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分为官窑瓷和民窑瓷,而其中又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单色釉、老窑窑瓷等之分。李臣先生的瓷器收藏和《民间寻瓷记事》这本书所讲述的收藏故事,多以明末清初民窑瓷器及其故事为主。这一时期的民窑瓷生产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瓷器史上的高峰。
本书适合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间寻瓷记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作者 | 李臣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古瓷分为官窑瓷和民窑瓷,而其中又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单色釉、老窑窑瓷等之分。李臣先生的瓷器收藏和《民间寻瓷记事》这本书所讲述的收藏故事,多以明末清初民窑瓷器及其故事为主。这一时期的民窑瓷生产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瓷器史上的高峰。 本书适合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搞文物收藏和搞其他事一样,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多实践。 《民间寻瓷记事》作者李臣将自己和藏友们亲身经历的收藏古瓷的故事介绍给大家,以现身说法的方式介绍古瓷的识别知识和收藏、交易中的经验,帮助大家加强认识,避免风险。 因此,《民间寻瓷记事》是目前难得的一本实战性收藏类指导书。 目录 地摊市场故事篇 宣德青花罐的身价 旧书摊与康熙笔筒 老太太的明洪武“残盆” 捡来一件雍正斗彩尊 就是为了争口气 五十万元的蛐蛐罐 真似假与假似真 潭柘寺供盘在民间 退休金与围棋罐 偶得康熙鸡腿罐 牛二精心策划的骗局 韩信走马分油 地摊走出来的梅花洗 光绪和顺治之争 为家里老人买老铜佛 希拉里·克林顿与潘家园 两百元的后面是百万 赚摩托与赚奥迪 地摊上的成化炉上拍 以藏养藏搞收藏 这是卖漏了吗 王小黑与幕大人物之女 让你到她住处去 工薪族与大款 地摊上的宣德大盘 狗皮褥子与大笔筒 卖了还想买回来 地摊遇偷儿四件事 被退货的五彩大盘 各具心态的掌眼人 宣德小罐与逛摊人 王局长进套 走街串巷卖宫廷照 李东故事 一、800元卖掉宣德大缸 二、官帽椅的风波 三、卖出190万的青花盘 四、关键时候捡漏 五、八人合买八万元大罐 六、地摊上的元玉壶春瓶真品 我放走了一个斗彩碗 假的真不了 洪武釉里红碗卖漏了 出门就涨价 考人眼力的小花觚 有盖没盖差一半 白送一块帛定窑盘 地摊上的旧枪械 买到崇祯八方罐的前后 斗彩碗——还有一只 说“托” 粗心买大件 雍正价买来万历尊 让人心动的几件拍品 地摊买到拍卖会的康熙大笔筒 三爪龙也是官 古瓷藏品故事篇 不快中的快乐 玉碎不掩佳容 眼力就是财富 重友情让佳品 顺治青花五彩仙女祝寿将军罐 可遇不可求 少见的顺治青花五彩人物筒瓶 一个月的工资花得值 三遇笔筒真缘分 康熙青花留白莲子罐 摊主耍猾终露馅 场合不同价格迥异 康熙青花人物大笔筒 惹人喜爱的弘治青花人物扁炉 让人羡慕的康熙将军罐 藏友间的高风格 力压群雄得绣墩 参加竞拍有技巧 以理服人买大瓶 为一件盘口瓶跑了三趟 开玩笑捡个“漏” 买大路货不必着急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古瓷与家庭风波 通过争论长眼力 朋友就是财富 按新瓷价买了个老瓷器 说说旅馆里的地摊 是我的早晚跑不了 捷足先登买明瓷 出差回来就捡“漏” 险些罹难的高足杯 木器堆里现古瓷 “走麦城”的故事 有缘分的康熙人物香炉 发恻隐买下顺治筒炉 差点儿被偷走的凤尾尊 意外事件促成交 旧物重逢 帮人解围买到灯笼罐 康熙披肩留白大口尊 劫后余生的五彩罐 两缺一的遗憾 失而复得的将军罐 带锔子的恰恰提示了一种鉴别信息 清中期五彩卷缸 藏友割爱得佳品 “非典”刚过捡“小漏” 坚持就是胜利 初次下乡寻宝 很难碰到的万历五彩人物罐 转让使古瓷遭殃 买东西也得靠点缘分 明末五彩婴戏罐 修瓷的乐趣 明清瓷器拍卖市场行情表 试读章节 宣德青花罐的身价 现在农村几乎家家有电视,可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谁家有电视呀!