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疆密码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胡笳//钟习政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新疆是中国的西部边陲,却是亚洲的地理中心。一个占中国陆地国土六分之一的新疆,一个长期占据东西文化交流要津的新疆,一个民族色彩斑斓的新疆,一个让探险家眼神发亮的新疆,一个内地人神往的新疆,一个世界上惟一有多种古代文明体系曾经碰撞、挤压、交融过并且至今仍留有影响的新疆!

新疆到底是怎样的?!就让我们在书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吧!

内容推荐

人迹罕至的荒山高崖上如何会有名前岩画?数千年前的陶罐碎片隐藏着什么故事?古代干尸又是怎样变身为楼兰美女的呢?丝路双城的残垣断壁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和田玉为何如此珍贵?格兰姆真是天神传授的地毯吗?草原上沉默的石人缘何能历千年而不倒?世上惟一的野马还能在它们祖先的土地上驰骋吗?葡萄树王隐藏在哪里?中国的西部边陲怎么会有一座八卦城呢?君王的爱妃为何会有一身异香?她又魂归何处呢……

目录

随楼兰美女一同上路

火焰山下的传奇

生土夯成的故城

寻找石人的祖先

岩画背后的故事

古寺丽影

陶罐里的秘密

丝路花雨

天神传授的地毯

昆仑美玉

西域八卦城

树之王者

香妃之谜

普氏野马之前世今生

试读章节

从目前已知的发现来看,欧洲、亚洲甚至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都发现过巨大的石人或者巨石阵。他们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故事。在石头上作“文章”似乎是世界各地先民们的一种共通之处。那么,新疆草原石人背后又是些什么呢?

沿着新疆阿尔泰山蜿蜒北行,在布尔津县喀纳斯风景区东畔的一个叫阿贡盖提的开阔草原上,矗立着十几座形态各异,雕刻或精美或粗犷的石人。喀纳斯风景区游人众多,相形之下,这里的人丁就稀少得多了。这些石人其实也耐惯了寂寞,一站就是上千年。一路上,在天山、阿尔泰山间草原上,我们看到的突厥石人大多是单个的,零星的,而且还得刻意去寻找;而在这里,这些突厥石人居然集中了这么多,让人吃惊。难道先人们真的会这么集中地把石人排列在一起吗?似乎不应该这样。后来才知道,这些突厥石人是从散布在阿尔泰山各处搜集来的。摆放在这儿,是为了开发阿贡盖提草原游牧文化园。不知离开了原来站立的地方,那些石人是否会适应?石人们“集合”在一起,固然热闹,但也失却了原来他们立足处所传达出来的韵味。但是,不管他们原来呆在那儿,这些高低不一、形态略异的石人见证了横跨新疆的亚欧大草原几千年来的风云变幻。

实际上,除了新疆的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的广阔地区,东边毗邻相连的蒙古国、南西伯利亚草原,以及中国内蒙古部分地区,向西穿越中亚腹地,一直到里海和黑海沿岸,都存在着石人。石人是没有国界的区分,千百年来,只要有草原,就有他们的灵魂和躯体在游荡。

但是现在生活在石人地区的民族,无论是哈萨克.维吾尔,还是蒙古族,从他们的典籍和民间传承看,都没有立石人的习俗。因此,专家认为:石人的族属,必须到古代民族中去寻找。在中亚草原,曾先后生活过塞人、匈奴、突厥、回鹘、蒙古等游牧民族,这些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长期处在频繁的迁徒和战争之中,居无定所,那么,谁才会是这些草原石人的主人,谁是石人的祖先呢?

研究石人的考古学家至少必须具备考古学、人类学的扎实功底。尽管学识丰富,但王博在开始石人研究时,也颇感痛苦。因为石人就是野外材料很多,研究材料很少,没有多少前人的书面材料可资参考,很难人手研究。田野调查的材料不经过梳理和沉淀,就是一堆乱麻。作为严谨的学者,任何一种解释,都要经得起新的发现的推敲。

其实,新疆石人的存在,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早在清朝年问,很多学人就关注到新疆石人,其中就有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中坚人物徐松。徐松是嘉庆道光年间的西北舆地和蒙元史研究权威。尽管他一直在满清的官场上厮混,但徐霞客、郦道元这样的治学情怀却一直未能熄灭。不擅官场权术的徐松遭贬来到新疆,命运的挫折反倒是成全了他学术生命的绵延。徐松足迹遍及天山。他在《西域水道记》里记载了新疆的草原石人。当时他呆在伊犁将军府的惠远城,但他喜欢游走各地。徐松记载的佩剑武士石人位置可能比我们现在发现的位置还要往西一些,应该在现在吉尔吉斯斯坦那一带。到了1927年,由中瑞科学家共同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新疆乌鲁木齐柴窝堡附近发现了石人。这一次不仅有了明确的文字记录,还发表了照片。

