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科学与伦理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吴能表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吴能表主编的这本《生命科学与伦理》采用总分的写作形式,绪论部分首先简要概述了生命科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历程,阐述了当今生命科学发展及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热点伦理问题,并做了简要叙述。各论部分详细论述了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干细胞、克隆、器官移植、人体和动物试验、疾病与健康、安乐死等伦理问题。

内容推荐

吴能表主编的这本《生命科学与伦理》是一本深入浅出,将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的生命伦理读本,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点。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到第十章依次介绍了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人类基因组计划、干细胞应用、克隆技术、器官移植、动物试验与人体试验、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疾病与健康、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等生命科学问题及其引发的伦理思考。各章节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生命科学专业知识;借助最新、最典型的实例阐述和分析相关伦理问题,试图从更加全面、更为新颖的视角为广大读者认识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借助案例分析的方法来阐释生命伦理问题,同时提供了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思考题,有利于拓展读者的思维,鼓励读者深入思考,提出独到见解,给“生命科学与伦理”这一科学领域注入新的思想。

本书适合用作国内高校本科生通识课的教材,也可供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命科学与伦理学

 第二节 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第四节 生命科学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

 第一节 转基因概述

 第二节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三节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与伦理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伦理

 第一节 人类基因组概述

 第二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新进展

 第三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应用与意义

 第四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发的伦理问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干细胞应用及伦理问题

 第一节 干细胞概述

 第二节 胚胎干细胞及其应用

 第三节 成体干细胞及其应用

 第四节 干细胞应用的伦理之争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克隆技术与克隆伦理

 第一节 克隆技术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 克隆技术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第三节 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争议

 第四节 正确利用克隆技术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第一节 器官移植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与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动物试验与人体试验伦理

 第一节 动物试验与伦理

 第二节 人体试验与伦理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伦理

 第一节 人类生育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生育控制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生育控制技术带来的伦理之争

 第四节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及其伦理

 第五节 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疾病、健康的伦理思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影响健康的因素

 第三节 对疾病、健康的伦理思考和伦理对策

 第四节 公共健康的伦理思考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

 第一节 死亡现象与死亡标准

 第二节 安乐死

 第三节 临终关怀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布朗(L.Brown)的诞生,曾引发一场激烈的伦理冲突。现在,试管婴儿已被普遍接受,辅助生殖技术从第一代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发展到第二代,即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和第三代,即胚胎移植前遗传学诊断。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育龄夫妇中有5%~15%的不育症患者。辅助生殖解决了他(她)们生儿育女的愿望,当属善举。但人们对是否允许代理母亲,试管婴儿成年后能否知晓其生物学父母,多余胚胎如何处理,单身和同性恋患者能否运用辅助生殖技术,以及精子库的建立等问题,都有一些不同看法和做法。我国卫生部规定了有利于患者、知情同意、保护后代、保密、社会公益、严防商业化和伦理监督等七项原则。

随着试管婴儿技术的日益成熟,代孕已成为西方流行的一种生育方式。这种生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部分不孕妇女的生育需求,我国也有不少地方已开展该技术。代孕,就是“借腹生子”,它将一对夫妇的精子与卵子在体外试管中人工授精,再进行人工培育形成胚胎,植入另一位有正常子宫的“代孕母亲”的子宫内。代孕技术的运用,产生了许多目前无法解决的伦理难题,如它可能人为造成多父母家庭,如遗传母亲、孕育母亲、抚养母亲等,亲属关系将出现混乱,婴儿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难以确定,国外已有母亲为女儿代孕产下婴儿的事例,因此代孕的孩子可能是儿女,又可能是孙儿、孙女,还可能造成未婚单亲家庭,即单身男士或女士通过“代孕”做未婚父亲或未婚母亲;也有学者担心,如果代孕技术的运用形成趋势,将使生育失去必要的尊严和道德责任,从而导致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家庭基础和社会结构瓦解,社会的组成不再以家庭为细胞,社会的延续不再以情感和道德为基础,也会导致享受服务的机会不均等、带来社会不公正,导致人类生态失衡、人种歧视。同时,允许实施代孕技术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些有正常生育功能的女性,为保持体形或避免疼痛,要求医生实施代孕技术,这也同样涉及了伦理道德的问题。目前,这些伦理困惑带给人们的思考常常不是用一个简单的道德判断就可以解决的,它所引发的是一个在现代生育技术之下,如何解决非自然生育与传统伦理之间的矛盾问题,而且这些矛盾同时也隐含了人类有没有能力解决技术导致的非自然状况。由于目前“代孕”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国家卫生部于2004年2月20日发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中规定,从2004年8月1日开始,我国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

