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徐广源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是徐广源以第一人称写的亲身探视19座地宫的经历。写出每座清皇陵地宫的全过程,内容丰富、翔实、生动、准确、可靠。每探的一座地宫,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参加人物、过程细节都十分详细生动,许多情节都鲜为人知。本书内容不仅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而且对清朝陵寝制度、丧葬制度、地宫规制,既有实地的考证,也有清朝官书和清宫档案的准确记载。

内容推荐

地宫,是皇陵的核心,是最神秘的地方;帝后妃的随葬珍宝历来备受世人瞩目;作者徐广源参加过乾隆裕陵地宫的清理;开启并清理过慈禧陵地宫、乾隆继后的地宫、香妃地宫;探查过诚嫔地宫、亲郡王的地宫;亲手整理过慈禧的遗体,亲手找到了香妃的头颅骨……,他探过十九座皇陵地宫。《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作者徐广源以其非凡的奇特经历,向人娓娓讲述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内幕和神秘故事。

目录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我所知道的清陵专家徐广源先生

第一章 神秘光环下的皇陵地宫

 神秘的皇陵地宫

 清皇陵地宫巡礼

 清东陵的三次浩劫

第二章 裕陵地宫开启始末

 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

 停止发掘帝王陵

 乾隆帝是否亲点陵穴

 “古稀天子”的身后劫难

 裕陵葬宝知多少

 “十全老人”尸不全

 没有回音的请示报告

 开启裕陵地宫合法吗?

 一波三折的上书

 国家文物局长暗访清东陵

 千斤顶顶开了石门

 我第一次进入地宫

 地宫清理经过

 裕陵地宫规制及有关尺寸

 棺椁位置错乱

 石雕艺术殿堂

 大师的困惑

 地宫经文、佛像之谜的初步破释

 裕陵地宫之谜

第三章 我亲手整理了慈禧遗体

 世人瞩目的玄宫

 金井藏宝今何在

 秘密取走珍珠串

 遗体是否受辱

 随葬品之谜

 慈禧遗体二入棺

 国家文物局长二访清东陵

 开启慈禧陵地宫

 盗匪遗弃的“废物”

 一只假手和一个决定

 棺盖打开又盖上

 遗体三入棺

 进京四寻录像带

 七七四十九道漆饰

第四章 容妃(香妃)头骨的发现

 宝顶前突现大洞

 我找到了容妃头骨

 泥浆中淘出的珍宝

 容妃地宫葬宝知多少

 抱着容妃头骨进北京

 容妃仍有不解之谜

 标准的皇妃地宫

第五章 揭开“废后”葬地之谜

 超越规制的妃园寝

 一部陵寝秘籍披露了继后葬地的秘密

 两份逊清档案

 夜探纯惠皇贵妃地宫

 皇后屈居妃子位下

 为母后讨吃箸

 低劣的皇后“梓宫”