60年后的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搞文物地图集,这就需要文物的全面普查。石人在阿勒泰分布比较多一些,特别是早期石人、青铜时期的石人。王博当时恰好分管这一区域的普查。因为这一片的资料比较多,王博本人又懂俄语和维吾尔语,所以引起兴趣加深了研究,对相关发掘材料也进行细细考证。在这个搜集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石人很多有趣的东西,有一些研究,国外开展得比较早,中国比较滞后一些,这样客观上又刺激了王博等专家比较全面地对草原石人进行研究。

在那次的文物普查过程中,专家们在伊犁、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等都发现了不少石人,而且发现他们一个有趣的共同的特征:石人都面向东方太阳升起的方位而立,身后一般会有形制各异的石制古墓。

王博认为,当时的草原民族是把石人做为家庭的成员。所以突厥石人雕刻的是死者肖像。突厥石人一般都是放在墓葬的东面,因为突厥民族对太阳比较崇拜。但是现在好多石人,也不完全在东面,有的在北面,这就有可能在千百年的变迁过程中被搬动了。

在阿勒泰地区博物馆工作的高松梅认为,阿勒泰草原石雕人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仅敲凿出人的脸面。另一种是敲凿出人的首(部)颈(部),或服饰、或披挂。而有的草原石雕人像,不仅敲凿出眼睛、鼻子、胡须,而且还敲凿出他的兵器。因为草原游牧民族有尚武的精神。而后期的草原石雕人像则大多手持喝酒的器皿。对于当时的游牧民族来说,饮酒和持剑,他们才能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石人跟石人不一样,从这点看,突厥族雕刻的是死者雕像。还有一些突厥,在石人身上雕刻了文字,内容不外乎是说:你去世的时候,我有事没来;我今年来这里为了纪念你,就给你雕刻一个像,等等。石人雕刻好后,他们会坐在石人跟前,点起篝火,大家一起吃肉、喝酒,来纪念死者。突厥石人手上也拿杯子,意思就是大家一起来喝酒,就是石人本身也参加这种活动,这也是当时先民们的一种生与死的观念。生何以堪,死何足畏。如果死者生前酒量好,就把酒杯刻得大一些;如果酒量一般就给他刻得小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石人酒杯会有大小差异的原因。

P56-58

序言

如果从空中望下去,我们很难准确分辨出新疆和甘肃的界限。而在陆地上,西北偏北,大约东经97度以西接近新疆的地方,地貌渐渐有了变化,不管是汽车还是火车,奔向西北偏北的人们似乎更能从陆地上闻到新疆的味道。

新疆是中国的西部边陲,却是亚洲的地理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包家槽子村,就是这个中心的所在地。1992年,这个点作为亚洲地理中心点获得了国际确认,村庄也叫做“亚心村”。亚洲地理中心具体到卫星定位的经纬度交汇点就是:东经87度19分52秒,北纬43度40分37秒。

在这个远离海洋的亚洲内陆中心地带,自然是闻不到波涛汹涌的海腥味的,但这并不能说我们对新疆就一无所“闻”了。恰恰相反,新疆的味道好“闻”极了。但我们很难确认哪一种才是它独特的味道:馕饼、骆驼、伊犁马、奶酪、瓜果香、十二木卡姆……或者是西王母、瑶池、文物、外国探险家、丝绸之路……任何人说新疆都是说不完的。它太庞大太复杂了,不光是它的地域、它的历史,沉甸甸的博大的新疆不是一两本书籍所能负载的。但我们又不能不说新疆:一个占中国陆地国土六分之一的新疆,一个长期占据东西文化交流要津的新疆,一个民族色彩斑斓的新疆,一个让探险家眼神发亮的新疆,一个内地人神往的新疆,一个世界上惟一有多种古代文明体系曾经碰撞、挤压、交融过并且至今仍留有影响的新疆!

