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乡祭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业伦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吃百家奶长大的孩子

寻常的年代,寻常的日子,在安徽省定远县东南方向六十里的二龙乡,有个叫六房村的土屋里,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那便是我。

不寻常的是,那天下了一场暴雨,雨后东方斜空中出了一道横亘天穹的虹。

母亲后来说,她从没在这个季节里遇见过如此猛烈的雨,也从没在这个季节里看见过那般光彩夺目的虹。

母亲是看完那道虹之后生下我的,但与那虹绝无关系。

我是母亲的第二个孩子。

第一个也是小肆(我们那里对男孩的称呼),因为出生时脐带被感染,只存活短暂的七天就夭折了,当地人叫“七天风”。因此,我的降临,对这个家庭至关重要,既给父母带来喜悦,也使他们有几分不安和牺惶。

为了能留住我这条根,落生时,父母便狠心咬下我左脚一个趾头。似乎这样,我便会专心致志地留在这个家了。

父母给我起的小名叫侉子。这和人们熟悉的锁柱、狗剩是一样的。这些名字看似贬义,其实它涵括了亲人们最深挚的爱,而“侉子”更多了一层寓意。侉子是我们那里对北方人的统称。在我们的印象中,北方人性情悍勇,体格强健,父母给我起这个名字,自然是希望我也能像北方人一样生命力顽强,便于养活。

我管母亲叫大大,管父亲叫大爷,因为父亲在他那一辈兄弟间排行老大。于是从这天开始,户家人们在闲谈时,便多了一条“侉子大大”、“侉子大爷”的称谓。

我来到人世间的那天,父亲满户家去借鸡蛋,借回来后煮熟用洋红染了,再用篮子挎着挨家去散,一家两个,以示喜庆。每散到一家,人们就抓了锅沿灰往父亲脸上抹,父亲跑,人家追,爆出一阵哦嗬呐喊,好不热闹。

抹灰的真抹,跑的却是假跑;人们以此向你贺喜,自然就是脸上的灰抹得越多越好。据说那天父亲回到家时,被抹得满脸满身都是灰,能动的只剩下两只眼睛。

那时我家很穷。那时我们那里的人家多很穷。  虽然刚刚进行了土地改革,我家也分得几亩田,但由于父亲一直跟随祖父逃荒在外,回来后少牛无种无力耕种。所有的财产就是那三间勉强能栖身的破草屋,土改分得一间好一点的屋子,给祖父和五叔住了。

为了生计,父亲只得继续给人家扛活。苦日子非但没到头,添了我这张吃饭的嘴之后,反而更加困苦了。母亲生下我的当天就下床纺纱,“嗡嗡”的纺车声,伴随着我在母亲身旁的被窝里酣睡。这是我出生后,最先接收到的美妙音响。

因为穷,因为母亲自身营养不足,她的儿子生下来也是又瘦又小,浑身皱巴巴的,像块烧过了火的芋头。直到满月了才长出点样子,母亲才敢抱给祖父看。

但就在这时,母亲没了奶水。父亲买回几条两三寸长的小鲫鱼,放到小耳锅里少油无盐地煮了给母亲下奶。

这是母亲生我时,吃到的唯一的荤腥。

但这几条小鱼解决不了问题,不几天,母亲仅有的一点奶水又耗竭了。那时候,在我们农村人的心目中还没有牛奶和奶粉这个概念,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即便有也一定都买不起。于是,只好由父亲和祖父轮流着抱我满户家去讨奶。

由于母亲平日里待人接物顺理、和善,得到户家人们的好感和同情,有些母亲看见父亲或祖父抱着我来了,甚至丢下自己吃了一半的孩子来喂我。我几乎吃遍当时户家所有哺乳期母亲们的奶。可以说,我是吃百家奶水成长起来的。

在我童少的记忆里,常有这样的情形:我跟随母亲在户家走,遇到行人打毕招呼后,母亲总会悄声地告知一句,我吃过这个人的奶。尤其在我与别的孩子玩耍产生抵牾时,母亲会不留痕迹地向我念叨,我吃过人家祖母,人家母亲,或者人家姐姐的奶。情之诚,语之切。我知道,这是母亲在省示我,勿忘那份滴水情恩。

我出生的第三天,按我们回族的习俗,家里请来阿訇为我举行起名仪式。起的是阿拉伯语名字,我们叫经名。经名一般是不叫的,但也有例外,和我同户家年龄相仿的一个女孩叫“哈娜”,据说家里懒得再给她起名了,就借用了阿訇起的经名。

起出的名字既然不叫,就如同一件束之高阁的物件,很容易被遗忘;我的经名字到我懂事的时候,几乎无人知晓了,只模糊地记得前面两个字叫“阿里”。阿里什么?肯定不是阿里巴巴,要不然,我早成大名人了。