由于消息闭塞,没有几个人知道古玩市场和古玩市场行情的。 1981年,怀来县的三个农民带着自家挖房基时挖出来的六个小罐,想到城里找个地方卖了,换点零花钱。 三个农民坐车到北京城里,找了几个地方卖,人家都不要,说东西没什么价值。最后他们来到一个古玩市场,走进了古玉黄的古玩店。 虽然黄老板是经营玉为主,但对瓷器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他的店里也还摆着几件明代瓷器真品,如明末青花五彩罐(彩图1),明早期的青花人物三足炉(彩图2)。 当三位农民拿出六个小罐,说是要卖,古玉黄没有上手就一口回绝了,说不要。农民觉得天已快黑了,如果再卖不出去,就只好白跑一天,还得把东西带回去。只好央求黄老板,说给个路费钱就可以了,黄老板这才上手拿起来其中的一个罐仔细看了看。他能说上来这罐是明代的,由于所画青花晕散又浓黑,纹饰与釉面有些混淆不清,不怎么招人喜欢。就说一个给10块钱,六个60块钱怎么样。三个农民说,那我们连路费都不够,能不能再加点。就这样古玉黄给加到每个罐20元,6个共120元打发三个农民走了。 黄老板买下这几个罐,也是出于同情和无奈。留下后,他也当成了一个包袱放在了货架上极不显眼的地方。心想开店嘛,说不定能遇上买主,遇上买主,就能赚钱。 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这小罐连问都没人问上一句或看它一眼。一天,北京市某区文物商店的副经理赵某来这个市场闲逛,当他转到古玉黄的店里时,已是下午5点多,快到下班关店门的时候了。 凭赵经理的职业嗅觉,一眼就看到了这六个小罐,他认得明早期永宣苏料器物,一看这小罐青花的晕散劲,上边又有黑褐斑凹陷下去,心想碰到了好东西。 但赵毕竟年青,当时就有些激动的表情,从他的话语和神态中,使黄老板意识到这位文物商店的经理能如此这般神情对待这几个小罐,这小罐一定不是平凡之物。 黄老板心里有数了,当赵经理问价时黄老板也绕了个弯子说: “你是行家,你先报个价。” 因为都是熟人,赵经理也没推辞,就报出800元一个。古玉黄一听,心想你报8百,这东西就能值8千,黄老板要价5千一个。 赵经理一听,感到有点高,说: “我没有钱,不是我买,是为我们文物商店买的,价太高,我做不了主,得请示我们一把手。” 赵经理主动提出3千块钱一个,如果行,他说他就打电话请示,若是不同意,就明天再说了。黄老板心里想,别说3千就是1千,也卖给你。 古玉黄怕夜长梦多,当时表示同意3千一个。让赵经理该请示谁就请示。 就这样,古玉黄把以20元一个买来的六个小罐,以3千元一个卖给了赵经理的文物商店。六个共卖了1万8千兀。 在那个年代,谁有这么多钱呐,全国的万元户也是榜上有名的,古玉黄得意的很。但他不敢让邻店的其他人知道。这一笔大买卖就是在他的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里,人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 时间很快,又有五年过去了。古玉黄一次偶然的机会到了赵经理的文物商店,又看到了他的那几个一度使他感到是包袱也很烦心的小罐,这时只剩下了两只,摆在文物商店的货位里,标签写的是:宣德青花罐80000元/只;古玉黄看到这,还特意用手揉了揉眼睛,提醒自己,别看错了,是8万一个,还是8千一个。当他确认是8万一个的时候,他有点惊呆了,心想: “我卖漏了!卖漏了!漏大了!” 当时赵经理已不在这个文物商店工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两年前调到上级机关当处长去了。黄老板这一肚子想说的话,在这也无处可说,因为这里的人,他一个也不认识。 