没去过新疆、没在新疆生活过的人们,看着地图,往往会被占据很大面积的沙漠、戈壁所震撼。实际上,这片土地并不仅仅如其表面所显得那样。新疆是个蕴含丰富多彩文化宝藏的地方,它兼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多样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且三者紧密结合,互为表里。作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在这里,世界几大文明汇集交流,古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摩尼教文化……无不在此留下它们交叉重叠的痕迹,更遑论作为其主干的中华文明。比如,古代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中三条线路横穿新疆,沿线有大型生土建筑遗址,年代久远的古墓群,保存完好的“木乃伊”,艺术风格多样的古寺石窟壁画,遍布全疆的石雕岩刻,史料价值很高的文书简牍,具有地方特色的陶器、铜器、木器、钱币、工艺品等等。这些既是多元文化碰撞的产物,又是能“激活”新疆文化的因素。特别是新疆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决定了它在古代是一个吸纳中外文化的“窗口”。眺望这个窗口,我们不惟想起上述的种种,也想起好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张骞、班超、左宗棠、曾纪泽、斯文·赫定……还有后来的王震将军和农垦部队、兵团战士!新疆是如此让人激动,既让我们想起伟大的先人张骞、玄奘等等,又让我们感慨近现代外国探险家勇猛精进的冒险家性格中隐匿着的贪婪个性。

新疆,是中华民族英雄年代的浓缩,也是个让我们一想起就血脉贲张的地方。我们很难用一句话一个词来形容新疆的味道。新疆的确让人陶醉,让入神思飞扬,但有时也不免让人黯然神伤。有的时候,我们在奔赴实地之前,先在新疆地图上旅行,光是抚摸着那些神奇的地名就能让我们心驰神往:阿克苏、伊犁、阿勒泰、吐鲁番、哈密、和田、喀什……我们还记得,即便是在数十年前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年代,在离新疆比较遥远的中国东南沿海,我们也能找到和新疆密不可分有着关联的人们,从而触摸到新疆的律动。往往有的人接到一封远方的来信唏嘘不已,原来是远在新疆支边的亲戚或朋友发来的。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是很难体会到一封封来往于新疆和内地之间书信的份量的。那时候,一封书信的价值决不是八分钱的邮票所能荷载的,还有什么比收到来自新疆的信件更奢华的事呀!

新疆有时候是那么遥远,有时候又近在咫尺,让我们熟悉而又陌生。而当我们身在新疆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更加鲜明。比如,2005年夏天,当我们又一次来到新疆,聆听同样来自东南沿海、在新疆工作生活了45年的穆舜英、王炳华等专家如数家珍般地说着新疆的文物历史时,也分明触摸到了我们伟大的先民们的脉搏;而在此前一年的夏天,当我们站在新疆西北邻近国境线的赛里木湖畔、站在果子沟里,赞美新疆、赞美伊犁的时候,一位在伊犁长大的兵团第二代悄悄嘀咕了一句:老辈人说,其实,真正的伊犁还要往西往西……一句话,说得大家怅然不已,齐齐向西,眺望着看不到边际的西边……

群山无言,我们亦复无言。但我们清楚地记得,那一刻是2004年8月19日夕阳将下的时刻。

多么辽阔的新疆,多么遥远的新疆,让古人感慨不已的新疆如今在飞机的机翼下,四个小时就能走完京城到它首府的单程。交通的迅捷也化解了古代路途的困顿和诗意,而我们也只能从先人的手泽中寻觅新疆的过去。

新疆,古称西域,意为中国的西部疆域。从目前发现的史料来看,西域这个词汇最早应该出现在汉代,也就是张骞“凿空” 西域之后。从汉字的字源上而言,凿,就是开的意思;空,就是通的意思。其实,在张骞开通西域前,中原汉地通往中亚的道路就已经存在。历史地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西域是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是指古代中亚地区;而狭义的西域则是指历史上的新疆。如同我们一向认为是中华人文源头的中原一样,其实,我们的先人也早已在新疆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留下了足迹。在这本小书里,您能看到,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新疆就有了人类的活动痕迹。而在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府就设立西域都护府(治所在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境内的乌垒城),管辖包括今天新疆在内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西域正式归中国中央政府管辖。清朝前期,新疆地区由伊犁将军统辖。光绪十年,也就是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伟大” 这个词汇,在如今这个年代用得过于泛滥而显得平庸了,但当我们回望张骞、班超、玄奘……在那个年代当他们一路西行的时候,我们除了赞美他们的“伟大”,还真想不出其它更合适的词汇。历史就是这样,当我们从先人那儿继承了遗产的同时,也同时接受了历史无法言说的沉重。这也许使新疆比中国内地其它省份多了一重别样味道吧。这股子味道,从星星峡飘出,从新疆的各个关口溢出,让每个中国人都心旌摇荡:我们新疆好地方!

那么,让我们向着西北偏北,开始上路吧。把历史的感叹化作一串串实实在在的珠玑。不管去没去过新疆,这一本小小的书,也许能让你神游新疆、能让您品味到新疆的其中一种味道。

胡笳 钟习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