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对决/公孙策说历史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公孙策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公孙策编著的《大对决/公孙策说历史故事》内容分为《秦失其鹿》《楚汉争霸》《帝国永续》三部分,擅长读史、解史的历史评论家公孙策,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主桅,辅以《资治通鉴》《敦煌变文》,将最具传奇性、记叙最精彩的楚汉之争,以生动洗练得文字重新诠释,透过纸页呈现活生生的历史舞台,让读者亲眼见证秦、楚、汉的败亡和崛起。

内容推荐

秦末乱世争雄,波谲云诡,斗智斗勇。《大对决/公孙策说历史故事》中台湾历史评论家公孙策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辅以经史典籍和地图,描述秦末群雄争霸、楚汉对决的辉煌画卷,《大对决/公孙策说历史故事》讲述我们可能耳熟能详却未能深入解析的历史桥段,深入分析了各路英雄人物的性格、际遇怎样影响个人命运和家国兴衰,从而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警醒现世。

目录

楔子

秦失其鹿

1. 秦始皇

2. 海上仙山

3. 荧惑守心

4. 博浪椎

5. 秘不发丧

6. 鸿鹄之志

7. 篝火狐鸣

8. 将相本无种

9. 张耳陈余

10. 武信君

11. 伴君如伴虎

12. 赵王自立

13. 赤帝子杀白帝子

14. 贵不可言

15. 沛公

16. 项家军

17. 齐王魏王燕王

18. 陈胜败亡

19. 武臣败亡

20. 黄石公

21. 英布陈婴

22.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23. 赵高诬杀李斯

24. 项梁阵亡

25. 巨鹿围城

26. 项羽杀宋义

27. 破釜沉舟

28. 张耳陈余反目成仇

29. 彭越

30. 郦食其

31. 招降纳叛

32. 指鹿为马

33. 子婴杀赵高

34. 秦帝国灭亡

楚汉争霸

35. 约法三章

36. 项王来了

37. 鸿门宴

38. 大封诸侯

39. 烧栈道

40. 诸侯反项

41. 胯下之辱

42. 萧何追韩信

43. 暗渡陈仓

44. 项羽杀义帝

45. 王陵变

46. 陈平

47. 彭城大战

48. 英布叛楚

49. 韩信破魏

50. 置之死地而后生

51. 大将风范

52. 借箸代筹

53. 陈平毒计

54. 刘邦一夺韩信兵权

55. 民以食为天

56. 三寸舌胜百万师

57. 烹杀郦食其

58. 分我一杯羹

59. 刘邦中箭

60. 假齐王

61. 蒯彻

62. 鸿沟

63. 四面楚歌

64. 乌江自刎

帝国永续

65. 刘邦二夺韩信兵权

66. 田横与五百烈士

67. 季布

68. 娄敬

69. 张良辟谷

70. 兔死狗烹

71. 走狗论

72. 雍齿

73. 陆贾

74. 叔孙通

75. 栾提冒顿

76. 白登山

77. 和亲

78. 贯高

79. 杀韩信

80. 陈豨

81. 捷足先登

82. 杀彭越

83. 栾布

84. 英布起兵

85. 英布出下策

86. 吕后泪水

87. 大风起兮云飞扬

88. 商山四皓

89. 萧何自污

90. 帝国后事

91. 卢绾

92. 逐鹿余尘

后记

试读章节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随行的包括左丞相李斯和他的小儿子赢胡亥。回程走到平原津(山东、河北交界的黄河渡口),秦始皇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由于秦始皇一向非常忌讳谈论“死”这件事情,所以群臣没有人敢讨论这件事,当然更不敢向他请示皇位继承问题。

秦始皇本人心里明白,这次大概不行了,于是写了一封玺书给远戍北方的长子扶苏:“到咸阳参加我的丧礼,并负责下葬事宜。”扶苏之前由于劝谏“坑儒”,被老爹贬去北方,跟蒙恬一同防御匈奴,这封玺书等于指定扶苏为皇位继承人。

所谓玺书,就是盖上皇帝玉玺的书信。秦始皇这封玺书已经封了口,尚未用印,摆在中车府(等同皇帝出巡时的行动秘书室)等待用印,而中车府令(主管)是宦官赵高。

渡过黄河,走到沙丘宫(故赵王行宫,在今河北省),始皇驾崩了。丞相李斯认为,皇帝在首都之外死亡,一怕诸公子争位,二怕天下闻讯生变,于是跟赵高商量,暂时封锁皇帝死讯,兼程赶回咸阳。

这件事情只有胡亥、李斯、赵高与少数亲近的宦官知道,每天膳食照常供应,百官奏章照常批阅(那个时代没有纸,批示也是用刀刻个记号,没有御笔笔迹的问题)。始皇的尸体发臭,怕人闻出来,于是下令每辆车都要载一石鲍鱼——大家一起臭。

【原典精华】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日:“与丧会成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轻凉车①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韫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会暑,上韫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②其臭③。

——《史记·秦始皇本纪》

途中,赵高问李斯:“阁下自认为功劳比蒙氏兄弟如何?”李斯说:“不及他们。”赵高说:“一旦扶苏即位,蒙恬一定会当上丞相,阁下就准备下台鞠躬吧!眼前摆着一位皇子胡亥,我们何不拥立他?”于是李斯与赵高合谋,进行“政变”。

李斯与赵高私自销毁秦始皇给扶苏的信,由李斯伪造了一份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另外发一份诏书给扶苏与蒙恬,说:“扶苏和蒙恬带领数十万军队戍守边疆,十余年没有尺寸之功,反而屡次上书诽谤我(以往的劝谏变成诽谤)。扶苏为人子而不孝,赐剑以自裁。蒙恬辅佐扶苏,不匡正他的言行,为人臣不忠,赐死。军队交给王离。”

