么是我”的因果链被如此透视之后,我们对很多关于人性的事情,就不会过于焦虑了:了解了因果,就知道了调控。

这个调控,对成人来说,就是精神分析治疗,或者说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努力,其实是在修正“父母的笔误”。所以,精神分析师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有健康的父母的心态,才能改变不健康的父母制造的后果。健康的父母的标准是:能够给与孩子共情性(Em—pathy)的回应。

Empachy这个词很不好翻译。翻译成“共情”,似乎过于强调了安慰、体贴、支持那一面,而稍微忽略它中立的那一部分;台湾同行译成“神人”,又有点不那么通俗。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更好的翻译,就暂时沿用“共情”吧。

共情性回应指的是,满足孩子对肯定、理解、赞美、温暖等的需要。这些需要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历史上曾经有暴君做过实验:只给数以百计的婴儿饮食,却不让成人跟他们在一起,结果是婴儿们无一例外都死了。

在客体关系之后的理论里,共情不仅仅是给与健康的关系,它还是最好的探索人类最深的内心世界的工具。也就是说,你如果没有共情,就不可能真正深度了解你想了解的对象。

弗兰克教授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精神分析探测一个人的内心时的强大力量甚至魔力。小布什总统的整个精神世界变得几近“裸体”。读这本书,可以极大地满足我们的“分析欲”,但同时也异常忐忑,因为从伦理上来说,未经当事人允许就做如此透彻的分析,是不恰当的。难怪有人评论说,弗兰克教授可能因此面临控诉。

这本书在尽情展示精神分析的魅力的同时,也在暴露其令人生厌之处。

这段时间一直都在酝酿这本书的推荐序。前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了一位中国历史上的独裁者。我们在桌子两边相对而坐,他目光如炬看着我,令我心生恐惧。我害怕“他看透了我看透了他”。这个梦如此生动,以至于我现在回忆起来的时候,都有点手脚发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弗兰克教授全力以赴分析小布什的时候,我们也分析一下他,不知道这叫不叫“以毒攻毒”。单纯从分析技术来说,弗兰克全书都没有表现出对小布什的共情,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他的分析深度也许不够。更具体地说,弗兰克只是作为旁观者在描述小布什而已。而真正深度的分析、带有共情的分析,是你必须“成为他”。很显然,弗兰克出于对小布什的反感,既没有也不愿意“成为他”。

我的梦也可以作为分析弗兰克的材料。我相信我在梦里的恐惧,不是,至少不全是我的,大部分应该是弗兰克的。他对小布什的无情分析,有可能是他对他父亲的敌意的投射。如果他在现实层面直接攻击他的父亲,会产生反作用力式的内疚感和恐惧感,但攻击小布什,就不会有这些反作用力,更准确地说,他会把内疚和恐惧压抑到自己的潜意识深处。而我作为他的书的中文版推荐者,会觉察到他的潜意识,并把它们在我的梦里呈现出来。

我写过很多书的推荐序,唯独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很冲突。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因为把精神分析技术(除了共情)应用得淋漓尽致;也是一本坏书,因为它突破了我从业的底线。一个能够整合我的冲突的对这本书的评论是:大家都读读这本书吧,读了就知道如果一个小孩子拿着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该有多么可怕。

2014年10月30日于石家庄

后记

他的……理论涉及思想的中间地带。他……处于边缘,也就是说行走在推理的荒野之路上。如同身处古老的神话,他只能认定如果一路向西走到世界的尽头,就可以发现一些东西,可能是一棵树,一棵有灵性的树;而如果一路向东,走到世界尽头会发现其他的东西,一座塔,可能是一座形状奇特的塔。所以……他似乎要起身面对,成为狂暴的不可战胜的人。站在地平线之前,看尽世界尽头最后的风景。

——G.K.切斯特顿《名叫星期四的人》(1908)

