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迅/民国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徐东波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鲁迅》作者徐东波以事实为根据,将传主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力图描述一个真实的鲁迅。

本书从多角度进行观照,对于传主的各个生活侧面都作了充分的描述。

内容推荐

《鲁迅》由徐东波所著,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其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文学水平,无人可以企及。鲁迅的名字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性格。至今,鲁迅仍然影响着中国的深层文化心理,在当今具体的历史时空中,鲁迅作品与鲁迅精神,仍然是一种观照中国历史与观照中国社会现实的巨大参照系。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骨骼与心灵,它仍然是一种光辉不灭的坐标。

《鲁迅》真实地记述了鲁迅的一生,再现了鲁迅的人格、思想、艺术和学识。

目录

一、新台门的长房长孙

二、家庭变故的磨难

三、人生第一个驿站

四、异国的追寻

五、辛亥风暴的洗礼

六、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七、直面惨淡的人生

八、希望与幻灭

九、暗夜里长歌当哭

十、心事浩茫连广宇

鲁迅作品选

故乡

社戏

风筝

记念刘和珍君

祝福

藤野先生

孔乙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拿来主义

阿长与《山海经》

试读章节

清朝末年,古城绍兴城南有一条僻静老街,俗称东昌坊口,青石板街道宽约五六米,自西向东长不过四五百米,与城内众多的老街旧巷别无二致。不过,在这条街上聚族而居的绍兴覆盆桥周氏家族,堪称名门望族,在绍兴城内远近闻名。当时,周氏家族在东昌坊口有三处台门宅第,分别称为周家老台门、周家新台门和周家过桥台门,其规模与格局相差无几。其中,坐落在东昌坊口最西边的周家新台门,与毗邻的米铺、轿庄、酒肆、酱油店、锡箔行相比,显得堂皇气派。这是一座典型的绍兴大户人家台门建筑,临街六扇黑漆竹丝实榀门彰显出台门人家的实力与品位,仪门上方非常醒目地悬挂一块厚重的“翰林”匾,蓝底匾额上两个大大的“翰林”金字,昭示着周氏家族曾经拥有的显赫与荣耀,惹得过往行人往往放慢脚步多瞧上几眼,流露出羡慕的目光。这座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绍兴士大夫深宅大院,坐南朝北,前后共有六进之多,计有大小房屋八十余间,居住着绍兴覆盆桥周氏大家族中的兴、立、诚、礼、义、信等六个房族。不过在当时,随着时代风雨的无情冲击,这个聚族而居的大家族,与清王朝一样,已走过了鼎盛时期,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途中。

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对周家新台门族人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这天,作为新台门内的长房,兴房添了个男丁,兴房有了长孙!婴儿响亮的啼哭,穿越阴暗老屋紧闭的门窗,回响在台门天井上空。婴儿连绵不断的哭喊之声,其实是出于本能的诉求。因为他刚来到人世间,还没来得及吮上一口奶水,家人就按照民间习俗,让他依次品尝了醋、盐、黄连、钩藤和糖的滋味。咸盐,酸醋,苦黄连,钩藤代表荆棘,唯有最后的糖才是甜味道。这个绍兴民间习俗大俗大雅:一个人出生后,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只有先备尝辛酸苦辣,历经坎坷磨难,才有可能品味到人生的甘甜。纵观这个婴儿日后的人生历程,倒也应验了这古老习俗的朴素意蕴。

这个婴儿就是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诞生在绍兴府城东昌坊口一个渐趋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据绍兴周氏族人编纂的《越城周氏支谱》记载,鲁迅祖上原籍湖南道州,世代务农,始祖即为撰写《爱莲说》的北宋哲学家、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明朝正德年间,始迁祖周逸斋弃农经商,迁居绍兴城内。六世祖周韫山为清乾隆丙辰恩科举人,拣选知县,于是购地建屋,设肆营商,广置良田。自此开始,周氏家族跃人士大夫行列,家境逐渐殷实。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在晚年所撰训诫子孙的《恒训》中说:“予族明万历时,家已小康,累世耕读。至乾隆年分老七房小七房,合有田万余亩,当铺十余所,称大大族焉。”鲁迅出生之际,绍兴覆盆桥周氏家族曾经显赫一时的荣华已风光不再,大家族经济日渐式微。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周家新台门兴房一族而言,仍属于小康人家之列,尚无温饱之虞。对此,鲁迅在《自传》里说得很清楚:“在我幼小时,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P5-7

