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上的中医名方》(作者陈祁宏)为“图说中医系列”的丛书之一,收录了近百首中医常用方剂,以漫画图和表格的形式阐述了方剂的基础知识和每首方剂的特性、配伍、适用症状和舌脉。适用症状说明图形象诙谐幽默,舌象、脉象图形象直观,药物实物配伍图使读者对方剂的配伍一目了然,通俗易读,是不可多得的家庭常备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用得上的中医名方/图说中医系列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陈祁宏 |
出版社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用得上的中医名方》(作者陈祁宏)为“图说中医系列”的丛书之一,收录了近百首中医常用方剂,以漫画图和表格的形式阐述了方剂的基础知识和每首方剂的特性、配伍、适用症状和舌脉。适用症状说明图形象诙谐幽默,舌象、脉象图形象直观,药物实物配伍图使读者对方剂的配伍一目了然,通俗易读,是不可多得的家庭常备书。 内容推荐 《用得上的中医名方》图书编排形式新颖,作者资深,内容质量有保障,图示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让百姓能够“原汁原味”学中医,能够看得懂、用得上、学得会。 《用得上的中医名方》的作者是陈祁宏。 目录 中医方剂概论 什么是方剂 方剂与治法 方剂的组成 方剂的剂型 煎药法与服药法 中医常用经典名方 解表剂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 新加香薷饮 银翘散 麻杏石甘汤 泻下剂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麻子仁丸 温脾汤 和解剂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四逆散 逍遥散 半夏泻心汤 清热剂 白虎汤 普济消毒饮 左金丸 泻黄散 龙胆泻肝汤 清胃散 泻白散 白头翁汤 六一散 清暑益气汤 青蒿鳖甲汤 温里剂 理中丸 小建中汤 大建中汤 吴茱萸汤 四逆汤 白通汤 当归四逆汤 补益剂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玉屏风散 生脉散 四物汤 归脾汤 当归补血汤 人参养荣汤 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 炙甘草汤 一贯煎 肾气丸 右归丸 龟鹿二仙胶 固涩剂 牡蛎散 四神丸 赤石脂禹余粮汤 金锁固精丸 桑螵蛸散 安神剂 天王补心丹, 甘麦大枣汤 酸枣仁汤 开窍剂 安宫牛黄丸 苏合香丸 理气剂 越鞠丸 半夏厚朴汤 天台乌药散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旋覆代赭汤 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桃核承气汤 失笑散 小蓟饮子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大秦艽汤 天麻钩藤饮 羚角钩藤汤 钩藤散 治燥剂 杏苏散 麦门冬汤 养阴清肺汤 祛湿赳 藿香正气散 平胃散 茵陈蒿汤 五苓散 猪苓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真武汤 八正散 祛痰剂 二陈汤 温胆汤 消食剂 保和丸 附录常用方剂一览表 试读章节 理、法、方、药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全部过程。中医治病,首先是“辨证”,即根据疾病所表现的证候,分析、辨明疾病目前所处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等,然后才能“论治”。 “论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该病适当的治疗方法,又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所以“法”是“方”的根据, “方”是“法”的体现。 宋代《圣济总录》提出治法即“治疗方法也”,包括针灸、砭石、吐纳、导引、醪醴、按摩等各种治疗措施,运用方药仅是治法之一。 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提出“医门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药物组合成方。医生以证候为依据,根据病人证候来辨清病因、病性、病位、病势,并分清主证、兼证来处方、 主要病凶、病性、病位、病势的证候群,是选择主药的依据。如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是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主证。 次要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的证候群,是选择佐药的依据。如外感风寒表实证之下,又兼见口苦微渴、苔薄黄为兼有热邪之象。 辨清证候,明确诊断之后,根据治则综合考虑,提出与疾病“针锋相对”的治疗方法。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法。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剂的组成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临证处方时应遵守君、臣、佐、使的原则。结合具体的病情、体质、年纪、性别、季节、气候等,遣方用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缺少之药。君药的药力居方中之首。君药的药味较少,但用量较大。 辅助君药加强疗效的药物。针对兼证起治疗作用。 佐助药:协助君臣药加强疗效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毒性与烈性。