当我40几岁的时候,我每天都要打网球,从那时起,我左手腕开始疼起来,骨科大夫诊断为我的桡骨末端骨折。我告诉大夫他说的没错,我的手腕的确骨折过——当时我上小学二年级!我很惊讶,他竟然认为几十年的旧伤会让我的手腕在这时候疼痛起来,而且痛的原因并不是骨头再次折断了。他解释说,这个诊断是通过旧伤周围的组织坏损得出的。随后他把人体比喻成一根香肠,开始时很瓷实而且很圆润,但随着年龄增长皱纹会增加,原因在于脂肪被一点点分解并排出了体外。这些已经发生在了我手腕的肌肉和肌腱上,暴露了我受损的骨头,而在每次我打网球的时候,这些骨头需要紧绷的肌肉的支持。那次骨折不仅是旧伤而且明显已经痊愈了,它仍会如此脆弱容易受伤,实在让我很震惊。难道骨折永远不会完全治愈吗?我真的很好奇,治愈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关于骨折的比喻实际上是我对小布什的总统生涯的一个暗喻。在2007年初,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小布什向伊拉克派出一大拨新军队,我们眼前看到的是一个精神状态正在恶化的总统。他试图保持他的亲和力和正能量——用“变化相当于失败”的警告来作为掩饰——很明显,他所传达出的信息中不变的内容已经无法掩饰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戏剧化地加剧了他对安全感的需要。就像在我手腕上慢慢消失的身体组织一样,来自于媒体、民众甚至是他所在党派的支持都在被稳定地腐蚀,小布什很明显需要他最亲近的谋士来出谋划策,像紧绷的肌肉一样保护他,防止心灵深处的疼痛曝光。

那么,这个“永远无法痊愈的骨折”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可以解释为:小布什最想要对抗的东西,也就是他对于羞辱、失败和羞耻感的恐惧。不能在每一方面像他父亲一样强大是耻辱。无论是他在思考、阅读和管理焦虑上的困难,还是无法做出好的决策,不得不面对这些不足也是耻辱。小布什并不善于从过往的经历中学习,即使是被令他反感的事实无情地挑战的时候,他也很少改变他的语言或重新定义他的目标。他不会改变,因为对于他来说改变意味着羞耻的崩溃。他用使别人感到焦虑的方法,来使自己的焦虑外化——他会在不经意间触怒美国的女性,或者是输出并包庇酷刑。2007年我们看到的总统和2001年的他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现在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他,结果是他要隐藏他自己就更加困难了。他仍在努力不让自己性格深处的虐待狂倾向暴露出来——这件事不但会引起选民对他的拒绝,也迫使他面对想要毁灭双亲的冲动。

对于小布什总统身上的这一问题,我们了解得足够多了,因此可以对他做的所有事情通过心理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可以开始想象总统头脑中正在进行的私密对话,例如他在2006年G8峰会上看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那时候他的权力正在逐渐萎缩,他未经同意就向默克尔示好。“哦,天呀,”他对自己说,“她没有被我讲的笑话逗笑,也没有被我的友善勾引——我最好再做些什么让局面生动起来,讨好讨好她。”他的潜意识所表达的内容更加具有深意:“默克尔总理就像我的母亲。萝宾死后,我曾翻跟头逗她开心。但她看我还是不顺眼。我必须动用小男孩的浑身解数,表现得有点像小丑,才能确保我的安全。如果不这样做,我会觉得在朋友和家人面前抬不起头。”

同样,我们也知道寻找投射心理,小布什喜欢攻击那些有着自己所不具备的品格的人——这一点也很明显,2007年4月,小布什紧咬住议员们不放,把他们从度假中召回来重新签订对伊拉克战争的开支法案,与此同时他自己却正在度假。通过投射,他可以避免自我觉察的焦虑。他的潜意识的思维也许遵循着这样的逻辑:“竟然被参众两院奚落,我太生气了。他们怎么敢让我从伊拉克撤军呢?他们自以为是谁?我要解决这些问题,越快越好。我最好在离开之前,召开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我可不想任何人抱怨我的离开,所以我要把球踢回国会而且还要批评他们在这种时候还去度假。”这样的自我保护方法使得他免于认识到自己的破坏性。儿时就开始的这种愤怒,起初是针对父母,如今更常用在民主党和参议院上。小布什将这二者当成了父母的替代品,这些人想告诉他在伊拉克他能驻军到几时。

