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小小考证
真实背后的真实
那是一棵什么树
胡适使美的背后
还鲁迅一个公道
胡适真的敬重鲁迅吗
北大的两根半骨头
夏鼐的学术之路
我看“钱林冲突”
黄万里衣着之研究
林徽因的一通遗札
第二辑 文坛人物
庶出:林徽因的心病
近处看胡适
傅斯年: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阎宗临先生早年的文学创作
书评家常风先生
李国涛的读书与作文
铁凝:款步轻移转身时
李敬泽的口才与文才
她说我跟学生是一样年轻
送谢泳先生之厦门
遇贤者自无妄言
蔡润田的品格
想起了刘巩先生
第三辑 疑似论文
民国时期文人的交往与品质
民国知识女性的婚姻认同——以林徽因、陆小曼、王映霞为例
徐志摩传记的社会学空间
越来越近的《除志摩全集》
中国(大陆)人物传记衰象之分析——以林徽因的传记为例
林徽因最为特别的地方——答美国崴涞大学文慧科副教授问
装什么怎么装——答((主年作家))记者桑眉小姐问
跟《名作欣赏》的年轻人谈做学问
一个“信惯”过我的地方
山西文化的历史影响
自序
书名叫《真实背后的真实》,不是为了诱惑谁,实在是自家一个小小的得意。
学的是历史,很长一个时期,写的是小说。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发觉自己并没有多少写小说的才能之后,便转而从事现代文学人物的研究,及此类人物传记的写作。很快便发现,写作需要足够的才能,学术研究也不是说不足够就足用。勉力写成《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那点稀薄的才能,更其稀薄了。好在生性爱买书,爱看书,时不时地,有点小小的发现,多少还能滋润这快要枯竭的灵性。
最早发现这种真实后面的真实的,是上世纪90年代读周作人的《饭后随笔》。无意中发现,那个轰然而起的“闲话事件”所以戛然而止,全是因为年轻漂亮的凌叔华给她的座师周作人先生写了一封哀婉凄恻的求情信所致。这一抹人性的光辉,一下子就照亮了整个事件的暗昧。渐渐地,便养成一个癖好,就是探讨一些事件背后的真实。有时让人沮丧,更多的则是欣慰,乃至得意。
常有年轻朋友问我为学之道,有吗?真不敢作如是之想。说一点都没有,也太矫情。那就还有一点点吧。这绝不丰厚的一点点,全都坦露在这本书里了。前些日子,河北邯郸一位曹姓朋友又问起这个老问题,便诌了首俚句送他,不妨在这里公开了。道是:
偏执一隅琢磨,
何如广事搜罗。
以勤补拙不算,
还要出手阔绰。
下有小注:出手阔绰者,舍得买书之谓也。
真的,几十年经见,好些颇有才华的人,一个舍不得买书,全毁了。
感谢北岳文艺出版社的朋友,为我这么个早已退出文坛的人,出这么一本小书。
2014年10月18日于潺湲室
韩石山——《真实背后的真实/现代文学论丛》:
真实后面还有真实,是我近来读书时,不止一次的慨叹。这后一种真实,对前一种真实,绝不是什么消解,多是更高层面上的认定,让干瘪的历史真实,放射出人性的光辉。
韩石山著作的《真实背后的真实/现代文学论丛》分作三辑:第一辑名为《小小考证》,第二辑名为《文坛人物》,第三辑名为《疑似论文》。是韩先生近三四年来就中国现代部分著名学者如鲁迅、徐志摩、朱自清、废名、钱钟书、傅斯年等其人其事以及作品在占有新的史料基础上做了更为详细准确的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