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迪马的阿波罗崇拜
迪迪马(Didyma)是一处古代阿波罗神庙及神谕所的所在地,位于土耳其艾登省(Aydin Provirice)米利都(Miletus)以南20公里处的山峦中。最初,这里有一眼天然的泉水,据说当年勒托与宙斯就是在这里度过短暂而美好的爱情生活,生下了阿耳忒密斯与阿波罗的。因为这对孪生姊弟名叫迪迪摩伊(didymoi),这地方也就被称作迪迪马了。迪迪马的阿波罗神谕
迪迪马的阿波罗崇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这里的阿波罗神庙,则大约是在公元前7世纪才建立起来的。这座神庙是一个露天的伊俄尼亚式建筑,里面有圣泉、月桂树和一个小神殿。据说,这座神庙是米利都的年轻人布兰库斯(BranChOs)建造的。
关于布兰库斯的出身,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是阿波罗的儿子,他的母亲是米利都人,因为梦见阳光穿过她的身体而受孕,生下了这个阿波罗的后代;还有人说,他是斯密刻洛斯(Smicrus)的儿子。斯密刻洛斯是当地富豪帕特戎(Patron)的仆人,他和同伴们捉住一只天鹅,想讨好主人,便将这只天鹅送给了帕特戎。谁知,这只天鹅变成了一个女人,告诉帕特戎说,斯密刻洛斯是阿波罗的儿子,将会给他带来好运。于是帕特戎便将女儿嫁给了斯密刻洛斯,生下了布兰库斯——这么说,布兰库斯便成了阿波罗的孙子。
布兰库斯长得异常俊美,阿波罗十分宠爱他,不仅传授他预言的秘诀,派他守护月桂圣林,并且还让他和他的后代成为这座神庙世代相传的祭司。这些祭司统称为布兰喀兹(Branchids),即布兰喀代(Branchidai),因而迪迪马这地方也就以此为名。
在米利都与迪迪马之间,有一条长20公里、宽6米的圣道,道路两侧竖着许多祭司布兰喀兹和狮子的雕像。每年的4月和5月,米利都都要举行隆重的阿波罗庆典,游行队伍从米利都沿着圣道走向迪迪马的阿波罗神庙,连续四天,白天行走,晚上休息,一边行走,一边唱着阿波罗的赞美诗。到达神庙后,还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并且在神庙前的开阔地方举行一次阿波罗的运动会。
如同得耳斐一样,迪迪马阿波罗神庙中也设有神谕所,也是由女祭司来传达神谕的。与得耳斐不同的是,迪迪马女祭司的三脚凳是设在圣泉上的。在受到圣泉水汽的濡染后,女祭司开始神灵符身,精神恍惚,断断续续地发出常人不懂的、呓语般的怪叫,再由大祭司布兰喀代将这些怪叫声中包含的“神意”以六音步诗体的形式写成韵文,便成了所谓的“神谕”。据说,迪迪马神谕所中的询问与答复都要记录下来,并目一直存档在案的。迪迪马神谕的影响
公元6世纪以后,迪迪马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神谕中心之一,吸引了整个希腊世界无数虔诚的信徒,产生过重的大影响,名声与地位仅次于得耳斐。
据希罗多德所说,吕狄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在决定攻打波斯人之前,曾派人向各地著名的神谕所请求神谕,并赠送大量财物,其中向得耳斐与迪迪马的阿波罗神谕所赠送的礼物,分量完全相等。这份礼物的价值是十分可观的,以致使许多野心家产生过非分的念头。例如,代表大流士治理米利都的阿里塔哥拉斯(Aristagoras)策划伊俄尼亚人暴动,曾经把他的亲信们召集到一起进行谋划。除了历史家赫卡泰俄斯(Hecataeus)以外,众人,致赞成发动起义。赫卡泰俄斯则历数波斯王的实力,力劝众人不要自取灭亡,于是提出一条取得海上霸权的妙策——劫取克洛伊索斯赠给迪迪马阿波罗神谕所的财宝。希罗多德《历史》(5.36)如是说:“……(赫卡泰俄斯)说:‘依我之见,唯一的途径只能如此,我知道,米利都乃是穷弱之邦,但是如果能够劫取吕狄亚人克洛伊索斯奉献给布兰喀代神庙的财宝,那么就很有希望取得海上的霸权;至少我们可以把这笔钱充作军费,以免我们的敌人劫走它……”