我们曾经研究过小布什行为中这种相似的逻辑模式,因此预测他今后的行动变得更加简单。比如,2007年1月南希·佩洛西获选担任众议院议长后,二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见面,小布什似乎忘记了自己是总统,而是极力表现出如同一个小丑——像一个害怕表现出弱小的小男孩。似……的暴力狂的儿子所表现的那种焦虑的忠诚没有什么不同。似乎莱文议员和其他民主党领导人,承认“父亲”的所为是坏的,但是既然只有最小的孩子(年轻的军人们)才会经受痛苦,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得比父亲长。我“内心的家庭医师”十分恼怒,这家中“年长的兄弟姐妹”第一次获得了权力,却仍然小脚直抖。嗜虐的父亲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们让孩子们认为,干预就等同于谋杀,对抗就是破坏家庭的秩序。短期内,不反对总统就是最容易最安全的做法。甚至当弹劾成为对现状唯一合适的应对时——这相当于政治性的干预——他们还是回避这种有意义的行为,使得小布什继续自己的行为而不会遇到挑战。  我们的立场究竟是什么?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布什没有变得更加糟糕,他只是更像他自己——这样一个人,承认错误等同于完全的失败和耻辱。这让他完全不胜任自己的工作并且十分危险,不管他的智商有多高。和小布什最亲近的人都知道,在被逼到角落时,他会变得无所适从,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和破坏性,并陷入精神崩溃的危险。这就是人们要如此保护他的原因,也许也是反对他的人很不愿意面对他的原因。大家甚至可以想象,他更喜欢被弹劾而不是承认错误:这会让他在自己编制的想法中保持坚定,而永远不必承认任何会给他带来羞耻的事情。

或许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承认小布什缺乏想象力并非他个人的错误。如果我们依此行事,盲目地跟随一个盲目的领导人,那么同样的诊断也适用于我们所有人。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位领导人的局限,却不知何故相信所有表明他将会改变的证据,并选择跟随他,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重视“战略”而非做必要的和正确的事情,这说明我们的政治体系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水门事件。我们国家今天的创伤,可以表现为一个简单的问题:“(国家的)父亲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寻求解决今后危机的办法,或许会让我们在2008年选举上,寻求完全不同的人,可能不是男性,也可能不是白人。现在的候选人有:希拉里·克林顿——一位母亲;贝拉克·奥巴马——一位欠缺政治经验的新父亲。提名两位具有完全不同的家长形象的人,就像去清理小布什留在地毯下面的烂摊子一样,这并不比更换骨折病人的绷带高明多少。只有真正认识到我们国家的问题,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带领我们走出无视和否定,给自己一片澄净的天空。

对于小布什大部分性格的精神分析研究已经完成。他在整个国家面前展示了自己的缺点,我们也很合作没有正面迎战他。我们仍然不知道的是,总统的心理状况会对我们的国家带来怎样的改变。为此,我们自己也负有一份责任。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精神分析探测一个人的内心时的强大力量甚至魔力。小布什总统的整个精神世界变得几近“裸体”。

——《心理月刊》专栏作家《幻想即现实》作者 著名精神分析师 曾奇峰

本书作者弗兰克教授将布什当作“假想病人”,结合这个“病人”的历史,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行为和政策方针作分析,认为布什是典型的酒精中毒症患者,而且是没接受过正确治疗的那种,,最终结论是布什根本不适合领导美国。

——《三联生活周刊》

引人入胜,极具说服力,震撼心灵。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当尼采哭泣》作者 欧文·亚隆 这本书鲜明而详尽地分析了一个人们一直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激励了小布什去撬动这个星球呢。

——《忠诚的代价》《地球村里的喧嚣:美国反恐战背后的故事》作者

——普利策奖获得者 罗恩·萨斯坎德

心理案例分析和党派论战的紧密融合体。  

——美国《出版人周刊》

对于总统的心灵及其如何影响全世界的令人信服的说明。如果没有读懂总统的内心,我们就无法真正听懂他的国情咨文。 

——《名利场》《纽约客》总编 蒂娜·布朗 这种对总统人格的探索过程扣人心弦,同样,它有可能让这名优秀的作者进入联邦证人保护计划。

——《伊丽莎白·、泰勒》《奥普拉传》作者美国著名传记作家 姬蒂·凯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