我长到三个月的时候,讨到的奶水明显满足不了身体生长的需要了,我在夜里常常饿得啼哭不止,母亲便试着把稻米湿了水之后,放到碓窝里磕碎,罗细,再放入瓦催子里煨成米糊来喂我。

大约是因为没有糖,味淡,我不肯下咽,母亲用调匙把米糊填进我嘴里,我立刻又用舌头推出来。常常是,碗里的米糊看起来没有了,却都堆到我下巴颏下面。

后来母亲想了个办法,找来一块白洋布缝了一个锥形口袋,在尖尖的一头剪出一个洞,放到我嘴里,让我像吃奶一样吸吮。这样即使我不喜欢吃,也不会吐出来太多。

再后来,母亲又在米糊里加了少许盐。盐虽然不如糖,但可以刺激我的味觉器官,我渐渐就变得爱吃了。

在母亲的精心喂养下,我逐渐白胖起来,母亲脸上终于绽出了笑容。

但很快,母亲的笑容又被愁苦取代了。

P3-5

目录

第一部分

 吃百家奶长大的孩子

 和着泪水的爱

 被蛇咬

 外公外婆

 父亲的家

 穷争恶斗

 母爱无求

 互助组帮了我家

 母亲的心愿

 桀骜不驯的山爷

 为了母亲好好做事

 特殊的文化取向

 母亲说我不呆

 探秘扁担戏

 烟叶丰收

 骚羊黑头

 宽厚的自娱自乐

 抨击恶婆婆

 当过巡警的老先生

 我的“右派”三舅

 绿豆大丰收

 吃汤丸

 一次生与死交割

 地带皮和提灯草

 第一次惹祸

 上外公家

 人情压死人

 成立人民公社

 吃饭穿衣不要钱

 看电影

 大牯牛黑头

 “大跃进”

 放卫星

 父亲成了神经病

 大炼钢铁运动

 再见“右派”三舅

 甩蛋队长不甩蛋

 父亲的儿女情

 喧嚣后的沉静

 与黑头同处一室的日子

 政府发下了救济粮

 情况越来越严峻

 外公之死

 小表妹玉梅

 受欺辱

 夜幕下的恶劣

 偷宰耕牛案

 惩罚“象鼻子”

 杨义疯了

 父亲也浮肿了

 救命要紧

 春天的希望

 伤心的春天

 寻找快乐

 地窖遇险

 父亲回来了

 人心所向

 学做男子汉

 冬天的悲与喜

 最后背过我的人

 驯化黄毛

 外憨内黠的舍待诏

 入学趣事

 支课桌

 泥黑板

 不识字的马校长

第二部分

 白队长的小九九

 黄毛惹祸

 牛皮纸书包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钱杆与四季花调

 钓泥鳅

 二郎和薛仁贵

 三个鸡蛋惹的祸

 我的一次“小报告”

 我们的节日

 感动

 表叔家的老皂角树

 白队长的报复

 篮球与足球

 横笛声声

 腿疾复发

 老神医

 愈后思考

 “四清”运动

 母亲打我两笤帚把

 重返课堂

 人生知识茅寮的另一扇窗户

 挚友与对手

 二妹的善心

 大妹要上学

 背书与朗读

 学识简谱

 周组长的心思

 夏天的创收

 罩鱼

 老牛队队长也算干部

 只要肯干就能成事

 黄山牌收音机

 针锋之鉴

 表叔和织布机

 龙的精神

 家乡的厚重

 盖新屋

 又见小金龟

 雪上加霜

 还是念书要紧

 泡稻

 命途多舛的大阉鸡

 我怕她们“有事情”

 我心中的刚性

 坚持就会习惯

 二胡和富农分子

 救火英雄杨守贵

 养鸭

 放鸭

 看望大贵

 不幸的王业胜

 曹老师和王队长

 最后一篮鸡头果

 大贵的婚庆

 家乡的虞姬墓

 项羽死亡之谜

 红封日记本

 最后的冲刺

 考试结束

 最后一次弹泪

内容推荐

《乡祭》作者王业伦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时间为经线,以事件为纬线,织列出新中国建立初期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十几年之中,家乡皖东农村诚厚淳朴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波澜起伏的生活变化。记录了作者亲闻亲见亲历、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读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编辑推荐

《乡祭》以作者王业伦亲闻亲见亲历的纪实方式,展现了解放初期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十几年间作者所在的农村变化。文笔流畅生动,完整再现了那个物质贫乏生活艰难时期作者生活的中国皖东村庄质朴纯厚善良的农民们的艰苦而丰富的生活,以及“大跃进”“四清”时期大的社会背景下的农民生活受到的影响。

作者以一篇篇短文形式记述,每篇短文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夹叙夹议,从童少孩子的视角记录历史、谈古论今,有心酸有快乐有痛苦有压抑,让人动容,引人入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