 后妃同殓一棺

 纯惠皇贵妃地宫规制及相关尺寸

第六章 探查乾隆帝的诚嫔地宫

 落水而死的嫔妃

 查看诚嫔地宫

第七章 进入康熙帝的保姆地宫

 清东陵的保姆园墓

 康熙帝的保姆及其墓葬

 园墓承祀风波

 钻进保圣夫人地宫

第八章 六探果郡王园寝地宫

 不拘礼法的果郡王

 园寝规制考察

 一探地宫

 二探地宫

 三探地宫

 四探地宫

 五探地宫

 六探地宫

第九章 偶然考察亲王地宫

 和硕果亲王允礼及其园寝

 意外发现盗口

 一次成功的探查

第十章 探视淳度亲王允祜园寝地宫

第十一章 探视多罗贝勒载滢园寝地宫

第十二章 探视瑞敏郡王园寝地宫

第十三章 探视恒敬郡王永皓园寝地宫

第十四章 考察饶余敏亲王阿巴泰家族墓六座地宫

 阿巴泰家族墓地概况

 考察阿巴泰福晋的地宫

 考察阿巴泰地宫

 考察锡贵地宫

 考察岳乐地宫

 考察玛尔浑地宫

 考察华圮地宫

第十五章 考察定亲王绵恩园寝地宫

 绵恩身世

第十六章 光绪帝的崇陵地宫开启亲闻

 地宫规制

 随葬珍宝一览

 地宫清理经过

第十七章 尚未开启的清皇陵地宫

 盛京三陵的地宫

 顺治帝的孝陵地宫

 康熙帝的景陵地宫

 雍正帝的泰陵地宫

 嘉庆帝的昌陵地宫

 道光帝的慕陵地宫

 咸丰帝的定陵地宫

 同治帝的惠陵地宫

 六座皇后陵地宫

“农民学者”徐广源

后记

试读章节

乾隆帝是否亲点陵穴

乾隆帝即位时二十五岁,风华正茂,精力充沛。大清帝国在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精心治理下,国泰民安,国力强盛,为乾隆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雄厚的基础。在清朝诸帝中,多数皇帝在刚即位时所面临的形势都是十分严峻的,唯独乾隆帝例外,他的父、祖留给他的是一派辉煌。

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初二日,乾隆帝为其父雍正帝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将其葬入了直隶易州的泰陵地宫。从此,在关内出现了东陵和西陵两大皇家陵园。

按照封建定制,新皇帝即位后就要相度万年吉地,营建陵寝。乾隆三年(1738年),一些大臣向乾隆帝提出了相度万年吉地的奏请。是将自己的陵寝建在遵化昌瑞山下的孝陵、景陵附近,还是建在易县的泰陵旁边?当时乾隆帝还未拿定主意。几年后,为了平衡东陵、西陵的关系,他才于乾隆七年(1742年)正式将陵址选定在遵化孝陵以西的胜水峪。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十日丑时,陵寝正式破土兴工,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工告竣。整个工程历时九年。工程中除直接领取的各种物料不计银两外,共动用银两一百七十八万六干零二十两四钱一分二厘。

乾隆帝对自己的陵寝是非常重视的,从陵址的选择到陵寝规制的确定,都要亲定。在营建过程中,他多次变更设计方案,不断增加新的工程项目,致使裕陵规制在许多方面超过了他祖父的景陵、父亲的泰陵。在东陵一带,至今盛传一则乾隆帝亲点陵穴的故事,大概情节是这样的:

乾隆帝的陵址确定在胜水峪之后,下一步将要举行点穴礼。所谓点穴,就是确定地宫金井的位置。乾隆帝为了主持这次点穴礼,提前四天就起驾离京,奔赴东陵,驻跸在东陵的隆福寺行宫。乾隆帝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对《易经》和堪舆学颇为精通。为了验证陵穴点得是否准确,在点穴礼举行的前一天,他换上便服,带着几名贴身侍卫和太监,秘密溜出行宫,不到一个时辰就来到了胜水峪。但见那里芳草萋萋,野花馥郁;小溪蜿蜒,流水潺潺;望北山,龙脉绵延,王气葱郁;验土质,颜色纯正,细腻无沙。胜水峪确实称得上是难得的上吉佳壤,风水宝地。乾隆帝龙心大悦,暗暗佩服相度大臣和风水官们的眼力。他在胜水峪转来转去,东瞧西看,南眺北望,最后站定一处,从怀中掏出一只玉扳指,孔朝上,埋进土里。然后把手一挥,返回了行宫。

翌日清晨,骑驾卤簿全设。乾隆帝身穿礼服,坐着十六人抬的御轿,在文武大臣及侍卫、太监的簇拥下,来到了胜水峪,端坐在高台正中的宝座之上。那天的点穴官是钦天监监正洪某。此人精通风水,当差认真,年过花甲,颇受皇帝信任。他曾几次点过陵穴,每次都点得很准。但像今天这样,在皇帝面前,在众目睽睽之下点穴还是头一回。他深知皇上精通风水,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稍有差错,轻者丢官,重则掉头,因此格外谨慎小心。典仪官高声宣布点穴吉时到。只见洪某迈着稳重的步子,沿着界桩走了两圈,又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走了两趟,他选定一点,抬头望了望十几里远的金星山,再转过身来,端详了一下北面的山峰,左瞧右看,脚下位置略作改动,闭目凝神想了一下,神情庄重地将金簪扎进土中。然后他不慌不忙地走到皇帝前,行了三跪九叩大礼,奏道:“恭请万岁验看。”乾隆帝走下台子,来到插着金簪的地方,命侍卫用手轻轻扒开金簪周围的土,露出了埋在土里的玉扳指。只见金簪不偏不斜,正好插在扳指孔中。在场的大臣官员、内侍无不惊喜,一齐跪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乾隆帝也着实佩服洪某的功夫,高兴地说:“很好,很好。”洪某始终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由此他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赏赐。

