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精)》作者李河君创造性为中国领先提供了解决之道——光伏革命。它将能够破解能源瓶颈、助推经济转型,是中国持续发展根本之策。本书概述了全球新能源革命的趋势,总结了欧美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制造”得与失,以及光伏企业曲折发展的历史,从理论和实践、观念和思维、经济和社会、产业和企业、当前和未来等角度,全面的论述了中国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政策和措施,从而领先世界的判断。本书作者创造性为中国领先提供了解决之道——光伏革命。它将能够破解能源瓶颈、助推经济转型,是中国持续发展根本之策。 内容推荐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精)》是一本探索中国如何通过光伏革命,破解能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和平崛起的书。 2012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能源安全与能源独立堪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关系更加复杂,不稳定性因素和风险也将增加,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加大。 2013年初,中国遭遇雾霾袭击,北京及华北地区多处城市PM2.5浓度“爆表”,中国面临空前的环境压力:这不仅事关民生,更关乎中国的大国责任及国际地位,因为气候谈判不仅仅是简单的减少碳排放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各国经济战略和发展利益。 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和环境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 在人类历史上,每当新的能源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时候,往往预示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爆发,从而催生世界格局的重新构建。英、美两国正是抓住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先后崛起成为世界的霸主。 如今,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结合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了全球格局改变的新契机。在这次工业革命中,中国史无前例的站在了领跑者的位置,并完全可以领先一把。 本书作者创造性为中国领先提供了解决之道——光伏革命。它将能够破解能源瓶颈、助推经济转型,是中国持续发展根本之策。 本书概述了全球新能源革命的趋势,总结了欧美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制造”以及中国光伏产业曲折发展的历史,从理论和实践、观念和思维、经济和社会、产业和企业、当前和未来等角度,全面的论述了中国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政策和措施,从而领先世界的判断。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我们相信,“光伏”这一解决之道,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能源的认知和利用方式,推动“美丽中国”的实现。 阳光普照世界,我们用阳光来实现梦想。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精)》作者李河君。 目录 推荐序 //V 前言 //IX 第一章 新能源革命:中国的选择 能源替代: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 //003 光伏革命:新能源革命的“主打歌” //016 大国崛起,中国不再错过 //027 “终极替代”,谁领风骚? //040 “能源独立”非我莫属 //052 光伏革命:中国必然要选择的道路 //067 光伏革命引领全球未来 //079 第二章 机遇与挑战:光伏产业新格局 从必须到必然 //093 页岩气是个伪命题? //102 美国光伏歧途 //113 德国光伏怎么了 //123 韩日觉醒又如何 //134 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 //146 欧盟的“双反阴谋” //160 薄膜光伏时代已经来临 //168 第三章 为什么是中国:中国光伏产业的优势地位 突破能源瓶颈 //179 独特的中国发展模式 //190 要素优势1:市场广阔,资金雄厚 //200 要素优势2:产业,成本,技术 //209 要素优势3:企业家精神 //216 中国企业的光伏实践 //224 世界光伏看中国 //237 第四章 国策:中国光伏产业的正途 光伏市场失衡的背后 //245 上兵伐谋 //270 政府的缺位、越位和到位 //281 中国政府在行动 //301 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 //310 第五章 光伏:未来的展望 光伏的世纪 //317 车轮上的新景 //324 绿色家园不是梦 //334 光伏助力“中国梦”//339 “太阳文化”重塑世界 //345 尾 声 “光伏人”的生活 //353 注 释 //359 参考文献 //363 试读章节 在里夫金之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已经有了一个世界通用的版本,甚至还被写进了高中课本: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对此,里夫金的回答是:“高中课本里的概念大错特错。”在他看来,真正的工业革命包含两个同时存在、互相影响的因素:能源革命和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照此推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其实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通信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即从手工印刷到蒸汽机动力印刷,后者可以实现低成本大量印制并传播信息,类似于今天的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人们利用新的通信系统管理以煤炭为基础的新能源系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通信与能源再度携手,集中的电力、电话以及后来的无线电和电视机可以管理更复杂的石油管道网、公路网,进而为城市文化的兴起提供了可能性。 20世纪90年代,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里夫金彻底颠覆了前人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解,提出了新定义:这是一场能源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而催生的人类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 以前的经济学家在研究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有的目光只集中在能源上,有的把重点放在通信上,里夫金则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并自信地得出结论:通信是社会有机体的神经系统,能源则是血液。如今,分布式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正与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强强联合”,共同孕育真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为了传播自己的“颠覆性”结论,里夫金撰写了大量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的《经济学人》、《世界金融评论》等刊物上,并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工作的终结》、《生物技术的世纪》、《路径时代》等,每本书都被翻译成15种以上的语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其理论的集大成者。 除了在沃顿商学院的讲台上和书斋中激扬文字外,里夫金还是个活动家。从2000年开始,他一直穿梭于大西洋两岸,讲学、担任顾问、组织基金会,奔走游说,身体力行,将自己2/5的时间留在了欧盟国家。 