八、安乐死

安乐死问题更为敏感。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中就写道:“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2005年3月18日,美国女植物人特丽·夏沃(Terry Schiaro)的进食管被拔除,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法案,布什总统中止休假,赶回华府连夜签署该法案,试图挽救特丽的生命。但法院坚持原判,3月31日,特丽终于结束了长达15年的植物人生命。这一案例再次凸显了死亡观念的变革及其终结。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提出“脑死亡”的四条标准,认为脑死亡和传统的心肺死亡相比是更科学的判据。生命维持系统(心脏起搏器、呼吸机、进食管等)可以维持临终患者心跳、呼吸等体征。不过,一些临终患者,特别是那些不可逆的、毫无医治希望的,极端痛苦的临终患者及其监护人,并不希望维持这种没有尊严的生命,而要求撤除生命维持系统。1975年发生的“昆兰案”,法院支持了拔掉昆兰呼吸机的要求,开了撤销生命维持系统合法性之先河。同时,“安乐死”也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尽管赞成的声音不少,但真正实施的不多。死亡实在关系重大,稍有不慎,将铸成不可弥补的大错。2002年,荷兰成为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比利时此后也通过了安乐死法案。安乐死必须有严格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真正出于患者自愿,必须确认是目前医学上无法治愈的临终患者,而且要履行一系列严格的法定手续。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争议。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安乐死立法的条件。

九、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

纵观上述问题和争议,人们自然会问:都讲伦理,都讲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问题和争议呢?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但有两条相当重要,就是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

在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之争中,不难看到文化差异的深刻影响,以至于当代著名生命伦理学家恩格尔哈特(H.Engelhardt)用“文化战争”来加以描述。这并不难理解,人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受文化的熏陶和塑造。文化传统一经形成,就是不可漠视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主要通过文化传统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表现出来。日积月累,人们受到自己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定势(“文化基因”),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具有极大地凝聚力和权威性。

利益冲突的作用也许更为明显和直接。不同的利益往往决定不同的伦理立场。这种利益不仅指物质,还有精神;不仅指经济,也有政治。基于不同的既得利益,或对利益的不同判断,人们对同一事体会有不同的伦理评价和行为。生命伦理也是这样。在“特丽案”中,特丽的大夫和父母对特丽是否拔除进食管,长期的针锋相对正是利益冲突的典型表现。那些议员和布什总统插手特丽案,也深深地渗入了利益的考量,想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P11-12

序言

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好处。通过这一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抗性等。与此同时,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冲击着长期以来我们所形成的伦理观念,导致在20世纪60年代一个新的学科——生命伦理学的诞生,它是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目前生命科学与伦理这门交叉学科已经不仅仅在校园开展,而是已经深入实践,走向生活,它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生命科技以及医疗卫生中的伦理问题,也有助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结合。

本书所说生命主要指人类生命,但有时也涉及动物生命和植物生命乃至生态,而伦理是对人类行为的规范性研究。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转基因食品人们是否接受,其安全性是否有保障?辅助生殖技术打破原有的家庭概念,混淆了父母、子女之间的原有关系,导致没有父母的孩子出生和多达五个父母的家庭及同性恋生子等,让我们对家属的概念产生困惑。器官移植市场的存在,使部分人群进行器官交易,导致器官质量无法保证,存在器官来源的非法途径,为了卖器官增加人工流产的比例,多名患者如何分配同一器官?为了干细胞的生产是否可以损毁胚胎?人类基因图谱是否应该公开?是否只要有钱,就可以任意复制出一个“自己”?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人患病后是无限度治疗,还是选择死亡,不再浪费医疗资源?当家人或者朋友面临安乐死选择的时候,该如何做出选择?为了找到艾滋病和癌症等病症的病因,是否可以肆意地使用实验动物甚至人试用新药?掌握了生育控制的技术以后,如何避免为了一己之私人为地进行性别选择?如上的种种问题发人深省,我们应如何规范生命科学的发展,防止技术的滥用?如何为规范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应用提供保障?同时伦理的规范又应从何人手?伦理规范若不完善,随着事态的发展,情景的变化,内在的隐性问题会逐步显露出来。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手段、设备的更新,在与人的生命活动各阶段密切相关的医疗实践中,伦理、社会、法律等问题层出不穷,如试管婴儿长大后寻找生父的权利问题,其他人工生殖技术诞生的后代是否享有各种相关权利的问题,脑死亡条例的制订及实施问题,安乐死与临终关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仍争论不休。近几年,与人类基因组研究相关的疾病治疗、遗传服务、克隆人及各种人体试验所引发的诸多问题,更是引起全球的关注。

本书试图从新的视角针对上述问题为您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有利于拓展读者思维,鼓励读者深入思考,从更加全面、更为新颖的视角来阐释生命伦理问题,帮助读者重新审视生命,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与伦理之间的辩证关系。

编者

2014年8月3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