希罗多德还讲过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居鲁士在征服吕狄亚以后,便把这个城市交给波斯人塔巴鲁斯(Tabahlus)负责,并指派吕狄亚当地人帕克提亚斯(Pactyas)收集属于克洛伊索斯的财宝,便带着克洛伊索斯离开了萨尔狄斯,前往阿格巴坦那(Agbatana)去了。居鲁斯走后,帕克提亚斯收集到了大量的财物,便立即鼓动吕狄亚人起来反对居鲁士及其代理人,并且雇佣军队,进攻萨尔狄斯。居鲁士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怒,立即命令波斯将领玛扎列斯(Mazares)带兵讨伐,活捉帕克提亚斯,严惩不贷!帕克提亚斯得到这个消息后,害怕了,连忙逃到库麦(Cyme)去躲避。波斯人紧追不舍,随即派使者前往库麦,要求引渡帕克提亚斯。
库麦人慑于波斯人的威势,但又不愿交出帕克提亚斯,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派人前往迪迪马,向阿波罗神请求神谕。神谕答复道,必须将帕克提亚斯交给波斯人。就在库麦人被迫交出帕克提亚斯的时候,德高望重的阿里斯托狄库斯(AristodiCus)站出来表示反对,并对阿波罗神谕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他要求带人前往迪迪马,重新向阿波罗神请示。P294-298
阿波罗(Apollo,或阿波隆,Apollon)是奥林匹斯山十二主神之一,希腊神话中的音乐、诗歌、预言、箭术、康复、毁灭之神,年轻人的保护神。
据荷马(Homer)所说,阿波罗是宙斯(Zeus)与勒托(Leto)的儿子,赫西俄德(Hesiod)则进一步表明,他是阿耳忒密斯(Artemis)的兄弟,但希罗多德(Herodotus)则说,埃及人认为他是狄俄倪索斯(Dionysus)与得墨忒耳(Demeter)的儿子。不过,在这些不同的说法中,“宙斯与勒托之子”的说法更为普遍。
勒托天性温柔如水,备受宙斯宠爱。天后赫拉十分嫉妒,于是勒托怀孕后,赫拉就驱逐她,使她满世界地奔波,从一个地方漂泊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岛漂流到另一个岛,无法找到一个分娩的地方。最后,勒托来到得洛斯岛,总算被接受了下来,经过九天九夜的折磨之后,生下了孪生姐弟阿耳忒密斯与阿波罗。
据普鲁塔克(Plutarch)所说,阿波罗是七个月早产的婴儿,所以数字“七”就成了他的圣数,因而他的节日与祭仪通常都安排在每个月的第七天。
阿波罗出生后,女神忒弥斯(Themis)立即用神食和花蜜喂他。他吃了神食后迅速长大,成了一位英俊强壮的小神,并且还获得了一把里拉琴和一副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为他打造的弓箭。接着,他便向全人类宣布,将直接传达宙斯的意志。得洛斯岛因此而狂欢,整个岛屿上顿时布满了灿烂的金色花朵。
据许癸努斯(Hyginus)所说,阿波罗出生四天后,为了报母亲被迫害之仇,前往帕耳那索斯(Parnassus)山,杀了巨蟒皮同。
阿波罗是著名的瘟疫之神、惩恶之神,类似于可怕的吠陀(Vedic)神楼陀罗(Rudra)。。他用箭带来瘟疫和死亡,人类流行的瘟疫被认为是他的惩罚。例如,在特洛伊战争中,当希腊人拒绝他的祭司赎回自己被俘的女儿克律塞伊斯(Chryseis)时,他用弓箭向希腊人的营地射出瘟疫之箭,迫使希腊人作出了让步。。
在巨人之战中,阿波罗英勇奋战,与赫拉克勒斯(Heracles)双箭并发,射瞎了巨人厄菲阿尔忒斯(gptlialtes)的眼睛。
阿波罗是欢乐之神,也是毁灭之神。在埃斯库罗斯悲剧《阿伽门农》第四场中,特洛伊公主卡珊德拉(Cassandra)随阿伽门农返回密刻奈(Myceil_ae),在宫门前看见阿波罗的雕像柱时,情不自禁地大声哀呼。歌队长问道:“你为什么对洛克西阿斯(Loxias)这样哀呼?此神不喜欢有人对他哭哭啼啼……发出不祥的声音,呼唤神明,此神不会保佐哭泣之人。”卡桑德拉继续哀呼道:“啊,阿波罗啊,阿古亚特斯(Aguiates),我的毁灭者!你曾把我毁灭,现在你又毁了我……你把我带往何处?带往什么人家?”——这里歌队长所说的“洛克西阿斯”,是欢乐之神,阿波罗的别名,而卡桑德拉哀呼的“阿古亚特斯”,是毁灭之神,也是阿波罗的别名。在希腊文中,“阿古亚特斯”的字形、字音与字义都与“阿波罗”很接近,不仅具有“街道_保护者”等意思,还有“毁灭”的意思,作为驱邪、毁灭之神,阿波罗的圆形雕像柱常被希腊人立于住宅前,因而当卡珊德拉看见阿伽门农宫外驱邪的阿波罗雕像柱时,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哀呼。
阿波罗会向人类发送瘟疫和疾病,也会把人类从灾难中解救出来,如果及时按神谕提示使其息怒,他也乐意为人类消灾。救死扶伤、消灾是他的本质特性之一,这些都反映在他的儿子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身上。