古玉黄只好若有所思地离开了这个文物商店。 P2-5 序言 人生有时候会为某一种东西痴迷,会让你苦苦地去寻求;某些东西又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身边,使你的眼前为之一亮,相信吧,这绝不是偶然。 收藏是一种缘,是收藏者与藏品之间的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缘。 李臣先生是航天系统的一名正处级干部,收藏是他退居二线后才正式开始的,时间虽短,但在民窑瓷器研究与收藏上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如果说收藏瓷器与李先生是一种缘,但并非得来全不费工夫,个中的辛苦,我们在领略本书带给我们丰厚知识的同时,一定也会看到这丰厚背后李臣先生那辛勤钻研与奔波的身影。 据我所知,李臣先生爱瓷,研究瓷器,他每淘换到一件古瓷,都会成为心爱之物,他对瓷器如同母亲对自己在外面淘气得像泥猴一样的孩子,把它们带回家,然后小心地给它们清洗,有缺损的地方精心修补。对新搞到的瓷器,李先生还喜欢给他人看,请他人评说。在李先生的眼里没有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只有眼力,只要有一点眼力的人,李先生就视他为师,因此,李先生在古瓷行里人缘很好。朋友们只要看见对李先生收藏路子的东西,都要打电话告诉他,行里发生了什么趣闻轶事也愿意找他聊聊,与他分享其中的乐苦。本书中的105个古瓷收藏故事,就是李先生在收藏古瓷的同时收集起来编著成书的。这也是李先生为什么在并不很长的时间里眼力飞涨,收藏颇丰,既能藏瓷又能写书的缘由。 作为收藏家,李臣先生对修复古瓷的耐心和精心也超过了一般人。他进行的修复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为了完好地恢复、保留古瓷的原貌。李臣先生的收藏已具有了一定规模,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这些历经时代变迁、饱受风雨、任凭流落的古瓷器,给了它们一个安静无忧的栖身之处。的确,收藏的意义不仅仅是拥有,而是保护,让它不再流落,不再受伤害。 古瓷分为官窑瓷和民窑瓷,而其中又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单色釉、老窑瓷等之分。李臣先生的瓷器收藏和本书所讲述的收藏故事,多以明末清初民窑瓷器及其故事为主。这一时期的民窑瓷生产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瓷器史上的高峰。明末以崇祯时期为代表的瓷器,有一批较为精致的瓷器,且传不多,如此书中所展示的莲子罐、笔筒、围棋罐一类的文化用品瓷和室内陈设瓷等。这些民窑瓷器在当今古瓷收藏界是备受青睐和赏识的明末清初瓷器中的重要品种。这个时期的民窑瓷釉面细腻,胎质洁白,绘画清丽,挥洒自如,内蕴清雅高洁。我国瓷器生产到了康熙时期进入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新时期,人们把这个时期号称我国瓷业生产的黄金时代。《陶雅》中说: “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熙为最”。康熙瓷不论从工艺、数量上都达到了中国制瓷历史的高峰。康熙制瓷业,对前朝有继承、有创新,造型多样,品种丰富,大器浑厚雄伟,小器娇小玲珑,雍荣华贵,而又无不体现着时代的特征和历史的兴衰。 无心栽柳柳成荫。李臣先生收藏的明末清初瓷器,不料想已成为近年来大众收藏的热门品种。他把他所收藏的这些瓷器的鉴别知识及其相关的故事无所保留地介绍给大家,想必对广大收藏爱好者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作用。所以,李臣先生写成此书应是做了又一件善事。 (杨静荣先生是故宫博物院古陶瓷鉴定专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