其实,点穴同选陵址一样,均非一人所为。陵穴确定在什么位置,要由相度大臣、风水官们多次到现场察看测量,共同会商确定,皇帝也不会亲临现场阅视点穴。上面的传说无非是在渲染点穴的神秘性,实际上并无其事。

P19-21

序言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所知道的清陵专家徐广源先生

岳南

由于撰写《日暮东陵》一书,我专程去清东陵采访,有幸结识了清陵专家徐广源先生。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当时徐先生是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主持与清东陵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且已有研究论文问世,在圈内有了一定的名气,惜因事务繁杂,其成就和名声也仅此而已,他受学术界和读者的广泛瞩目还是几年之后。

记得去年年底,我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写作中心回北京,巧遇徐先生有新作问世并专程登门拜访获赠一部,同时听说他的《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一书,已被极负盛名的台北远流出版公司看中并准备在台出版增订本。为表庆贺,我打开一瓶“二锅头”与其畅饮,听他讲那过去的故事。随着温热的甘醇在脉管里涌动流淌,我在渐渐走近徐先生内心深处的同时,也想起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那句名言:“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借《清皇陵地宫亲探记》即将再版的机会,向读者朋友简单介绍一下徐广源先生平凡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生于1946年农历二月初一日的徐广源,乃土生土长的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人。自清世祖顺治皇帝在马兰峪西营建孝陵起,此处就被视为“京东第一镇”。大清王朝自兴起至覆亡,皇陵分布在三个地方,即位于辽宁的盛京三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其中,清东陵的规模最大,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和孝庄、慈安、慈禧等十五位皇后及一百三十六位嫔妃、一位皇子。马兰峪人多为满族,主要是清朝守陵人的后代,徐广源的母亲即是其一,父亲是属于当地少有的读书人,除了四书五经,对历史、中医、古建筑等也有涉猎。

徐广源自记事起,父亲便常带他到东陵一带溜达,边走边告诉他地宫里埋的是谁,皇帝、后妃有哪些故事,陵墓里有多少珍宝等。有一天,父子二人来到佐圣夫人园墓旧址的大坑边时,见有两只驮着石碑的赑屃,状甚奇特,徐广源便问道:“为什么坑边有两只大王八?”父亲风趣地说:“是看护陵墓的神龟,夜间来水坑喝水,天亮了,水干了,回不去了。”

眼前的景物与父亲的讲述给少年时代的徐广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使他渐渐对陵园有了一种亲切感。在遵化一中读高中时,每到假日,他经常带着外地同学回家逛逛皇陵并充当“解说员”。高大的陵寝建筑与神奇的故事,让同学们留连忘返。

人可以没有文化,但是不可以不懂历史。徐广源认为这是人生最简单的做人道理。

“文革”爆发后,徐广源离开学校回乡务农。再后来又娶妻生子,成了地地道道的乡下农民,日子过得很艰苦。为补贴家用,他经常到山上砍柴,背到集市上卖。这段苦闷漫长的日子,清东陵的历史与神秘传说成为他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种窥探历史真相的冲动促使他找来有关的通俗读物阅读起来,并有意识地默记葬于清东陵的是哪些帝后妃嫔。当时的徐广源没有想到,就是类似古代读书人所说的童子功,这个功力的修炼为他后来到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工作赢得了机遇,也为他研究清东陵的历史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

徐广源在为自己的远大目标奋斗的同时,还发挥所长,奉献乡梓。他担任过两届十年的唐山市政协常委,现在仍是遵化市政协委员。他是遵化政协《遵化文史》的编辑,他为遵化政协主编了六十多万字的《清东陵论文选》和十几万字的《京东名镇马兰峪》,在刊物上经常发表一些介绍遵化文史的文章,参加遵化政协组织的文史活动。马兰峪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怀着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他不仅帮助马兰峪镇申报成功了河北省文化名镇,还经常为马兰峪的文化繁荣出谋献策,在唐山和遵化电视台介绍马兰峪的悠久历史文化。村里有什么活动,邻居有什么事,他也总是热情帮忙出力。