序言

民国热的出现,已经有多年了。最初是学界研究的推动,发现了诸多被淹没的人,后来是民间力量的涌起,无数旧书得以刊行。人们不再以政治的眼光简单看人看事,视角发生了变化。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失望于当下文化人的表现,觉得可看之书不多,无论学术还是文章,民国的气象今人已不易见到了。

从民国过来的人对那段历史的感受,今人已不太易理解。我们今天看民国的历史,觉得有诸多陌生之所。那是旧传统未裂、新思想尚未建立起来的时代,强迫的力量没有催人之势,文人尚有自己的空间。他们在荒芜之地,各有所梦,旋转于自造的空间。章太炎、黄侃、胡适、周氏兄弟,在不同的路上前行,多有创造,遂留下有趣的华章来。

一个国度,倘精神未定于一尊,思想有矛盾之迹,并非可怕之事。在这样的空间里,一切都有可能了。我想起俄国思想家舍斯托夫,他认为谬误常常在我们的知识里。只有经历绝望的人,才能够体验精神的美丽。民国文人大多在忧患里存活着,他们思想里矛盾的地方,不仅没有囚禁他们的智慧,反有了突围的冲动。我们今天讨论他们的遗产,在惊讶之余,也会想想历史,在文化生态健全的时代,才会有多种景观的存在。知识与思想,在温室里是脆弱的。在复杂的精神角斗里,思想之门才可以开启。民国文人有的对传统抨击颇为厉害,有的乃国故的守卫者。还有的非左非右,颇通南学北学,在困惑里照样写出迷人的文字。

中国的历史常常因为铁板一块,没有异端力量的空间在。先秦失礼,遂有百家争鸣;秦帝称雄,便杀博士,就有了百花凋零之茜;这是历史的警示。民国乃千年罕有的变动的时代,遗民之曲,左派之歌,政客之舞均在.便相互催生了学说与艺术。这些有趣的故事,有古之绝响,也含有西洋的民主气息。驳杂的存在,才还原了人间的本色,伪士不及今天众多,可感可叹者,一时是说不完的。

讨论民国学术,一是自由的学风可鉴,有无数流派竞驰;二是文风多见个性,不像今人这般无趣;三呢,学术与人生是一体的,没有今天这般割裂之状。而且,那时候的文史哲,尚未都分开来,还有交叉的理念在。革创时代的学术和艺术,要求想象力和力量感的,这些都暗含于那个时代人的身上。仅以汉字注音与简化笔画的讨论为例,那里不仅有旧学的展示,新学中的爱意深深流着,有拓荒的快慰在。而且,关于学术传承的争辩,亦有闪光之点。在教育界,考试制度有多个层次,不是大一统的样子。马一浮在南方建立书院,讲儒家之学术;陈嘉庚建立厦门大学,东西方学术均在。在北大与西南联大,没有学历的名人可以任教,学者多有艺术创作的经验。这些也足够我们作思旧之想。生命的图案可以有趣地涂饰,那些人的精神生活的维度,显然是多重的。

这些无疑都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念故人而思来者。学术也是人生,而且是多致的人生,将那些历史的碎片一点点拼在一起,也是有价值的吧。我们出版这套丛书,乃是追溯旧梦,看看那些人与事,怎样驱走了哀怨之苦,在惨淡的岁月,还有生命的亮度在。自然,每个作者的经验不同,看法各异,但能从大量资料里回望以往岁月的斑斑痕痕,为读者展示一个时代的片影,也算一个纪念。忘不了的他们,是我们今人前行的灯塔。他们照着夜的路,不再使我们久误迷途。而今天的人,时时知道尚未攀登在精神高地,也便有奋起直追的勇气了。

2012年3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9: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