使者送达诏书,扶苏流着泪要自杀。蒙恬提醒扶苏:“安知其非诈?应该再做一次请示,如果是真,再自裁不迟。”

可是李斯派来的使者一再催促两人自杀,扶苏个性软弱,就自杀了。蒙恬不肯死,使者就将他逮捕,就地监禁。

传说蒙恬是中国首先发明毛笔的人,他和哥哥蒙毅都受到秦始皇的最高信任,蒙恬统兵在外,蒙毅在皇帝身边参谋。

有一次,赵高犯案,蒙毅受命查案,拟了死罪,可是秦始皇认为赵高办事敏捷,免他一死,从此赵高与蒙氏兄弟结仇。

赢胡亥继位为秦二世,原本念及蒙氏兄弟功在国家,想要赦免蒙恬,可是赵高进谗:“蒙毅曾经不止一次建议要册立‘贤太子’。”这一家伙将蒙氏兄弟打成了“扶苏派”,秦二世于是下令诛杀蒙氏兄弟。

然后将秦始皇葬入骊山陵,赢胡亥下令:“先帝后宫女子,没生儿子的,一律殉葬。”有人说工匠都知道墓内机关,因此在葬礼完毕之后,将陵墓的主通道封闭,外门也封闭,所有工匠与施工人员通通封闭在里头,一个都没有出来。然后在墓外种树,使陵墓外观与山林景象融合,完全看不出来。

最后这一段记载,现在看起来是抹黑,因为秦始皇陵墓内并未发现活人殉葬证据。但无论如何,赢胡亥当上了皇帝,而帝国交到他手上,却应了那句“亡秦者胡”的谶言:不是胡人,而是胡亥!

P25-27

序言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因为它的价值历久不衰。例如我们对经典老歌,总能哼上几句;对经典名句(如“多行不义必自毙”等)也能朗朗上口。可是一听到“四书五经”、 “经史子集”,大多数人都会敬而远之。原因之一,是我们对经典的整理工作做得太少了。宋朝朱熹注解《四书》,就是一种整理工作,也的确让《四书》普及于当时的一般人。清朝蘅塘退士辑《唐诗三百首》、吴氏兄弟辑《古文观止》,也都是着眼于“经典普及化”的整理工作。然而,清朝覆灭,却未见值得称道的经典整理作品。另一个原因,是考试成了教育的唯一目的。于是,凡考试不考的,学生当然就不读。这不能怪学生,也不能怪老师,事实上大家都为了考试心无旁骛。而那些对经典充满使命感的大人们,只好规定一些必考的经典。其结果是,学生为了考试,读了、背了,考完就忘了,而且从此痛恨读经,视经典为洪水猛兽或深仇大恨——经典反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全民公敌”!

台湾城邦出版集团执行长何飞鹏兄对中国经典有他的使命感,城邦也出版了很多“经典整理”的书籍,如:《中文经典100句》、《经典一日通》等系列。飞鹏兄建议我“以三十本经典为范畴,写至少一千个故事”,取材标准则是“好听的故事、经典的故事、有用的故事”。于是我发愿以四年时间,写完一千个故事,而且每天一个故事(周休两天),在城邦集团的“PoPo原创”网站发表。也就是说,这一个系列尝试以“说故事”的形式,将经典整理成能够普及大众的版本。不是“概论”,也不是“译本”,而是故事书。然为传承经典,加入“原典精华”,让读者又不仅仅是看故事书而已。

后记

秦始皇对“统一大帝国”的规划,今天看起来还真是“顺天应人”,亦即完全符合时代需要。可是他建立的帝国只维持了十五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将天下太平看得太简单了。

尽收天下兵器,就不能造反了;迁六国豪杰至成阳,就没有人带头造反了;隳坏(六国为国防需要而建的)城郭、夷平险阻,造反的人就无险可守了。

结果呢?没有兵器,人民揭竿而起;没有豪族,骊山徒成为造反主力;甚至郡守县令带头起义,(为统治而建的)城郭反而“资匪”。

把“天下太平”看得更简单的是项羽。他烧了秦国宫殿,大封诸侯,然后就不管了!他难道以为天下可以就此回到战国时代的旧秩序吗?他后来亲自东征西讨、疲于奔命,用文言文讲是“故所宜也”,用白话文就叫“活该”!

刘邦不是天纵英明,可是他汲取了秦始皇和项羽的教训。自垓下胜利之后,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全副精神都用在“消灭帝国的不安因子”上头,此所以西汉帝国可以绵祚二百年。

然而,刘邦诛杀功臣仍然招致后人非议,刘邦多次“懒驴打滚”也让人瞧不起,多数人认为项羽才够英雄气概,而刘邦是瘪三。并以刘项故事倡言“莫以成败论英雄”。

可是,英雄又该如何定义呢?

项羽百战百胜称得上英雄,可是他对消弭战争可以说一点贡献也没有。人们崇拜英雄,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值得推崇吗?

韩信也百战百胜,可是他当初甘受胯下之辱之时,是怯还是勇?他两次被刘邦夺兵权,两次被削爵位,最终被骗受诛,是智还是愚?

田横坚持不肯臣服刘邦,宁可自杀,不愿封侯;贯高坚持死忠于张敖,暗杀刘邦不成,自己忍受酷刑以保护张敖。他俩的坚持,是可敬还是可悲?

一个大时代,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总是会出现那么多英雄人物,英雄总是会被浪花淘尽。可是,是非成败却不是空,而是后人的借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