最难能可贵的是,徐广源取得上述成就时,竟然是处于极其艰困之际。十年前他的老伴就患有脑血栓、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不能做家务。在他退休之前,他就把老伴的衣服拿到单位利用晚上时间来洗。退休以后,他老伴的身体每况愈下,每年少则住院二三次,多则七八次,每次住院都是他陪床。为了不断提升自己,他利用陪床的机会,读了许多书籍,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家里还种着地,有二百多棵果树,他是干这些农活的主要劳动力。2011年10月15日,他的老伴去世了,他忍着巨大的悲痛,一直没有停止他的研究和写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徐广源的工作座右铭,也是他的人生奋斗史。

徐广源说自己小时候去清东陵,常常会见到有美丽的仙鹤落在那高高的殿顶,望向远方,后来就难觅其踪了。说到这里,徐广源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我这一辈子一直在从事清陵、清朝后妃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远远不能使我满足,我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当研究再次达到新的高度时,采取页下注的形式,再写两部收笔之作:《清朝陵寝制度研究》《清朝后妃制度研究》。那样就可以将我毕生的研究成果,以图书的形式记载并流传后世,让喜欢历史和愿意了解清陵、清朝后妃制度的广大读者也能分享一份我研究成果的快乐,并希望借此能够守护好清朝皇家陵寝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那段历史能够流传下去,而不是像那鹤影一般杳然无踪。”

倾听着徐广源的真情流露,我再次对眼前的这位清朝陵寝制度研究专家肃然起敬,但愿不久的将来能看到徐先生大著的问世,夙愿终成。  岳南,生于1962年,山东诸城贾悦人。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考古、历史题材纪实文学作品《风雪定陵》《万世法门》《复活的军团》《日暮东陵》《寻找北京人》等十二部。另著有以自由知识分子学术、精神及人生历程为主轴的《李庄往事》 《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那一代文化名人》《春去花还在》《陈寅恪与傅斯年》《南渡北归》等纪实文学作品十部。现为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

后记

第三版《清皇陵地宫亲探记》终于与读者见面了,实在不容易!

早在十多年前,我的好朋友、原紫禁城出版社编辑左远波先生,根据我亲身参加过多座清陵地宫开启、清理和亲手整理过慈禧遗体的特殊经历,建议我将这些内容写成一本书,讲述自己的亲历和亲闻,算是对历史研究的补充和延续。远波的建议正中我下怀——我有此志久矣。因此,我们一拍即合,经过商量,这件事很快就定了下来。

由于是自己的亲历,每次探索地宫的经过,我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在报刊上我曾多次写过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章,在讲座上也曾多次讲过,所以写作这本书并不十分费劲,半年左右就交了稿。经过左远波先生的精心修改、加工润色,并承蒙他写了《农民学者徐广源》一文作为后记,《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于2007年4月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很高的评价,以致多次重印。不久,国家文化部又将此书确定为“上山下乡送书工程”的图书。2012年7月,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又出版了此书的繁体竖排版,并重印多次。

2012年《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与紫禁城出版社所签的合同到期,我与故宫出版社(原紫禁城出版社)又续签了合同。由于该社出书任务太重,一时很难尽快出版。经双方协商,故宫出版社同意本书改由其他出版社出版。于是我找到了多次出版过我书的新世界出版社,我的老朋友张世林先生和陈晓云女士很高兴地答应出版此书。

第一版《清皇陵地宫亲探记》即紫禁城版介绍了我亲探九座清朝地宫,第二版即台湾远流版介绍了我亲探十二座清朝地宫和增加的亲探淳度亲王园寝地宫、贝勒载滢地宫、瑞敏郡王奕志地宫、恒敬郡王永皓地宫的情况。而这次第三版即新世界出版社版,又新增了亲探饶余敏亲王阿巴泰和他的福晋的地宫及其子孙的六座地宫、定亲王绵恩的地宫的内容。也就是说,本版书记录了我一共亲探清陵十九座地宫的全部经历。

与以前两个版本相比,这次新版的《清皇陵地宫亲探记》,首先订正了以前的一些差错,其次内容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并且更新和增加了不少新图片。

由于第一版的《清皇陵地宫亲探记》早已销售一空,市场上很难买到。第二版虽然上市,但由于是台湾出版的繁体竖排版,大陆读者购买和阅读很不方便,许多读者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询问何时出版大陆第二版。当听说大陆第二版增加了很多新内容时,他们寄予了厚望,亟盼能早日问世。在此,我向这些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读者和朋友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最后,我还要感谢新世界出版社的老朋友张世林、陈晓云、张铁成先生,他们为本书的出版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我还要感谢美编贺玉婷女士为本书设计了很精美的封面。

徐广源

2016年11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