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派安(Paean)是独立的医神,以善于运用草药治病而闻名,曾治愈被赫拉克勒斯射伤的冥王哈得斯(Hades),以及被狄俄墨得斯剌伤的战神阿瑞斯(Ares),后来逐渐被阿波罗替代,成为古代祭仪中阿波罗的别名。……军。而阿波罗最初为牧羊人所崇拜的神,可以被当作驱狼的“狼神”,因此似乎可以推断出,阿波罗与吕喀亚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勒托之子”的意思,而吕喀亚人则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风俗,即取名不是跟随父亲,而是跟随母亲,因此,似乎也可推断出,阿波罗与吕喀亚有一定的联系。
在古罗马人的宗教中,没有关于阿波罗崇拜的任何记载,后来通过希腊人,罗马人才逐渐熟悉和接受阿波罗的崇拜,开始请示得耳斐的神谕。
据李维(Livius)所说,罗马人第一次有影响的阿波罗崇拜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为了避免一场瘟疫,罗马人建造了一座阿波罗神庙,由执政官C.尤利乌斯(C.Julius)主持献祭。公元前350年,罗马人建造了第二座阿波罗神庙。在公元前212年第二次布匿战争(Punicwar)期间,罗马人确立了一年一度的阿波罗节(ludi Apollinares)。到了奥古斯都时代,阿波罗崇拜开始占据了罗马宗教中的突出地位。亚克兴角战役(battle of Actium)@取得胜利后,奥古斯都向阿波罗祭献了战利品,除了在亚克兴角建造了阿波罗神庙,确立了五年一次的阿波罗运动会,还在罗马的帕拉蒂尼(Palatine)山建造了一座阿波罗神庙。
在多里安(Dorians),阿波罗是最古老的神。据说,对他的崇拜最初兴起于忒撒利得耳斐(Delphi)的潭蓓谷(TemDe),后来从那里引入克里特岛,再传播到小亚细亚沿岸和希腊大陆皮奥夏(Boeotia)、阿提卡等地。在伊俄利亚人(Ionians)移民的期间,阿波罗被雅典人称为帕特耳普索斯(patrpsos)。伯罗奔尼撒半岛被多里安人征服后,阿波罗被提升到主神的地位,成为阿耳卡狄亚(Arcadia)牧羊人的当地神。
在奥林匹斯诸神中,阿波罗崇拜与祭仪是最流行的,不但遍及古希腊世界,而且传播到地中海周边地区。预言、瘟疫、康复之神的属性,注定他备受尊崇。他在得耳斐及小亚细亚迪迪马(Didyma)的神谕所,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神话传说中,都是极著名的,是任何奥林匹斯神都无法相比的。
从已出土的古希腊神庙来看,阿波罗神庙的数量与规模足以令人惊叹,在希腊、塞浦路斯、意大利,特别是土耳其,都曾发掘出许多阿波罗神庙的遗迹,人们不难由此想象出,当年的这些神庙是何等的雄伟壮丽,人们对宗教信仰是何等的狂热。
阿波罗被视为司掌文艺之神,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之神、预言之神、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医神以及消灾弥难之神。阿波罗出生于阿斯特利亚的一座浮岛提洛岛之上。曾与孪生妹妹阿耳忒弥斯一起,杀死迫害其母的巨蟒皮同和羞辱其母的尼俄柏及其子女。一说是希腊文化的守护神。有关他的神话十分丰富。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常借他的形象表现男性的美。洪佩奇、洪叶编著的《阿波罗(精)》是《西风丛书希腊神话故事》之一。
洪佩奇、洪叶编著的《西风丛书》以《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荷马史诗》为基础,融合《神谱》《变形记》《书藏》《希腊罗马名人传》、希罗多德《历史》,以及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等相关经典,为读者梳理、呈现最忠实于原典的希腊神话故事。
《阿波罗(精)》为其中一册,阿波罗是奥林匹斯山十二主神之一,希腊神话中的音乐、诗歌、预言、箭术、康复、毁灭之神,年轻人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