里夫金成功地使“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概念成为欧盟各国首脑口中的政治名词。2006年,里夫金开始与欧洲议会的高级官员共同起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经济发展计划。2007年5月,欧洲议会发布了一份正式书面声明,宣布把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长远的经济规划以及欧盟发展的路线图。目前,欧洲委员会的诸多机构及其成员国正在执行第三次工业革命路线图。 在2011年5月那个开幕式现场,里夫金展示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三次工业革命五大支柱经济计划:(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2)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3)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调剂余缺,合理配置;(5)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所需电源来自上述电网。 这五大支柱经济计划中的核心词汇无一不与新能源有关,例如可再生能源、微型发电厂、存储技术、能源共享网络、电池动力车……也就是说,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能源的关系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P4-6 序言 我确信这个判断 本书有一个判断:在新能源革命中,中国可以领先世界一把。 这是一个大胆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判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切关注。 判断不是现实。当某些事情已成为现实的时候,人们就不需要判断了。判断的重要性在于它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判断是做事的方向,也是做事的动力。 作者的判断能够变成现实吗?读者也许会带着这个最大的悬念阅读本书。中国读者更是如此。 在我的印象中,李河君是一个善于做判断的人。“我有一个判断”是他的常用语。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李河君之前的几个判断都被现实证明是正确的。在筹建金安桥水电站的时候,他实际上有一个判断:国家将准许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在进入光伏产业的时候,他也有一个判断:眼下不如晶硅火爆的薄膜技术很快就会赶上来,因此应该选择薄膜。2011年年初光伏风波还没到来的时候,他有一个判断:2012~2013年,中国乃至世界的光伏产业将有一次大“洗牌”。这些判断一一应验。这些判断使汉能实际上只用了21世纪初这十几年的时间,便成了“两个最大”中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世界最大的太阳能薄膜企业。 现在,作者提出了一个更大胆、更宏观的判断 在新能源革命中,中国将领先世界一把。这个判断是否能得到现实的证实呢? 我坚信作者的这个判断。这不仅和他以前几个判断都得到证实有关,更重要的是,本书内容极具说服力。 作者主要从三个层面论述新能源革命。 第一个层面是世界大趋势。化石能源体系已经走到尽头,新能源已经具备替代条件,既有需求又有条件,新能源革命自然势不可当。 第二个层面是中国国情。在可持续发展中,最难克服的障碍是化石能源形成的“能源瓶颈”,而中国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本土市场、光伏产业、经济体制等方面拥有进行新能源替代的优势,领先世界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三个层面是对光伏产业的分析。作者从新能源革命的角度,介绍了世界的走势和国外的经验教训,梳理了光伏技术和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澄清了对光伏产业的模糊认识,从中国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推行新能源革命的战略、策略、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见解,可被称作“光伏战略小百科”。 作者的论述具有事实和逻辑的双重力量,由不得你不相信他的判断。 当然,即使是正确的判断也只是可能性,还需要大家的努力才能变成现实。这正是本书提出这个判断的最终归宿点。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作者的判断一定会很快成为现实! 艾丰 《经济日报》前总鳊 品牌中国创始人 书评(媒体评论) 保证能源供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治理环境污染是挖掘中国经济未来二十年年均百分之八增长潜力以及保持其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所要克服的诸多挑战中的重要难题。致力于清洁能源19年的出色企业家--李河君先生,以自己切身的观察、思索和实践,在这本书中分析了技术进步的现状和趋势,为我们描绘了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解决上述难题并使我国在这一新的技术革命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蓝图,很有说服力、可读性,也令人鼓舞。 ——林毅夫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本书的主题是中国可以“领先一把”,而书的作者,一位中国企业家,本身就是国际范围内的产业领军人物。他本人和他的企业已经领先了,因此他不是在“忽悠”,他本人就是中国人可以领先的证明。他在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中国人可以领先,告诉我们现在有了新的机会,可以使中国在新的工业革命浪潮中领先于世界。我本人通常在做预言时比较保守,但我的确从本书中获取了大量的“正能量”。我是多么希望看到作者的梦想变成现实,看到我们中国人与太阳能一起,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 ——樊纲 著名经济学家 我要祝福汉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的能源革命,21世纪,中国将有望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如李河君先生所预见的,新能源是未来。因此,像汉能这样的企业,有能力利用技术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使其成倍增长,技术的成本也将会越来越低廉。而且中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中国有机会创造一种合作、分享的经济体系,这种体系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经济增长当中。 ——杰里米?里夫金 《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 在我的印象中,李河君是一个好做判断的人。“我有一个判断”是他的常用语。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为止,李河君做过的几个判断,都被现实证明是正确的。在这本书里,作者李河君先生的论述具有事实和逻辑的双重力量,由不得你不相信他的判断。 ——艾丰 《经济日报》前总编、品牌中国创始人 如果说,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取代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一次性化石能源,在几年前还只是预言家们的浪漫畅想;那么,随着相关因素的变迁,这场新与旧的革命性更替,正在悄然提速。美国总统奥巴马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能源利用总量的25%。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预测,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0%。而李河君先生在这本《中国领先一把》中,作出了比他们更为“大胆”的判断:到2035年,50%的能源将是可再生能源。我更倾向于相信后者的“大胆”。这是因为,他既有20多年新能源投资、研发和生产的经验,又有广阔的视野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这本书便是其实践与理论的结晶。 ——杜跃进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