反佐药: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可降低“拒药”发生。 引经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之药物。调和药:使作用方向不同的药物能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的药物。 方剂按一定结构组成后,亦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予以灵活化裁、加减运用,方能“师其法不泥其方”,其药味的加减、用量的多寡、剂型的更换都可能使处方作用发生变化。 方剂在主证、主药不变的情况下,依其兼证而加减药物。如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的功用。主治风寒表虚证,证见发热、汗出、恶寒、脉浮缓,舌苔薄白。若兼证兼见咳喘,可加厚朴下气除满、杏仁降气平喘;又如桂枝汤证因误下而发生胸满,可减去芍药。 相同药物组成的方剂,因剂量有一定的增减变化,使该方功刚、主治产生改变。如四逆汤由附子1枚、干姜9g、炙甘草6g组成,主治阴盛阳微之四肢厥逆、恶寒踌卧、下利、脉微细;通脉四逆汤由附子大者1枚、干姜12卧炙甘草6g组成,主治阴盛格阳于外之四肢厥逆、身热不恶寒、下利清谷(泻下的粪便如清水,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脉微欲绝。 同一方剂,由于剂型不同而产生作作用改变。如理中汤、理中丸皆由干姜、白术、人参、炙甘草组成;前者汤剂作用较快,可治上焦阳虚胸痹,证见心中痞闷、胁下有气上逆抢心(冲心)、四肢不温、少气懒言、脉沉细;后者丸剂作用缓慢,主治中焦虚寒、自利不止、呕吐腹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方剂组成之后,根据病情与药物特点制成一定的型态,称为剂型。常用剂型及其主要特点如下: 将药物加水或酒浸泡后,煎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剂型。其特点为吸收快、药效快,能根据病情随证加减。 中药药物饮片煎制成液后,经浓缩,再喷雾干燥成细颗粒粉状剂型其特点为服用方便,药效快,但无法根据病情随证加减。 散剂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剂型。其特点为制作简便。吸收较快,便于服用、携带。 丸剂将药物研成粉末,加适宜赋形剂制成圆形的固体剂型。其特点为药效持久,便于携带、储存、服用。 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后浓缩成膏状剂型。内服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有软膏、硬膏两种。内服膏剂口味甘甜。 将药物用白酒或黄酒浸泡,去渣取液以供内服或外用。酒剂长于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内服丹剂,多为贵重或药效显著的药物组成,如至宝丹。外用丹剂则为某些矿物药经高温燃烧而成。 将药物粉碎加工成粗末状粉剂,临用时泡水饮用。多用于急性病,如感冒、食积、腹泻。 多用新鲜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用蒸馏法制成的澄清水液。可作为饮料或清凉解暑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黏合剂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剂型。其特点为药效释放缓慢,便于携带、储存、服用。 用丝或棉线置药液中煎煮,经干燥制成的外用剂型。其通过腐蚀或紧扎作用来治疗痔疮或赘生物。 将药物与适宜溶媒制成的溶液剂、乳状剂或混悬液制剂。有保护皮扶、镇痛、抗刺激的作用。 将药物细粉与基质混合制成一定形状的固体剂型。其通过直肠黏膜驶收,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与副作用。P11-15 序言 经过多年的准备及整理,这本依循传统与理想所编纂出来的工具书,冀望其对各位读者于相关中医知识的提升及中药、方剂的运用上有所帮助。 自汉朝以来,“脉证药方”一直是中医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本书即是以此理想及方法依序编辑而成。而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更是中医师不可或缺的法宝,通过将四诊(望、闻、问、切)所得到的资料放人“脉证”数据库,经“咀嚼”后便得到相应的治疗药物,而其相关药物的组成,便是方剂。 本书的推出不是鼓励大家学习神农尝百草,而是在中医师诊断及用药后,有一查询及了解遣方用药的依据。更可依循本书编排的顺序,知道中医师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的诊察,来了解您的身体。 本书虽已付梓且校正多次,相信疏漏仍相当多,请各位先贤达人不吝指正,更请惠予指教。在此要感谢江家宏医师、王筱蓉医师及詹瞿□医师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努力不懈,帮助完成此书,亦感谢无私的家人给我最甜蜜及最大的支持。 书评(媒体评论) 《用得上的中医名方》以图文形式,把中医的基础知识、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等融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诙谐可爱的漫画之中,让人在忍俊一笑中,轻轻松松学中医,特色鲜明,为同类书所罕见,是不可多得的家庭常备养生书。 中国药学会中国中药杂志 推荐 《用得上的中医名方》(作者陈祁宏)图书编排形式新颖,作者资深,内容质量有保障,图示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让百姓能够“原汁原味”学中医,能够看得懂、用得上、学得会。 中国中医科学蒲公英健康网 推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